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3篇

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

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3篇

  引導語: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篇1

  一、說教材(包括4個部分)

  1、教學內容

  《立體圖形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書小學數學第一冊第34—35頁的內容。

  2、教材編寫意圖

  《立體圖形的認識》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標準》指出,‘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其轉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這部分教材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併為後面學習平面圖形作好了鋪墊。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將教學目標定為:

  (1)、透過操作、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思維能力。

  (3)、透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懂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4、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二、說教法和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學生,他們的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呢?我主張讓學生在“玩” 中學,在“樂”中思,為學生創設輕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採用愉快式教學法、實驗發現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在課堂中多鼓勵學生,不論回答是否令我滿意,都給他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讚許的目光,實現心與心的交融。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獲得充分釋放,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滾一滾、搭一搭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體驗新知,讓學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說教學準備

  教具:10袋各種形狀的實物,多媒體課件。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模型若干個。

  四、整體設計

  這節課的教學按照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三部分展開,其中認識圖形採取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參與教學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教學活動能否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從家裡收集了許多小時候你們玩過的玩具和見過的物品,想知道是什麼嗎?

  學生:想。

  教師展示籃球、魔方、水杯、牙膏盒、包裝盒、橡皮、桂圓八寶粥包裝筒、墨水瓶盒、小皮球、色子、肥皂、鉛筆盒、茶葉桶、乒乓球、玻璃球、紙巾盒等。

  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教師激勵評價並媒體展示圖片。

  師:看這麼多的物品,同學們都認識,真了不起!那麼你們能把它們根據形狀分一分類嗎?

  學生:能。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認識和研究這些物體。

  這時孩子們的情緒迅速高漲,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民主導學,自主探究

  (這部分是整堂課的重頭戲,具體有以下幾個步驟)

  1、看一看、分一分,揭示概念

  (1)、讓學生分成9個4人小組,先仔細觀察袋子裡的禮物,然後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學生彙報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有的按有角和沒角分成兩類,有的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分4類,這時教師用課件演示分類結果,讓學生看得一目瞭然。

  (3)、揭示概念,教師依次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讓學生為其取名,並說說為什麼?學生可能會把長方體說成長方形或長方塊,把球說成圓,教師要及時糾正,並板書名稱。

  透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對這4種物體的外觀形狀有了初步認識,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摸一摸,感知特點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實物摸一摸,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說說,這樣安排讓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心情輕鬆了,沒有任何壓力,思維也迅速活躍起來了,不一會兒就爭先恐後地說開了,有的發現長方體長長方方的,有尖尖的角,有6個平平的面;有的發現正方體正正方方的,也有6個平平的面,並且6個面都一樣大(這一點可能有些學生有一定難度,教師及時加以引導)有的發現圓柱四周圓圓的,上下一樣粗,上下都有平平的面;有的發現球圓溜溜的。

  教師這樣放開讓學生親自嘗試,加深了學生對幾種立體圖形特徵的體驗,培養了動手能力,透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認識更加系統化,更加全面化。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師首先進行設疑,問:“小朋友,剛才你們看到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都穿著花衣服,如果去掉花外衣,你們還認識嗎?”(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順勢將這些圖形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做第一次嘗試,依次從袋子裡拿出相應的實物,完成後閉眼想象四種圖形的樣子。接著進行第二次嘗試,教師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卡片,讓學生進行辯認。這一節由生活中的具體實物到脫去外花衣以後的抽象的幾何圖形,過渡非常自然,學生樂於接受。

  4、融入生活,寓教於樂

  透過實踐操作,感知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后,讓學生把課堂所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尋找生活中這樣形狀的'物體。例如:長方體有文具盒、數學書、藥盒子……正方體有魔方、化妝品盒子、骰子……圓柱有蠟燭、燈管、鉛筆……球有皮球、足球、玻璃球……這樣舉例,學生的思路開放了,思維拓寬了,並且體驗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培養了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5、活動鞏固,進一步體驗特徵

  我安排了3個環節:

  (1)、滾一滾,比一比,讓學生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放在桌上滾一滾,比比看,誰滾得最快?學生很快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都不會滾,而圓柱只能前後滾,球可以四周滾,最會打滾。教師馬上追問,誰站得最穩?讓學生明白正好是相反的,最不會滾的也就站得最穩。

  (2)、猜一猜,抽學生上臺摸大箱子裡的禮物,把摸到的感覺說一說,下邊同學猜是什麼。也可以讓下面同學先描述圖形的樣子,上面學生按要求摸出實物。學生們紛紛躍躍欲試,都想知道到底藏了什麼好東西。

  (3)、搭一搭,讓小朋友做一個小小設計師,自己想象,自由發揮,用學具搭出各種美麗的造型。

  以上活動利用視覺、觸覺、運動覺的協同作用,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了幾種立體圖形。並且感受到了平面和曲面的區別,透過讓學生互相說一說操作的感受,培養初步的交流能力。

  (三)、檢測導結,效果反饋

  (一)檢測設計:

  1、下面圖形中,正方體的是(),長方體的是()。

  ①②③④⑤

  2、

  (1)從左邊起,第()個是球,第()個和第()個是正方體。

  (2)說一說圓左邊的一個是(),右邊的一個是()。

  (3)長方體有()個,正方體有()個,圓柱有()個。

  (二)、集體講評批閱,反饋資訊。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些物體都立體圖形。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們認識和了解它們了嗎?有什麼收穫,同桌相互說說。

  五、說板書設計

  我整個板書設計的特點是運用鮮豔的歡快的色彩吸引學生,引起注意,把美滲透於數學教學中,圖文並茂,形象鮮明,充分體現本節課所學內容。

  附板書:認識物體和圖形

  長方體:長長方方、6個面 、 不易滾動

  正方體:四四方方、6個面一樣大、不易滾動

  圓柱:上下一樣粗細、上下底面是圓、易滾動

  球:圓圓的,易滾動

  立體圖形

  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篇2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教材的展開也注意了由創設情境、實物引入──操作感知──實際應用,三個層次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

  學情分析:

  學生在入校前就已經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和玩具,因此他們對形狀有感知方面的經驗,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要把這些感知進一步抽象化,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1)透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在實際生活中能根據立體圖形的特徵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設計分一分、摸一摸、說一說、搭一搭等環節,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幾何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度:

  從現實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小就培養起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會辨認和區分這些圖形。

  教學難點:

  1、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關係。

  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

  為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根據《新課標》指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為此筆者便創設了分一分、摸一摸、說一說、搭一搭等情境,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機會,讓學生能夠自主地認識事物並經歷建構知識的過程。

  以學生主動觀察、感受圖形特徵及小組、全班交流的教學方式,在活動中建構知識並應用到生活的實際中,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意識,從而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及實用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各種形狀的物體。

  學具準備:8籃子學生準備的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實物引入,感性認知

  A、 師導:同學們,瞧誰來了?(課件出示智慧爺爺)

  師:今天智慧爺爺要帶大家一起暢遊數學王國,感興趣嗎?它還給每個小組帶來了一籃子的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拿起來看一下,你認識這些東西嗎?把你認識的跟小組的同學說說。

  B、 彙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地說說你們小組的禮物(邊說邊舉起實物)?其它小朋友仔細聽!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師:首先,智慧爺爺想考驗我們,敢接受挑戰嗎?

  智慧爺爺:小朋友你能把形狀相同的放一塊嗎?(課件顯示動態的智慧爺爺)

  學生活動

  b、 說一說。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想說說你們組是怎樣分的?把哪些東西都放在了一起?

  生答:我們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紙巾放在一起。

  把皮球、彈彈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師:他們這樣分,你們同意嗎?(其他小組可以補充)

  (首先向學生出示熟悉的實物圖,由於學生已經具備許多這方面的早期經驗,發揚民主可以讓學生透過觀察,初步感受物體的形狀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形狀特徵,如把長長的,又長又方的放一塊等等。c、 揭題。

  師:原來智慧爺爺送給我們的這些禮物都是立體圖形。

  (板書題目:立體圖形)

  而且給形狀相同的,還起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我們一起開啟課本P32,認識這幾個朋友。課件依次出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圖。(板書: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d、 師:認識了四個朋友的名字以後,你們還記不記得誰對誰啊?(記得)現在請你們舉起長方體;師又舉起粉筆盒等實物問這是什麼形狀?

  e、 讓學生噹噹小老師,學生問,並請其它學生答。

  f、抽象圖片

  剛才知道它們的名字,我們也想看看它們的大照片,我這就有幾個,誰敢出來把它們的照片對號入座。

  2、 摸一摸,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分完以後,想記住它們的樣子嗎?(電腦顯示摸長方體的動畫)請大家拿起一個長方體,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後說說你的發現。(老師邊說說示範摸)

  學生活動。

  師:誰能以最大的聲音說說你的發現?

  如果有學生能說出:長方體有6個面、有角、有稜等特徵時,要及時表揚並讓其他學生一起摸一摸,親身體驗體驗。

  b、同樣方法感知其它圖形的特徵。

  師:你還想認住什麼立體圖形,也拿起來摸一摸 ,看一看有什麼新鮮的感覺?(動態課件)

  學生自由摸喜歡的立體圖形,然後交流。

  c、質疑:你覺得長方體正方體一樣嗎?

  (老師要引導學生重點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說出異同,使學生知道有些方形物體是每個面都相同的,而有些不是,從而反它們看成不同的兩類。

  d、數一數

  師:認住它們的樣子後,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智慧狗是由什麼組成的?

  (教科書 P36練習五第2題)

  e 、猜一猜遊戲

  讓一個學生摸箱子裡的禮物,然後描述禮物的特點,讓其它學生猜是什麼立體圖形。(注意老師要先示範玩)

  三 、聯絡實際

  a、 想一想,玩一玩。

  師:請大家往後看,誰能幫老師想個辦法,把車輪子推到前面來。

  b、說一說。

  師:智慧爺爺又想考考大家:今天我們一起認識立體圖形,你能說一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嗎?

  生答:易拉罐是圓柱形的,球都是球狀的

  師補充,課件出示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的圖片。

  師:你們看到什麼立體圖形,馬上說出它的名字來。

  師:立體圖形在生活中幫了我們大忙,看到這些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讓學生談談感受。

  c、搭一搭,

  師:你看人類這麼聰明,會跟立體圖形交朋友,那你們會不會也用你們的小巧手搭出好東西來呢!

  小學數學《立體圖形的認識》說課稿篇3

  教學目的

  1、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透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2頁,及相應的練習。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深件、圖形卡片,各種形狀的實物。

  教學設計

  設疑激情

  1、說學具。

  a、師導:同學們,瞧誰來了?(出示課件:帶音樂的機器人)

  b、生說:對!機器人叮噹想和我們共同學習,還給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什麼嗎?趕快開啟看看,你認識什麼,就給組裡的小朋友說什麼,每個人都說說。(學生以組為單位說出禮物名稱)

  c、彙報:哪個勇敢的小朋友能大聲說說你們的禮物?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有不同的嗎?(組內小朋友輪流說學具)

  2、提要求。

  這麼多學具中,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嗎?四個小朋友共同試試看。

  [進入新知的學習,設計新,處理話。設計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由兒童喜聞樂見的機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發了興趣。由說“禮物”,使學生身不由己的參與到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去。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到親切易懂。讓學生大膽的嘗試將“形狀相同的禮物”放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各類物體的外觀形狀有了初步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動:按教師的提要求,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b、彙報。

  老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祥你們是怎麼分的?

  學生:我們把鞋盒、肥皂、藥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積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筆筒、鉛筆……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師按學生所說用電腦出示各類實物。

  老師:他們是這樣分的,和你們一樣嗎?(其它學生進行補充)。

  c、揭示概念。

  教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麼嗎?

  學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長方體。

  老師按學生所說在電腦分出的各類實物中出示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d、活動。

  教師板書:球。問:請你高高舉起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放回學具籃中,依次出現:圓柱、正方體、長方體(長方體不放回學具籃)

  [評析:對於籃子裡的“禮物”,學生並不莫生,但像這樣的分類生活中遇到的並不多。如果讓學生獨立分類,還有些困難,教師這裡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先組內分,再以小組為單位彙報分的結果,這樣既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又體驗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2、摸──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①活動: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先和組裡的小朋友說一說。

  ②彙報。

  教師:誰能用最大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麼樣子?你是怎麼感覺到的?

  學生:①長方體是長長的,我是看出來的。

  ②長方體有6個面,我是數出來的。

  ③我摸到長方體有“疙稜”。

  ④我摸到長方體這裡“尖尖的”。

  ⑤我覺得長方體不能滾動。……老師及時表揚並在表揚中規範名稱“稜”、“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