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北師大版《松鼠》說課稿4篇

《松鼠》說課稿

北師大版《松鼠》說課稿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松鼠》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版《松鼠》說課稿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松鼠》是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說明文單元,我認為教材編者的目的是透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外形、特點、習性,從而呼喚我們人類關注動物世界的生存狀態,激發我們人類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松鼠》是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一篇科學小品文。科學小品文,它是說明文的一種,它與其他說明文不同之處,是採用某些文學的表現手法來說明事物。《松鼠》這篇課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習性的特點,採用擬人手法把松鼠寫得活靈活現。所以這是一篇學生喜歡讀的介紹小動物的文章。

  2、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分析,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用“先......再......然後”造句。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維目標: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培養他們的觀察、思考、聯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單元的教學要求,本課教學重點確定為:

  1、自主識字識詞。

  2、能夠按照一定順序描寫事物。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是比較淺顯的文章,介紹的又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動物,所以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老師的啟發、引導為輔。學生以讀為主,以閱讀促進學生思考,透過師生交流、溝通,生生交流、溝通,合作探究,達到共識,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同時藉助多媒體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設定來啟用課堂的教學氣氛。

  三、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匯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些小動物呀?(學生自由發言)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也很熟悉小動物吧,現在我們來一個猜謎比賽,看看誰猜得又快又準(多媒體展示動物謎語)。

  第四個謎語把同學們給難住了吧,因為這種動物在我國主要生活在西北和東北地區,所以同學們不熟悉它,它是誰呢?你看它駕著一隻小船來了。(多媒體展示松鼠的圖片)今天我們就隨著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筆端去結識這位新朋友。

  【設計說明】運用猜謎的方法匯入課文,既增加課堂的知識性又增強趣味性。藉助松鼠的圖片,給讓學生對松鼠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閱讀課文,圈點出生字生詞,討論查證。

  問題一:請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動物”的句式說話。(師生共同歸納出松鼠的一些特徵,板書)

  【設計說明】透過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對松鼠的特徵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訓練了學生對重要資訊的篩選、歸納能力。

  問題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話來概括松鼠的這些特徵。(板書文章的結構)

  【設計說明】幫助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文章總分的結構形式。

  2、品讀課文

  問題一:假如你就是一隻最漂亮的松鼠,請結合課文有關內容,大膽發揮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漂亮。

  【設計說明】讓學生以松鼠的身份來介紹松鼠的漂亮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讓學生學會用用擬人的手法來介紹小動物。這樣,教學的難點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問題二:(多媒體展示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說,並串編成一個故事。

  【設計說明】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學生更認真的閱讀課文,記憶更紮實,透過對比學生對松鼠馴良的特點理解更深刻。

  問題三:閱讀第4、5段內容請你以“我覺得松鼠是一種……的動物,理由是……”的句式說話。鼓勵學生有獨特的認識和體驗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設計說明】利用說話的形式使學生在講述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內在習性“機靈”這一個特點,從而進一步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生動說明的妙處。教學重點難點再次得到落實。

  3、能言善辯

  多媒體一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讓學生與課文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設計說明】透過對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文生動說明的妙處,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

  4、遷移訓練

  那現在我們就一展身手,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吧!

  【設計說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學習課文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寫作。透過口語訓練,對課堂知識的加以鞏固及運用。

  (三)課文小結

  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寫作上的啟示?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後,由學生自己來板書明確。

  【設計說明】把黑板交給學生,讓學生來總結,會比由老師執筆的效果來得好。這更體現了本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閱讀探究為主,教師點撥、啟發為輔的教學方法。

  (四)佈置作業

  佈置學生課後去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養成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

  (五)板書設計(多媒體展示)

  松鼠啟示:

  外形——漂亮

  生活習性:活動

  住

  吃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北師大版《松鼠》說課稿篇2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高年段學生特徵,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讀讀記記“儲備、不甘落後、千方百計、”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以讀為本,透過多層次、多形式地讀來感悟課文,並創設一些情境,在情境中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品讀動作、心理、語言的重點詞句,體會松鼠的可愛和我們對松鼠的喜愛。

  【設計特色】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指導學生透過學習,重點體會人物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強化感悟,以讀為本,相機點撥,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課堂上,我著力帶領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中描寫松鼠和我們一家人相處中,一些重點的語言、心理、動作等句子,體會松鼠的可愛,我們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以及這之間表現出來的人與動物的和諧與美好。為了更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活動

  1、理解課題,整體感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為教學的切入點,前後三次讀課題,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淺入深進行教學。

  2、以讀促悟,以讀品文。

  “以讀為本”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宗旨。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己能讀書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力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語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豐富學生的表象,來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另外,也盡力做到讀書有層次。初讀培養學生閱讀的速度,提高學生瀏覽課文的能力。深入讀有感受,邊讀邊畫認為有趣的句子,目標明確。理解感悟後有感情地讀,扣住重點字詞,透過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高低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3、結合課文,拓展補充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在第二件事情中,採用想象的手法,讓學生化身於家裡人,充分抒發情感。再是,課文學完之後,結合本單元的《回顧·拓展》中的課外書屋,把書介紹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帶著課上學到的知識走向廣闊的知識海洋,不僅能鞏固課堂上學的知道,而且能在廣闊的知識海洋裡,學到更多的知識,形成更多的能力。努力朝使“略讀課”成為課內、課外閱讀的橋樑。力求實現“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目標。

  北師大版《松鼠》說課稿篇3

  各位評委、老師:(先打出幻燈片1)

  大家好。我是安達市第六中學語文教師範偉華,說課的題目是《松鼠》。

  (打出幻燈片2)愛默生說:“思想是行動的種子。”有怎樣的教學思想就有怎樣的教學實踐。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博物學家布封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提綱挈領的作用。(著眼於初中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整體感知、閱讀賞析,掌握抓住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學習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前者為教學重點,後者為教學難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簡單說明文的能力,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獨立思考的習慣,樹立科學求實的價值觀。

  二.說學法與教法

  (說明文的寫作目的是給人以知識,“作者思有路,緣路識斯真。”遵循作者的寫作思路,結合教學目標,我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

  說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先整體感知--再閱讀賞析--後遷移訓練。閱讀賞析環節,我採用導讀引路法,重點賞析第二段,導讀點撥第三段,放手自學四、五段,從而突出教學重點,即學習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為了分散難點,每一段文字的閱讀,都輔之相應內容的幻燈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觀察到內容。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懂得細緻觀察是準確說明事物的基礎,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徵的關鍵所在。

  2.說教法:

  由講讀到導讀再到自學,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主體地位。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幫助老師改錯誤,動手幫助小松鼠搭窩,編寫小松鼠兒歌等教學過程和方法。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了十多幅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幻燈片,放映松鼠的錄影,遷移訓練中放映長頸鹿的錄影,這樣更有助於生動,形象,直觀地進行教學,有助於創設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程式

  1匯入新課: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這樣一首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這首兒歌從兔子的外形、習性等方面進行描述,語言生動、形象。你想學習這種抓住特徵描述事的方法嗎?

  根據初一學生的活潑,喜歡新奇事物的特點,採用兒歌匯入法。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為後面編寫小松鼠的兒歌作鋪墊。)

  2.整體感知:(1)作者介紹: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進化思想的先驅者,從小受教會

  教育,愛好自然科學。用40年時間著成36卷《自然史》。

  (2)明確文體:科學小品文

  (3)檢查預習:讀準字音並解釋詞語。

  馴良xùn:和順善良。馴,順服的。

  矯健:強而有力。矯,強壯。

  蟄伏:zhé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吃不動。(有督促自學的效果)

  (4)思考題:

  你認為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劃分的?

  {作者為什麼說松鼠是“討人喜愛”的一種小動物?

  (整體感知課文,瞭解作者文體,學習詞語,理清文章脈絡,為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3.閱讀賞析

  l精讀賞析

  先指導朗讀,再觀看四幅幻燈片,讓學生在原文找到相對應的說明文字,然後選擇其中一幅做簡要描述。(於漪老師曾說“誰想成材,誰就要千方百計地學會用語言去分析課文這一基本方法。”)在分析松鼠“漂亮”的特點時,抓住“清秀”“矯健”“翹起”等極富表現力的詞語,學習抓住特徵進行生動說明的方法。

  (這樣設計可以突出教學重點。閱讀與觀察相結合,學習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觀察所得,理解形象化描述對於揭示事物特徵的作用,為下文的導讀和自學提供範例。)

  l導讀點撥

  請學生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再觀看幻燈片,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圖片內容。然後聽老師用“反串法”講有關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內容就是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活動時間,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說,並串編成一個故事。讓學生說說松鼠的“馴良”表現在那裡,並改正故事中的錯誤,用幻燈片輔助教學,顯示本段要點。(“反串法”故事促使學生更認真的閱讀課文,記憶更紮實,理解更深刻。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

  l放手自學

  速讀課文,觀看幻燈片,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給每一幅圖片擬題。說說松鼠的“乖巧”表現在哪裡。重點學習描述松鼠搭窩的一段文字,圈點描寫松鼠搭窩的動詞,讓學生用簡單的道具模擬松鼠搭窩的動作,以小組為單位用“先”“再”“然後”等表示動作先後的詞語做簡要複述。

  (觀看松鼠的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擬題訓練,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模擬松鼠搭窩,學生既動手,又動口,更動腦,透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領會松鼠“乖巧”的特點。)

  4.歸納總結

  觀看松鼠的錄影,歸納觀察的注意事項;要細緻、要全面、要持久。鼓勵學生從知識點、能力點、思想教育點上進行一課一得的總結。最後,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進行總結。

  (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細緻的觀察是說明事物的基礎,而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徵的關鍵。)

  4.遷移訓練

  學習貴在學以致用,先讓學生觀看資料片《長頸鹿》,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頸鹿的外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特點。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口語訓練,達到了由“內化吸收”轉為“外化表達”的目的。)

  6.結束:我和學生一起為小松鼠編寫兒歌,兒歌舉例:

  學生一:小松鼠,乖又乖,學生二:小松鼠,討人愛,

  長長的尾巴翹起來,面容清秀,尾巴長,

  當傘使,當被蓋,吃松果,摘栗子,

  樹上搭窩真可愛!巧手搭窩真能幹!

  (詩歌編寫,打破文體束縛,寓教於樂。益於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7.佈置作業:觀察並收集你所喜愛的動物資料,寫成介紹性文字,以小組為單位辦一份圖文並茂的手抄報。

  (將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總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抓住特徵描述事物的方法,大多數學生能用較為準確的語言分析課文,生動地描述觀察到的事物。對於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我採用學生出自測題、和他測題的方法,進一步鞏固知識點,強化能力點,完善思想教育點。)

  北師大版《松鼠》說課稿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松鼠,對孩子們來說並不陌生,一開啟課文,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就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活動時間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儲備食物過冬、及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的乖巧,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教學時,一是要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要透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法國作家布豐寫的科學小品文《松鼠》安排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略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起著引領仿寫小動物的作用。(著眼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點,把握教材,運用教材,因此,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鑑於以上分析,我把這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透過多媒體教學使學生了解松鼠的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比較《鯨》的說明方法,明白異同點,並充分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2、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體會作者對松樹的喜愛之情,並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

  由於這篇課文用擬人方法說明事物,語言風格生動具體,屬於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這類說明文,讓學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實說明與文藝說明的區別有著一定的難度;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章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透過討論、比較等方式加深理解,所以我把教學確定為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鼓勵學生質疑,找出本文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培養學生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四、說教法與學法

  我記得葉聖陶先生曾說過“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重要的是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作為一篇寫作訓練的課文,課文內容一般比較淺顯易懂,學生可以透過自學、小組討論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上,要體現利用課文充當範文,為學生提供寫作仿效的“範本”,以此來開啟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初步學會寫一般的說明文的思路。

  新課程標準提倡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定為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點撥、啟發為輔。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五個部分:

  新課匯入—師生互動—知識拓展—小結課文—作業設計

  1、新課匯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海中之王”──鯨,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見面,它是誰呢?彆著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之後,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認識的這位朋友,說說你最喜歡它什麼?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松鼠》。請誰來給大家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況。

  (我的這種匯入方式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對於小動物的喜愛,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了。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事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

  2、師生互動

  透過五個環節來完成這個過程。①查一查目的是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幫助學生養成提前讀課文的好習慣。②讀一讀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③想一想學生讀完課文,讓大腦有一個思考感悟的過程,透過提三個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a.松鼠具有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試解釋這三個詞是什麼意思,分別就松鼠的哪一方面來說的?(學生思考隨文解釋這三個詞的含義,分別就松鼠的外形、習性、性格來說的)

  b.大家想一下這三個特點具體體現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呢?(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在文中找相應的自然段)

  c.課文開頭第一段總寫松鼠的三個特點,下面幾段分寫這三個特點,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這個問題已明確了本文的說明順序,結構層次一目瞭然,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④議一議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探究交流,談談自己的收穫與理解。

  a.你喜歡小松鼠嗎?你喜歡小松鼠的那一點?(學生從多個方面談自己的看法。)

  b.本文的語言除了準確以外,還有什麼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主要把握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形象性。)⑤講一講

  從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說明語言三方面,進行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比較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異同,完成表格。

  (進行平實說明與文藝性說明比較分析,讓學生體會到形象性說明可使讀者對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教學的難點也能得到很好的突破。在這裡,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理解感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歸納點撥。)

  3.知識拓展

  學習本文後,學生透過討論交流,及時歸納總結,明白瞭如何才能更好的介紹動物,為下一步學習寫作有關動物的說明文奠定基礎。

  4.小結課文

  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細緻的觀察是說明事物的基礎,而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揭示被說明事物特徵的關鍵。

  5.作業設計

  學以致用,作業就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及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本著本課的重點,佈置學生回家自行觀察一種小動物,仿照課文《松鼠》的寫法,寫一篇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