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範文彙總6篇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範文彙總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最後一頭戰象》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說課文記述了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在生命終結前,再次披掛象鞍,重回戰場,莊嚴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讚頌了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也表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意

  二、說學情

  由於這次教學大賽是借班上課,(歙縣行知小學五(2)班),在上課前我花了二十分鐘和學生進行溝通,並疏通文字瞭解課文大意雖然我面對的是五年級的學生,但在教學中我充分相信他們,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儘量減少授課難度促成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昇華

  三。說教學目標

  1、創設良好的語境,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3、抓住文章重點段落, 聆聽戰象嘎羧的心聲,感悟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友情;4。拓展寫話,傾訴自己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讀課文,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的高尚情懷;難點:透過閱讀,教師講解,讓學生學會抓事件品細節的閱讀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將學生閱讀文字的過程轉換成同戰象嘎羧對話的過程,輔以影象等課程資源,給學生的內心以猛烈的撞擊,深深的震撼,進而學生必然讀出情感,訴出情感,寫出情感

  六。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講述戰象嘎羧的故事課件展示:“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lǐn)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計程車兵士兵騎象殺敵,戰象用長鼻劈敵,用象蹄踩敵,一大群戰象,排山倒海般地撲向敵人,勢不可當”同學們,就是這群英勇的戰象,在一次打擊日冠,保衛家園的戰鬥中,不幸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埋藏它們的屍體的時候,救活了一頭身負重傷的戰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後一頭戰象自然引入課題,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用較快速度閱讀課文,然後嘗試概括嘎羧臨死前做了哪幾件事這一訓練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培養了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概括語言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娓娓道來中,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繼續浸潤在情意濃濃的學習環境中2、聆聽心聲,感悟戰象嘎羧的情懷閱讀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教師與學生展開談話:“學習課文就是與文中人物、動物、景物交流、談話,在這裡我們就是同誰交談呢?(嘎羧)使學生意識到戰象嘎羧就是一個有高尚情懷的“人”,它也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教師適時丟擲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快速讀文,看看哪些字詞最能撥動了你心絃,在這樣的文字下劃出真摯的情感線,用心聽聽戰象嘎所在和你說什麼呢?“這一問題,直接文章主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片斷,重點詞句來感悟戰象的高尚品質教學過程中配合多媒體課件,進一步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學生暢所欲言,由感而發,由感而讀教師或情感誘導,或方法指導,或鼓勵肯定,保證學生的動態生成,“對話也就成為一種思維碰撞,心靈共振的過程3、拓展閱讀,深化單元的主題思想語文的閱讀教學:“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的結尾,推薦學生課後閱讀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如《第七條獵狗》、《一隻獵雕的遭遇》、《斑羚飛渡》等優秀作品既全面、深刻的瞭解動物的內心世界,又培養了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

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四冊第64—66頁例題、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教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感知角的大小,會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能大膽地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學會評價。

  5、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建立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說出透過直觀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和邊的長短無關。

  教法:引導、點撥、探究

  學法:探究法、操作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釘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紙、兩張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課件出示64頁例題圖)看!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說說這幅圖上有哪些我們認識的平面圖形嗎?其實,在這些平面圖形中還藏著一位朋友,它是誰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上面的圖形都是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有關角的知識。(板書:認識角)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並配有動畫的圖片,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地去學習)

  二、認識角

  1、感知角。

  摸角:

  *請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個角,摸一摸這個角,有什麼感覺?

  *誰來說一說?(角的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誰再來說一說?

  2、介紹角並畫角。

  *老師就把這個角畫在黑板上。(依據三角尺其中的一個角畫)

  *剛才同學們摸著尖尖的地方,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標:頂點)

  *剛才同學們摸著平平的地方,從這個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這是角的另一條邊。(標:邊)

  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小結: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頂點出發的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圖形。

  3、觀察實踐,引討探究。

  談話:生活中有許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圍找一找這些角嗎?看看它們都藏在什麼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頂點和邊?

  (1)學生在小組裡交流 (2)指名學生舉例。

  (本環節透過找角——認角——再找角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並及時安排觀察對比與發現,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在找角的過程 中讓學生體驗到“角”就在我們身邊,培養了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生活,而幫助角爺爺則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徵。)生活中找角。

說課稿 篇3

  阿榮旗亞東第一小學 苗新永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美術教材第一冊第11課《畫汽車》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法學法、教程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說教材、大綱: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畫汽車》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

  兒童對外形各異,功能多樣,色彩豐富的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節課就是為了使學生透過對生活中的汽車的回憶、觀察、大膽地表現,從而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獨特的個性。

  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我把教學目標簡單的概括為三個方面:學會表現,學會學習、發展個性。

  1、知識目標:瞭解汽車的有關知識(種類、外形特點、用途等)。

  2、技能目標:能用線條和色彩設計一輛汽車。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乘車安全意識 。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用線條和色彩設計一輛汽車。

  2、教學難點:啟發聯想和想象的過程,逐步豐富想象後的造型特徵。

  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透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透過評價激勵,引導師生間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情景匯入

  小朋友們,我們都坐過汽車,想不想畫一畫汽車?今天我們將是一位汽車設計師,要親自為人們設計各種各樣的汽車。並讓他們說說自己見過的汽車,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引導學生透過回憶汽車,瞭解汽車的特點,引出本課課題—《畫汽車》。

  (二)探究活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使重、難點在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的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由於每個學生的成

  長經歷、知識層面、生活環境的不同,觀察力與認識層面自然不同,因此,根據先前出示的一組圖片,透過“對比、尋找共同點,不同點”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汽車圖片,瞭解的汽車各類、組成部分,讓學生了解汽車的外形特徵。也透過語言表述,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勇於現、釋放個性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三)大膽創作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設計汽車,在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外形、圖案、色彩三方面結合繪畫,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四)展示欣賞評價

  我接著設計了“展示欣賞——評價”的環節,這樣就做到了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課堂小結擴充套件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成了很棒的“汽車造型設計師”。不過,要當一名優秀的“汽車設計師”,可不那麼容易喲,你還需要了解很多的有關汽車的知識。如:汽車為什麼能在公路上行駛?汽車裡面主要

  有哪些機器?汽車是誰發明的?等等。同學們,可以在課後查資料或和家長研究一下,再將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訴老師。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課題《畫汽車》、基本特徵示意圖和展示區。

  總之本節課透過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行探究,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互動、參與意識,實現了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高,只要教師轉變觀念,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滿足他們好奇、好動、好說的特點,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畫汽車》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

  阿榮旗亞東第一小學

  苗新永

  20xx.11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散文欣賞《雨中的森林》。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動物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畫面。文章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雨中的森林擬人化,使植物和小動物都充滿了人情味,且意境相當優美。可以培養幼兒對美的理解與認識,適合大班幼兒欣賞。

  選取這一教材是因為:1、散文內容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2、散文語言優美、簡單,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欣賞、學習散文中優美的語句。3、遊戲溶入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說學情: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年齡在5歲左右,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本班幼兒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但是在口語表達方面還是有點欠缺,在集體中發言時態度還是有點拘謹。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有時表現為用詞不太恰當。因此本次活動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一些豐富的詞彙,在活動中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真正做到讓孩子有話可說,有詞可用。在口語表達方面有新的進步和突破。

  三、說活動目標: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讓幼兒初步理解散文的內容,培養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講述,恰當運用各種詞彙,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透過聽、說、畫,培養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鼓勵幼兒樂於參與遊戲表演,大膽想象。

  四、教學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教師要培養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感知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恰當運用詞彙,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是創設一種積極的語言環境,利用環境和積極的教具(課件)讓幼兒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想象,讓幼兒在參與遊戲表演的過程中來解決這個難點。

說課稿 篇5

  此環節達到新課標的分段目標是: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受樂趣。2、能夠創作2~4小節旋律

  總結階段

  我讓學生自己談談收穫,這種採訪式小結讓學生分享收穫,並提醒學生課後多關注少數民族文化藝術。

  教學評價

  對於本節課的教學評價,我是這樣設計的,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透過在三年級上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接受了新課程改革下的評價方式。在小組的分工當中,各個小組長也基本上能把握對小組成員的評價。而本節課主要注重的是學生參與學習的態度及進行舞蹈創作時對音樂情緒的把握和審美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三個部分的內容。1、小組長對成員進行評價,從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所創作作品的效果兩方面來評價;2、教師對小組進行評價,包括小組協作的一些配合,作品完成情況來進行評價;3、對個性、創作性進行評價。這樣能給予學生一個展現自我、張揚自己個性的平臺,能夠在實踐中發展思維。

  我認為我這節課的亮點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將創造力的培養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透過舞蹈創編和旋律創編,啟發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培養自信心,讓學生充滿自信地大聲說“我會編,還會演”。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歌曲,表現藝術!

  我還有個反思:透過課堂實施的效果讓我得到啟發,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引導他們唱好,而且唱得更美!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 內容:冀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二)教材分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冀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整十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為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算理打基礎,因此,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全冊的一個重點,對今後進一步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二、說學情

  學習該單元之前學生已經能熟練掌握乘法口訣,會計算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能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還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根據他們的認知規律,我們要設計可以激發學習興趣的情境進行教學,還要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絡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透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小組合作及應用數學意識。因此在本節課中,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中去學習。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方法。在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1、複習引入,為新知學習做鋪墊

  在這一環節設計兩部分內容,一是口算,其中涉及到一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乘整十數、整十數乘整十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等內容。二是豎式計算,兩道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乘法,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請兩名同學板演,說計算過程和算理,在複習的同時,為後面的新知探究打下基礎,使學生在自主探究時有了依據。

  2、引入情境,揭示課題

  以文具店的情境為主題,讓學生從中發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可能問道:“2盒彩筆多少支?”“10盒彩筆多少支?”“12盒彩筆多少支?”前兩個問題在學生已有知識範圍內,要及時進行解決,後一個問題只要列式即可。之後讓學生比較算式的不同,揭示課題並相機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

  3、展開探索,演算法多樣

  (1)估算24×12的積大約是多少呢?

  (2)啟發談話:24×12的精確答案是多少呢?

  (3)學生先自己嘗試解決,看誰的方法最多。之後在小組內展開交流,說說各自的計算方法。

  (4)全班集體分享,教師將學生彙報的方法寫在黑板上,並讓學生分別說出思路。

  4、深化研究,最佳化演算法

  (1)回顧:我們還沒有學習24×12的計算方法,同學們就能用這麼豐富的計算方法得出結果!老師想知道,你們是藉助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來解決的呢?

  (2)賞析:在這些演算法中,你比較欣賞哪一種演算法?

  當選擇了豎式計算後,學生面臨三個主要問題,這也是教學中的難點:①豎式的寫法;②怎樣用豎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積應該怎樣寫;③為什麼要這樣寫。首先引導學生自己嘗試,接著由教師引導突破難點:第一,豎式的寫法,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將舊知遷移,強調兩個乘數數位對齊。第二,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說出算理,第二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就不攻自破了。之後再透過指名學生說算理——同桌互說——反饋(學困生)的形式紮實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3)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請兩名學生板演並說明計算過程和算理。

  5、熟練運用,拓展提高

  (1)課件出示練習“新書訂單”,學生獨立計算後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習題,教師巡視指導。

  6、交流體會,分享收穫

  啟發談話:透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你有很多學習的體會和收穫,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五、說教學板書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