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數學說課稿

關於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八節——教育儲蓄。因為《教育儲蓄》是在新課標理念下能夠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學習的一節課,所以我選擇本節課作為說課內容。我將以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是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的最後一節課,是在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研究以教育儲蓄為背景的應用問題,對解決儲蓄問題有啟蒙作用,對其他知識有觸類旁通的應用。為學生初中階段學好必備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經歷建立方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方程在數學上的應用價值。

  2、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儲蓄有關知識,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能運用計算器處理實際問題中的複雜資料,能運用方程對儲蓄問題做出科學的決策,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

  (2) 數學思考目標。

  經歷猜想、推理、驗證、反思等過程,領悟到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找“等量關係”。

  (3) 解決問題目標。

  培養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儲蓄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學會理財,在調查及問題解決中發展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及交流表達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4) 情感與態度目標。

  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絡,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感受到國家對人才的重視,激勵學生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強烈願望。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是理解儲蓄問題中幾個基本量之間的聯絡,從中找到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2)教學難點是如何找到正確的等量關係。

  二、教學策略。

  1、教材處理。

  本節課與前面所學應用題相比,特點及解決方法是(1)本節應用題的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接觸不多,有一定距離,故採取實踐調查、動畫片引入例題、填寫存款單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接觸儲蓄。(2)資料較大,可以運用計算器進行計算。(3)等量關係不易尋找,利用表格分析,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2、教法與學法。

  (1)教法:圖表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

  (2)學法:實踐調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對教法與學法進一步詳細闡釋。

  3、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透過圖表使學生更直觀、更快捷地找到等量關係,從而降低理論教學的難度和分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透過五個教學活動展開的。

  (一)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學生欣賞一組大學的圖片。教師透過資料分析,即大學學費與我國農民年平均純收入的比較,提出問題,引出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

  (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激勵學生立志成才的強烈願望。)

  (二)活動二:實踐應用,掌握重點。

  根據學生生活常識和休息日親自到銀行收集的資料找小組代表彙報,其它小組代表補充,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出現相關概念和公式,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公式,教師板書在黑板上,作為解決儲蓄問題的公式。從中讓學生對儲蓄特別是教育儲蓄的相關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瞭解。

  (目的是讓學生感知生活,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有助於學生了解儲蓄的有關知識,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透過調查彙報,發展其實踐能力、綜合歸納整理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表達能力,為教學做好鋪墊。)

  然後出示兩個口算列式題,讓學生會利用儲蓄公式求解。

  (目的是降低課堂教學難度,透過對解決問題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為例題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活動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多媒體演示動畫片,先讓學生猜想問題答案,然後出示例題並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

  對問題:

  (1)可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對比較複雜的問題。

  (2)教師首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求解,在思考困難的情況下,讓學生回憶前面所學內容,當等量關係不易找到時,可以採取哪些方法,學生想到列表法,教師提供表格,學生填表,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對於本息和一格中,學生會有兩種填法,這主要是由於學生思路不同,得到的表示式也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這種發散思維能力。對列表法找等量關係還有困難的學生,進行組內合作交流,從而找到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目的是:1.要求學生認真讀懂題目,尋找反映題目全部含義的相等數量關係。2、必須根據活動二[即板書內容]找到的公式來列方程,透過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合作達到培養學生自立、合作的精神。3、利用表格尋找等量關係,形成解決儲蓄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鍛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

  在方程列出後,解方程的過程中,由於資料較大,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計算器計算。

  (目的是:在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能運用計算器處理實際問題中的複雜資料。)

  透過(1)、(2)兩個問題答案的比較讓學生學會選擇最理想的方法進行儲蓄,學會理財。

  (目的是: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方程對儲蓄問題作出科學的決策。)

  本次活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採取“猜想――獨立思考――合作討論――獨立求解――學生作為小先生板書、講解――反思”的方法,教師作為知識的引導者還課堂給學生,使學生充分交流思想,更有助於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從而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歷猜想、推理、驗證、反思等過程,發展合作能力及交流表達能力。

  (四)活動四:隨堂練習,評價學習。

  練習1:小試身手。

  課前發給每名學生一個存款單,讓他們以例題中所得的資料為本金,為自己填寫存款單,利用實物投影給大家展示,教師進行表揚,使學生真正接觸儲蓄,學會理財。

  練習2:挑戰自我。

  出示一道與例題相仿的練習題,使學生加深對本課的理解和掌握。感受到國家對人才的重視,激勵學生報效祖國的強烈願望。

  練習3:再上顛峰。

  出示一道有關利息稅的填空題,使學生舉一反三,能夠學以致用,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更多的收穫。

  (練習的設定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可以調控掌握)

  (五)活動五:反思總結,學以致用。

  教師引導學生做出本節課小結,歸納簡單的儲蓄知識,說出本節課的收穫。

  (目的是:透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佈置作業:

  (1)書本作業:175頁習題5。11的1、2題。

  (2)實踐作業:與你的父母討論,為自己或家裡的某項儲蓄或貸款設計一個最佳方案。並填寫成長記錄卡。

  (目的是:在於檢驗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實踐作業的設定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把本節課所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全部說課內容,望各位專家、老師給予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數學說課稿 篇2

  買洗衣機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加與減這一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和活動過程等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三位數加減混合計算。三位數加減混合計算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已學過三位數連加和三位數連減的計算。本節課旨在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培養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得聯絡。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本單元的主題是用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出示小剛看見奶奶洗衣服很辛苦於是就想買臺洗衣機,並給出了爸爸的月收入和媽媽的月收入與家裡的月生活費,透過這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開放性和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發展從圖中獲取資訊、提出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得聯絡。

  本節課的活動重難點是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三位數加減混合計算的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活動的準備材料有:多媒體課件、家庭理財調查表、小組活動記錄單。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大膽探索透過數學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我將教材中較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形象生動、貼近兒童實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並掌握知識,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三、說過程設計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活動過程設計如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一) 談話匯入

  (二) 傳授新課

  (三) 鞏固練習

  (四) 回顧總結

  下面我就這四個活動過程做具體的闡述:

  (一) 談話匯入

  在上課的前一天我讓學生回家做一份家庭理財調查:

  家庭理財調查表

  媽媽的收入

  爸爸的收入

  月生活費

  近幾個月內計劃購買的商品

  這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好奇心,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我以談話匯入,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利用親切的語言: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誰願意把你的調查情況跟大家分享呢?

  這一環節的設計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傳授新課

  本環節主要透過解決小剛家每月節餘多少元?我想用節餘的錢買一臺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二個實踐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和認識掌握。

  1、小剛家每月節餘多少元?

  教師透過課件呈現小剛一家的談話內容的情境圖即:小剛媽媽的收入是632元,爸爸的收入是786元,小剛家月生活費是980元

  (1)教師提出問題:你們看到了哪些數學資訊?學生根據圖回答後,教師再問: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在學生的回答中引匯出小剛家每月節餘多少元?這一問題。

  (2)學生根據資訊估算出小剛家每月節餘多少元。

  (3)根據資料資訊實際地在本子上算出小剛家每月節餘多少元。

  (4)引導學生觀察不同的計算方法的特點並對脫式計算和豎式計算進行比較總結。

  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入手,透過解決小剛家每月節餘多少元,其中包含三個知識點,即什麼事節餘,如何提出數學資訊和數學問題,三位數加減混合計算。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學生透過討論交流,最後得出計算方法,初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了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2、需要攢幾個月?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個環節的基礎上將問題進一步深化。這一環節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再進行小組彙報。

  (1) 在活動之前利用多媒體提出活動要求:

  ①4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 想出解決方法。

  ②將方法記錄在記錄單上,要寫清楚計算過程。

  ③活動過程保持安靜,完成的小組舉手。

  ④當音樂響起,活動結束, 由小組長彙報。

  (2) 學生活動,進行小組彙報

  本環節學生以承擔問題解決者作為推動力,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探究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既激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和活動動機,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學生的學習熱情上了一個臺階,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三) 鞏固練習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本節課還設計了我是小管家這一課堂活動,即:我讓學生當小管家用班上同學的調查情況,幫同學算算用每月節餘的錢購買計劃中的商品要攢幾個月?同時鼓勵學生回家後參與父母的家庭理財計劃,這樣就讓學生運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數學貼近生活,從而體現數學的價值。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的新知識,讓學生在參與家庭生活,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應用,發展數感,提高小組間的合作能力。

  (四) 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準備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①三位數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脫式計算 豎式計算

  ②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透過以上二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最後的總結與交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穫和體會,不但學會反思和評價自己,而且學會反思和評價他人,與此同時,我準備將本節課的學習延伸到課外,以你能利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幫爸爸媽媽理財嗎?回家以後算一算。這一問題作為家庭作業,引導學生思考並初步嘗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實際價值。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的設立和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在教學設計上,透過創設的豐富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慾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索,並在課堂中積累學習經驗,發展有條理的思考。一篇文章有它的中心思想,一部電視劇有它的主題歌。教學目標的設立和教學難點的確立正是一堂課的"中心"與"主題"。我是這樣安排的:

  課程目標:瞭解頻率分佈的意義,會得出一組資料的頻率分佈。

  能力目標:

  1、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整理一組資料的能力。

  2、會列頻率分佈表和會畫頻率分佈直方圖。

  3、會利用頻率分佈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等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使學生會透過整理一組資料來列頻率分佈表和畫頻率分佈直方圖。

  教學難點:

  1、正確而簡便地確定畫頻率分佈直方圖時每個長方形的高。

  2、會活用頻率分佈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結合教案和課件闡述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思路。

  (一)複習設計與匯入:

  首先透過兩個複習題的練習複習舊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然後出示課本第180頁的引例。讓學生明白:這組資料的平均數反映了這些學生的平均身高。只知道這一點還不夠,有時還希望知識在哪個"小範圍"內的學生多,哪個小範圍內的學生少如何知道呢,今天我們學習了頻率分佈的有關知識,不難得到答案。這就是這節課的匯入。象這樣可消除學生接觸新知識的突然性和盲目性。又使學生明白了學習目的和學習頻率分佈的意義。使學生在理性上得到充分的認識。更激發了學生學習這一知識的慾望。同時抓住"小範圍"這一關鍵詞,使學生明白首先應對資料進行分組。這樣,為後來的教學埋下了伏筆。在這時板書課題進入新課恰到好處。

  (二)新課講解設計與思路。

  教學"得到一組資料的頻率分佈"的五個步驟是這節課的重點。前3個步驟是對一組資料進行分組。讓學生明白:計算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是分組的準備階段,決定組距和組數是分組的進行階段,決定分點是分組的完成階段。後的第四,五步教學的重中之重。列頻率分由表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操作與實踐,同時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理解"頻數,頻率,頻率分佈表"這些概念。而頻率分佈直方圖具有直觀形象性。因此在教學中透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其這一特點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時使學生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更到",使學生的各種感觀得到充分鍛鍊。這一知識點中"小長方形和高的確定"是教學的難點之一。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頻率確定小長方形的高,一種是根據頻數確定小長形的高。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這應讓學生明白其來龍去脈。同時強調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使這一難點得到突破。最後對以上五個步驟進行方法小結。小結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明確前三步是對資料進行分組,後兩步是進行頻率分佈統計。使學生明白頻率分佈表從數值上比較具體反映資料的頻率分佈,而後者則比較形象直觀。更突出了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三)練習與作業設計

  透過課堂練習,使學生會利用頻率分佈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本節課的第二個難點得到突破。設計的練習有課本第189頁習題第1題,第187頁練習第1題和形形色色的直方圖。特別是形形色色的直方圖中的三個題(20xx年遼寧省中考題,20xx年徐州市中考題,20xx年濟南市中考題)。這些題更能體現運用頻率分佈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20xx年遼寧省中考題的縱軸是頻數。20xx年度徐州市中考題在縱軸上標明瞭的具體數值,算頻率時一定要乘以組距2,學生很容易忽視。而20xx年濟南中考題中的小長方形是橫放著的,而且反映的是百分比。這此題都是課本中例題的變式。同時使學生明白這三道中考題要注意小長形的高的表示的是什麼有的是,有的是頻數,有的是頻數與資料總數的百分比,有的是頻率等等。直方圖中的小長形有的是豎著放的,有的是橫著放的。另外,本節課的課堂作業是課本第189頁的第2,3題。學生透過課堂作業的練習,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反饋給教師。

  (四)課堂小結與板書設計: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三,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針對初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採用誘導式教學方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團結協作,大膽動手操作,以觀察,實驗,整理,分析,歸納為主,在形象的背景下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引導,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品質與思維能力。本節課在"發散"的同時注重了"聚"。一是在教學進行資料頻率分佈的五個步驟時,進行了"聚"(方法小結);二是在進行"形形色色的直方圖"練習時進行了"聚";三是課堂練習之後的小結更是注重了"聚",讓學生明白:生活是美好的,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聚"的好處在於有助於為學生總結解題方法與規律,學習經驗,更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實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另外,在探索與實踐過程中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在課堂上主要採取積極引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來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會成功的喜悅,感知數學的奇妙。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祖國的下一代。

  四,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

  本節課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容量小的缺點,使教學內容更充實;精美的文字,圖形使課程內容更形象直觀;美妙逼真的聲音是教學過程更富有生機。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探索數學知識的熱情。

數學說課稿 篇4

  指數函式說課稿

  我本節課說課的內容是高中數學第一冊第二章第六節“指數函式”的第一課時——指數函式的定義,影象及性質。我將嘗試運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本節課的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要應本著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我將以此為基礎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法學法分析和教學過程分析這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式是高中數學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函式的思想貫穿於整個高中數學之中。本節課是學生在已掌握了函式的一般性質和簡單的指數運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指數函式,以及指數函式的影象與性質,它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函式概念的理解與認識,使學生得到較系統的函式知識和研究函式的方法,同時也為今後進一步熟悉函式的性質和作用,研究對數函式以及等比數列的性質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內容十分重要,它對知識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這一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對抽象的指數函式及其圖象缺乏感性認識。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指數函式的生成過程以及圖象和性質是這一堂課的突破口。因此,指數函式的影象、性質及其運用作為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難點是指數函式影象和性質的發現過程,及指數函式影象與底的關係。

  3、課前思考與準備

  包括學生在學習新課前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這不意味著我們形式化的給予學生一個預習任務,所以我將透過課前思考題讓問題引領學生自覺地投入對新知識的探究之中。我設計了幾個簡單問題

數學說課稿 篇5

  異面直線所成角說課稿《異面直線所成角》是高中數學《立體幾何》一章中的第二節《空間兩直線》中的重要內容、《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相對獨立的一章,而本節內容恰是把平面內的直線擴充套件為空間任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問題,是培養學生建立空間想象力的關鍵,下面就從以下四個方面說課。

  第一方面:教學設計意圖

  高中《數學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空間想象力和一定的作圖識圖能力,本節教學也要求培養學生對空間兩直線所成角這一立體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再依據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目標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空間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概念,並會作出,求出兩異面直線所成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識圖,作圖能力,在習題講解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發散思維。

  3、德育目標:在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探求熱情和邏輯清晰的辯證主義觀點。

  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難點:如何在實際問題中求出異面直線所成角。

  第二方面:教法的選定

  本節內容作為《立體幾何》中兩大重要概念之一––––"角"的初次接觸,就要求學生能牢固的落實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概念及作法,並能對具體問題求出所成角,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其空間想象力,根據上述目標要求和學生思維模式缺乏"立體性"這一特點,我採用了"練習教學法",從習題入手,輔以計算機軟體,將平面圖形"立"起來,為學生創設較好的思維空間,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再利用"問題中心式"教法,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這樣既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方面:學法的指導

  要從兩個方面教會學生落實本節內容。

  1、根據計算機軟體所設計的空間幾何圖形,帶領學生去識圖,讀圖,作圖,並能依據圖形的特點去分析,作出或找出所要求的所成角,從而加強學生的圖形空間想象力。

  2、找到所求角後,還需指導學生利用邏輯的分析和學過的平面幾何知識最終解決問題。

  第四方面: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

  第一步:採用"溫故式匯入",提問學生"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定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在同學回答的同時,由計算機打出概念,並在重點字"銳角或直角"處閃動,突出重點。

  再利用計算機演示空間兩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作法,重點體現選取不同點平移均可。

  第二步:進入例題講解:"如何對具體問題求異面直線所成角呢"

  首先,由計算機給出本節第一道例題,及圖。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審題,該題為求證"兩直線平行"的簡單證明題,其目的在於加強學生對異面直線所成角概念的理解,突出選取"空間任一點平移直線均可"這一原則,為此,特由計算機設計出選取不同點平移的圖及證法,再一次強調概念。

  然後,進入第二道例題,同樣由計算機給出題目和圖,該題為"在已知正方體內求兩組異面直線所成角問題",不同於前題教法處在於,在教師進行了啟發性提問後,由計算機給出3個不同選點,教師讓同學自己分析併到前面操作電腦,選取解法,用計算機進行演示,並由學生自己講解、最後由教師對學生的解法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得出"對特殊幾何體中異面直線所成角問題應以幾何體為依託,尋找特殊位置進行平移,並利用三角函式及平面幾何知識進行求解"這一結論。

  例3的講解思路及方法同例2相同。

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是100以內口算的繼續,是在100以內口算和筆算基礎上教學的。掌握這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後學習筆算的基礎。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編排上有如下特點:

  1、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

  2、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注意體現演算法的多樣化。提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變學方法為主動的建構方法。

  3、滲透估算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以及新課標的有關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讓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

  2、讓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交流和逐步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教學難點: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以上是我對教材的分析,具體教學過程闡述如下:

  四、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為教學情境,自然提出數學問題,在口算的過程中交流不同的演算法,讓學生體會口算的多樣性,同時也比較、發現最最佳化、最簡便的計算方法。學生透過交流,討論明確算理。在練習、解決問題中體會不同情況下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我將教學過程大致分為四個環節進行:

  (一)複習舊知,鋪墊新知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三)獨立思考,探索新知

  (四)合作交流,鞏固練習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複習舊知,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有目的的探索狀態。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意,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尋找有價值的數學資訊,提出用減法計算的問題。這樣,有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能力。接著,讓學生解決問題,自然而然地運用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此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承認學生的個體差民,樹立學習的信心。學生透過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運用數學知識的快樂,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三個環節,為了更好地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啟用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尋找出最簡便的口算方法,讓學生在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的同時,體驗尋找的喜悅。

  第四個環節,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體會怎麼在做題時會又對又快,而且這種形式學生更便於接受。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鞏固練習。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潔明瞭,體現了本課的重難點。

數學說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演算法。

  (二)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簡便演算法的方法及書寫格式。

  難點:簡便演算法的算理。

  教具和學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算出每組題中第1題的積,然後很快說出下面兩題的積。

  322= 143= 1204=

  3220= 1403= 12040=

  32200= 14030= 120400=

  2.板演。

  下面各題,用豎式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840 280040 28034

  指定三名學生分別在黑板上演算。

  訂正時提問:

  (1)寫豎式時,被乘數和乘數怎樣對位?

  (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的末位對齊。)

  (2)計算時,用被乘數與乘數哪幾位上的數相乘?

  (用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相乘。)

  (3)乘完以後,怎樣落0?第(1)題為什麼落一個0?

  (284=112,2840與 284比,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所以在112後面添寫一個0。)

  第(2)題與第(1)題比較,為什麼多落兩個0?

  (2840=1120,280040與 2840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0倍,積也擴大100倍,因此,在1120後面再添寫兩個0)

  第(3)題在什麼時候才落0?

  (乘數兩位數與被乘數0前面的數乘完以後,再把被乘數的0落下來。也就是先得出2834=952,28034與 28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 10倍,因此在952後面添寫1個0。)

  (二)學習新課

  1.談話匯入:

  同學們已會計算乘數是兩位數及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現在我在複習題(3)乘數後面添一個0,就成了乘數是三位數。那麼,乘數是三位數時,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進行簡便計算呢?(板書課題: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學例7。

  想一想:下面兩道題用豎式怎樣計算簡便?

  280340 2800340

  讓全體同學在本上試算,教師巡視,看到不同的豎式,讓學生寫在黑板上。著重討論下面兩個豎式:

  討論:

  (1)寫豎式時,被乘數與乘數是怎樣對位的?這樣對位的目的是什麼?

  (先把被乘數與乘數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目的便於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

  副標題#e#

  (2)2834等於多少?(2834=952)

  28034等於多少?(28034=9520)

  這時,教師把被乘數末尾的0用黃粉筆描一下。

  (3)280340等於多少?根據什麼再補一個0?

  (280340=95200,與280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在9520後面添寫一個 0。)

  這時教師把乘數末尾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把9520後面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

  (4)280034等於多少?(280034=95200)

  這時教師把被乘數末尾的兩個0用黃粉筆描一下,把積952後面的兩個0也用黃粉筆描一下。

  (5)2800340等於多少?積根據什麼再補一個0?

  (2800340=952000,與 280034比較,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所以在95200後面再添寫一個0。)

  教師在乘數後面的0用紅粉筆描一下,在積95 200後面的0也用紅粉筆描一下。

  3.引導學生小結。

  提問:遇到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先怎樣乘?然後怎麼辦?

  教師明確: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後看被乘數和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三)鞏固反饋

  1.先想一想,每道題的豎式怎樣寫能使計算簡便,再算出來。

  全體學生在課本上填寫,指定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看重讓學生說一說列豎式時應注意什麼,先怎樣計算,然後怎麼辦。

  2.檢查下面兩題的計算有沒有錯誤。

  指定一名學生說出錯在哪裡,錯誤原因,然後全體學生在本上計算出正確結果。

  4.課後練習:

  練習十四、第7,8,9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在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時已經學過,本節課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推廣。因此,新課前先複習乘數是兩位數、乘數與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同時複習剛學過的積的變化規律,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計算的算理。在此基礎上出示例7,乘數是三位數且被乘數、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

  例7的教學是採用讓學生試算的方式,著重提出三個關鍵性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豎式怎樣對位,先怎樣乘,然後怎樣把0落下來,並聯系積的變化規律,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組織練習時也圍繞這一重點,著重練習乘數書寫位置和最後積應補幾個零。這樣抓住關鍵,有針對性地練習,可提高課堂效率,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例7

數學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透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統計活動經驗,提高資料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能根據統計結果作出合理分析,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探究精神。

  二、說學情

  讓學生了解節約用水的用途,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對水資源的缺乏和保護有簡單的瞭解,並透過實驗統計瞭解水資源的浪費問題,讓學生學習統計與計算。培養學生動手分析整理資料的能力和節約用水的習慣。

  三、說目標

  1.經歷一個水龍頭一晝夜漏水量測試和以此進行推測的過程,感受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2.經歷節約用水途徑和方法的交流過程,促進節水意識的形成。

  3. 能運用已學知識,解決與節約用水相關的數學問題。

  4. 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重點:節約用水相關問題的統計與計算。

  難點: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節約用水相關問題的計算。

  四、說教法、學法

  1、透過創設情境,圍繞節約用水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尋數學,在實踐操作中做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讓學生意識到節約用水迫在眉睫。

  2、結合西南五省旱災的實際情況,透過課件展示良田乾涸、居

  民生活用水困難等畫面,讓學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再進一步說出今後生活中應該如何節水。

  3、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線,學生在實踐中觀察、操作、討論,和分析,課前讓學生收集資料並測量一個水龍頭在單位時間的滴水量,課中讓學生計算一時、一日、一年的滴水量,再讓學生分析計算結果,從而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環保教育。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活動

  情境:課件展示太空看地球的地球圖片,觀察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地球表面有很多的水,但是(出示圖片2)淡水資源有2.6%,飲用水資源只有1% 。

數學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是學習三角函式定義後安排的一節繼續深入學習的內容,是求三角函式值,化簡三角函式式,證明三角恆等式的基本工具,是整個三角函式的基礎,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它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整個中學學習中起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A、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觀察猜想出兩個公式,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同角三角函式的基本關係式,掌握基本關係式在兩個方面的應用:

  1)已知一個角的一個三角函式值能求這個角的其他三角函式值;

  2)證明簡單的三角恆等式。

  B、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猜想——證明的科學思維方式;透過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思想;透過求值、證明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透過例題與練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其知識遷移能力。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數學研究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同角三角函式基本關係式的推導及應用。

  難點:同角三角函式函式基本關係在解題中的靈活選取及使用公式時由函式值正、負號的選取而導致的角的範圍的討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剛開始接觸三角函式的內容,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對這一方面的內容既感到新鮮又感到陌生,很有好奇心,躍躍欲試,學習熱情高漲。

  三、教法分析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採取誘思探究性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提出問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觀察、思考、類比、討論、總結、證明,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主動探究中汲取知識,提高能力。

  2、學法分析: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出發,在教師的帶領下,透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決問題.數學學習必須注重概念、原理、公式、法則的形成過程,突出數學本質。

  四、教學過程設計

  例1、設計意圖:已知一個角的某一個三角函式值,便可運用基本關係式求出其它三角函式值。在求值中,確定角的終邊位置是關鍵和必要的。有時,由於角的終邊位置的不確定,因此解的情況不止一種。本題主要利用的數學解題思想是:分類討論

  例2、設計意圖:

  (1)分子、分母是正餘弦的一次(或二次)齊次式,注意所求值式的分子、分母均為一次齊次式,把分子、分母同除以 ,將分子、分母轉化為 的代數式;還可以利用商數關係解決。

  (2)“化1法”,可利用平方關係 ,將分子、分母都變為二次齊次式,再利用商數關係化歸為 的分式求值;

  五、教學反思:

  如此設計教學過程,既複習了上一節的內容,又充分利用舊知識帶出新知識,讓學生明白到數學的知識是相互聯絡的,所以每一節內容都應該把它牢固掌握;在公式的推導中,教師是用創設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去發現關係式,多讓學生動手去計算,體現了&qut;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體驗為紅線,探索得材料,研究獲本質,思維促發展&qut;的教學思想。透過兩種不同的例題的對比,讓學生能夠明白到關係式中的開方,是需要考慮正負號,而正負號是與角的象限有關,角的象限題目可以直接給出來,但有時是需要已知條件來推出角可能所在的象限,透過分析,把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解決了。

  由於課堂在完成例題及變式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與嘗試,故對學生的檢測只能安排在課後的作業中,作業可以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掌握的情況,能否靈活運用知識進行合理的遷移,可以發現學生在解題中存在的問題,下節課教師再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加以評講,並設計相應的訓練題,使學生的認識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