查文庫>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模板

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

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模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1

  一、說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本課的內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頁。

  二、說教材:

  有餘數的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既可以使學生拓展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範圍,又為以後繼續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本節課要使學生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認識餘數。為了使學生掌握好有餘數除法的,教材透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到平均分一些物體時,有時會有“剩餘”產生,聯絡除法的含義引出有餘數除法的算式,並說明“餘數”的含義以及有餘數除法算式的讀法。隨後的練習,都是讓學生試著用有餘數除法的算式來表示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對有餘數除法含義的理解。

  三、說目標:

  介於以上的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透過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餘數產生的原因及實際意義,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能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2、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愉快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透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難點: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四、說教程(說教法與學法)

  本課的教學分這樣四大塊。

  第一塊:複習引新。

  1.觀察:說說這6個蘋果是怎麼分的。說出兩道除法算式。

  2.說出:6÷2的意義?6÷3呢?。

  3.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我想透過這樣的複習找到新知的生長點,透過適當的溫故,使新知的教學建立在舊有知識的基礎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課。

  第二塊:探究新知。

  這一塊的學習內容,準備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分四個層次組織學習活動。

  第一層:分一分。讓同學們在小組內把10枝鉛筆分別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給小朋友,並把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裡。先指導操作,後自主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得藉助於操作活動。透過把10枝鉛筆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餘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餘數”的概念打下基礎。同時,操作活動步驟清楚,面向全體學生。

  第二層:說一說。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透過交流,確認每次分得的結果,並把這些結果按有沒有剩餘進行分類。透過觀察、比較,突出了“剩餘”這個概念,培養了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三層:寫一寫。引導學生根據其中分得的有剩餘的過程和結果寫出除法算式,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1)觀察表一,說出算式並計算,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觀察表二,說出算式並計算,10÷3=3(人)……1(枝)

  (3)認識餘數。

  (4)觀察比較,10÷5=2(枝)10÷3=3(人)……1(枝),引導學生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分。

  寫算式是把學生的具體感知進行抽象的過程,是形成“餘數”概念的主要環節。教學時,我力求透過一系列的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由沒剩餘引出有剩餘,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並使學生獲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動經驗。

  第四層:試一試。讓學生把其他幾種分得有剩餘的情況試著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獨立在書上填一填,反饋交流後概括提煉:什麼情況下平均分得的結果可以用餘數的除法表示?餘數表示什麼?

  在這塊的新知探究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操作的時間,真正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逐步建立餘數的概念,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第三塊:練習達成。

  想想做做1與例題的型別相仿,是模仿性練習。要求學生進行操作後,根據操作結果填寫相應算式的商和餘數,在完成填寫後讓學生說說每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突出算式中單位名稱的選擇,在表達中進一步明確認識。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練習,學生觀察圖後,獨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時提出: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把一些物體按指定的每幾個一份進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幾份,只要平均分後有剩餘,都可以寫成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使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從而更深層次的把握知識。

  想想做做3,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同座相互說說,再指名說一說。

  第四塊:總結評價。

  1、請學生說說你學會了什麼?揭示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課後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餘數的除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整節課,從分鉛筆(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類(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後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了數學的價值性。

  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餘數除法的內容。這節課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充套件。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要比除數小這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透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3、透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一)匯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透過談話和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初步感受餘數。

  1、談話: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什麼叫平均分嗎?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2、讓學生來分一分小棒。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後說一說,兩次分有什麼不同?學生會說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麼分都有一個剩下。然後告訴學生像這種有剩餘的情況,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我們就把這種情況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目的讓學生明白我們這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點。

  (三)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擺一擺,回顧除法意義

  6個蘋果,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①、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②、問: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問:這個算式什麼意思?

  2、初步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①、出示7個蘋果,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

  ②、交流彙報擺的結果,並說發現。

  ③、引導學生根據擺的過程列算式。

  ④、比較,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追問:餘數表示什麼?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在動手中加深對餘數的認識,首先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然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以此真正理解餘數所表示的內含。

  3、初步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①、用8根小棒,你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請動手擺一擺。

  ②、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擺的意思嗎?

  ③、如果用9根小棒來擺呢?

  ④、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⑤、餘數和誰有很密切的關係?是什麼關係?

  餘數<除數(餘數要比除數小。)

  ⑥、活動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正方形,在擺一擺、猜一猜的活動過程中學生總結出除數要比餘數大的規律,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的特點。

  4、練習鞏固新知。透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學生上來板演,別的學生下面做。做完後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並可以根據學生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四)測評訓練:

  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第2題。這些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目的在於考察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側重對學困生的輔導。

  四、說課堂小結:

  讓學生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知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

  二年級數學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3

  一、說學生

  本班共有學生11人,其中有9人為以前縣殘聯語訓部學生,一人為原普校學生,還有一人從未上過一天學,除存在語言障礙外,還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礙。本班學生有9人為聾啞學生,剩下兩人為腿部有殘疾。學生整體學習水平較差,尤其是針對數學學科,學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對於那些邏輯性和概括性強且又抽象的數學語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著困難,因此在數學教學上存在很大的難度。另外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為方便教學,我將他們分為了三層:

  A層:(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數學基礎,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差)

  B層:(數學基礎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力)

  C層:(基礎差,理解能力差,學習習慣差)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九冊第一單元中的《除法的意義》中《有餘數的除法》第一課時。

  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們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時常常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後還有剩餘”,這兩種情況是在實踐中自然產生的。《有餘數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後還有剩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充套件。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用豎式進行除法的計算。

  三、說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餘數,感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並學會除法的筆算。

  3、透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四、說重難點

  1、重點:知道什麼是“餘數”。

  2、難點:理解為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橫豎式寫法。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是聾啞學生,在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引導、探究、討論、發現的教學方法,用生活中學生已掌握的學習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讓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形象化、直觀化。

  2、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啟發學生思維,感受創設過程中的無限樂趣。透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學法:

  觀察、比較、發現的方法:我透過讓學生觀察不同擺法得到的不同結果,然後進行比較進而發現餘數,從而建立餘數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最大化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情境探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運用體驗”三個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情境探究:

  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絡,合理選組教材,創設愉悅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情境,所以我選用了用盤子來裝蘋果這一活動。首先,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必須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我先情境匯入,拿來15個蘋果和幾個盤子,讓學生把每個盤子裡裝3個蘋果,看可以裝幾盤,並列出除法算式,引出整除的概念。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①再分別裝4個、5個、6個、7個蘋果,再讓學生分一分,這部分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1)學生操作:引導學生用動手分一分,看可以裝幾個盤子,有沒有剩餘的。

  (2)學生展示:將學生的分法展示出來

  (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分蘋果的過程,明確餘下的是多餘的,不能再分,提出餘數的概念和意義並讓學生明白。

  (4)教學有餘數除法的橫式寫法並指出各部分的名稱,並規範學生的手語(被除數、除數、商、餘數)

  ②出示一道數學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______組,還剩_______盆。引導學生,數字比較大,我們不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去尋求結果,我們可以列出算式進行計算,出示課件,講解有餘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寫法,並告知各部分的意義,在最後總結出本課的難點:餘數是不夠分的數,所以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3、鞏固新知,運用體驗:

  我設計以下練習題,除了突出本課的重難點餘數的意義和餘數比除數小之外,在練習過程中針對學生在以前學習除法時容易出現錯誤的試商,進行復習鞏固。

  ⑴、判斷

  ⑵、填一填。

  ⑶、拓展練習,學以致用(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習數學,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佈置一個小超市的場景,擺上貼了標籤的實物,然後給學生20元錢,去買自己最想要的物品,並問其他同學他可以買多少個,花去了多少錢,老師應該找給他多少錢。讓學生輪流扮演售貨員和顧客。

  七、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平均分東西的時候有時剛好分完,但有時也有剩餘,剩下的不夠分的部分我們叫做餘數。同時我們還發現,剩下的不夠分的部分總是小於需要分的數,即餘數小於除數。

  八、說教學反思

  1、本節課針對聾校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接近學生生活的生活化教學課堂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應用數學。數學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教師要有“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應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本節課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緊扣教學重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

  2、應規範數學教學手語,如在教授“被除數、除數”,手語不夠規範,、直觀、簡潔。

  3、在教學中,應注重聾生的理解力,對於應用題的教學一定要讓學生讀懂題意,在講授有餘數的除法的橫式時,後面的單位一定要講解清楚,讓學生明白各部分的意義,而我在教學中沒有注重,導致後面在買東西的環節學生會計算,但在具體操作時不明白應該買多少數量的東西,應該找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