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班數學說課稿集錦七篇

小班數學說課稿

小班數學說課稿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數學說課稿 篇1

  一、 說幼兒

  《4的點數》是幼兒園小班的數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幼兒對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一致的點數,一般來說,3,4歲的兒童對數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可為幼兒在今後學習數學打下基礎。

  二、說教材

  《綱要》中強調要遵循幼兒身心的規律與學習特點,並指出“要密切聯絡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因此我選擇並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初步學習對數量的認識。

  三、說目標

  根據小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願意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操作中學習數學的快樂。 能力目標:引導幼兒專注地傾聽口令,完成操作任務。

  知識目標:能手口一致地按順序數出4個物體,並報出總數。 活動重點為:能手口一致地按順序數出4個物體,並報出總數。 活動難點為:引導幼兒專注地傾聽口令,完成操作任務。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幼兒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識,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一)談話引入法:

  我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小動物愛吃的食物來引出活動主題,從而引出小白兔愛吃什麼,吃了幾根,並出示PPT,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識的慾望。

  (二)觀察法:

  我為幼兒提供了課件PPT,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中小白兔的數量和胡蘿蔔的數量,並能用畫圈的形式說出總數量。

  (三)動手操作法:我準備了幼兒學具(操作卡、小白兔、胡蘿蔔)。讓幼兒拿操作卡進行操作。

  五、說學法

  本次活動中引導幼兒使用了談話法、觀察法、操作法進行學習,讓幼兒在操作中掌握本次活動的重點以及難點。

  六、說過程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了教學設計。共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式:

  一、引導語:“小朋友們,今天小白兔要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見嗎?讓我們來數一數今天來了幾隻小白兔?”

  (一)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邊看邊進行點數(指導幼兒用右手的食指從左向右進行點數)一隻、兩隻、三隻、四隻,一共有4只小白兔。

  (二)教師:“我今天為它們準備了它們最愛吃的胡蘿蔔,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根、兩根、三根、四根,一共有4根胡蘿蔔)

  二、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練習4的點數,鼓勵幼兒大膽點數,並報出總數。

  (一)請幾名小朋友到臺前進行點數,教師觀察幼兒幼兒的點數方法是否正確。

  (二)教師:“今天這四隻小白兔來我們班見到你們太開心了,它們回去又叫來了它們的小夥伴,老師同樣也想給它們送去胡蘿蔔,可是老師一個人太忙了,你們願意幫我嗎?”

  三、進行操作活動,教師提出要求。

  (一)幼兒進行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二)驗證幼兒的操作結果。

  四、教師進行小結:“今天小朋友們都是老師的好幫手,給老師幫了一個大忙。小白兔也非常感謝你們!現在,我們一起回教室裡找找看還有哪些物品是4個呢!”

  整個活動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情景,使活動不再枯燥,將操作活動作為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在自己的操作中感受數字的有用。

  六、說延伸

  教師可在數學區域活動中投放幼兒常見的物品,如,杯子、小勺、碗,讓幼兒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小班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不同的形狀、五彩的顏色、大大小小的餅乾,這是幼兒在生活中最最常見,也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事物之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選擇了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這次活動是在幼兒能正確感知圓形、三角形的圖形特徵的基礎上設計的。以幼兒生活中最熟悉的餅乾為材料,以餅乾車間為背景,讓幼兒模仿工人“進車間”、“分餅乾”這些情景,重點在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比較、操作、學習以圖形的某一特徵來分類,並將分類的標準分層分配到各個遊戲中,使活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二、活動目標:

  1、在正確感知圖形的基礎上,學習按圖形的某一特徵(顏色、形狀或大小)進行分類。

  2、能愉快地參加操作活動,並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

  三、重、難點:

  學習按圖形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

  難點形成原因:小班的幼兒對圖形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不管是三角形、圓形、或是正方形,基本上都能對他們的特徵有了基礎的學習。但是對於按照物體的特徵來分類對於小班的孩子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難度。小班的孩子對於分類僅僅只限於個別化,比如,按照顏色、按照形狀來分類,但是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分類或者類似的邏輯思維是比較難的。

  四、難點解決策略:

  1、角色扮演:整個活動,幼兒以工人的角色來參加,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有效提問:活動過程中,教師經過一些有效提問來讓幼兒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方向,或者一些經驗的提煉來學習。

  五、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成兩個車間。

  2、每人手臂上戴袖章。(紅或綠)

  3、幼兒人手一份圖形卡片,一個分類盒。(紅或綠)

  4、放大的圖形卡片三分,磁性黑板上湧自粘紙貼成分類盒。

  5、或駕車兩輛,分別掛上標記牌。

  6、記錄紙

  六、說活動流程:

  (一)角色匯入,激發興趣。

  這一環節教師以餅乾姐姐的身份交代遊戲任務,幼兒馬上就進入工人的角色,並且以自己袖套的顏色來進行分類,鞏固了幼兒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下進行單一特徵分類的技能。

  (二)操作探索,引導觀察。引導幼兒排除其他特徵干擾,按圖形的某一特徵分類。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注重啟發幼兒操作探索,主動講述分類方法,讓幼兒充分得到鍛鍊和發揮,並且在遊戲最後以貼星的形式評價,巧妙的為下一個遊戲做好鋪墊。)

  (三)搬運提神,拓展深化。

  最後以裝運餅乾的遊戲結束,並將分類要求再次提高,使整個活動一氣呵成,結局完整,取得良好效果。

小班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設計此活動,讓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

  1.彩色立體房子、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兔子頭飾1個。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膠筐6個、幼兒操作紙人手一張。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兔出門摔倒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兔鋪路,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透過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兔為什麼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透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著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透過“變魔術”這一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路”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遊戲,小班的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遊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6、活動延伸

  1、指導幼兒用彩色紙、皺紋紙等材料把這條小路裝飾成一條五彩路。

  2、引導幼兒找出長方形、三角形的轉換方法。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能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小班數學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科學活動《排一排》。

  下面,我將從說幼兒、說教材、說目標、說準備、說教法、說學法、說過程、說延伸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一、說幼兒

  科學活動的內容具有啟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它重在操作,以實物吸引幼兒的興趣,在學習中顯得更加輕鬆,幼兒更加願意主動探索,讓整個活動變得更加有意義。在整個過程中學習排一排,讓幼兒在積極主動地體驗過程中享受參與活動的樂趣。為發揮排序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作用,設計了此活動。

  二、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能夠按照形狀特徵進行分類與排列,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不僅使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的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很適應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三、說目標

  首先要對幼兒進行興趣的培養,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因此,我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有二點嘗試。

  1、運用變“魔術”的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用看不見的瓶子引起幼兒的興趣,用串好的扣子逐漸引導幼兒注意珠子的排序。

  2、讓幼兒透過觀察,自己動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觀察說出它們都是圖形寶寶,並能細細地,有順序地操作。所以該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總結,對此活動起著嚮導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定以下該活動的目標;

  (1)、初步感知圖形排列的規律,並進行ABAB間隔模式的排列。

  (2)、能仔細觀察排列的規律,清晰的進行表達。

  (3)、對排序活動感興趣,願意並積極的參加操作活動。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3個目標,幼兒能夠按形狀特徵進行分類與排列,能積極參加到操作活動中。

  四、說準備

  穿好的扣子教具不同顏色圖片(小動物圖片)

  各種圖形若干(圓形)

  重點:在教師引導下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難點:按一定順序排序。

  五、說教法

  (一)、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之外,還從中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示範法

  透過示範把各種不同顏色,大小的圓形排成一橫排,引導幼兒觀察說出他們都是怎麼排列的。

  2、遊戲法:

  以遊戲的形式引出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把幾何圖形按形狀分類。

  六、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角,要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更多的探索活動,這不僅提高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七、說過程

  1、遊戲“開火車”

  在遊戲中,讓幼兒觀察說出它們都是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並能透過觀察,操作等方法鞏固學習三種幾何圖形。

  2、幼兒操作

  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圓形圖形分類排一排。

  八、說延伸

  益智區中,提供木珠,各種塑膠雪花片,圖形片,可供{色、形狀、大小進行ABAB間隔模式的排列。

小班數學說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探究活動《餅乾找朋友》

  一、 說教材

  小班的孩子在單獨感知圖形的顏色和形狀時區分的比較好,可是在接下來感知多種分類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不知如何著手,於是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餅乾找朋友》這一綜合教學活動。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故這一活動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餅乾”信手拈來,藉助幼兒同“父母買餅乾”這一生活情境,提供了多種顏色、形狀、大小的餅乾,充分挖掘了餅乾的主要特徵,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有意義的經驗。同時,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特點,每個緯度提供兩種顏色、兩種形狀、兩種大小的餅乾,來挑戰幼兒的認知水平。活動過程中,透過引導幼兒“看看、比比、分分、嚐嚐”,找找餅乾的共同特徵,說說關於餅乾的新發現,並自己選擇餅乾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這一過程使幼兒原本模糊、零碎地分類經驗得到進一步的梳理和提升,自然地幫助幼兒獲得了“把具有相同特徵的物體放在一起”的分類方法,挑戰了幼兒的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並且事先對該活動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作了一番仔細推敲,也做好了充分的`課前準備。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目標:1、在看看、比比、分分、嚐嚐等過程中,發現餅乾的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等),進行分類,進一步提高觀察比較的能力。

  2、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難點:本活動的重難點是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發現餅乾的特徵,把具有相同特徵的餅乾放在一起,並進行分類。為了解決它,在環節的設計上,我採用了層層遞進的方式,前一環節是為後一環節作準備和鋪墊的,後一環節是前一環節的發展和延伸。由易到難,由淺入深。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進行了以下準備:

  1、4種餅乾(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口味的餅乾)。

  2、動物手偶1個。

  3、盒子若干。

  4、PPT課件。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我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具體如下:

  1、情景表演法:幼兒期最感興趣的是遊戲活動,我創設了《小熊開餅乾店》,這一遊戲情境引發幼兒興趣。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及PPT課件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不同餅乾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改變了以教師說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餅乾找朋友”遊戲中滲透了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觀察法:這是幼兒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只有透過觀察幼兒才能有所發現。這個活動需要幼兒透過觀察才能更好的把握餅乾的特徵,從而為分類打下基礎。在分好後,也只有透過觀察來進行驗證和講述。

  2、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在餅乾找朋友的過程中,讓幼兒透過看看、比比、分分、嚐嚐,發現餅乾的不同,提高觀察比較的能力,並進行分類。

  3、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在活動中的遊戲情境,讓幼兒全身心的投入進去,給他們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 、教學程式

  課程匯入: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透過情景表演《小熊開餅乾店》大家去買餅乾為線索引導幼兒去觀察餅乾。

  活動過程:

  1、觀察餅乾的特徵。

  主要問題:你看見了什麼樣子的餅乾?

  給我們介紹一下。

  小結:我們看見了不同形狀、不同顏色各種各樣的餅乾。(師:幫助幼兒提升時注意:他看見的顏色是......,形狀是......)。

  2、選選、說說最喜歡的餅乾

  (1)選選自己最喜歡的餅乾

  要求:今天我們到小熊店裡去看一看、選一選,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餅乾,拿1塊放在盒子裡。

  重點觀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選擇餅乾。(關注個別幼兒)

  (2)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餅乾

  主要問題:你的餅乾是什麼樣子的?

  根據孩子回答,幫助歸納、提升餅乾的表面屬性(如顏色、形狀、大小等)。

  抓住個別孩子的回答引導其他人發現:有的餅乾有相同特徵,玩玩餅乾找朋友的遊戲。

  提問: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的餅乾?(幼兒回答:我的餅乾是圓圓的。)

  師:哪位小朋友和他的餅乾是一樣的。兩個朋友一起來碰一碰。

  師:還有誰的餅乾是和他們不一樣的。(幼兒回答:我的餅乾是方方的。)

  師:哪位小朋友和他的餅乾是一樣的。兩個朋友一起來碰一碰。……

  幼:我的是夾心餅乾。

  幼兒介紹夾心餅乾時,注意幫助幼兒歸納、提升(它中間有奶油夾心,然後有兩塊餅乾夾在一起的)

  我剛剛聽見有寶寶說有的餅乾有夾心,那些寶寶拿的是夾心餅乾舉起手來讓我們看看。夾心餅乾和夾心餅乾是好朋友,好朋友來碰一碰。

  小結:形狀一樣的餅乾是好朋友、顏色一樣的餅乾是好朋友、大小一樣的餅乾是好朋友……。餅乾都有好朋友。

  3、幫助餅乾分家

  (1)準備玩遊戲

  要求:把其他3種餅乾找出來放在盒子裡。

  重點觀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選擇餅乾。

  引導孩子看看、數數4種餅乾找齊了嗎。播放PPT驗證。

  (2)玩玩分家的遊戲

  要求:這兒有兩個家,我們幫4塊餅乾找朋友,找到好朋友後讓它們碰一碰、親一親,再請好朋友住到一個家裡去。

  觀察瞭解每個孩子的分類情況。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個別幼兒幫餅乾分家。

  (3)說說分家的方法

  主要問題:你讓哪些好朋友住在一個家裡?為什麼?

  小結:同樣4種餅乾可以用不同的辦法找朋友分家。

  六、延伸:吃餅乾

  引導孩子關注餅乾的味道,發現味道一樣的餅乾也是好朋友。

  結束:今天小朋友們特別能幹,買回了很多餅乾還幫他們找到了好朋友,現在和老師到草地上去玩吧!

  小結 :《餅乾找朋友》小班數學活動內容滲透了直接興趣性、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原則,課程組織遵循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壞境互動的原則,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易於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小班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的數學活動《豆豆樂》。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在農村,地裡的豆慢慢地長大了,孩子們對身邊的這些變化激起了強烈的好奇心。我抓住這一契機,利用豆設計了這個以數學為主的探索活動,讓孩子們在猜豆、剝豆、數豆、排豆、串豆的過程中,在自然流暢的感性活動裡,自主觀察與探索,自由表達與表現,從而體驗到快樂和成功。

  (2)內容分析

  《綱要》中強調要遵循幼兒身心的規律與學習的特點,並指出"要密切聯絡實際生活,利用身邊事物和現象". 《豆豆樂》是幼兒園小班下學期的數學活動,本活動要求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和按照物體的大小進行排序。小班下學期的幼兒活潑好動、愛玩,並樂於在玩中去學習各種知識,對數、排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認識,同時他們對數數、排序也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選擇並設計了《豆豆樂》這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初步學習對數量的認識。

  (3)幼兒現狀分析

  透過半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對於感知數量和簡單的AB式排列在一些活動中已初步接觸過,本次活動要求幼兒能感知5以內的數量,並在排序中能有所創新。由於小班幼兒的思維還處於直覺行動向具體形象過渡的階段,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小班幼兒雖然喜歡數數、排排,但準確度不高,往往會無意識的去玩。因此,在此次數學活動中,我嘗試用自然資源,讓幼兒在生活中愛上學習

  (4)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數學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在猜猜、排排、串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和按照物體的大小進行排序。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

  (5)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以及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知5以內的數量。活動的難點是:按照物體的大小進行有創造性的排序。

  因為活動目標中既有認知、能力的要求,有對幼兒的態度、情感的發展尤為關注。因為新《綱要》中提出了"能從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數量"的目標,以豆為主要材料,透過設定幫貓媽媽做事的情境,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6)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進行了以下的物質準備:蠶豆、豌豆、牙籤、框若干,四隻小雞,貓媽媽賣豆的圖片以及插豆的盤子。

  這種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援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的探究活動符合《綱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二、說教法

  這一活動的教學物件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愛玩、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以下方法進行教學,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中我安排幼兒進行了獨立的剝豆、排豆,操作中主要是讓幼兒在感知數量的多少,提升經驗,然後進行簡單的觀察,發現這些豆的大小不同,來引導幼兒排序。

  2、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小班幼兒易受情境感染的特點,有目的地創設了 "幫貓媽媽插豆"的情節,以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融入到做事情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數數興趣,讓幼兒積極觀察,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3、交流討論法:恰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在剝豆排豆的過程中,我讓幼兒和好朋友說說每節豆莢裡有多少,比一比,在排豆的過程中,觀察大小,充分讓幼兒表達自己的看法,進一步感受到了參與活動的樂趣。

  三、說學法

  1、操作法:本活動的操作是透過讓幼兒獨立完成剝豆、排豆和串豆。有一位教育專家曾經這樣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學習是聽過就忘記,看過就記住,做過就理解。"這句話很好地闡明瞭孩子的思維和學習特點:直接行動思維接受知識的速度優於具體形象思維,更優於抽象邏輯思維。因此,為幼兒創設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幫助他們獲得知識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徑。本次活動就是以這種理念為依據,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裡自由地操作。

  2、情境體驗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的方法,透過情節,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情節中輕鬆掌握了數數、排序。在反反覆覆的觀察和交流中,並不缺少的是為孩子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地接近成功,從而培養孩子們喜歡幫助他人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

  3、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四、說教學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做法和說法,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觀察性、操作性、交流性".我主要分三個環節:

  一、猜猜

  1、猜猜這節豆莢裡會住著幾顆豆寶寶?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幼兒興趣,初步感知數量。

  2、每位小朋友拿出凳子下面的豆莢,與好朋友之間相互猜一猜,為幼兒提供相互交流的條件。

  3、然後驗證結果。做了一個喂小雞的遊戲。

  二、排排

  這裡先讓幼兒觀察豆,發現大小不同,自然地引出豆寶寶排排隊,然後讓幼兒有意思的去排,在此基礎上,讓有幼兒自由發揮,創造性的給豆寶寶排隊,讓孩子們在體驗生活樂趣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三、串串

  這一環節是前兩個環節的提升

  1、在這部分有目的地創設了 "幫貓媽媽插豆"的情節,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根據幼兒的意願隨意的去串豆,培養興趣,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2、讓幼兒把做好的豆串送到熊媽媽的店裡,這裡是要求幼兒按圓點的數量插上去。

  3、最後讓幼兒把插好的豆拿到街上去賣,使幼兒很有成就感。

  生活是豐富多彩、生動真實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給孩子提供一個樂中學的空間。本活動充分體現了教育的生活化。老師尊重幼兒的世界,走進幼兒的生活,以豆為一根主線,引導幼兒猜豆、排豆、串豆,使孩子充分體驗到了遊戲中的愉悅,體驗到了收穫的愉快情緒,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在活動中,幼兒不斷地感知,動手操作,數數排排,注重幼兒主體性的發展,注重形成幼兒持續學習的意向。幼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孩子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兒的興趣得以激發,各種潛能得以開發。

小班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並給這些圖形按照顏色,形狀不同分類,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本次數學活動,選擇了幼兒常見的幾何圖形,讓幼兒自主操作探索,互相交流學習,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幼兒能熟練地辨認四種基本幾何圖形,並能和實際生活相聯絡。

  2、引導幼兒能不受大小的影響,按一定特徵進行正確的分類,並能大膽講述自己的分類過程。

  3、激發幼兒數學分類活動的興趣,並能在活動結束後按要求整理材料,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4、活動重難點:按照圖形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分類後說出是按照顏色、形狀分的)。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活動準備是:

  (1)課件製作,音樂《找朋友》《郊遊》,運動操影片。

  (2)自制不同大小、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若干;四種基本圖形的相像實物。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

  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電子白板把圖形按照不同顏色、形狀的分類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

  4、遊戲法: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遊戲"貫穿活動,遊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

  (二)學法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圖形寶寶分類排隊以及拼圖,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

  五、說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透過律動運動操引起幼兒上課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圖形,藉機引出課題,交代學習目標。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梳理思路,展示過程。教師用電子白板演示分類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圖形分類的認識。

  (2)幼兒分組嘗試分類提出分類問題之後,讓幼兒先思考一下如何分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幼兒藉助學具分小組動手分一分,說一說。

  (3)運用拓展,課外延伸出示拼圖,啟發幼兒用幾何圖形自由快樂拼圖。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遊戲活動播放找朋友音樂,在音樂聲中找朋友,找到與自己手中卡片相似的實物為好朋友。加深對分類的理解。

  4、小結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相像並告訴爸爸媽媽。

  5、以郊遊律動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