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美術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美術說課稿

【精華】美術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色彩的心情》。下面我將從設計構想、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評價、拓展延伸六方面,對這堂課進行設計。

  一、設計構想:

  無論是舊大綱還是新課標都明確要求在中學階段要進行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識的訓練,體驗色彩的表現力。而僅僅簡單地向學生介紹冷暖色,或是畫一幅以暖色或冷色為主的創作畫就算完成了這一教學目標未免顯得過於膚淺和無趣,我試圖以冷暖色為支點,延伸出色彩的感覺,讓學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和體會美妙的色彩……《色彩的心情》,意在透過欣賞、對比、想象、討論,把學生帶到一個色彩世界裡,並深入其中去感受色彩的含義,體會色彩的心情,以達到一種共鳴,並將這種共鳴延伸到自己的色彩運用當中。這是一種擴散式的教學嘗試,是在不變(教材)中求變(教法)。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中學美術第17冊美術教材第3課,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後面幾課公共設施的色彩搭配、環境設計的色彩搭配、工藝招貼畫等教學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著啟下的作用。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初三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色彩的概念和作用。

  ②、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感知能力

  ③、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塑造學生初步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色彩給人帶來的心情。

  教學難點——理解並體會什麼是冷暖色以及冷暖色的運用。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學分析:

  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休,實踐操作和遊戲為主線”的教育思想,根據初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間接引入教學,透過一個簡單的小遊戲、世界名畫和迪斯尼動畫的欣賞,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腦中對本課時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感性認識;接著我再利用情景小遊戲匯入正題,引出色彩的冷暖色的概念,並引導學生觀察、運用。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以增加學生的理性認識,突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

  2、學法分析:

  遵循“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讓學生先認真觀察、聽講,再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積極思考,及時提問,領悟到創作的要點和難點。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課堂匯入:

  “猜猜我的心情”:

  每組選派1到2位同學上臺前的暗箱中隨意抽取一張寫有不同心情或情感的卡片,並用一句話把你處於這種心情狀態下最常做的一件事、一個動作或一個表情等描述出來,再請同學們根據他所描述的情形來猜猜卡片上寫的應是哪一種心情?(猜對的同學可以給本組加分)

  一個人心情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他的行為,而且人們在處於一種強烈情感狀態下,總是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發洩、去表達。

  請學生回憶當自己快樂、興奮、傷心、委屈、痛苦……時,最希望用什麼方式去表達這種心情?

  二、進入新課:

  欣賞體會:

  1.大師作品:世界上很多藝術大師喜歡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達內心的一種強烈情感。(如畫家會拿起自己的畫筆去表達,作曲家會彈奏起旋律去表現、舞蹈家則會舒展自己曼妙的舞姿……)今天老師也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大藝術家和我們一起去感受,在介紹他之前,請同學們先欣賞他的兩幅畫,看看能否猜出這位藝術家是誰?

  演示:凡高的《向日葵》和《吃土豆的人》。認真欣賞,細細感受(小組討論):這兩幅畫的作者是誰?從畫面中你感受到的是同一種心情嗎?這種不同的心情你是透過畫面的哪一部分傳達感受到的?(透過層層提問,引導學生理解並體會色彩在畫面中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2.欣賞兩幅相同畫面、不同色彩的裝飾畫:《希望》、《失望》

  學生欣賞時並不告知畫題,只是在欣賞完後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給這兩幅裝飾畫分別取一個合適的可以表達某種心情的名字,教師適當說明色彩的基本感情傾向。

  3.觀看迪斯尼動畫片《夢幻20xx》中因人物心情的變化而引起音樂及畫面色彩變化的片斷,從動態的畫面中更深一步地體會色彩的情感傾向。

  “進入情境遊戲”

  請學生輕輕閉上眼睛,伴隨著或歡快或悠揚的音樂,想象自己來到周圍都是紅或藍的色彩環境裡,切身感受並細心體會這些不同的色彩環境會帶給你哪些心情上的變化?

  再分別體會還有哪些色彩和紅色或藍色的感受一樣?(討論)——最後引出冷暖色的概念。

  小結:

  透過比較、分析、討論會發現紅、橙、黃等暖色調大多表達的是一種熱情、溫暖、興奮、憤怒等一些比較強烈的情感,而藍、綠、紫等冷色調則大多表達出的是一種寧靜、憂鬱、舒適等一些相對平和的心情。

  三、創作練習:

  請學生先拿出上一節課畫好的自畫像和他畫像(單色線描稿),選擇一種最想表達自己的心情,然後再選用幾種認為最能直接表達出這種心情的色彩去填色。(提醒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對於自己所想表達的心情要對同學嚴格保密,以便後段進行猜一猜的遊戲)。

  教師在巡迴輔導中著重鼓勵要大膽用色、色彩明確、表達鮮明。

  (為了增強課堂氣氛,我在學生作業過程中,將投影儀的鏡頭對準創作的學生。)

  五、課堂評價:

  先由學生自己選出一位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上講臺展示作品,再分別請幾位認為和展示作品表達不同心情的作者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接著請學生用很短的時間猜猜展示作品表達的是什麼心情?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種心情的表達?(全部是默想)。根據猜出的結果,選擇一位和自己表達最接近的作品就站到其作者旁邊,(每組約3人左右)。剩下的同學分組討論展示作品的色彩特點及表達心情。

  六、拓展延伸:

  請小組彙報課前查詢資訊資料,資源共享:

  1、色彩除了可以表達不同的心情外,還有很多其它不同的象徵意義(如奧運會的五環旗、各國的國旗等);

  2、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群對於色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如同樣的黃色在歐美國家代表的是警告、怯懦;而在亞洲信仰佛教的國家裡卻代表的是神聖;再如白色在歐美國家是新娘美麗婚紗的首選色,而到了中國卻常常用在親人去世後的喪禮喪服上等等)。

  3、對色彩多瞭解一點,世界就更美了一點,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更好地創造美!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美術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關於眼睛的造型表現課。兒童對於眼睛很熟悉,但平時並不會很積極、有意的觀察和了解,本課則是要讓學生深入的來了解觀察眼睛的特點,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並瞭解自然界中動物各種各樣的眼睛,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課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絡,對於眼睛的一些科學知識,需要讓學生有一定的瞭解,但教學重點在於對眼睛的形狀、特徵、色彩、內涵等美術方面的刻畫。

  本課的目標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瞭解、研究表達人類的眼睛,第二課時則進一步瞭解動物的眼睛。在這裡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二、 教學目標:

  透過觀察,瞭解人類眼睛的特徵,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對眼睛的形狀、顏色、特徵和神態的刻畫。

  教學難點:用不同方法來表達亮眼睛以及表達眼睛的情感意義。

  三、 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對於眼睛,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因而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對同學、老師眼睛進行觀察、討論和研究,從而發現身邊世界的精彩和神奇,並透過欣賞出示的大量精彩圖片,開啟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和組織學生自己學習、自主發現,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 學法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控能力差,要讓他們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課中我設想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透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討論、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狀和特點,讓學生的每一次觀察,都有收穫,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我讓學生在發現過程中再進行一次次的小練習,使學生的發現得到鞏固和形象表現。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運用了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畫,從而使學生能更為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

  五、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匯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我設計以猜謎的形式匯入:“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小朋友們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謎底——眼睛。這樣立即引起了他們對眼睛的注意。然後我讓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沒有眼睛,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小朋友們會說是痛苦傷心的。由此來教育小朋友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讓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並匯入新課。

  (二)新授:

  首先,我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小鏡子,細心觀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組成?小朋友們會說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結構圖片,小結眼睛的基本構造,使學生對眼睛的結構形成簡單但正確的認識。

  接下來,我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眼睛是怎麼看見事物的呢?這樣提問目的是要引發學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後,我以“聽聽科學家是怎麼說的”來簡單的講解這方面的科學知識,並用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圖片,使孩子們能更加直觀的認識和理解。

  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們互相觀察同學的眼睛,說說有什麼不同之處,(這樣互相觀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圖片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更貼近生活)學生會發現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狀的不同等,這時用出示圖片,使學生們進一步瞭解眼睛形狀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的人眼睛有著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瞭解了眼睛的結構、外形、色彩後,我出示幾幅簡潔的範作,請學生用同樣簡潔的方法畫一畫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眼睛。這個小練習的目的是鞏固之前學習的眼睛的構造和外形特點。進行作品展評的時候,評價重點在於表現的眼睛是否結構正確、特點突出。

  (三)深入

  我神秘的告訴小朋友們:“你知道嗎,眼睛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發生許多變化哦”,學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調動起來,這時出示各種表情圖片,“看看,他們的眼睛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立即恍然大悟,原來是在不同表情下人的眼睛會發生變化。接下來再詳細的分析幾種表情下的眼睛變化。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我設計了一個成語表演遊戲,出示如“眉開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圓睜”“虎視眈眈”等成語,請學生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注意觀察表演者眼睛發生的變化。接下來,再請學生畫一畫不同表情的眼睛,並進行展示評價。

  (四)欣賞構思

  在畫過有表情的眼睛以後,請學生欣賞《錯誤的鏡子》《爸爸很辛苦》以及用橡皮泥製作、彩紙剪貼、電腦繪畫、廢舊材料組合的一些關於眼睛的美術作品,使學生了解更多表現眼睛的方法和形式,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構思,思考自己打算畫一個怎樣有趣、獨特的眼睛,想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等。並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作業評價

  學生進行關於眼睛的造型表現,可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想像,創作內容上可以新穎、多樣、別具一格,並提醒學生可以將前兩次作業的內容融合進現在的創作。

  作業展評時,為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都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對別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總結

  最後,教師進行課堂總結,並請小朋友們課後收集有關動物眼睛的圖片和資料,為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美術說課稿 篇3

  一、情趣示範、合作體驗

  1、老師提供給每個製作小組一個卡片(整幅圖片切開的),每小組一份。然後講授,毛線剪下,豆類拼鑲,糧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貼上方法!(師生合作),思考自己組內的卡片,應該使用什麼合適的材料,用來貼上。

  學生總結。

  2、想知道老師怎麼做道具的嘛?請學生參與制作道具的過程,使用實物投影,讓學生們瞭解的更清楚。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操作貼上,教師提醒大家可以藉助其他工具,並注意安全。)

  教師巡迴指導時,放舒緩音樂可以使師生情感得到共鳴,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體現的新課標的倡導理念,對於中高段學生有著示範的必要,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作精神的培養。這是學生的感覺由體表轉向了內心,感覺的體驗得到了昇華。

  3、本課高潮:變一個大型魔術。孩子們大概10---15分鐘就可以製作完成領導的卡片,並貼上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時間,讓孩子們分別吧自己製作的卡片貼在教師已經準備好,並且貼在黑板上的另一張大卡紙。原來,所有的紙片,貼上好,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聖誕老人。

  二、多為評價、個性表達

  1、自評、互評:當學生小組基本完成作品時,讓他們把自己貼的卡片給好朋友或者周圍同學看,並說明自己使用的是什麼材料,說說比較經典的地方。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當。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教師對自己的感覺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製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貼上畫給在場老師們的感覺,這又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

  2、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只要有一點進步我都會給予鼓勵和評價:“你使用的材料真有特色。”“這副糧食貼上做的真好。”等,我相信這些激勵性的評語能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而且,

  3、總結評價拓展:快聖誕節了,這幅同學們親手製作的聖誕老人,大家想送給誰啊?(學生說,送老師,送同學,送爸爸媽媽等等。)老師提議這幅畫是4.2班所有同學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裡,送給在場的每個老師。讓他們感覺到,不但能製作出漂亮的貼上畫,還能表現的很美,很有藝術感,看這些作品非常夠味。

  感覺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還能體驗到別的感覺嘛?感覺又是很奇特的,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場合給人不同的感覺,如一塊冰冬天給人冷的感覺,而在夏天就給人以涼爽的感覺,你能用今天所學的方法表達出自己真是的感受嘛?

  課後拓展讓學生積極的去體驗觀察身邊的事物,自主參與探索過程。

  學生的自主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

  1、貼近生活、服務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

  3、移情聯想、張揚個性、創新實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要我們都多想一想,試一試,就一定會有收穫。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體驗為靈魂,讓學生在各種遊戲中探索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使用遊戲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兩次合作嘗試製作的設計和引導,由淺入深,潛移默化的展開教學遊戲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技能。

美術說課稿 篇4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美術課程《初級素描》,我將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說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節選自《初級素描》,在美術課程設計理念下,我明確了本課課型屬於造型表現,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繪畫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小學高年級和初、高中學生,學生年齡大致在13~18週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一定的形象繪畫能力,趨向於具象能力的表現,能基本運用簡單的線條概括具象性事物。因而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

  三、教學目標

  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學內容,我把教學目標整理為三個方面,

  (一)介紹素描的基本概念,瞭解素描這個重要畫種。

  (二)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

  (三)使學生透徹的理解本門課程的具體含義,為接下來的素描靜物實踐訓練作理論指導。

  四、教學重難點

  跟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

  教學重點:介紹素描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

  教學關鍵點:理解素描基本作畫步驟。

  五、教學準備

  功欲其善,先利其器,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鉛筆、橡皮、素描紙等繪畫材料等畫具

  六、教法學法

  我以體驗、問題討論、動手實踐來完成我的教學方法,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另以多媒體教學影片欣賞,透過直觀、詳盡的步驟學習,從而達到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發展的需要。

  七、教學過程

  根據我以人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定如下:教學引入-教學深入-課堂實踐-課業評價-課堂小結。(教學引入5-10分鐘 、教學深入25分鐘、課堂實踐40分鐘、課業評價10-15分鐘、課堂小結5分鐘)

  (一)創設情景,教學引入 (1)教師提問:何謂素描?(丟擲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2)素描作品欣賞。(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目的在於使學生直觀的感受素描作品呈現。

  (3)教師介紹素描材料的使用。(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學深入(25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觀賞素描教學影片,(師生共同討論素描教學影片內容)

  2.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和了解素描作畫步驟,結合教學影片進行交流。(學生提出疑問,教師講解和小結)

  (觀賞素描教學影片目的在於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素描基本作畫步驟)

  3.素描的分類

  4.三面五調是光影素描中不可迴避的問題。(教師簡單介紹)

  5.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範作,說說石膏幾何體的作畫步驟。(同學討論、併發言)

  6.教師現場示範,講解線條的運用和構圖方法。(詳細步驟示範) (說步驟,教師示範, 目的在於調動學生主動參與)

  (三)課堂實踐(40分鐘)

  1.指導學生臨摹石膏幾何體。(師生討論、併發言注意繪畫步驟等問題)

  2.學生作業:按照作畫步驟,完成一張以結構為主的石膏幾何體的素描作

  品。(以線條結構為主)提出明確的作業要求

  目的是教學重難點,同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而且又為學生創設輕鬆實踐繪畫的氛圍。

  (四)師生課堂作業評價(10分鐘)

  1.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2.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指導性和鼓勵性評價

  目的是鍛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及獲得成功體驗,同時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從而使學生變得更加自信。 (五)課堂小結(5分鐘)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學生回答)

  2.教師小結: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素描的基本工具和素描的基本步驟。

  目的是透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藝術學科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3.課外作業

  欣賞和收集優秀素描作品資料,備好畫具。

  最後拓展

  根據我以人為本,應用賞識教育法的教學特色,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貫穿愉快成功教育體驗,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美術素養,故拓展為舉辦 畫展。使學生更深層次得體驗成功感。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次綜合實踐課內容是我校校本教材內容,剛好湘版八年級下冊第二課內容也是木刻版畫,我把校本教材和課本內容相結合設計了這堂綜合實踐課,是一堂以“造型.表現”為主,並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實踐課程。版畫是集繪畫、雕刻木板、印刷為一體的藝術,本次活動的設計,以學生為本,採用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版畫文化,認識版畫的藝術特色,輕鬆快樂地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對版畫的興趣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說學生

  本次活動是典型的版畫技法訓練課,透過課堂活動的滲透讓學生了解木刻、掌握木刻版畫技法,根據教學內容學生課前要準備的版畫工具有:木刻刀、木板、油墨、紙等。這些必備材料對城裡孩子來說準備起來可能沒什麼,但我校地處比較閉塞的農村地帶,學生對版畫知識瞭解甚少,版畫製作工具更是從來都沒見過,更別說準備齊全了,所以我只要求學生準備木板和紙,其餘老師配備。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透過自己動手創作刻制自己的版畫作品,並親手把作品印出來,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

  三、說教法

  本次實踐活動採用引導——欣賞——認知——實踐——評價五個階段完成教學。第一階段,先是師生互動,引出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階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分析欣賞版畫作品,感受其藝術魅力,這一階段分四步進行,透過分析欣賞對比了解版畫的藝術特色,風格以及和其它形式的繪畫的不同之處,進一步強調版畫是“以刀代筆”的藝術。

  第三階段,結合課件認識木刻刀具、掌握木刻版畫製作方法。這一階段分三部分——先是認識刀具,其次穿插了一個小活動,就是讓學生自己感受三角刀和圓刀的用法,刻出來的線有什麼不同,然後就是版畫製作過程的學習。

  第四階段,學生動手實踐,自己製作版畫。這個階段很重要,因為環節多,要畫稿、上板、刻板、印刷,所以教師要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學生有好的'畫稿或是刻得比較認真的要及時鼓勵,還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第五階段,展示作品,師生互評。

  自評,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作出合適的評價。鼓勵學生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版畫作品,介紹製作技巧和設計經驗。

  互評:引導學生合理評價他人的作品。評出最喜歡的版畫作品,說說自己的感受。

  總評: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創作熱情和能力,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

美術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製作一個造型新穎的電腦模型。

  2.指導學生利用繪製、剪貼等方法對電腦模型進行簡單的裝飾。

  3.引導學生透過簡單的創意和製作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鼓勵學生動腦大膽想象並採用與別人不同的創意與造型。並能夠將繪畫與其它造型方法結合,共同運用於電腦模型的裝飾美化。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彩卡紙、彩泥等製作材料,各種繪畫製作工具、範作。

  學生:紙盒、彩色紙、彩泥等製作材料、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開啟教室電腦,透過操作展示自己班的班級主頁。透過師生對話突出電腦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板書課題)

  學生起來說說自己見過的和聽說過的新型電腦。

  活動二:

  課件展示電腦的發明和發展,展示多種新型電腦,激起學生創作慾望。

  展示一些造型新穎的電腦模型作業,激發學生濃厚興趣。

  活動三:

  將範作發到各組,引導各組同學近距離觀察作者是如何運用廢舊材料來製作新穎的電腦的。

  各組彙報觀察的結果。透過學生和教師的講述,瞭解示範作品的設計思路與造型特點。

  活動四:

  教師以清晰的演示,說明幾種造型鮮明的電腦模型的具體制作方法與步驟。

  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愛的材料,透過想象與構思,設計製作出一個造型新穎、奇特的電腦模型,採用畫、撕、剪、拼貼等造型手段將電腦模型裝飾美化。

  小組討論自己準備用什麼材料、怎樣做電腦,是合作還是自己做。

  活動五: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在作業過程中要激勵學生大膽,自由的創意,同時又要仔細認真地製作。

  引導學生想方設法突破示範作業的設計思路和造型特點,還要改變單純用繪畫裝飾的形式,將繪畫與紙工或其它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作業指導要點:

  1.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指導,讓學生儘量利用身邊收集到的材料來進行構思和創意,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找到材料的特點和相適應的製作裝飾方法。

  2.學生觀賞示範作業或其它資料,無形中會產生一定的框框。所以教師還必須設法讓學生突破示範作業的構思和現有裝飾美化的手法,要求學生做出構思獨特的電腦模型。

  將完成好的作業展示在教室裡,互相評價,欣賞。並分小組比比誰的電腦模型設計最奇特,製作最精美,裝飾最美觀。

  活動六:

  收拾與整理

  活動七:

  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課後拓展:讓學生回家改進電腦模型的設計創意,並進一步製作得更精細完美。

  透過對多種材料媒介的利用,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研究。

  札記:

  電腦是學生們很熟悉的東西,所以做起來是得心應手,但在創作方面就比較差了,很少有獨特的作品出現,這也許是思維定勢箍住了學生的創造力。

美術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然而對於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說,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徵以及它的象徵。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於幼兒來說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為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麼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後,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觀察認識:向日葵

  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

  基於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

  實地參觀:向日葵園地

  認識凡高

  生活經驗

  美術經驗

  種植向日葵

  這個主題中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透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後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徵及作用和象徵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

  活動幫助幼兒瞭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透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瞭解凡高的作畫特點、瞭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二、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的運用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誇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 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豔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誇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入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目標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目標難點:瞭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透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

  目標

  (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並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透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習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瞭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透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內化為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的體驗作品、更好的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

  (2)是能力目標,我認為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四、教學流程:

  前承:

  經驗豐富: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於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環境創設提供: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具體流程見圖:

  環節一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歡那一幅?為什麼?”(見附圖1)

  在幼兒的自由欣賞討論中引出今天的教學,同時給了幼兒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賞的機會,為目標1的完成拉開序幕。

  環節二

  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教師透過一系列的提問:畫面中什麼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透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透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為主、其他色為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線條的感受: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誇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著生命的力量。這一環節中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來:如:為什麼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麼?……

  構圖的感受:

  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教師透過和幼兒的對話:數一數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為什麼有的低下了頭?(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透過這些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才會漂亮。

  教師透過對話法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初步解決重點目標。

  環節三

  第二次對比欣賞,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兒理解到畫出來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畫面中充滿了創作者的感情——對向日葵的熱愛。

  透過對比欣賞,進一步使幼兒領悟到現實美和藝術美的區別。這一環節使重難點得以突破。

  環節四

  教師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作慾望。

  最後透過欣賞、師生共同談話,探討、分享,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使活動目標得以提升。

  延伸:“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