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有關《小石潭記》說課稿範文

有關《小石潭記》說課稿

有關《小石潭記》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記》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小石潭記》說課稿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隨多媒體的推廣運用,不少語文課都引入音樂,但常常是教師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確實能啟發學生感悟,那麼反過來,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曲調配上,不也同時引導了學生感悟作品情感嗎?如果可以以曲調感悟,那麼以美術、以影視等等其它藝術形式不也可以幫助解讀文學作品嗎?所以我設計讓多種藝術形式走入文字,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透過合作探究,瞭解文章、瞭解文風,啟迪思維。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遊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調動學生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感受力,引導學生將《小石潭記》改編成一首樂曲、一幅圖畫、一部風光片以喚起他們對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體驗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提高藝術感知力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情景激勵法、課前資料交流法、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透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在課後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嘗試用其它的藝術形式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文章抑鬱憂傷的感情基調。

  4、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遊,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1、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佈置預習任務利用網路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於文言文閱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路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佈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於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課時藉助其他藝術手段解讀文學作品。

  (一)、走進音樂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調

  1、聆聽文章的配樂朗讀,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麼風格的音樂?

  2、找出文章點明情感的語句,質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悽?

  3、為了更好的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老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

  透過想象音樂的曲調,引入對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經歷的瞭解,使學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悅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從而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而資料的整理、彙報、交流,又是對學生蒐集、處理、利用資訊資源一次有益的鍛鍊。

  4、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並給予聽讀要求——將《小石潭記》繪成一幅畫。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二)、走進美術世界,感悟文章情景交融

  1、複習課文翻譯。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展示課件中相關的畫面,教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從而加強學生的藝術直觀感受。

  2、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麼,並說出原因。在學生髮言過程中,老師相應做出引導總結出文章言簡意豐景中含情的語言特色,比喻擬人方法的運用使文章更生動。

  3、質疑:為文章改名如何?改稱:秀竹潭、歡魚潭、茂林潭如何。透過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特色。

  4、隨筆寫作練習:找出自己最心神嚮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開想象的景物,進行描寫。在這個環節中鍛鍊學生靈活模仿文章語言特色的寫作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一教學步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與柳宗元同遊

  1、請學生在教師展示的圖片中齊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寫的寂靜清幽的景色特點。

  2、學做攝影師,拍攝“小石潭”的自然風光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忠於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鏡頭?請找出你鏡頭變化的內容。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髮言。從而明確本文是一部遊蹤清晰的風光片。(由“篁竹”遠遠的廣鏡頭,逐漸地拉近到潭底、潭周,並漸近到特寫潭中魚,然後又把鏡頭再拉遠,“望”潭之源,最後把鏡頭拉高拉遠。看來柳宗元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導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遊蹤讓景物也移動變換起來,這叫“移步換景”法。)

  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教師總結:是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小石潭記》是。

  2、宗元懷才不遇失意的悲涼鬱悶,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柳那麼還有那些中國文人用文字來書寫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失意的文人只有藉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鬱、或灑脫、或大氣……)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附板書設計

  一幅寂靜清幽的山水圖畫——情景交融

  一部遊蹤清晰的風光片——移步換景

  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感情基調

  有關《小石潭記》說課稿2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它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情。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被貶居生活的孤寂和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我認為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優美的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設定:

  1、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實詞的用法和意義。

  2)瞭解作家作品的常識,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和能力,疏通文意。

  3)學習本文對景物入微的觀察,細緻的描摹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及背誦全文。

  2、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而抑鬱憂傷的感情。

  2)體會作者筆下的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三、重難點的確定: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的寫作特色,這應是學習的重點。其次,疏通文意是重點之二。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作者這種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四、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係統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積累和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朋友興趣。

  五、教法設想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課堂上要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和探究中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六、學法指導:

  1)教學千法,朗讀為本。特別是文言文,“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多讀是關鍵。

  2)質疑法和討論:有疑才會去探索,討論能明辨是非。

  3)點撥法:難點的突破還靠教師巧妙的引領和點撥。

  4)卡片製作:知識複習鞏固。

  七、課時安排:

  3課時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導語:中華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傾心謳歌。唐代詩人王勃即興寫就《滕王閣序》,使南昌滕王閣頓生光輝;宋代文豪歐陽修一篇《醉翁亭記》,讓滁州醉甕亭名揚天下;范仲淹的應邀之作《岳陽樓記》借景抒情,讓人心曠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貶居永州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珍品。讓我們跨越時空,與柳宗元一起同遊“小石潭”,去領略永州優美的風景吧。)

  (設計意圖:引用本導語意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走近作者,瞭解背景:

  (課件出示:圖片《江雪》引出作者,學生參考註釋及已有的資料,瞭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資料,並在小組交流。交流之後,課件呈現有關資料。)

  (設計意圖:培養形式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透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瞭解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播放課文朗讀(要求學生聽範讀,給生字注音,掃清文字障礙,把握句讀停頓。)

  2、學生自讀課文(讀熟,讀流利。)

  3、抽讀、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吐詞清楚、聲音洪亮;讀出句讀、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朗讀為先,誦讀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讀文言文的方法。)

  (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參考資料和課後註釋,疏通文意。圈點勾畫疑難句子,小組討論,如還不能解決的難句,全班討論,老師在點撥,同時老師強調重點詞句的理解翻譯。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五)、課堂檢測:(課件出示練習題)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參差披拂()()

  2、一詞多義:

  “以”、“可”、“清”、“許”等

  3、翻譯句子:

  1)悽神寒骨,悄愴幽遂。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其岸勢犬牙參互,不可知其源。

  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自學情況,調整掌控教學效果。教師插漏補缺、強調重點。)

  (六)、與作者同遊: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投影問題,引導思考)

  1)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

  (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評價並板書明確。重點品讀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探究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2、學做導遊,介紹“小石潭”。(教師先作示範,學生仿寫:課內如完不成,課外繼續完成)

  1)選一處文中自己最喜歡的景,設計一段導遊詞,可以發揮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遊客”遊覽的興趣。

  2)請3——5名同學給全班同學導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力。)

  (七)、品味文章,與作者對話: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暢說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景。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稱讚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面對如此美景,作者卻是如此憂傷,文中哪句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結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傷從何而來呢?

  (設計意圖:按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感情活動中,透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就是寓情於景。這樣來突破難點。)

  (八)、師生共同總結反思:

  1、學了這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2、透過對課文的分析及作者的瞭解,你有什麼啟發?

  (九)、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2、翻譯全文。

  3、收集已學過的寫景的古代詩文,並欣賞。

  4、做知識卡片。

  附板書設計:

  發現小潭聞聲取道見形移步換景

  潭水:清澈側面描寫

  潭中景物特寫鏡頭

  游魚:動靜結合

  《小石潭記》浮身: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岸勢:參差不齊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寓情於景

  有關《小石潭記》說課稿3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二、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抑鬱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主要採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具體實施將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在第一課時我們瞭解了作者與背景資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課以檢查字詞句匯入)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朗讀讀清文章線索;這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賞讀描繪一幅美景。要求學生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設計意圖: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達到美育的目的。

  3、與柳宗元同遊

  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主要是探討寫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寫的?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引導總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體會感情,與柳宗元對話

  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向學生質疑:前文的“樂”,後文的“憂”一樂一憂,為何?)

  第四段中的哪一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如此憂傷你能不能結合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

  設計意圖:作為一個貶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遊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聞水聲”固然能使作者“心樂之”,游魚的“往來翕忽”也能讓作者獲得與之相通的快樂,但是,作者的身份和處境,卻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覺與內在心靈的感受的反差。越是優雅清靜的環境,越讓作者感覺到難以承受的冷清與孤寂。在引導時我聯絡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景“小橋流水人家”就是這麼溫馨的場景越發激起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樣因美景而生感傷,心情的猛然觸動,使作者幾乎要逃離剛剛還帶給他快樂的小石潭,所以他有“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感慨。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如果學生能透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於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

  2)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說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能體會柳宗元當時悲涼的心境嗎?請以“柳宗元,我想對你說”,與柳宗元對話。

  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想聽聽學生們對柳宗元這一生活態度有什麼看法,也想知道他們怎麼看待生活中的逆境。這體現了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5、師生共同總結:(談收穫)

  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寫作上借鑑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

  6、課外作業:(收集有關山水的名句)

  1、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欣賞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提高鑑賞能力,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此板書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並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七、反思

  授完本課覺得成功之處是:分析文章重點時,是引導學生在賞析詞句的基礎上來理解寫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對一連串的動詞的揣摩,第二段對“潭中魚可百許頭”中“頭”字的探討,魚的量詞怎麼能用“頭”呢?引導學生用“條”、“尾”、等量詞,聯絡課文語境進行比較閱讀。得出用“頭”字,寫出了魚的可愛之態,照應了怡然不動的特定鏡頭。又思第三段對“犬牙”一詞也進行質疑,為何不用“豬牙”,或“貓牙”呢?這裡要看哪種牙形容“岸勢”最為形象。一比較還是原文最為精妙。

  透過揣摩、探討與分析思考,學生對移步換景,特寫鏡頭,側面描寫,運用修辭這幾種手法寫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處:

  在難點的把握上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得不夠好。

  有關《小石潭記》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古代詩文,除最後一課是五言古詩外,其餘四課是古代遊記和名勝記,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緻描摹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朗讀—質疑、釋句—賞析—探究的教學模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鬱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特點,要突出學生學習提高的新內容,要明確便於落實和檢測的特點來設計的。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疏通文義。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係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註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教法設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而是主動的。再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採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時,引導學生對照註釋及藉助工具書學習,採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組合作。在賞析課文內容時採用探究閱讀法,創造性閱讀法。這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匯入

  以學過的詩《江雪》匯入,多媒體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詩人柳宗元。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柳宗元的詩匯入,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情感上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情景。

  2、走近柳宗元,瞭解背景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後,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資料窗”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找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的西山宴遊記》《鈷鉧遊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遊記名作。這些山水遊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透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瞭解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3、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自讀(掃除文字障礙)——聽讀——齊讀

  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在交由大班討論。(實物投影)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指導: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詞義。

  猜:憑藉已有的語言積累,根據對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測關鍵詞的意思。

  看:利用好課文下的註釋及文前文後提供的相關材料。

  查;,並且還要選準所需的義項。文章讀得多了,詞語的積累越多,猜測率就越高,詞典也會翻得越少。

  b.採用卡片積累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呈現卡片)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憑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3)課堂檢測鞏固基礎(重在詞義句義)

  解釋下列家點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以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無從致書以觀以中有足樂者

  5、清水尤清冽以其境過清

  6、可潭中魚可百許頭不可知其源

  7、許潭中魚可百許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透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另外,也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絡。

  4、研讀課文,分析品味過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讚不以,請你說說小石潭的魅力在何處?指導:著重研讀課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確地讀一讀。從內容、感受、寫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設計意圖:這一段作者採用的是“定點特寫”,是全篇中最為精彩的。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技巧:正面側面描寫,動靜結合,擬人手法,由情及景,寫出了景物的特點。這樣的佳段要引導學生品讀。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體會優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度:如此優美得景色,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鬱,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憂鬱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指導學生從景物的特點中尋找資訊)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引導學生將情和景結合起來,透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於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意在培養學生的原文意識。

  5、探究作品,創造閱讀

  假如你是一位優秀的導遊或園林設計師,請你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指導:仿照曲苑風荷景點的設計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有上百個品種的荷花,紅蓮、白蓮、灑金蓮、並蒂蓮等,蓮葉田田,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設計意圖:便於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語句含義,對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閱讀。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課堂小結

  說說學習文章後有什麼收穫,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正確讀原文: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會讀文章: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讀寫作背景,讀文史常識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結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據

  7、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遊潭之人

  2、課外閱讀《始得西山宴遊記》與本文對比,從寫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對比。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設計第二題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寫景特色,也進行能力的遷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