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說課稿初中三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一、 說教材
《項鍊》這篇小說最大的特點在於主題的多樣性,並且歷來有不同的解讀。
《項鍊》這篇小說是傳統篇目,無論新舊教材都選用。它的魅力何在?我覺得首先在於它主題的深刻性。一篇有永恆魅力作品,它的主題是常讀常新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隨著時代的更新,我們理應有新的認識。《項鍊》講述了一則悲劇,這則悲劇的成因在作者看來是“偶然發生的微不足道的小事”造成的。至此,我們明瞭作者其實是想透過這麼一則悲劇來“探索”“人生的價值意義”,這一萬古常新的話題。正是這種“探索”,使得《項鍊》這篇小說具有了永恆魅力。這一出悲劇自然而然的使人聯想起《皇帝的新裝》《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兩出悲劇。但是對小說的主題卻歷來有不同的解讀。
正是這篇小說主題的多樣性特徵,決定了在教學上最可取的教學方法是探究。如何探究?我覺得應從探究“主人公悲劇命運的根源”入手。主人公悲劇命運的根源究竟在哪裡呢?如何探究呢?
小說這種文學體裁,主要是透過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實,表達作者的思想觀念。那麼,要探究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應該以探究人物形象為主,透過對人物自身的思想實際和言行舉止的分析探討來把握。
羅瓦賽爾太太:
虛榮心是悲劇的根源。羅瓦賽爾太太儘管不富有,但生活無憂:
丈夫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且小有積蓄;日常家務也不需操勞,忠心耿耿的丈夫對她呵護有加。但她卻感到非常的痛苦,她渴望過上貴太太的生活,渴望幽雅奢華的生活方式,渴望得到權貴的青睞,男人們的吹捧。這樣的機會終於來了,她也獲得了日思夜想成功,可是這一切都來得太快,消失得太快,猶如一隻撲火自焚的飛蛾,剎那輝煌後即跌進無邊的黑暗之中。羅瓦賽爾太太就象普希金的寓言故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老太婆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了代價一樣,也為自己的虛榮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羅瓦賽爾先生:
平庸、老實、對妻子過分的嬌縱是悲劇的根源。羅瓦賽爾先生安於現狀,對生活心滿意足,甚至計劃夏季和朋友一起去度假狩獵。他體貼妻子,但他並不瞭解妻子,當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一張教育部高官的請柬時,滿心以為妻子會開心,卻引起妻子的煩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妻子的參加晚會的有關裝束的建議,令人發笑,當然不符合妻子的要求。後來他把自己的度假狩獵計劃扼殺在萌芽之中,戰勝自己節儉性格,慷慨地拿出四百法郎。在他的策劃之下,妻子在舞會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卻在倉皇逃跑時丟掉了項鍊。平庸、老實的羅瓦賽爾先生完全屈服於妻子的虛榮心,缺乏應有的理智和思想,就象完全屈服於妻子的貪婪的可憐的老漁夫,他們一個把自己投入了十年沒日沒夜的艱辛生活之中,一個喪失了到手的幸福生活。
朋友福雷斯蒂埃太太:
朋友有意無意的疏忽是悲劇的根源。如果這樣認為的話,那麼福雷斯蒂埃太太為什麼要說出真相?福雷斯蒂埃太太“非常激動,抓住了她的兩隻手”,叫嚷著說出了真相。這難道是福雷斯蒂埃太太在演戲?我看倒是顯示了她的驚訝、純真。
作者莫泊桑:
作者持“宿命論”的觀點。作者認為是“人生的偶然性”改變了羅瓦賽爾太太的一生。
主題的再探討:
作者在作品中旗幟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我們為什麼又要費力的去解讀為“諷刺了什麼、批判了什麼”呢?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三個生活中的“普通人、小人物”,他們既不是善的代表,也不是惡的象徵,他們就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在他們身上,既有人性的閃光點——真誠,善良、守信、堅強,又有人性的弱點——愛慕虛榮、追求享樂、安於現狀等。是什麼決定了這一群人的生活,甚至使他們是人生軌道發生逆轉。我想這才是作者真正試圖回答的人生難題。作者只是向我們展示了他思考認知的一個方面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項鍊》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皇帝的新裝》這兩篇寓言故事在主題和思想價值方面極其相似。因此作家莫泊桑更象一個社會學家、解剖家、思想家,而不是一個批判者。
其次,故事情節具有“寓巧合於自然”的特點,情節發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從大的方面來說:
收到舞會請柬,借項鍊,失項鍊,賠項鍊,偶然知道真相,無一不既巧合,又合乎情理。從小的方面來說:
借項鍊時的遲疑、焦慮,借到項鍊後的忘情失態;舞會上的瘋狂、陶醉、成功,舞會後的`慌忙逃離;十年前的痛苦、自卑,十年艱辛後的坦成、樂觀,都合情合理,極為精巧。尤其是出人意料的結尾,留下巨大的懸念,令人深思。如果沒有這個意料之外的結尾,小說的故事情節,依然完整。那麼,作者為什麼要加上這樣一條尾巴,難道作者的目的僅僅是“把生活真實的面紗撕開,露出它可怕的本面目”,並藉此諷刺羅瓦賽爾太太,增強小說的批判性?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比如,作者之所以加上這樣一條尾巴,難道不就是為了進一步的強調“人生的偶然性”嗎?的確,當羅瓦賽爾太太終於償還清了可怕的債務,準備開始新生活時,一次邂逅,將對她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面對可怕的真相,羅瓦賽爾太太將何去何從?
根據以上的理解,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把握小說的基本故事情節。
②重點是鑑賞小說情節特點。
③難點是探究小說的主題。
這樣設計,抓住了作品的基本特徵,重點難點鮮明突出,防止面面俱到的錯誤的發生。
二、 說教法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教,不單純是傳播知識、培養技能、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探究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不僅要能做到抓住作品的基本特徵,還應力求做到“方式方法的多樣性”,要力求做到“寓教於樂”,讓學生樂學、學有所獲。
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1、 朗讀作品精彩片段(借項鍊時,借到項鍊後,舞會上,舞會後。要求學生在朗讀時體會作者創作手法的妙處。)
2、 鑑賞小說情節特點,展開想象並續寫故事。
3、 探究小說主題。
4、 精彩片段表演。(小說結尾部分羅瓦賽爾太太與福雷斯蒂埃太太的偶然相逢。)
這樣設計,既突出了重點,從多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體現了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達到“寓教於樂”目的的理念。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安排如下:
首先,要求學生通讀作品,並用小標題概括小說的情節。
接著,朗讀作品的精彩片段。
第三步,精彩片段表演。
第四步,鑑賞小說情節特點。
第五步,探究小說主題。(出示各種觀點,師生共同探究)
第六步,展開想象並續寫故事。
第七步,課後探究:
《項鍊》究竟是一出悲劇,還是一出喜劇?“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究竟是斷送了羅瓦賽爾太太,還是成就了羅瓦賽爾太太?
這樣設計,由淺入深,層次分明,符合認知規律。課後探究是課堂教學的延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好,下面我對所教的這節課進行一個簡要介紹。
一、說教材
《於園》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短文兩篇》中的第二篇短文,該單元以“建築藝術”為主題展開。《於園》是一篇介紹我國園林建築的一篇說明文,本文按照空間方位的說明順序從先到後地從“以實奇”“以空奇”“以幽陰深邃”三個方面說明了“於園”奇在“磊石”的特徵。語言準確而又生動形象,說明順序清晰合理,不失為一篇文質兼美的說明文。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本領、歷程與方法、情緒態度和代價觀”的三維學習目的,我將本課的學習目簡直定為:
1、能純熟地朗讀課文,並能明白全文的寄義;
2、相識於園的獨特之處;
3、掌握按空間方位為闡明次序的寫作方法;
4、領會我國古代園林設計的精良和製作者技能的高明。
二、說教法
1、接納多媒體技能,使教學形象化,使用多媒體,直接出現園林修建的美,在給學生帶來視覺打擊的同時,引發了他們學習本課的興趣。
2、提問法和點撥法相聯合,在題目中漸漸引導學生,能使其漸漸深入明白文章,又透過點撥,讓學生睜開遐想,拓展其思緒。
三、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所貫徹的引導思想是把“學習的自動權還給學生”,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學習方法。詳細的作法是在疏通文意時由學生藉助流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識積聚獨立完成,然後以學習相助小組為單元舉行組內展示、交換,對句子寄義的明白,為了節流時間,我讓他們一人一句舉行解釋。這也便是平常所說的“自主探究”“合和作交換”相聯合,在辦理課文後邊四個明白性題目時,我又讓他們互助完成,在整個教學運動中,只要學生能辦理的我絕對不代庖,不克不及的我構造各組之間的同硯舉行互幫相助,讓他們相互資助、配合完成,我只趕到了一個構造者的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四、說教學
歷程為了完成學習目的,整個教學運動我按一個關鍵睜開。
1、讀課文,正字音,釋詞義,知內容。在此關鍵中學生要讀準每一個字的讀音,透過課下解釋疏通文意,再舉行小組內展示交換,造就學生的語感和表達本領。
2、以小組互助的方法討論以下三個題目:於園的特點;從哪幾方面先容了磊石;除磊石外,還先容了哪一處風景。透過完成這三個題目,學生會漸漸深入明白文章。
3、感知本文的闡明次序。
4、咀嚼本文的語言特點,本文的語言用語正確、生動形象,很好地體現了於園的特性,很值得學生去推測咀嚼。
5、感覺我國園林設計的精良和製作武藝的高明,造就學生的民族自大心和自大感。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說教材】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際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善於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擷取有典型意義的片斷,小中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獨具匠心。這篇小說講述了菲利普夫婦得知因亂花錢而被他們趕走的弟弟于勒在國外發了大財後,開始熱切地盼望他歸來,可當他們在遊船上邂逅了淪為窮水手的于勒後卻視他為災難,由盼轉為害怕而急於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條船回家的故事。作者透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批判了勢利、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醜惡靈魂,也揭露了金錢至上、人情如紙的不良社會現象。
【說教學目標】
在速讀的基礎上精讀,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說教學重點難點】
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教學重點。能力的遷移是難點。
【設定原因】
1.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作者通過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對比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2. 把這篇課文設定在八年級上速讀(三)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之後,是由於前一課透過先速讀後精讀的方式達成了讓學生透過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要求。而且補充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的閱讀。文中的警官奧楚篾洛夫由於狗主人的變化而多次變色,從而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沙皇俄國時期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揭示了當時權勢金錢籠罩下的社會狀況。而這一點與本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兩文都在人物自身語言的客觀體現和感情流露方面進行了前後對比,給以辛辣諷刺,刻畫了巧言厚顏的“這一個”。這就更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與把握其主題思想,也更容易體悟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說教學環節】
(一)匯入:
同學們還記得前不久剛學過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嗎?文中的沙俄警官奧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後數次變色,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沙俄時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文中是否也有如此善變的人呢?
【說明】用《變色龍》引入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關注課文中主要人物“善變”的這一特點,抓住本文的綱,可以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和語言文字都有全方位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課文。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文中哪些人物也很善變?怎麼變?為什麼變?
【說明】本環節的作用首先是引導學生透過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複述課文,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又明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善變的菲利普夫婦而非於勒叔叔。
(三)重點閱讀人物語言。
1. 散讀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語言,比較其前後內容、語氣的不同。
2. 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3. 透過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的對比,作者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怎樣的性格特徵?
4. 小結:作者透過把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突出地反映了他們的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性格特徵。可見,對比手法的運用對於刻畫人物是十分有效的。除了語言對比,還有行為對比、肖像對比等等,也可以是人物與人物間的對比。
【說明】首先,本環節透過採用個人朗讀為主、分角色朗讀為輔的方法,讓學生透過朗讀來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體會課文透過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塑造出一對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形象人物。體悟語言對比對於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作用。
(四)再讀課文,找出其他運用對比之處,談談其作用。
再次默讀課文,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說明】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透過討論來自行找出文中運用對比的地方,並體會其作用。是上一環節的再現,但難度有所提高。在本文中除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對比之外,還有人物的行為的對比,也有惜墨如今的環境對比。特別是文中的“我”處處顯露出對叔叔的同情,“我”的善良與富含親情與菲利普夫婦巧妙對比,使善者更善、惡者更惡,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五)小說主題的探討。
【說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背後是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節設定、人物塑造、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作品後感知課文主題。
(六)總結:
運用對比手法寫人,在文學作品中很普遍。無論是同一人物的言行對比,還是不同人物的間的對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法,它的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同學們如果在閱讀中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利於我們把握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時作文中也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技巧,將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說明】再次強調對比手法的作用,並明確教學目的。
(七)作業:
課外閱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A、透過列表簡略說明瘦子對胖子的稱呼、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並分析其好處。
B、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寫讀書感受。
【說明】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兩位昔日同窗的偶遇後,瘦子得知對方身份前後的不同表現的對比,成功塑造了瘦子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醜惡形象。這一閱讀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極好再現,也是能力的遷移。A作業的設定僅要求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對比之處,並思考其作用。能再次體悟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突出作用。而B作業的設定是文章賞析的嘗試,難度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