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化學說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化學說課稿

化學說課稿範文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於魯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課題包括人體的元素組成和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兩部分內容,較詳細地敘述了組成無機鹽的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還敘述了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等有關內容。透過本課的學習,從學科素養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物質組成的元素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人體也不例外。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衰老都是一系列複雜的化學變化過程,人體透過這種變化過程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透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人體內常見的營養物質。九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樂於探究感興趣的問題。就能力水平來看,學生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有用資訊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意識,創設問題情境,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瞭解人體的元素組成;瞭解某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瞭解人是如何攝入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透過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和從眾多知識中提取有效知識的能力。

  3、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人體的主要元素組成、分類及作用,一些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難點】

  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書指導法。

  (過渡: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在課程開始我會出示生活中常見的保健品廣告的圖片並且提出問題:一些產品中常出現補鈣、鐵、鋅、硒、碘等的詞語,這裡的鈣、鐵、鋅、硒、碘是元素還是單質?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得到這些物質都是元素,進而設問人體為什麼要補充這些化學元素?它們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透過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確立從生活走向化學的學習思路。

  環節二:新課講授

  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過的知識並且提出問題:人體由哪些元素構成?學生思考後可以答出“人體內大部分為水,所以說含有H、O兩種元素,由糖類的組成可知人體還含有C元素,由蛋白質的組成可知人體還含有N元素。”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同學自主閱讀教材,在閱讀教材的時候提出問題“組成人體的元素約有多少種?它們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透過這種形式可以啟發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接著我會提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區別?它們對人體有什麼作用”的問題,讓學生了解元素分類的兩個概念。

  在學生知道了人體內的元素組成及分類之後,繼續提問“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屬元素是什麼?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什麼??”學生可以答出“人體含量最高的非元素是氧元素,金屬元素是鈣元素。”接下來講解常量元素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補充鈣元素。在提到可以補鈣的食物中,很多同學提到了牛奶,教師順勢提到:在眾多補鈣的食物中,數牛奶中的鈣質最易被吸收了,尤其是處在發育期的大家,更該多喝牛奶,但生活中很多人卻沒有恰當的利用牛奶來增加營養。我們應該正確地飲用牛奶。接著我會向學生提出幾個大家生活中常出現的喝牛奶的誤區。生活常識的灌輸更加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絡,生活常識的灌輸更加拉近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絡。透過這一部分的學習,可以瞭解人體常見的元素。

  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關於必須元素對人體作用的部分,展示兩幅病人圖片,並示意之前準備好表演的同學開始自己的情景表演,請全班學生進行醫生的角色模擬,利用課前資料的蒐集及整理,為圖片上的患者以及班內的小演員進行診治。經過各位小醫生的確診和處方,加上教師的補充,大家發現可以從食物中進行食療。然後提出問題:人的粗脖子病是怎麼引起的?如何補充碘?學生討論後得出答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最後我會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談談對於補充保健品的看法,讓學生透過收集有關保健品的資料和交流活動,瞭解人類應該如何攝取這些物質,避免食用保健品的盲目性。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起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提出問題“如果你負責制訂下個星期全家人的食品採購計劃,你打算購買哪些食品?你準備如何安排一家人的膳食?”,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均衡膳食的重要性,從而理解元素在人體內的平衡,突破本課的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佈置作業:撰寫調查報告:近幾年本地區缺碘或高碘甲狀腺分佈現狀及對策。

  七、說板書設計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鈉》是高一化學第二章《鹼金屬》的第一節,鹼金屬是高中系統學習的唯一的金屬族元素,透過對“鈉”這種代表性元素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化學中佔有重要位置。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主要學習其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儲存方式及其用途。這一節即從這幾個方面來學習鈉單質的性質。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

  2.難點是實驗的觀察、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

  三、教學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主要體現“學教並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計算機輔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將其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在多媒體使用時,儘可能使其恰到好處,能透過實際操作的就不去模擬,能學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透過多媒體簡單呈現。本節課雖是一節以實驗為主的課型,但傳統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有許多弊端,如在下列情況下既無法解決。

  1.對速度較快的反應,學生還沒來得及觀察清楚就已經結束,觀察不仔細則分析不透徹,若放慢速度,反覆觀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釋,涉及微觀粒子的反應原理的解釋,肉眼觀察不出,宏觀實驗不能反映其實質,可用計算機模擬其反應過程,便於學生理解。

  3.有危險性的實驗,現有條件難以實現的實驗,錯誤操作。這些實驗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錯誤操作,若能採用動畫模擬或插入影象,會起到理想的效果。

  4.對微型實驗的放大觀察,便於同學們同一時間,對同一現象的捕捉,觀察,分析。

  5.由此說,實驗課中恰當的便用多媒體手段有助於教學實踐的高效完成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大螢幕展示“滴水生火”圖片給學生以想象空間。“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後教師演示實驗,果然是水能生火,學生興趣一下被激發起來。

  (二)、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在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拔,學生自學、互學、分析、討論、發言,利用大螢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使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如Na的物性小結,Na與水反應現象小結。將實驗中的各個結論提取出來,學生感到清晰、明確。

  (三)、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1. 鈉與水反應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重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實必不可少的手段,我設計了五種情境下的實驗。。

  ①首先是在實物展臺上教師親自操作鈉與水在表面皿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展臺上放大以後的反應現象清晰明顯,大家在同一時間共同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提問,說明鈉的性質。

  ②常規實驗。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收集和檢驗,是一常規實驗,學生曾多次左類似的性質實驗,課用模擬動畫達到知識在現的目的即可,這樣,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③改進實驗。在一廢舊塑膠瓶中完成。關鍵是對實驗細節的觀察能力的培養,該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且在實際操作中可提高學生對鈉的性質的感性認識,成功的體驗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實驗可操作性強,不必用多媒體。

  ④探究性實驗。利用ц型管作該實驗收集並檢驗氫氣,採用先討論、後評價、再實驗的模式。學生對特殊的實驗儀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慾望強,積極參與,熱烈討論,大膽設想,湧躍發言。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聰明才智的舞臺,培養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維能力。學生髮言五花八門,較發散,利用大螢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評價,表現形式直觀。學生從中發現各種方法的優缺點,進而啟發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發現規律,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針對學生設計的實驗分析其錯誤原因。鈉與水反應若在小容器中進行會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檔案,警示作用體現多媒體的優勢)

  ⑤進一步改進實驗。Na與水反應很快,這個水面上升又下降的過程是很快完成的。實地演示不宜成功,對觀察不利。在多媒體上可以放慢速度,反覆觀察,,這在一般常規實驗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利用多媒體動畫模擬,給學生觀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間。

  ⑥興趣實驗——水上芭蕾

  鈉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應。(體現學科滲透)在對實驗的安全性進行分析後,學生動手完成。

  五個實驗下來,要適時小結,將五種不同裝置放在一張圖上,對Na與水的反應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培析,用多媒體進行重現小結。體現了探究過程的漸進行,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2.Na與CuSO4溶液反應

  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機理較抽象,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動畫將其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這樣微觀粒子的運動和反應過程簡單清晰的呈現出來,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4.性質總結

  鈉的性質總結用線形關係,清晰條理。

  5.用途展示

  此做為上節佈置的作業,讓學生網上收集有關資料,學生作業展示過程,使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認可,也是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過程,資料的收集液使課堂教學的延伸。

  (畫面:① 高壓鈉燈,美麗的不夜城有鈉的一份功勞,② 秦山核電站,核事業發展離不開鈉與鉀合金原子反應堆導熱劑)

  總之,一節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課,在多媒體的輔導下,突破了許多常規實驗不易解決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難訓練提供了較理想的手段。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這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透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瞭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於反應物分子的內部結構即內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透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瞭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麼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

  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高中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初三和高一年級化學課程學習,已經儲備了一定的相關知識,諸如溫度、壓強、催化劑、表面積及濃度等因素對化學速率的影響,積累了一定的化學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基本養成了思考、討論、探究的習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而是讓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和問題解決,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化學學習的樂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並能用於說明有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形成科學的探究方法,發展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瞭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難點】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過渡: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透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於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絡,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進行,匯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雖然屬於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並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後再回到生產、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環節:匯入新課

  用幻燈片展示兩個圖片引出生活中的化學反應有快有慢,並啟發學生舉例,最後丟擲問題。

  這樣設計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容一目瞭然。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速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選修模組《化學反應原理》第2章第1節的教學內容。在高中化學必修2中已經初步學習過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從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化學反應,使學生在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工生產問題時,體會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本節內容將進一步理解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學習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方法。是對必修二中化學反應速率的延伸和總結,同時進一步介紹了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本節內容也為後面學習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打下了基礎,對後續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教學內容

  本節教材介紹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在回顧完物理現象速率的示方法後,進而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後透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教材內容由表及裡,由淺深入,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識規律。

  【過渡】接下來說一說我所面對的學生。

  二、說學情

  (1)學生起點能力分析:學生在高中化學必修二中已經初步學習了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掌握本節知識難度不大。

  (2)學生“生活現象”的分析:本節內容重在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學習,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接觸過很多關於化學反應速率的生活現象,有一定的生活基礎。

  (3)學生“認知方式”分析:學生理解能力基本沒有問題,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於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因此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過渡】結合對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本課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

  2、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式及其簡單計算

  3、透過實驗探究,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方法,知道化學反應速率是透過實驗測量的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實驗、觀察等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描述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透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3、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重視實驗的規範操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2、透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思維品質,體驗化學實驗的喜悅,培養對化學研究的興趣。

  3、透過學習化學反應速率,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提高學生的化

  學價值觀。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化學反應速率的含義

  2、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難點:1、化學反應速率的計算

  2、化學反應速率的測量

  【過渡】根基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觀及教師觀,為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教師教學的主導地位我將本節課的教育教學方法做了如下設計: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體現“教學並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同時根據課本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聯絡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化學,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並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本節課結合教材特點,指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開展知識活動,運用實驗,層層匯入,讓學生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

  運用講授、引導、探究、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形式的教學方法。首先,展示幾幅運動的圖片,以物理現象速率的表示方法,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最後透過化學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定量表示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

  六、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透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聯絡生活中的現象,結合高中化學必修二所學有關化學反應速率的相關知識,理解並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透過實驗展示,觀察實驗現象,進一步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思路。

化學說課稿 篇5

  本說課的題目是“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本節課依據“探索性教學”

  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育思想,本著“問題式教學”、“自主參與、自主學習”、“建立科學思維模式”的教育教學設想設計的教學方案,現從四個方面闡述本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在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和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本章學生開始初步、系統地接觸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今後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既可以為前面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為後面的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本章和本節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後,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後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①瞭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係。

  ②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③透過演示和學生探究實驗,複習鞏固基本實驗操作,學會觀察、記錄實驗現象,以及從分析現象中得出結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透過實驗發現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透過思考和交流、實驗和觀察、探究實驗,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勇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精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透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學重、難點

  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與氧氣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

  難點:鋁為何可以在空氣中穩定存在

  三、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分析

  1、初三已經學習過鐵、鎂、鋁等金屬的有關性質;

  2、曾經背過金屬活動順序表,知道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3、對於高中階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他們還沒有開始接觸,一般都不懂得從結構上去分析演繹。

  四、教法和學法

  1、 邊講邊實驗 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了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

  (1)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相結合 這樣既可以進一步規範、鞏固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能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比如鈉的切割 、鈉與氧氣的反應實驗,教師在演示一些操作重點後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讓學生和鈉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學生對鈉的性質就會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2)學生動手實驗與填寫實驗報告相結合 在學生做實驗之前,教師給出實驗報告,引發學生去思考、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動手實驗解決問題的動力,能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實驗的目的。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學生能有針對性地去觀察實驗現象,而不是囫圇吞棗,真正發揮實驗的作用。在學生實驗之後,學生能在完整試驗報告的過程中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實驗過程,回顧試驗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並及時總結歸納 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後,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3、透過比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如學生在學習鈉和氧氣反應的時候,透過反應條件、反應產物的比較,從而更深刻地認識鈉與氧氣反應的實質。又如做鋁和氧氣反應實驗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象一樣,認識到鋁表面的氧化膜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引入課堂 透過幻燈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金屬製品、金屬礦石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金屬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絡緊密;透過展示歷史上一些比較出名的金屬物品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金屬在我國已有比較悠久的使用歷史;我還將讓學生自己去列舉在生活中瞭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鏽,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麼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本節課的興趣。

  2、 複習舊知 透過思考與交流,複習金屬的化學性質,並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等。最後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係,為後面即將學習的鈉、鋁的性質打下基礎。

  3、 由此及彼,提出問題 鐵、鎂等金屬都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麼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讓學生去思考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可能情況以及為什麼。

  4、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 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後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思考,去感受鈉的活潑的化學性質,並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於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5、透過實驗的比較,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 從鈉與氧氣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角度,讓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與否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後的現象,後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生本質,體會到緻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並加工整理的能力。

  6、 課堂小結 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共同的反應本質,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金屬化學性質的差異性,金屬活動性的強弱在具體反應中的體現,進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認識到化學性質的遞變與原子結構的關係,並啟發學生思考除了這些共性之外金屬可能還有一些自己的特性,為下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增強課堂的完整性。

  7、作業 利用你的原有化學知識,結合本節課內容,圍繞金屬提出一些問題,選擇出你所感興趣的,去圖書館或查閱資料,進行研究、調查或實驗。

  六、個人的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廣大教師

  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

  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學生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