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用除法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範文

“用除法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

“用除法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用除法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用除法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決問題”一節,即教學如何用除法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佈置在教學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後,我想,編者之所以這樣佈置,匠心不只在於加深同學對除法含義的理解,有更多機會練習除法計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學瞭解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培養同學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同學更好地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材還遵循了由淺入深的編排原則。其邏輯順序如下:

  例2,透過擺飛機模型的操作活動,讓同學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例3,引導同學根據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義,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一般解法。

  這樣的例題編排,為同學展示了一幅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直觀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邏輯畫面。它遵循了同學的認知規律,為引導同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考慮,設計了拾級而上的臺階。

  2.本課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的內容。

  3.教具準備:課件、小棒等。

  4.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力圖體現“發展為本”的理念,不只注重雙基的落實,還要注重同學的學習過程,因此本課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慮有以下三點。

  (1)透過實踐活動使同學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聯絡。

  (2)使同學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裡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提高同學的探究能力。

  5.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同學經歷從實際問題中籠統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係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係轉化為“一個數裡面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採取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透過電化教學、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同學經歷將一個具體問題籠統為數學問題的教學過程時,在同學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中,經歷運用除法含義確定演算法的過程。採取多種教學手段使同學初步懂得應如何考慮問題,如何用數學方法來處置有關的資訊,合理地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1.透過操作活動,讓同學體會生活中的許多數量之間都存在著倍數關係。

  2.運用獨立考慮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身的考慮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充沛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聯絡實際,複習舊知

  以本班同學參與課外活動的人數為例,我設計了三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複習題,如第1題:二年級三班學習舞蹈的有3人,學習繪畫的人數是學習舞蹈人數的2倍,學習繪畫的有多少人?同學說出答案後,講一講考慮過程。這時,教師請學習繪畫的6位同學向大家揮揮手,再彙報一下自身的學習成果,教師向取得優異成果的同學表示祝賀。

  複習環節的設計意圖有三,一是喚起同學對已有“倍”的知識的回憶,為學習新知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二是複習時密切聯絡同學的生活實際,師生情感交融,使同學發生愉悅的學習心情。三是為同學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了同學的學習慾望。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課的新授區域性,我結合例2的電化教學,設計了一個讓同學參與的用小棒擺飛機的遊戲活動。主要過程是這樣的:先以動畫形式出示第54頁例2主題圖(三位同學在用小棒擺飛機)並演示5根小棒擺一架飛機的過程。這時老師問:“你們想參與這個遊戲活動嗎?”引導同學親自參與到動手擺飛機的活動中來。同學在音樂聲中擺完飛機以後,彙報結果,如“我用5根小棒擺了一架飛機”“我用15根小棒擺了3架飛機”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適時提出問題“根據你擺的飛機,誰能提個問題讓大家猜一猜?”同學興趣盎然,提出了諸如“我用10根小棒擺幾架飛機”的問題,由此引出“求一個數裡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為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奠定了基礎。在同學動手操作、動眼觀察的基礎上,課件出示例題中小強提出的問題:“我擺了3架飛機,我用的小棒根數是小紅的幾倍?”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請同學在小組裡討論,在動腦考慮、充沛探究中找到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裡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15÷5=3。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同學經歷瞭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實際問題,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由於倍概念的複習和例2的學習,同學已經理解了用除法計算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問題的解題思路,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完全放手讓同學自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件首先出示例3情境圖:35人唱歌、7人跳舞、5人看節目,請同學根據畫面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幾倍?”“唱歌的是看節目的幾倍?”等等,根據所提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同學獨立列式解答後,講解題思路,這樣不只使同學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還能體會合作交流給自身帶來的收穫。

  此環節的優秀教案,摒棄了保守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題方法的套路,把應用題和運算教學結合起來,重點引導同學解決問題的過程。因為同學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快速獲得正確答案,而是著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求發明性的問題解決方式。

  (四)鞏固深化,質疑拓展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開放練習等幾個層次,目的是鞏固新知,協助同學更進一步理清解題的思路,達到融會貫通。

  (五)發展評價

  讓同學暢談自身在本課中的表示和收穫,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同學充沛表示自身的機會。

  “用除法解決問題”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會了用表內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掌握了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以及有餘數除法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讓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同時透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餘數意義的理解,鞏固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也為後面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及相關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思考,使學生理解並掌握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經歷應用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與方法的多樣化,發展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在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中的作用與含義並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正逐漸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主要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學習中需要藉助直觀的手段來解決學生認知上的困難。課堂上,透過讓學生擺一擺、想一想、寫一寫等活動幫助他們理解餘數在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中的作用與含義並解決問題。

  三、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現知識,形成技能。”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以談話啟發、引導發現等方法為輔的教法,並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多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四、說學法:

  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彙報展示,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主動獲取新知識。引導學生理解餘數在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中的作用與含義並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最大化的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課前交流

  猜謎語

  設計意圖:透過猜謎語的活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遊戲匯入

  玩遊戲“你說我找”。

  設計意圖:在遊戲中給學生留下懸念,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並順勢揭示課題。

  (三)探究新知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找規律

  (2)提出問題:第16面小旗是什麼顏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規範語言的完整性、準確性。同時,也為解決問題掃清障礙。

  2、探究解答方法

  (1)想(2)擺

  彙報:第16面是哪一面?用語言來描述。

  (3)列算式:

  你能結合題意說說這道算式的含義嗎?

  第17面小旗是什麼顏色?怎樣來列算式?

  第18面小旗是什麼顏色?怎樣來列算式?

  3、歸納:餘數是幾,答案就是這一組中的第幾個;沒有餘數說明正好分完,答案是這一組中的最後一個。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再小組交流想法,然後個別彙報,符合數學新課標指出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的要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鞏固練習

  1、“我說你找”21會落在哪個手指上?30呢?

  2、確定氣球的形狀。

  3、按學號的順序讀“我愛漢濱小學”,你應該讀哪個字?

  設計意圖:設計這幾道練習題,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還對學生滲透心懷愛心的思想教育。總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明白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教學理念。

  (五)、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透過談收穫,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六、反思

  總體上看,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可是,我覺地本節課存在很多問題,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最佳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我的態度端正,但可以更最端正。“態度決定成敗”

  2、話太多。不放心學生,引導的內容太多,還有自己不該重複孩子說的話,應該找其他學生來說。

  3、備學生不夠細緻。最後一道練習題,我高估了學生口算有餘數除法的水平,導致說錯的現象較多。要是讓他們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再來起來說估計效果會更好。

  4、個別學生回答問題的語言不夠完整,也不夠簡潔。說明平時訓練得少,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教學是一們有缺憾的藝術。我的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希望大家能暢所欲言,指出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幫助我不斷進步。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