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學生和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會教會學生髮現真理”。初三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感受力,並且已經學過了幾個小說單元,已經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同時,學生透過欣賞影視作品、閱讀文字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有個大體的把握。因此,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停留對課文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所以,我設想抓住一點,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慾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1、《智取生辰綱》一文作為教學內容,我認為可以生成一下教學價值:培養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引導學生學習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主題等等。透過對學生和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打算用一個課時來完成教學,教學目標為:

  1、理解課文“智”的所在: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寫

  2、把握楊志的性格特點

  3、品鑑本文的精妙構思

  而本文的教學重點則在於讓學生了解課文“智”的所在以及作者獨具匠心的結構安排

  三、說教學設計

  針對這篇文章,我打算以“智”為中心,從分析楊志的“智”和吳用的“智”引申到作者的“智”,進而品鑑小說結構安排的巧妙之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課間播放《好漢歌》,上課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梁山好漢的總體印象

  ……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梁山好漢的另一面。在這裡,既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刀光劍影,也沒有讓人扼腕屏息的搏鬥場面,有的只是智慧與智慧的較量。請大家把課本翻到135頁,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智取生辰綱》。

  (設計依據:透過播放歌曲和讓學生談自己對梁山好漢的印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讓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為課堂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二)整體感知

  複述故事情節

  (設計依據:這篇課文篇幅教長,當堂課文必然浪費很多時間,而且學生在課前已經預習過課文,讓學生複述目的是讓學生以講代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

  (三)問題探究

  本文課題為《智取生辰綱》,全文緊緊圍繞一個“智”字展開,在文中“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施耐庵的智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四個問題

  1、討論分析楊志的“智”

  2、分析楊志失去生辰綱的原因

  3、分析吳用的“智”

  4、分析施耐庵的“智”

  (設計依據:以上四個問題設計是一個連環扣,學生透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就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構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鮮明,還可以感受到語文之美、語言之美。同時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答案,培養

  學生透過語言分析課文的方法,因為任何架空語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遷移。在分析吳用的“智”的過程中,我插入了影片欣賞,這樣不僅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故事情節,同時也緩解學生的課堂疲倦,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五、佈置作業

  既然課題是《智取生辰綱》,那麼就請大家從吳用的角度來改寫故事。

  (設計依據: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訓練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實現閱讀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