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翻過那座山》優秀說課稿
《只要翻過那座山》這篇文章以一個虛擬的故事,展現了一位少年尋找大海的經歷,“尋找大海”便是他人生的追求。“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這是文章的中心句。下面是關於《只要翻過那座山》優秀說課稿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今天,我執教的這篇課文《只要翻過那座山》生動地記敘了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戰勝困難和自我的艱難歷程。啟迪我們要滿懷堅定不移的信念去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這篇課文位於本單元課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精講課文,它上承《站在世界地圖前的少年》,下連《男孩,別哭》、《夢想飛翔》,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運用的過渡位置。
二、教學目的
根據本課的內容以及本單元的教學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知道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少年是如何戰勝的?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的深刻含義,學習少年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三、教學方法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突破重難點,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採用談話法、講讀法、朗讀指導法等教學方法,並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配合簡筆畫板書,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並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
四、學習方法
為了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機會的平臺,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真正做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流程
根據學生認知過程以及語文教學的規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流程。
1.複習匯入,回顧內容
透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複習匯入巧妙地為新舊知識鋪設了橋樑,同時,複習匯入不但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一個整體的回顧,而且還讓學生明白今天這堂課要學習什麼。
2.合作探究,品讀理解
新課標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少年在翻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少年是如何戰勝的"的問題。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問題的理解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深入瞭解課文,讀就成了學生與文字交流的紐帶。比如:"只要翻過那座山,就能看見大海"這句話是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我在不同的情境下,顯示這句話,讓學生根據情境瞭解少年當時的.心境,由少年的心境體會文字中蘊含的情感。結合朗讀,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體會作者表達的過程。
3.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對課文有了深入整體的理解後,根據板書,把總結課文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歸納概括的基礎上,瞭解文章作者要表達的中心以及"山、海、海鷗"的象徵意義。
4.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學習語文必須靠積累,當這堂課接近尾聲時,讓學生表達想要對少年所說的話能及積累勵志格言的拓展延伸練習。這樣的練習,不僅是對語言的一種積累,對錶達的一種提升,更主要的的是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了昇華。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老師的思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簡筆畫和緊扣文章中心的詞語,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山、海、海鷗”這些詞的象徵意義。在初板書中,我在山與海之間故意留下空白之處。隨著課文的深入,老師筆下的一座山變成了重重山戀,這就意味著少年面對的是重重困難,只有直面困難,迎難而上,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才是板書的精妙之處。
總之,這節課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現了自我的價值,在朗讀中,把握少年的情感,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訓練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