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食物中的營養大象版四年級科學說課稿

食物中的營養大象版四年級科學說課稿

食物中的營養大象版四年級科學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象版四年級科學第二單元的第二課《食物中的營養》。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認識和教學。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共分三部分:食物中的七類主要營養成分;透過實驗掌握鑑別蛋白質,澱粉,脂肪等營養成分的方法;瞭解食物中新增劑對人體的影響。這節課是在學生前一節課調查、統計一天中吃過什麼食物的基礎上,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進行探究教學的。為此教材在編寫時更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將食物的圖片直接呈現給學生,以便了解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接下來的兩課是指導學生探討食物在人體中的消化和設計科學合理的營養食譜,因此這節課是承上啟下的一節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課。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大膽好問,但畢竟這類的知識有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食物營養方面的知識是零碎的,模糊的,膚淺的。所以課前還需要查閱資料來幫助他們。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年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指導學生認識食物中的七種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澱粉、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

  2、能力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實驗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培養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探究所吃食物中的營養搭配。

  四、教學重難點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成分。

  用實驗的方法鑑別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澱粉。

  五、說教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遊戲激趣法、問題討論法,實驗探究法進行教學。以遊戲激趣展開這節課的教學,暗示引導;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透過討論的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透過實驗探究法,指導學生掌握食物中的各類營養成分,並能透過實驗加以鑑別。

  六、說學法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力,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

  觀察發現法 動手操作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讓他們在看一看、議一議和做一做一系列活動中感知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

  七、教具學具準備

  脂肪鑑別實驗器材

  教師準備:棉籤、水。

  學生準備:白紙、肥肉、花生。

  澱粉鑑別實驗器材

  教師準備:滴管、試管、碘酒。

  學生準備:熟蛋白、米飯、澱粉。

  蛋白質鑑別實驗器材

  教師準備:鑷子、酒精燈。

  學生準備:雞蛋白、瘦肉。

  八、說教學流程

  一、設景激趣,匯入新課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一個好的開頭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透過做遊戲的方法自然的匯入新課。是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也是讓學生體會到科學來自於生活,達到我們生活中處處充滿科學的目的。

  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今天來玩個遊戲好不好?遊戲的名字叫《蹲蘿蔔》”,學生可能會踴躍參加,那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也為了下一個環節做下了鋪墊。

  當學生還在回味剛才遊戲樂趣的時候,我會抓住這個機會話鋒一轉繼續問:“剛才呀,在做遊戲的時候發現同學們都非常的累,那老師就要有個問題問你們了,我們每天都在做大量消耗體力的活動,但是什麼支配我們的身體呢?”在此引出今天的新課,並板書課題《食物中的營養》。(用時5分鐘)

  師講解:科學研究發現,食物裡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主要有蛋白質、澱粉、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等。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頭髮、指甲、內臟、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構成人體細胞、促進生長的基本材料。(板書七類主要營養成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我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是食物的能量和營養支配著我們的身體。可能有的學生回答的還不夠完整或正確,但我也不會當時就給他們總結或指出。反而,為他們剛才精彩的回答“獎勵”他們一些豐富的食物。“同學們剛才總結的都非常好,為了獎勵你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好多好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出示幾組圖片,吸引學生。讓學生邊看邊想對於這些食物他們還想知道哪些資訊,在他們回答的時候,我會著重抓住“營養”二字進行教學。

  二、指導實驗,深入瞭解(實驗共用時30分鐘)

  實驗1、檢驗“蛋白質”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質嗎?我們又該怎樣鑑別它們呢?請各小組討論並制定檢驗蛋白質的方案。”

  (1)小組彙報並確定實驗方案(要求學生說出方案設計的理由)

  (2)師指導:“請各位同學用鑷子夾起一塊瘦肉或雞蛋白,然後點燃酒精燈用火燒,聞聞有什麼氣味?(注意酒精燈的使用方法和安全)”

  (3)學生分組實驗,彙報實驗現象

  實驗結束後,先讓學生說說他們自己的發現和總結出來的結論。在他們原有的結論上加以指導和糾正。

  (4) 師生小結:在燒蛋白或瘦肉時,能聞到一股像燒雞毛一樣的氣味,這就是蛋白質燃燒時特有的氣味。所以,我們可以用燒、聞氣味的方法來檢驗食物中是否有較多的蛋白質。

  實驗2、檢驗脂肪

  師:“剛才呀,同學們做的非常好。但我們知道不同的食物含的營養成分都不同,那你們能不能再用不同的方法檢驗出食物中含有脂肪的營養成分呢?”

  (1)小組彙報並確定實驗方案(要求學生說出方案設計的理由)

  (2) 師指導:“ 請同學將花生米放在白紙上,用鉛筆壓碎,觀察白紙上有什麼出現?用手摸一摸這個地方有什麼感覺?” (可能有的學生認不清這是水還是油?所以我會讓學生用棉球蘸水在白紙的另一端塗抹,並將白紙舉起對著亮光,觀察有什麼不同現象?)

  (3)學生分組實驗,彙報實驗現象。

  (4)師生小結:我們把花生米放在紙上擠壓,紙上會留下油跡,顏色發黃,摸著油乎乎的,不容易幹,而且透光,與水跡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可以用擠壓的方法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實驗3、檢驗澱粉

  師:“同學們非常的棒,我們用了不同的方法檢驗出了食物中含有不同的兩種營養,那麼下面請你們再試著去檢驗食物中含有澱粉的營養成分,好嗎?”

  (1)小組彙報並確定實驗方案(要求學生說出方案設計的理由)

  (2)師指導:“將試管中加入一些幹澱粉加水配製的澱粉液,然後往試管中加入2至3滴碘酒,搖晃試管,觀察到澱粉遇到碘酒變成了藍黑色。所以我們可以用滴碘酒的方法來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較多的澱粉。”

  (3)分組實驗,彙報實驗現象

  (4)師生小結:學生在彙報時可能會發現,饅頭、米飯等食物中含有較多的澱粉,滴入碘酒成藍黑色。而雞蛋遇到碘酒不變顏色,說明雞蛋中不含澱粉。這也是我為什麼會讓學生在用蛋白做一次實驗的目的。

  設計意圖:實驗是科學的生命線,倡導實驗和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探索過程,是當前小學科學課改的理念。理解營養成份的名稱並牢固掌握實驗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裡,我讓學生先猜想,再進行小組討論彙報,要求他們說清楚方案設計的理由,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和探究。在學生彙報時,我引導他們對實驗現象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最後作出合理的解釋,形成結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動手之後也動腦,給他們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探索空間,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採用啟發引導法,實驗觀察法,交流討論法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始終處於引導地位,

  三.提問鞏固,加深理解(用時5分鐘)

  師提問:1、誰能概括的說一說怎樣用實驗的方法檢驗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澱粉?

  2、食物中的營養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影響?

  這一環節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透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鞏固新授知識,以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掌握。

  九.說教學板書

  營養成分 檢驗方法

  蛋白質 ---- 燃燒

  澱粉 ---- 滴碘酒

  糖類

  脂肪 ---- 擠壓

  維生素

  礦物質

  纖維素 我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