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滬教版二年級下冊《愛寫詩的小螃蟹》優秀說課稿

滬教版二年級下冊《愛寫詩的小螃蟹》優秀說課稿

滬教版二年級下冊《愛寫詩的小螃蟹》優秀說課稿

  一、說教材:

  《愛寫詩的小螃蟹》是上海市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新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話故事,前半部分記敘了由於風、海龜、海浪不喜歡也不願意讀小螃蟹的詩,所以讓小螃蟹傷心得流淚了。後半部分記敘了由於白頭翁很愛讀小螃蟹的詩,所以讓小螃蟹激動得流淚了。作者透過小螃蟹兩次哭,說明了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期間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我們不必在乎別人的態度。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就一定會獲得成功。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真誠的欣賞與鼓勵會給別人帶來莫大的快樂。

  二、說學情

  透過一年多的學習,在識字方面,學生們都已掌握了多種識字方法,因此,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安排學生預習,學生會用他們喜歡的各種方法識記生字的字形,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學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重點字的反饋指導上。

  在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並按標點正確停頓。這篇課文的語言比較兒童化,句子也不長,透過預習,大部分學生都能讀通。

  三、說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合理運用了多媒體動畫,以小螃蟹的“兩次哭”-------傷心的哭、開心的哭為線索展開閱讀與討論,讓學生進入角色、演繹角色、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螃蟹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本課7個生字。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絡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期間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我們不必在乎別人的態度。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四、說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引導學生藉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語境中認識生字,並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踐或查工具書來理解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式。

  教學程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抓住重點,引導質疑

  課一開始,我出示描寫小螃蟹哭的兩個句子:小螃蟹很傷心,他流下傷心的淚。

  小螃蟹又哭了,不過這次他哭得很開心。要求學生進行提問,這不僅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練習提問”,而且又是本節課將要學習的重點,然後,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歸納整理提問的方法(抓關鍵、找矛盾提問),從而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有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對比參讀,激發情感。

  為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朗讀教學的設計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確、層次清晰、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自讀、檢查讀、小組合作讀、老師引讀等多種讀書方法。教師還特別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如當風、海龜、海浪對小螃蟹寫的詩不予理睬時,小螃蟹流下了傷心的淚,這時,老師啟發學生想象:這時的小螃蟹心裡是怎麼想的?幫助學生創設情境,體會人物心理;當小螃蟹聽到白頭翁唱它的詩時,它第二次哭了,這時,小螃蟹心裡又想些什麼?透過這兩次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小螃蟹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會透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能力;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共落到實處。從而真正做到了讀中體味,在讀中感悟,真正地讓學生在朗讀教學中具有了獨特的內心體驗。讓學生進入角色、演繹角色、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來逐步揭示主題:只要做得好,總會有人欣賞,不要灰心、氣餒。三)拓展思維,自編小詩

  新教材提倡大量閱讀、提早閱讀。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開拓思維能力,亦是本教材所注重的。“小螃蟹在沙灘上寫了些什麼呢?”課上我用多媒體出示:螃蟹、大海、並伴有海浪聲的景象,讓學生展開想象,自由創作,並且進行交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學生得益非淺。

  總之,教師要針對二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加強朗讀和發展思維,培養有條理說話的能力,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只有教師導得有方,學生才能學得主動,讀書讀得深入,師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才能充滿教學全過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合作才能更加分融洽,學生才能學得生動活潑,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