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實用】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語文說課稿

【實用】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麼,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承擔了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的任務。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本文是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應該力求透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覆吟誦中領悟文中文字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1)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互相信任,受到愛的教育。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難點是: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含義。

  四、教法學法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於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字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學程預設

  (一)激趣質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並不怎麼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蹟嗎?

  設計理念:小學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慾望較為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說一說這是一對什麼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著,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為什麼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訓練要求設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首先,學生彙報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接著,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透過人物描寫的句子:“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讓學生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體驗父親救子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助,在詞句品讀中感悟到:父親有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為愛!

  設計理念:“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瞭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薰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創設情境,從中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與文字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使學生深刻地感悟父親因為悲痛,答非所問,不顧一切,只想著救兒子。父愛就體現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言行中。

  3、對比閱讀,比較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面對父親的堅持,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針對這個疑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詞句,與這位父親的言行進行對比。在比較閱讀中,學生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語言,體會到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而這位父親,在人們看來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父親的不同尋常,正說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他的愛,使兒子等十四位同學獲得了又一次生命!父愛創造了偉大的奇蹟!這偉大的愛可歌可泣!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4、品讀精華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當我們還在感動於父愛的偉大時,課文中,一個七歲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達,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又一次強烈的震憾!這個在地震後的黑暗廢墟下,呆了三十八個小時,卻能保持鎮定的孩子,這個在獲救時,首先想到別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處境下,想了什麼?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呢?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透過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在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時,運用同樣的方法,採用小組內讀一讀,議一議,寫一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絡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並茂地讀出來。透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四)讀中融情,感悟父子愛的力量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創造性地閱讀,有助於突破教學難點。當學生沉浸在父親不同尋常的愛裡,不禁要問:他的精神力量來自哪裡?這個教學難點,我想透過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主要設計這樣幾個導語:

  1. 這位可憐的父親,左肩扛著肉體的傷痛,右間扛著精神的壓力,是什麼力量支援他這樣做。

  2. 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倒塌了,悲痛欲絕地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3. 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想在他耳邊的時候還是這句話。

  4. 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依舊是這句話。

  5. 這句話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這句話也是大山的寫照,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五)巧改課題,昇華情感

  這一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讓他們為課文換個題目並說明原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中情感的感悟。學生可能會改成《了不起的父與子》、《勇敢的父與子》、《偉大的父與子》等等,只要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教師都給與肯定,這一訓練昇華了情感,突破了難點。

  設計理念:讓學生深入閱讀,深入思考。解決了文章需要學生理解、感悟.,體會的所有關鍵或要點,而且在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讀書、引用能力和表達說理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鳥是樹的花朵》是冀教版語文六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迴歸自然。

  《鳥是樹的花朵》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充滿情趣的的冬天美景圖,還描繪了這些“花朵”們的動感。課文向我們揭示:鳥是樹的花朵,樹是鳥的天堂。只要有美的心情,處處就是美景。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情感的能力,一經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鳥是樹的花朵》一文,雖文字優美、想像獨特,但學生理解起來並不困難,因此可讓學生透過品詞、品句、想象畫面來深入理解課文,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之美時,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三、說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文采飛揚的美文,的語言生動傳神,適合學生進行朗讀、想象、語言積累。因此,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賞析,調動學生的想象世界,經驗世界,情感世界,與文字深入對話,更深刻理解樹與鳥之間渾然一體的關係。根據本文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設計理念來安排本課的教學過程。本文是精讀,我用兩個課時完成。我這這節課是第一課時的設計。

  我主要是透過小組合作來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也就是說,要求學生把掌握基礎放在課下,課上只是小組、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這樣逐步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因此,我不知的預習任務主要有:

  1、自讀課文,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不明白的詞語、句子,標記閱讀時的疑問

  3、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談一談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四、說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三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六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的脈絡。

  4、透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基礎字詞,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在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課前預習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冬天的樹褪去了一身的綠葉,光禿禿的,北風吹來,瑟瑟發抖,這幅情景實在難以讓人愛起來。可是,有一位心思細膩、情感豐富的作家,在他的眼裡,冬天的樹不再寂寞蕭瑟,而是充滿生機、熱熱鬧鬧。因為樹上開了一些特殊的花朵。它們是什麼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情感豐富的作家的,我們來學習第3課《鳥是樹的花朵》。

  二、理解課題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並談一談對課題的理解。

  教師總結:課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讓我們想到鳥像花朵一樣點綴了樹木,讓光禿禿的樹木也變得美麗。從這個富有詩意的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遍的體裁是——散文。

  三、檢查預習

  出示檢查預習的題目:

  1、小組成員一人一段讀課文,互相糾錯。小組長評價小組成員讀書情況,並記錄下來。

  2、小組長聽寫小組成員生字,要求把字寫規範漂亮,並進行組內討論,指出容易出錯的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3、組內交流積累的優美詞語。

  4、組內交流你在預習課文時產生的疑問。

  四、小組彙報,教師適時點撥。

  1、小組長評價組員讀書情況。

  2、學生指出容易出錯的字,並寫到黑板上。

  3、交流積累的優美詞語。

  稀疏、空曠、枝繁葉茂、妙不可言、千姿百態、白腴、凝滯等詞語。

  五、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本文緊緊圍繞什麼來寫的。

  本文僅僅圍繞課題“鳥是樹的花朵”來寫的。

  2、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

  本文作者首先感嘆了冬日的 ,其次展現了

  優美畫面,最後讚美了 。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歸納。

  感嘆冬日的樹木的稀疏而空曠。

  展現了鳥落在樹枝上的優美畫面。

  讚美了鳥給冬天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六、總結

  這篇富有詩意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生機盎然、充滿情趣的冬日美景圖。鳥就像樹上的花朵一樣美麗,讓我們感受到了冬天的溫暖。

  七、佈置作業

  1、思考上課提出的問題,課下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出師表》。

  新課標指出:“閱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本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實在不可多得。教學應該透過讀、背、悟、思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得到提高。學習時,還應該結合文章組織相關分析性學習,合理地將語文學習發散到課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

  二、說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A在學習中瞭解“表”這種文言文體的一般知識;

  B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用法,能夠背誦文章的重點段落;

  c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遷移性閱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A反覆誦讀,在讀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內容要點;

  B在讀中質疑探究、遷移發現;

  c強調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實現師生的相互動;

  D引導學生聯絡本人的生活體驗進列多角度閱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對本文的學習,學會怎樣對他人陳述本人的觀點和建議;怎樣正確對待他人對本人的恩惠;怎樣看待本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一情感培養絕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應該讓學生聯絡本人的生活體驗,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本人從多角度去思考,得出本人的結論。而學生對諸葛亮人品、氣節的思考解讀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培養過程、價值觀的形成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1、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

  2、由單向思維轉向多向思維,正確引導學生進列多元化思考。

  3、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走向完善。

  4、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重視師生互動,注重學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成功的喜悅。

  5、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天然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切忌為了完成目標而強列設計教學環節。

  6、要藉助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和興趣所在,以知識連結的形式,將學生對文字本身的學習拓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時空中自主學習。

  四、說教學構思

  (一)以詩句引入的方式,透過“出師一表”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文。

  (二)自讀課文,掃除障礙

  透過學生自讀課文,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三)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構為目標,以教師範讀為引子,透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覆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四)分析學習,自主探究

  學生圍繞人物和作品評價或分析其學習中的問題,自我發現,自談感受,合作探討。

  (五)選背課文,文化積累

  學生選背精彩片段,展開競背,師生共評。

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主要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引導學生利用專題網頁進行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利用網路蒐集資訊,整理資訊的能力。

  教學目標

  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

  理論依據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發揮資訊科技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2、《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

  3、建構主義理論作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以及新課改的重要理論,特別強調學生透過自主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體驗,重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教學思想

  基於以上教學理論,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力求突出創新:一方面整合拓展課程資源,課前教師為學生製作專題性頁,改變傳統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條件;另一方面組織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專題網頁的自主學習,協作探究,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真正理解課文為什麼說“詹天佑是一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而達到獲取知識,激發情感,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資源整合說明:

  為了有效地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課前,我除了要求學生上網查詢有關詹天佑和當時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外,自己結合課文的重難點和有關資料,為學生製作了本課專題性頁課件,內容包括:詹天佑的個人資料、歷史背景、讀讀畫畫、難點突破、課外拓展五個模組,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資訊資源平臺。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新課伊始,我出示詹天佑銅像課件,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當我們坐火車去八達嶺,途中路過青龍橋車站時,會看到這樣一座銅像,他正視前方,目光炯炯,神情剛毅自若,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這樣匯入新課,直入課題,又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檢查學生對詹天佑的瞭解情況,我讓學生把課前查詢的資料製作成精美的幻燈片,進行彙報交流。這樣學生不僅要學會蒐集資訊,而且要學會把網路中繁多的資訊進行篩選、整理,為自己所學所用。

  二、合作交流,共享收穫。

  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直接的體驗和感受。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我緊緊圍繞課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抓住關鍵詞“愛國”、“傑出”,提出本節課探究的主要目標,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為感受愛國精神和感受傑出才幹兩大組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在感悟“愛國”方面,學生根據課前上網查詢有關詹天佑的資料,結合網頁課件中教師補充的詹天佑的個人資料和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出示網頁課件),透過讀課文抓重點詞句,感受詹天佑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壯舉,體會他強烈的愛國熱情。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資訊素養,而且使學生學會學習。

  詹天佑的“傑出”主要表現在“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而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難點,我在網頁課件中設計了“讀讀畫畫”、“難點突破”兩個欄目(出示網頁課件),學生透過邊讀課文邊畫示意圖,再結合“難點突破”中的三個小動畫來自主學習(出示網頁課件)、動手操作,小組交流,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最後,我設計了“拓展延伸”,為學生提供相關網站(出示網頁課件),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百年鐵路的發展狀況,感受祖國鐵路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學生開啟更為廣闊的視窗,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資訊、處理積累資訊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爭吵》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後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後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於好;最後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課文細緻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不安與後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了“我”的個性特徵,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脫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也為克萊諦後邊的友善行為作了鋪墊和暗示。聯絡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

  1被崛13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石匠、墨水、故意、誠心誠意、承認、緣故、憤怒、獨自、戒尺、既然”等詞語。

  2庇懈星櫚乩識量撾模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3碧寤岣蓋姿檔幕暗暮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並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重點、難點:聯絡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透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2、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1、小結全文,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課外延伸:說說寫寫你自己的故事。

  二、說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朗讀能力,透過自學能夠自由朗讀課文,並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級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慾望,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抱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但語言重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探究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創新教育中所說的研究性學習,小學生由於心智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對他們而言,所謂創新性學習,不是真的期望他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有什麼發明創造。而是指他們經過研究性學習,發現前人早已發現的知識,或對已知道的知識進行新的有意義的重組。本課的研究性學習就是把這種“發現和重組”的過程當做追求的重要目標——啟用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透過課堂上的這種研究性學習注意創設一種重要研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現和體驗,小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對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促進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說設計意圖

  透過調查報告形式結合學生探究,瞭解課文內容並體會課文的內涵。從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並挖掘人物形象特點。

  利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作者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並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五、說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調查事件——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是我們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課伊始,就跟同學說:同學之間常有爭吵,而事後老師往往透過調查處理,今天你們也幫老師處理一件爭吵事件,行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三年級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慾望。

  調查爭吵事件。設計調查報告形式的作業,本身就是很有創造性。透過調查報告的呈現展示為匯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讓學生明白課堂自主探索的主題。採用多次調查的形式,體會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和進步。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著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透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明白了,我的一些弱點:愛瞎猜、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善於反思。也看到克萊諦能諒解同學的過錯,寬容同學,珍視同學之間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重點:理解父親的兩句話對我的幫助,同時感悟父親第三句話對我今後的影響。知道是我的父親教育了我當好一個好孩子應如何去面對自己。

  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

  重點句:我覺得很不安……不該那樣做(我很後悔)

  克萊諦是個好人……父親又是那麼喜歡他的種種情形來(看出克萊諦是個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該有多好!(非常的後悔)

  我又記起父親……的話來。

  克萊諦不時……而是悲哀。他又說……“我也等著你!”

  可我心裡……只要防禦就是了”

  既然你錯了,就應該……戒尺!

  ……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後悔、難過、得意的語調讀我對爭吵後的感受和和好後的高興,用不是滋味的語氣讀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我報復克萊諦後的感受。

  在學生探究體驗,我引導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結合自身進行現身說法,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兩個方面引導:

  1、首先判斷父親的話,對我來說是合理的嗎?

  2、再結合父親前2句話的理解,感悟父親話的內涵。

  六、教學簡案

  一談話引入

  同學之間常有爭吵,而事後老師往往透過調查處理,今天你們也幫老師處理一件爭吵事件,行嗎?

  二學習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點

  1、課件出示:我和克萊諦爭吵動畫 老師配讀課文1—4自然段

  2、請你說說你對事件的看法?

  3、出示調查表

  調查時間 調查人:

  調查物件

  事件原因

  爭吵中的人物

  表現(關鍵詞)

  你的看法

  要求:仔細閱讀課文1—4自然段,以小組為合作團體,快速完成表格。

  4、反饋交流(選一份)

  過渡:看來同學們對他們的情況瞭解比較深刻,那麼他們爭吵過後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和好如初)

  三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問題:那爭吵之後是什麼使他們又和好了呢?

  1、探討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要著重研究什麼?有該怎麼研究?

  (著重研究我是怎麼說的?怎麼想?怎麼做?克萊諦是怎麼說的?怎麼想?怎麼做?)

  2、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文,畫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體會我和克萊諦的表現。自己鑽研好了的同學可以與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學生朗讀,畫有關句子,小組合作學習)

  3、呈現學習結果,綜合訓練提高。

  重點句:我覺得很不安……不該那樣做(我很後悔)

  克萊諦是個好人……父親又是那麼喜歡他的種種情形來(看出克萊諦是個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該有多好!(非常的後悔)

  我又記起父親……的話來。

  克萊諦不時……而是悲哀。他又說……“我也等著你!”

  可我心裡……只要防禦就是了”

  ……

  (從中進行朗讀訓練,並做到適時的評價)

  4、出示調查表

  現在你又有什麼新的看法?

  四圓滿結局,感情昇華

  過渡:當我的父親知道了這件事,是怎麼樣的態度呢?

  出示:既然你錯了,就應該……戒尺!

  你覺得父親的話對嗎?為什麼?

  五小結本課

語文說課稿 篇6

  課文《愛之鏈》是一首愛的讚歌,文章極其細膩地描寫了發生在一個嚴寒的冬夜裡的充滿愛的故事。作者字裡行間稱頌著人間的友愛互助——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熱情的手。

  周老師的這節課在設計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長文短教,圍繞愛的鏈條,探討主要環節。

  首先,“你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讓學生進入愛的珠鏈上感人的一幕幕。

  接著,帶領學生交流文章中的動人畫面:

  1、一位老婦人的車在這拋錨了,此刻她的內心是怎樣的?(以讀代講)

  2、喬依是怎樣為老婦人修車的?還有哪些段落的描寫也反映出喬依的為人?(此處絕不惜時,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

  3、引讀6、7自然段,即當喬依修好車,老婦人滿懷感激地開啟錢包時的一段對話。(此處不費時,直接點明——不容質疑)

  4、學習“老婦人幫助女店主”一段時,學生讀文後完成填空:

  來到了小餐館,老婦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於是

  這樣設計,精簡省時,又能啟發學生前後聯絡課文,深入思考,為理解“愛之鏈”作了鋪墊。

  5、引讀女店主進房間後對喬依說的話。(能讀懂的不作繁瑣分析,一讀而過)

  6、課文為什麼用“愛之鏈”作題目?(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從內容回到文題,幫助學生體會中心。)

  整節課的設計,直奔中心和重點,“省時高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我的思考——在挖掘人文內涵的同時,怎樣更多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表達感受,運用語言的平臺,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詣統一?

  聽課時,腦子裡零星閃過幾處地方的處理,不知可否:

  l“你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這時讓學生敘述喬依修車、婦人幫助店主的情節,可有感情地朗讀原文,也可鼓勵他們靈活地將自己的語言,加上課文中的詞句來表達。)

  l——“喬依,你與老婦人素不相識,你為什麼這樣做?”

  ——“喬依,你目前不需要錢?難道這筆錢你不能接受?”

  (進行這樣的“人物採訪”能促使學生前後聯絡,文字內容與生活經驗、個人看法相聯絡,深入體會喬依的為人。)

  l“想象一下,你就是不求回報的喬依,你就是那位受助的老婦人,將要分別,你們會說些什麼?

  (創編對話,讓學生關注文字語言的同時,創造性地運用文字語言。)

  l進一步探究:僅僅由喬依、老婦人、女店主之間的相互關愛就能形成這條愛之鏈嗎?

  (以《因為愛》這首歌為背景音樂,展現同學們常見的,熟識的表現“人間真愛”的一幅幅畫面,繼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耳聞目睹”。)

  小結提升:世上許許多多的“喬依”,串起了愛之鏈……

  l創編關於愛的格言

  (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感受創編格言,是真正的“情感內化”。)

  我想,我們只要用法得當,在兼顧工具性的時候,不會淡化人文的,融合得好,會讓愛更深,讓鏈更長的。

  沒有完美的課堂,我們的目標是無限的接近完美。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內容

  本單元共有七課,每一課都圍繞一個主題編排,所選擇的語料主要是學習古代漢語的經典篇章,並具有很高的認識和鑑賞價值。《人和》選錄四則短文,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不僅從天時、地利、人和的比較中得出了人和最為重要的結論,而且還從一般的社會成員與統治者兩個方面具體闡述了達到人和的具體辦法。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識,還應深入系統地瞭解孟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鑑。從而提升學生文言文的蒐集的材料能力,與全班同學進行欣賞,讓學生懂得“人和”的實質及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個人道德修養。

  二、教學目標

  1班是文科重點班,文言基礎較好,學習習慣也不錯,加上剛剛學習了《孟子》中的一些篇目,對孟子的思想主張和《孟子》的文章特點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主要學習第2、3則選文;

  2、學習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

  3、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閱讀並解讀選文,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透過探究幾個關鍵性問題理解“人和”的內涵;

  3、討論學習選文的論辯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

  2、引導學生體會孟子重視“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鑑意義。

  三、教法學法

  教學本文,我選擇了老師啟發引導下的“自主式學習模式”。這種自主式學習著眼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學生活動體現自主性,教師活動重在激發思維性,課堂在於問題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朗讀式:朗讀之於文言文,猶如活水之於游魚,必不可少。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率,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質疑式:對文章的詞句疏通、內容理解、寫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難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四、教學環節

  (一)名句積累

  課件展示孟子名言2句,學生朗讀、翻譯、識記。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其進銳者,其退速。

  (二)匯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家和萬事興》,此處以歌曲匯入。

  (三)感知課文,梳理文言知識

  個別朗讀與全班齊讀結合,教師給予點評。

  學生自主梳理文言知識,教師歸納補充。(具體內容以課件展示)

  (四)文字解讀

  1、結合第1則選文,提問:孟子怎樣提出“人和”?從統治者的角度,孟子認為應當怎樣做到“人和”?

  2、提問:孟子認為,一般社會成員應當如何營造“人和”的社會關係?

  3、提問:孟子認為,自己持身端正,天下人都會歸向他。那麼,持身端正的關鍵是什麼?

  4、再讀課文,提問:幾則選文體現了怎樣的論辯技巧?

  (五)合作探究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聯絡學習與生活體驗,談談你對“人和”的理解。

  (六)課堂小結

  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術,出現不同字型的“和”,這是向全世界展示我們古老中國的千年文明,一個“和”字道出了華夏兒女立身處世的原則,也道出了我們對美好社會的憧憬。

  (七)佈置作業

  1、背誦重點語句,掌握文言知識。

  2、以“人和”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板書設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排比

  人和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對比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 設喻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層層遞進

  總之,本節課主要是透過創設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把握孟子“人和”的思想精華,並且讓學生挖掘其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