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品】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小學音樂說課稿

【精品】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錦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音樂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1

  我說的課題湖北科學版小學音樂課本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我的說課分八個方面:

  一、 對教材的分析

  《太陽出來喜洋洋》是流行於四川省川東一帶的山歌,為五聲商調式,2∕4拍,一段體結構。旋律質樸高亢,節奏明快、流暢親切,有著四川山歌高亢、嘹亮的風格;歌詞純樸、簡潔,特別是襯詞“羅兒”“郎郎扯光扯”,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風格

  二、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同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賞能力、分析表現音樂的能力,但是,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要讓他們從心底裡喜愛音樂,還要注重音樂課基本常規和欣賞音樂、演唱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持續發展的態勢。

  三 、教學目標

  1、能用爽朗的歌聲演唱歌曲,能嘗試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達歌曲,初步瞭解山歌的特點。

  2、 透過聆聽,感受,品位不同版本的歌曲,使學生開闊視野,體驗音樂的奇妙變化,帶來的不同的感受。

  四、教學重難點

  1、用歡快,熱烈的情緒表現歌曲。

  2、上波音,跨小節切分節奏的 準確把握。

  3、歌曲中的襯詞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韻味。

  五、說教法

  我透過運用聽唱法、談話法,視唱法等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為他們提供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係。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透過“看”“聽”“唱”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我歌曲內容

  七、教學重難點

  1、用歡快,熱烈的情緒表現歌曲。

  2、上波音,跨小節切分節奏的 準確把握。

  3、歌曲中的襯詞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韻味。

  八、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已定的教學目標,我透過四個步驟來進行教學)

  (一)、匯入歌曲

  1、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的特點,四川的風土人情,透過聽兩首不同版本的《太陽出來喜洋洋》讓學生去體驗音樂奇妙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感受

  (設計意圖:透過這樣的一個設計引起學生對“四川風土人情”及學唱“四川民歌”的興趣,採用視聽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慾望,為下面的學唱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學唱歌曲

  這是音樂課的主要環節,也是教學目標實施的重點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透過以下步奏來完成:

  1 、欣賞歌曲,感受風格

  2 、展示節奏難點與旋律難點進行視唱,填詞練習解決難點

  3 、聽琴慢速演唱歌曲

  4 、完整而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這一階段中,我採用聽唱與教唱相結合,先採用”啟發,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去發現歌曲的難點,然後進一步的去解決難點問題,到最後能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三)歌曲處理

  1 、讓學生思考用不同的速度形式來

  2 、師展示五段歌曲的演唱形式,學生演唱

  3 、用自己的方式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唱完歌曲後,讓學生自己想想怎樣讓五段歌曲不在單調,枯燥,抓住音樂的特點,“讀”懂音樂,理解音樂,追求一個讓學生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富有學習熱情的音樂氛圍,最後我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在笛聲中下課)

  (四)歌曲拓展

  欣賞著名的導演王光利先生以這首為主題拍攝的公益片《太陽出來喜洋洋》。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少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百靈鳥的歌》中的歌曲《叫我唱歌我唱歌》。

  一、說教材。

  本單元以“百靈鳥的歌”為主題,因為那婉轉動聽的鳥鳴聲從來就是人們喜愛的大自然樂曲。它與兒童的歌聲融為一體,更能激起兒童去歌唱自然、歌唱生活、歌唱家鄉。

  本課是第三單元中的第三課時。《叫我唱歌我唱歌》是一首南京六合地區民歌,這首民歌在南京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歌詞采用打比方、用襯詞等方式,體現不同特色。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教唱《叫我唱歌我唱歌》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江蘇民歌的喜愛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在演唱《叫我唱歌我唱歌》中讓學生唱出地方色彩及採用“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表現出勞動號子的獨特演唱效果。

  教學重點:用“田間勞動”的過程,感受歌曲的內容與情緒。

  教學難點: 創意採用“一領眾唱,體驗“勞動號子”的獨特演唱效果。

  二、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是:

  1、多通道參與法:學生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並用的活動,它需要學生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物件,因此活動中我讓學生看一看、學一學、拍一拍、演一演等活動,安排豐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習目標。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使思維活躍起來,創造出更合適的演唱方法,來攻克難點。

  與此同時,我們還透過個人表演、集體表演等方式,複習鞏固對音的認識。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力求達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針對低中年級的學生本次活動採用的主要教法有:遊戲法、聽唱法、音樂律動法、合作表演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對樂曲更深層次的理解,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教學流程。

  一、欣賞片斷(反映勞動場景的卡通片段)[6—8分鐘]

  1、師提問題:你在片斷中看到了什麼?

  生:勞動的場面

  2、欣賞《打麥號子》

  師:是啊,勞動是最光榮的!請小朋友來聽歌曲《打麥號子》。

  提問題:這首歌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它有什麼特點?

  生答:————————————

  3、師:請小朋友講講平時聽到的“勞動號子”。

  生:抬重物時發出的“嘿呦”等聲。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號子”常見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領眾和。這首《打麥號子》採用的是一領眾和,這樣的演唱形式很有氣氛,能夠很快引起聽眾共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演唱形式的歌曲。

  二、新歌教學《叫我唱歌我唱歌》[20—22分鐘]

  師:學唱這首歌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做小遊戲。

  [一]、旋律遊戲,填填唱唱。

  1、師唱前兩小節旋律,學生在紅色部分用“啦”唱出不同的旋律。(板書)

  2、學生創編的旋律請全體學生跟著模唱一下。

  3、師範唱出《叫我唱歌我唱歌》的旋律,生跟唱。

  4、師:小朋友,請你們跟著伴奏哼唱一下旋律。

  [二]、學唱歌詞。

  1、播放《叫我唱歌我唱歌》

  師:小朋友,你們唱的真不錯,我們來聽一聽歌詞中都唱了些什麼。

  生:勞動號子

  師簡介歌詞內容(勞動時的快樂情景)。

  2、輕聲哼唱

  跟錄音用“啦”哼唱,感受歌曲勞動的心情。

  3、採用多種“一領眾和”的方法演唱歌曲,體驗“勞動號子”的獨特演唱效果。

  A、跟琴師領生和(強調勞動號子是烘托氣氛,唱的要鏗鏘有力)

  B、女生領男生和

  C、一個學生領其餘學生和

  [四]、歌表演[5—6分鐘]

  師:讓我們隨著音樂,進行田間勞動好嗎?請你們模仿農民伯伯、阿姨一邊勞動,一邊喊“勞動號子”的場景。

  1、請個別學生模仿插秧、收割等動作。

  2、隨旋律進行自由創編。

  3、集體邊唱邊表演。

  4、個別上臺表演。(師生評價)

  四、拓展[4—5分鐘]

  1、師:小朋友,剛才我們學的這首歌曲是江蘇民歌,那麼你們還聽過其它的江蘇民歌嗎?

  生:《茉莉花》、《紫竹調》、《楊柳青》等

  2、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這些都是我們江蘇的民歌(師簡介民歌的特點:方言特徵,襯詞對歌曲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

  3、播放《閒話三元坊》

  師:我們江陰也有一首民歌,想聽嗎 ?

  生:————————

  3、師: 小朋友,現在你們肯定對江蘇民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吧?誰來說說欣賞後的感受?

  生:說自己的感受。(活潑歡快,方言特徵等等)

  師小結:透過欣賞《閒話三元坊》,引發學生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對江蘇民歌的喜愛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五、課堂小結 [1分鐘]

  透過歌曲學習,發揚了愛勞動的好品質,體驗了民歌的特點。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3

  在小學學段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散文的考查一直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草原》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第一組第一課,是考查的重點篇目,文章從草原的風光與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幅草原美景。中公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詳細的教學設計範例以供參考。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草原》。

  一、說教材

  我認為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草原》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第一組第一課,這篇寫景抒情的散文,給我們展現一幅美麗的草原風光,也給我們展示了熱情的草原民族,文章條理清晰,作者從風景到人情的描寫展現了草原上的風土人情,最後用一句含義深刻的詩結尾,體現了作者對草原的依依不捨。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五年級的學生對這樣寫景抒情型別的文章並不陌生,但對於內蒙古草原上的風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師加以適時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六、說教學過程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一)匯入新課

  我會採用影片匯入,播放關於草原風光的影片,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順勢匯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這樣匯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草原的風光,順勢匯入本課。

  (二)整體感知

  首先,讓同學通讀全文,設定這樣一個問題:

  1、透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引導學生髮現,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適時講解生字“渲”字,並板書:風光,人情,渲。

  2、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後,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最後,引入賽讀: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透過這一環節,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並且對於文章的語言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深入研讀

  這一環節是逐步引導學生走入文字與文字對話的過程

  學生透過剛剛的朗讀比賽,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會設定這樣一個問題,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這樣一句,“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雲際。”並且體會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麼,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將羊群比喻為白色的大花,生動形象的為我們展示了草原的生機,並且講解比喻的修辭手法。板書:比喻。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緻的.工筆畫,這裡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下面我會設定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於“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引導學生由景色入情,體會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後載歌載舞。

  引導學生思考,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為什麼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引導學生感悟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最後,全班朗誦文中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透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問題,學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達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做到了語文教學時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四)延伸作業

  蒐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並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這樣不僅能夠鞏固課上所學,同時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目的。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抓住了文章的兩個重要部分,草原和人情,並且各選一處的進行精講,最後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難捨難分”的感情。這樣的板書清晰直觀,重點明確。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的小學音樂教材第八冊第八課《種太陽》。下面把我對《種太陽》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做一彙報。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富有童趣,深受廣大孩子們喜愛的兒童歌曲。歌曲透過對歡快跳躍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詞,表達了少年兒童創造未來的天真美好願望。採用四四拍,大調式,歌曲為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曲中弱起小節及五度、六度的跳進,使曲調活潑跳躍,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滿幻想的歡樂情緒刻畫得十分形象生動。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個樂句構成。第一樂句節奏緊湊,附點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運用配以襯詞“啦啦啦”使曲調更加歡快活潑,表現了種太陽時的愉快心情。緊接著兩個樂句節奏寬鬆,舒展優美的旋律與前句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表達了少年兒童要使世界變的更加溫暖,明亮的美好願望。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滿幻想的歡樂情緒刻畫得十分形象生動。附點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運用配以襯詞“啦啦啦”使曲調更加歡快活潑,表現了種太陽時的愉快心情。

  二、學情分析

  教學物件是四年級的學生,學生喜愛音樂,思維活躍,課堂上我採用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使他們情緒高漲,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大的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教學重點: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之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必令生運其才志,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增,乃為善教也。”音樂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指點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為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聲音表現和感悟歌曲種太陽的情景。

  教學難點:附點和十六分休止符 、切分音,對歌曲的理解,以及吐字咬字,它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突破口,我將緊緊圍繞全曲的靈魂句,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語言文字的感染力,撥動學生情感的琴絃。

  教學方法:為克服重難點我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有:創設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根據學生在兒童階段自然嗓音很純、很亮、體形靈巧這一特點。我還採取用了律動、遊戲互動法等教學手段。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師生互動小遊戲的方法,感受段落之間的不同,體驗歌曲帶來的情緒。

  2.能用歡快、跳躍、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種太陽》。

  說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

  四, 說教學過程

  下面是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2.利用比較法克服難點 3.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 共三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環節:情境匯入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採取了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並在聲像一體的課堂氛圍中匯入了新課。透過對音樂的體驗使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獲得喜悅,對音樂產生興趣,因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課堂。首先透過多媒體聆聽歌曲,引導學生去聽賞歌曲,把自己聽過的歌曲試著跟多媒體音樂唱出來讓同學們有一個產生學習興趣的開始。(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將主題音樂所反映的畫面與聽唱結合起來,有助於學生的記憶。)根據四年級學生愛表演,愛表現的特點,讓同學展示自己的同時開始學唱歌曲。讓學生隨著多媒體畫面,完整欣賞歌曲,感受多媒體音樂帶來的歡快熱烈的歌曲情緒,視聽結合,動靜結合,聲像一體,形神兼備,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新課程標準要求孩子們採用聽唱法學習歌曲,當孩子們聽多媒體音樂對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線條以後,就可以進行多媒體分段學習。分段學習歌曲,學習歌曲的節奏,在比較節奏相同和不同之處之後,能更好把握歌曲節奏,以更好的學習歌曲。

  第二環節:利用教學法克服重點和難點。

  本環節也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教學物件是四年級的學生,學生喜愛音樂,思維活躍,結合學生的自然特點,並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係。我採取了多媒體聽唱(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律

  動、遊戲等教學方法來克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多媒體節奏難點的解決方法(節奏的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切分音先用多媒體出示節奏型讓學生對節奏有一定的認識再用小組演示的方式,兩個人表示八分音符,一個人表示四分音符透過這種直接的演示方式讓學生體會切分音節奏型的特點。十六分音符則用雙手拍手,拍腿等律動,比較慢和快的區別突出十六分音的特點。如:音準難點的解決方法:可以引導並帶領學生做多媒體聽一聽(達到感知聽音樂音準潛移默化的作用)、學一學、唱一唱、做一做遊戲。還可以透過師生接龍演唱遊戲解決難點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點的過程中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對錶現進步的同學應及時的給予獎勵,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力都得到發展。透過多媒體節奏訓練讓同學們感受節奏帶給我們段落,樂句所體現不同的情感。(多媒體的巧妙使用,使複雜的單二部曲式結構問題變得簡單化。)用歡快,熱烈的聲音演唱歌曲,並用多媒體伴奏(伴奏是讓學生隨著音樂的旋律,更加有情境、有感情,同時對音樂的樂感和審美意識逐漸加深)讓學生充分的感受種太陽的情景。

  第三環節: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學生最易於接受和參與的表現形式。(多媒體能更好的把歌曲所要表現的情境展示出來)

  為了使學生能主動的參與互動教學並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適時的創設與歌曲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並透過觀察比較採取了唱一唱(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內心深處的表現力達到素質教育的宗旨)、敲一敲(節奏的重複感知讓學生在旋律與節奏的相融合下展現自己)、演一演等教學法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透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時給學生及時的鼓勵。這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課的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多媒體資訊科技與音樂課程教學的整合,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拓寬了接受音樂資訊的通道,給予學生更大的音樂學習自主權和選擇權。資訊科技的運用,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視聽聯覺,有助於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種音樂教學軟體、音樂製作軟體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增強了音樂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享用音樂奠定了基礎。 )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什麼不足, 敬請領導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冬夜靜悄悄》是人音版第八冊的一首歌曲。本單元的歌曲圍繞校園進行教學設計,透過一首表現校園的歌曲和一首讚美教師的歌曲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可愛的校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情感。這首歌曲是兩段體式結構的二聲部的合唱歌曲。本節課我只進行主旋律聲部的教學。歌曲的結束句運用了閉口哼唱的演唱方法,加深了結束句的印象。補充了言猶未盡的樂思,體現了師生間的深厚情誼。這對同學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

  設計理念:

  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音樂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為指導,結合“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這一課題,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把資訊科技有機的運用到本課的教學中,做到了音樂課聽覺視覺共享的整合效果。依據中年級學生心理年齡特徵,以及音樂認知、感受的特點,透過創設音樂情景,營造和諧而快樂的學習氣氛,引導啟發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學習、表現音樂、自主探究,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在教學中我突顯以學生為主體,主動體驗探索這一主線,注重雙基在音樂審美體驗中的落實。讓學生透過聆聽、體驗、感受等多種活動形式,循序漸進地學習,紮實地掌握歌曲,並能適時的進行情感教育。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特點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學生能夠用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感受師生深厚的情意。

  二、能力目標:學生能積極、主動地聆聽、體驗、想象、創造、表現音樂形象。

  三、認知目標:能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並用真摯的情感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

  學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教學難點:

  能有感情地表演歌曲,張顯個性化並能較好的處理歌曲情緒表現歌曲內容。

  教學流程:

  一、情景互動,激發興趣

  開課伊始,透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我們校園的優美景色並配以解說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們這個學校從而為本課的學習做以鋪墊,創設情景。透過播放錄相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二、自主學習,體驗師生情

  學唱歌曲是本環節的重點。採用聆聽感受體驗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從而突破重點;注重聆聽學唱、體現自主;引導處理情緒,表現歌曲;體驗到師生間摯真摯純的情感。

  三、音樂感染,再現師生情

  鼓勵學生張顯個性,選擇不同形式進行表演,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為歌曲編一段真實的故事,把自己和老師之間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從而再現師生情,感受到師生間的那份濃濃的情感。

  四、擴充套件延伸、延續師生情

  滲透情感,昇華情感,延續師生情。把本課的情感目標適時的滲透給學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教師的偉大,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音樂是情感藝術,教學應講究情感性,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靈魂,引起學生心靈深處情感的強烈共鳴,達到於無聲處聽驚雷、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