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有關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語文說課稿

有關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1

尊崇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心聲》。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2課。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說依據,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等幾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列說明。誠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導。

  說教材

  《心聲》是發表於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問題的一篇兒童小說。小說透過刻畫感人肺腑的學生李京京的形象,表達了眾多教育者的心聲。它直指教育界中的“精英主義教育”,為我們提出了一系列尖銳而嚴肅的問題:我們的教育是“精英主義教育”還是“大眾主義教育”?怎樣尊重學生的個性?在教學中怎樣體現人文關懷?公開課要講成“樣版戲”嗎?《心聲》其實就是對素質教育改革的呼喚。

  說學生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我所授課的班級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基礎差。而本文也是一篇反映校園生活的小說,比較接近他們的生活,很容易產生興趣和共鳴。因此在方法技巧上應加以點撥指導。

  說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整理故事情節,學習縮寫的寫作方法,體會和學習小說的藝術特色。

  過程和方法目標:透過矛盾衝突的分析,挖掘人物內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心聲”為標題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促進健康的師生關係。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概括情節,學習縮寫

  2、理解“心聲”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心聲”的深層意義

  說依據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力爭建立生動而又活潑的語文課堂

  說教法、學法

  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藉助多媒體課件進列激趣、啟思、點撥式教學。以“心聲”為切入點,並以此為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採用多種朗讀法,讓學生走進文字,理解品味文中人物的心聲,採用討論探究法,走出文字,聯絡學生生活體驗,讓學生傾訴本人的心聲。

  說教學過程

  匯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會唱《說句心裡話》這首歌嗎?從這首歌裡我們聆聽到了一位戰士的“心聲”。面對人生,我們有太多的心聲要表達,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黃蓓佳寫的《心聲》去聽聽主人公——李京京的心聲吧!他會讓你有似曾相識的感受。(板書課題)

  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的解決情況。

  蟋窣xīsū紙捻子niǎn發窘jiǒng

  妒忌dùjì趙小楨zhēn發顫chàn

  檢查對作者的瞭解情況。

  初讀感知,傾聽心聲。

  學生快速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故事情節,結果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故事的開端:李京京朗讀課文的要求遭到老師的拒絕。

  故事的發展:李京京課下用真情朗讀課文。

  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李京京勇敢舉手,在公開課上朗讀了課文,實現了本人的心聲。

  自由閱讀,解讀心聲。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列為,不應該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不能讓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因此,我讓學生自由閱讀,可以跳讀、選讀、品讀,在讀的過程中體驗感悟,找到共鳴。還組織學生進列討論,促進學生對話,讓思想在碰撞中產生,知識在交流中生成。基於此,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思考討論題,引導學生根據本人對文字的不同見解,說出本人的獨特體驗。

  文章取名為“心聲”,你認為主要表現誰的心聲?他的心聲是什麼?

  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別想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萬卡》?

  程老師是個怎樣的人?她為什麼不同意李京京讀課文?

  從程老師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問題?文中有什麼依據?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對程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假如你是程老師,你會如何對待李京京這樣的同學?

  合作探究,感悟心聲。

  討論問題一:文題取名“心聲”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要求教師能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每個人相同的關心和發展機會。

  渴望家庭和諧,能生活在一個幸福安寧的環境裡。

  總之,李京京的心聲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體現了他作為成長中的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討論問題二:《萬卡》為什麼那樣打動李京京?你從中得到有關文學欣賞方面的哪些啟示?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要融進小說中去,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要從小說中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小說,從小說中理解生活。

  課堂小結

  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的心聲,表達了

  作者對少年健康發展的關注,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作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勵,作為我們學生,我們應從李京京身上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他的成功留給我們很多思考。在今後的學習中,讓我們攜手前列吧!

  課外練筆

  1、把本文縮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2、請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給鄉下的爺爺寫一封像萬卡那樣的長信,以敘述本人對幸福快樂生活的希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感要真實,用語要有分寸。

  (這樣設計既檢驗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又培養學生的概括、想象以及書面表達能力)

  板書設計:

  心聲

  黃蓓佳

  主要人物:李京京(沉鬱、執著、倔強)

  故事的開端:朗讀要求被拒絕。

  故事情節故事的發展:用真情和體驗練習朗讀。

  故事的高潮和結局:聲情並茂朗讀。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內容(教材)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選自粵教版選修二,屬於課程標準中選修課程“詩歌與散文”模組,課程標準對此模組的目標要求主要有三點,即審美情操的培養,鑑賞評價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蘊的積澱。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它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為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科學處理。我在處理《滕王閣序》這這篇課文時本著以上三個指導思想,把這篇文章作如下處理:字句的閱讀理解放在預習課解決,對於課文思想主題及作者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解主要採取學生自我總結與老師點撥相結合,不佔用過多的時間。課堂主要教學內容是對語言的品味和鑑賞。

  二、說教學目標(課標) 在對教材作整體的處理之後,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三點:進一步把握文言詞句的意思和使用特點;學習本文寫景技巧,體會語言美;培養學生感受自然熱愛自然的審美情操。課程標準在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培養方面特別強調:應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因此,我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主要從培養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這三個方面考慮。

  三、說學情(學情分析) 在設定好課文的教學目標後,我對教材重難點的設定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一般來說,經過必修課的學習,學生應該獲得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並且也具備了初步的賞析語言的能力,但選修課對學生的要求與必修課有所不同,選修課中,學生個性化鑑賞評價應更多一些,當然個性化鑑賞不排除共性的理解,並且從認知的規律來說,共性的理解是個性化鑑賞的基礎,因此這一點一定要在教學中貫通,防止學生信口開河,胡言亂語。其次,學生經過必修課的學習,雖然獲得了初步的鑑賞能力,但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全面完整地表達自己審美鑑賞感受的能力,這固然跟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關,但也與學生沒有把握表達技巧有很大的關係。基於以上理由,我設計的教學重點就是“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教學難點就是“如何把握表達技巧,完整表達審美鑑賞感受。”

  四、說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環節我準備按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首先是匯入新課,然後是鞏固預習效果,再就是誦讀討論,最後就是對鑑賞活動的總結。誦讀討論是課堂主要內容。誦讀的過程可以按照“老師範讀、學生品讀、自由誦讀”等形式展開,討論的過程就是鑑賞評價的過程,一定要結合鑑賞技巧來有序表達,一般來說,對語言的鑑賞主要抓住這幾個方面,其一對語言內容的理解,其二對語言表達技巧的把握,其三對語言情景的描繪及意境的體會,其四對語言表達效果的感悟與明確。當然對語言鑑賞表達能力的獲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本節課只是對學生學習方向的引導,並且讓學生有初步的收穫。綜上所述,我對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突出一個字“讀”,我對教學難點的突破主要是“授之以漁”。

  五、說教學方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課程標準對選修課的設計與教學建議中,對“詩歌與散文”模組是這樣說的“可透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鑑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努力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中不要一味追求統一答案,也不必系統講授鑑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因此,在課堂上,我主要用閱讀與討論這兩種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手段上,我準備運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滕王閣歷史,欣賞名家朗誦。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在本單元的所在位置及教學目的

  第六單元是文言文單元,前兩課講讀課文《勸學》和《師說》都是論證學習的,是講讀課文,這篇文章是課內自讀課文。《問說》和《師說》的體裁都是“說”。學習這幾篇課文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特別是這篇課文對指導學生勤學好問有積極的意義。在寫作方法上這幾課都有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可以藉此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掌握正反論證、比喻論證,掌握若干活用詞。這一篇古文雖說寫於晚清,但是桐城派古文章多艱深,篇幅長,生字多。因此,要求學生加強預習,在課前掌握生字生詞。

  二、說教法

  既然是自讀課文,可以從知識遷移方面考慮,採取比較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課內自學。教師在指導時,仍要重視誦讀,使學生讀出語感,和《勸學》、《師說》加以比較,進一步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朗讀法DD粗知課文了解內容。

  討論法DD深入理解掌握意義

  比較法DD區分異同認識特點

  練習法DD實踐歸納掌握字詞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這一課,遇到的典故多,對此通讀,知其大意即可應結合實際理解問與學的關係,重在誦讀,歸納比較。配以練習,突破難點。除了掌握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方法,還應對常用字文言實詞進行歸納整理。

  四、說教學程式:

  1、佈置預習,朗讀課文。結合預習提示和註解,粗知課文大意。劃分段落層次,找出論點論據。

  2、 匯入新課,由《師說》從師而問引入《問說》由勸學即勸問引入《問說》,並指明《師說》《問說》同屬“說”,一種議論文體裁。

  3、 引導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第一段的內容要點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這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是推論。第二段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破其疑”“求一得”“資切磋”這三個作用概括出“好問則裕”。第三段古人“虛中不斷完善”“三代以下有學無問”第四段今人不好問的原因表現和危害,“為害於心術者大”。第五段今人不善問的表現。第六段從反面論證問與學相輔而行的關係。第七段總括全文。

  4、 引導學生比較《師說》《問說》的相同處。

  題目都有說,《師說》《問說》

  都勸人們要虛心學習,要向各種人學習。

  都反覆運用對比的方法。

  都是內容質樸,多排偶句,整散結合。

  比較不同點

  《師說》強調從師的重要性,學必有師,《問說》強調問的重要性,學必好問。《師說》對比物件繁多,參比內容單一。都是“不恥相師”與“恥學與師”。《問說》對比物件單一但對比內容繁多。

  5、 歸納詞的活用。

  6、 學生提問教師解疑。

  7、 總結學習要勤學好問,要掌握正反對比論證.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篇優秀的說課稿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教師授課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知識的吸收有較大幫助。因此,說課稿網的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哪座房子最漂亮》的說課稿,助您的工作順利開展!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第一部分第4課《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是一首詩歌,共四句話。第一、二句採用數數歌的形式,講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面貌的可喜變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寬敞,房前屋後還有花草樹木。三、四兩句一問一答,指出小學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學生的自豪感。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其中疊詞和數字的運用,使詩句富有節奏感,整首詩歌押ang韻,富有韻律,讀起來琅琅上口。今天上的是識字內容。

  鑑於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 “廣字頭”、“穴字頭”兩個偏旁。

  2、透過圖文結合的學習方法,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初步感受學校和房前屋後的優美環境。

  其中第1、2個目標是本課的重點。第3個目標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設計理念:

  在這堂課中,我想以圖文結合的方法來呈現識字,爭取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並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三、說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匯入

  第一步:談話、看課文插圖。

  第二步:說說哪座房子最漂亮

  第三步:適時引導學生走入課文。

  第四步:讀課題。指導讀準字音“哪、座、房”,以及輕聲詞“漂亮”

  第二環節:隨文識字

  第一步:聽老師讀課文

  第二步: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第三步:彙報房子的樣子。

  第四步:圖文結合認識生字:青、門、窗

  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

  此處先請學生自己說說對瓦、牆、門、窗的理解,我趁機演示課件讓片語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與事物相聯絡,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最後指導朗讀,我這樣引導:這麼美麗寬敞的房子,誰能用朗讀來誇誇他?

  第五步:說說其它的房子又是什麼樣的房前花果香,屋後樹成行。

  此處我在插圖上指出房前、屋後的位置。再請學生說說房子周圍的環境美嗎?美在哪裡?,學生可以課文裡的話說,也可以將課文裡的話化成自己的語言說。最後師生結合想象進行朗讀句子。

  第六步:說說哪座房子最漂亮?

  引導齊讀:要數我們的小學堂

  第三環節:課間休息:模仿動物動作。

  第四環節:小組合作鞏固生字。

  組長當小老師考察學生認讀情況。

  第五環節:遊戲鞏固識字。

  第一步:叫號遊戲(齊讀字)

  第二步:讀詞語

  第三步:摘果子(讀字)

  第四步:送小青蛙回家(字、詞結合)

  第六環節:把生字送回到課文當中

  引導學生:我們的學校也很美麗,假如這首詩歌寫的就是咱們學校,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這篇課文呢?

  總之,我認為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遠端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課標要求與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年”的來歷》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

  它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春節,以神話傳說的形式出現在“中外文化”這一主題單元中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而且貼近兒童生活,又體現了時代特點,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瞭解中國文化,增進民族自豪感,更好的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年”的來歷》講述了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年”的來歷。教材共有6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向我們講述了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也叫“年”,然後用一個疑問句引出下文有關“年”的來歷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紹了因為“年”獸的樣子可怕、兇猛,所以人們對“年”獸十分恐懼紛紛躲避。

  接著3—5自然段詳細地向大家闡述了一個白鬍子老頭兒出現後是如何將“年”獸攆跑的,他為什麼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也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點。

  最後一個自然段,第6自然段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年“也就由此而慢慢地演化成了今天我們的春節,以及一些風俗一直延續至今。

  在本文中還配有兩幅插圖:一幅是除夕鄉親們逃往深山,好心的老婆婆勸白鬍子老頭和大夥一起上山躲避“年”獸的情景;一幅是白鬍子老頭放鞭炮、穿大紅袍等方式嚇跑“年”獸的情景。它有助於學生課文。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教材、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繼續學文,瞭解白鬍子老人趕跑“年”獸的辦法。

  2.體會老人的聰明勇敢,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到危險與困難,要冷靜想辦法解決。

  4.交流自己家鄉過年的風俗。

  3、教學重難點、關鍵

  弄清白鬍子老人是用什麼辦法把“年“獸趕跑的。

  “他的辦法又是怎麼想出來的。

  二、教法、學法

  1、 教法

  ①複習與激趣相結合

  因為興趣是學生學文的最佳途徑,只要有了興趣學生會主動學習更加樂學。這樣既可以新舊知識銜接,又可以將舊知識得以鞏固。②圖文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學生透過觀察,有助於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形象。從而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理解力。

  ③扶放結合、以讀代講法

  根據不同內容和難易程度,我適時選擇不同的教法。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中學生的反饋及時給予講評和鼓勵,激發他們的鬥志;透過有感情地指導朗讀還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從而突破難點,提高朗讀水平。

  2. 學法

  與教法一一對應,採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方式,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互相探究相結合。在紮實的語言環境中抓住重點詞語和段落中的關鍵語句,合理表達自己的見解理解課文,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學程式

  1、 複習匯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大家都知道春節又叫“年”,因此老師也提前給你們準備了一份過年的禮物。(出示幻燈片)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後我說你要準確讀出這些詞語才會有獎勵。大家一聽更來勁了,一副不服氣的表情。詞語對於他們來說十分簡單,所以齊讀後他們就會得到期盼已久的那份禮物 (鞭炮)。因為鞭炮是同學們春節最喜歡的,聽到那個聲音他們一定很興奮。

  接下來透過對上節課內容的瞭解,我出示“年”獸的圖片和相應的問題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回答:“年”是一頭怎樣的怪獸?為了躲避“年”獸的傷害,人們怎麼樣了呢?在一名同學回答過後,透過齊讀第二自然段共同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新舊知識緊密銜接)

  2.整讀全文,重點感知。

  幸好一位白鬍子老人出現,他是怎樣攆走“年”獸的?老師提出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整讀全文找出相應的段落3-5自然段。(培養自學能力)在尋找中我選擇了默讀獨立思考再互相交流探究的方式,既可提高學生個人閱讀分析能力又使能力稍差的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也在表達上也可以得到鍛鍊,在交流中雙方得到互補互進。探究後指名反饋,給與評價,既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有了瞭解又可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使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信心倍增。

  那攆跑“年” 獸的老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來看畫面,再讀讀3—5自然段請你用相應的詞語來形容一下。學生們一看到畫面就感到新奇,這個人的氣色、精神與別人有些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立刻會想到我得怎麼說,這樣一定會自覺地去文中尋找答案,並馬上舉手回答。因為“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在文中位置十分明顯,這對於他們來說太簡單了,從而透過畫面人物的形象對這兩個詞圖文結合得到進一步理解。

  接下來來到老婆婆家他與老婆婆有了哪些對話,從中你又知道些什麼?採取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各自的情感(老婆婆的善良和白鬍子老人的自信、勇敢)瞭解其中的內容並彙報。 讓學生再讀中領悟。朗讀時教師針對學生的表現適當的引導示範,也十分有助於解決問題,為下一步問題的解決打下基礎。

  半夜時分,“年“闖入村子,結果如何?它是如何被嚇跑的請你用文中的詞語或語句回答,始終使學生不脫離課本,掌握最基本的學文方法。但此時的讀文就可以開放一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以最快最準的方法找到答案。”年“是嚇得渾身戰慄、大驚失色、倉皇逃跑。不用細說就可以想像和開始的耀武揚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白鬍子的做法紅紙、亮光、鞭炮聲和紅袍則是最有利的證據。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板書,再次使學生有了明確的答案。突出了文章重點。

  為什麼白鬍子老人能想出這些辦法呢?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繼續讀文。這次的回答對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來說可能覺得較難掌握,不好理解。因此邊讀邊畫後,我為這些同學創造了共同解決問題,虛心向人請教的機會,不要因為不懂而厭學,而是更加積極地學。在合作探究中知道原來“年”有三怕“怕紅、怕光、怕響聲。待學生彙報後板書,並提出問題為什麼老人能根據”年“的三怕想出那些辦法呢?(突破難點)這就需要孩子們動腦思考問題。(因為他像我們一樣善於思考)說明老人很聰明。聰明得讓鄉親們都驚奇,所以有感情的朗讀第5自然段,並請讀得好的同學給大家示範。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體現了讀文的重要性。

  最後齊讀最後自然段,學生準確概括“年”就是由此演化而成,一些風俗也流傳至今。為全文起到一個整體效果從而說明此段是全文的小結。

  四、知識拓展,總結全文。

  故事結束,“年”的由來也有了瞭解,但文中的老人卻給我們印象很深。誰能用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白鬍子老頭兒是怎樣的人呢?在他身上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當你遇到困難或問題的時候應該怎麼去做?一連串問題的提出將課文內容做了延伸。學生憑自己對本文的理解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及時的表揚,總結。使學生不但知識技能上有收穫重要的是思想上受到教育將一生受用。

  在即將結束本課內容的時候,我們以各種資料圖片展示家鄉春節的習俗,使學生大開眼界開闊視野,思維得到了拓展。不單為學習而學習,做到了學習與生活相聯絡。

  五、佈置作業

  收集各民族春節習俗

  六、教學板書

  張貼紅聯——怕紅色

  30“年”的來歷 燃放爆竹——怕響聲 趕“年”

  燈火通明——怕亮光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我說的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手指》。這篇課文透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篇文章的結構非常清楚,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總寫手指的特點,2-5自然段是分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最後一個自然段又總寫,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語言樸實又富有風趣,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將手指的不同特點寫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一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新課標所特別關注的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能力”這三個維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讀帶有拼音的生詞,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窈窕,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瞭解作者描寫手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3、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本組課文“人生領悟”中的最後一篇,我將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透過完成圖表,讀讀,議議等學習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道理。

  因此,我將隨機地引導學生進行學法歸納總結。透過其他幾篇課文的內容總結,明白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其次,我還將引導學生透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中或文末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及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啟示。《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啟迪。再次,我將充分利用文前的導讀和文後的閱讀連結,讓生長閱讀前明確閱讀任務,閱讀後,在課文連結的指導下,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三、 說教學過程

  (一)、從導語入手,明確閱讀要求

  1、板書課題《手指》,今天,我們來學習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正如單元導言所說,平凡的事物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啟發。

  2、引導全班讀“導語”,明確學習任務。

  (①五個手指各有什麼特點,②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3、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二)、學生自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完成表格。

  1、檢查讀書情況,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可以用“首先 接著最後”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找出文中的總起句。

  4、本文章表達方法上與其他幾篇課文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5、學生小組合作自主學,完成表格。

  (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長文短教,透過一張表格把文章的重點問題明朗化、簡單化,讓學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時,加強對手指各自特點的認識,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集體反饋,深入探究,體會寫法

  1、指名反饋表格中的內容,師適當引導。

  2、師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表現手法

  觀察表格,結合課文內容想想:作者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從表格中的“吃苦”,“窈窕”,“秀麗,樣子可愛“等詞語體會文中擬人化的手法。)

  透過觀察表格,體會出文中的對比手法

  (長處——短處,五指之間的不同特點對比著來寫)

  3、作者說:“卻無愛憎在其中”,真的沒有愛憎傾向嗎?談談不同的看法。

  如果你是五指中的一員,你願意做哪一個手指,為什麼?以此來發散生動思維、活躍他們的思想。

  (在此過程中,注重個性的理解,隨機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窈窕,堂皇,養尊處優”的意思。)

  4、教師導讀:是呀,正如作者所說——(螢幕出示) “手指上的五指,我只覺得姿態與性格,有如上的差異——美醜之分了。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師創設情境:一天,五指發生了矛盾,他們為什麼會發生矛盾?結果又怎樣呢?請你也仿照本文擬人的手法來編寫一個童話故事,讓人從中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

  (這既是對全文寫法的練習,也是讓生從寫作中加強人生感悟,明白本文的寫作意圖,這也將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五)、總結課文:引讀閱讀連結,是的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團結起來力量就會更強,就是豐子愷先生從手指上得到啟示。有位詩人又是這麼讚美手的!齊讀閱讀連結。豐富對手的理解

  ①齊讀最後一自然段,②師小結課文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型別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通俗的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透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覆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說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那麼,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於文章中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學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陽》等說明性文章的學習中有所瞭解,但只是一種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說明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鯨的一些知識。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說明方法。

  2、結合實踐活動進行交際訓練,發展語言表達及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

  透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字對話,與文字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後的深層次需求。

  五、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觀察匯入

  由於大部分沒有見過鯨,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有必要藉助多媒體展示鯨的畫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鯨的表象,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教學伊始,我用設疑激趣法匯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出示課件1:顯示藍色大海)美嗎?(生答)的確,就在這美麗的藍色的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的形體龐大,比大象還要大得多。你們想去看看嗎?”接著播放課件2,展示鯨在大海中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後回答:“這是什麼動物?與別的動物相比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學習資源,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鯨的圖片、文字資料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教師相機鼓勵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會觀察,而且能透過多種途徑調查瞭解。關於鯨的知識非常豐富,你們想繼續研究它嗎?”這樣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順勢揭題質疑:“今天咱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寫鯨的文章(板書課題),你想從這篇文章中瞭解些什麼呢?”學生質疑後,教師將問題分類處理,篩選歸納為兩上主要問題:1、鯨有什麼特點?2、作者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便於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透過課件演示和教師談話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閱讀願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時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讓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自讀後,先在小組內檢查讀書情況,再組織全班交流對課文的瞭解。

  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初讀後,基本能抓住敘述要求,初步瞭解鯨的特點及生活習性。但這種瞭解只是一種感性認識,並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這裡應安排學生質疑的環節,讓學生提出初讀遇到的疑難問題,如:“哺乳動物”“胎生”等詞語是什麼意思?鯨的樣子很像魚,可它為什麼不屬於魚類?……教師可結合學生質疑情況,補充設疑:課文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並以此為憑帶,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可作為精讀品味的突破口。教學時,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先教給學生學習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讓學生選學其它幾個自然段。

  1、品評詞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運用比較、列數字、舉例等多種說明方法,集中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大”。教學中,緊扣“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介紹鯨大的段落,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說明鯨大的方法,想象鯨的畫面,逐步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理解,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說明方法,教學時可結合學生反饋情況作如下體會:

  課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師質疑:課文介紹鯨,為什麼還有寫象呢?引導學生集體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這樣便於讀者理解、接受新事物,從而認識比較說明法。然後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學生對列舉數字的說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認識。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說明。而真正得從句中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準確性。對部分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故意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模糊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透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

  句3:它要是張大嘴,人站在它嘴上,舉起手來還摸檔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教師設問:“去掉帶點的詞,可以嗎?為什麼?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比較,從而感悟鯨的特點,體會舉例說明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自由選讀,感悟特點

  課文的`2-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進化過程、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的特點,呈並列關係。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自主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採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彙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表演家的演示出鯨的特點。然後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彙報,教師和其他學生當評委,與彙報同學進行自由交流。

  教師針對彙報情況,以學路帶教路,扣住重點詞句適時、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細讀探究,進一步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師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點撥:

  鯨的進化過程———這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教師可結合學生彙報。利用課件,形象演示鯨的進化過程,再讓學生圖文結合,對照理解。還可利用學生在自然課上學習到的有關知識及課外閱讀所獲得的知識,讓學生談談對哺乳動物的認識,抓住其他哺乳動物的主要特點並與鯨的特點對照,說明鯨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

  體會作者準確用詞——當學生彙報鯨的吃食特點這一段時,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填空題”先讓學生根據課文填空,再自讀想象鯨吃食的情景,然後模擬表演,學生對照課文敘述評議,體會作者準確用詞。

  體會分類、比喻、圖文結合等多種說明方法——當學生彙報“鯨的呼吸”特點這一段時,教師在大螢幕上出示文中插圖或學生繪圖,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與圖畫相應的文字描述,抓住重點句子,體會多種說明方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鬆愉悅、樂於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而且在課堂中構建了“生生合作”、“生師合作”等多種形式互動進行的主體型的交流網路。

語文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資訊,透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所以產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而教師幫助創設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關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這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隨遇而安”一詞,為後面感受蟋蟀的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精神和其住宅的“偉大”打下了基礎。[小精靈兒童第二環節:確定問題,學生二度讀文,交流閱讀感受,用時10分鐘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學習生字詞,字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環節注重將字詞學習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初步感受其住宅的“偉大”,這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關注,真正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取得紮實的學習成效。第二件事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為,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啟發,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為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為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為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

  第三環節:自主學習,學生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偉大”,用時5分鐘

  默讀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的自主思考,使閱讀實現個性化,同時實現新資訊與學生背景知識的聯絡和建立。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著確定的問題與文字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第二大環節的“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的概念。

  第四環節:協作學習,反饋交流感受,提升“偉大”原因,用時15分鐘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為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為,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透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因此構建了綠色和諧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為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透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五環節:效果評價,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閱讀熱情,用時10分鐘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透過“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瞭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的“我手寫我心”形式,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的作者法布林是怎樣寫出這篇的?他為什麼要用擬人的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因此,該課文的學習,我積極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的理念,遵循建構主義理論,運用“拋錨式教學法”,實現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共同提高,並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蟋蟀的住宅

  熱愛生活:科學 精緻 舒服

  偉大的工程

  不辭辛勞:柔弱簡單——浩大壯觀

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雨點》,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四句,句式整齊,韻律感強。它描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狀態,體現了雨點在不同處所不同狀態下的不同情調。文章洋溢著童貞、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觀察、瞭解自然的興趣,是一篇從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新課例。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聯絡實際,使學生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徵,瞭解雨點的動態變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雨點樂趣。

  3、讓學生體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學生觀察、瞭解自然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重在讀,從讀中悟情明理。我把感情朗讀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雨點的快樂心情作為教學難點。

  三、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用不著老師引導學生去逐句講解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只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表演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充分發揮媒體的示範作用:請同學們用心去聽錄音是怎樣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的。

  3、積累語言 理解內容

  4、拓展課文 培養想象——練習說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後,我及時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啟發學生想象:雨點還會落到哪裡,會有什麼變化?比一比,說一說,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課我形象直觀地抓住重點詞語,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同學理清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