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直線、射線和角》優秀說課稿

《直線、射線和角》優秀說課稿

《直線、射線和角》優秀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選自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直線、線段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較簡單的幾何圖形;更是學習其它幾何圖形的基礎。教材中首先將射線與直線、線段進行比較,明確它們的區別與聯絡,引出角的概念。

  二、說學生:

  學生雖然在二年級初步感知過直線、線段和直角,但是隻停留在“知道”的層面上,並沒有理解和掌握。本課不僅要求學生認識直線、射線、線段和角,而且要理解三種線之間的區別和聯絡,掌握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闡明:“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以人為本的教育是指向真實生活的教育”。基於以上理念,我從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生活與數學的聯絡,注重課堂的生成性,透過資訊科技的合理運用,學具的恰當選擇,活動和合作的有效組合,實踐探索的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使學生始終保持著盎然的情緒,在愉悅中,師生共同生成新知識,得到了新發展。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直線;理解直線、線段、射線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2)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比、觀察、驗證、記憶能力,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絡,學會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發現探究規律,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勇於探索、敢於驗證的自主學習的.精神。

  四、教學設計簡析:

  (一)本節課的知識點分為兩大塊,線段、射線、直線的認識和角的進一步認識,其中射線和直線的認識是本節課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在知識教學的編排中,我按照以下步驟層層遞進:

  1、數線段,進一步認識線段:

  學生在二上的時候對線段已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短的。在四年級的時候再一次出現,應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有所提升。看線段、認圖形,意在使學生回憶起這個知識點;數線段、比長短,使學生首先透過觀察長短不同的線段,發現它們的共性:都是直直的,都有兩個端點,並真正理解線段可以度量的特徵。

  2、聯絡生活學習射線:

  由生活現象引入:以手電筒射出的光線為原型,進行射線的教學。透過課件演示和想象,讓學生感悟到無限延伸的狀態,為認識射線能向一端無限延伸的特徵打下紮實的基礎。使學會真正理解射線的不可度量,射線的不可比性。

  3、自主學習認識直線:

  透過線段和射線的特徵教學,學生能利用知識的遷移,

  自主探索探索發現直線的特徵。有了對射線能想一端無限延伸的理解,學生也就較好的理解了直線能向兩端無限延伸,降低了理解的難度。

  4、認識角及名稱、表示方法。

  (二)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學生自己能發現的就讓他們自己探究、發現、操作,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並設計了層層遞進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1、畫射線和角時,問學生“你覺得應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在學生回答正確的基礎上,師生互換角色,生指導師進行畫,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減少學生作圖的一些錯誤。

  2、練習的設計一步接一步,為知識的掌握起到了鞏固作用,為新知的教學作好銜接。在學完了線段、射線和直線後,我安排了這樣幾個練習:

  (1)判斷線段、直線和射線。

  (2)過一點畫直線和射線。

  (2)過兩點畫直線。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知道了過一點能畫無數條射線和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這些練習使學生感悟了線段、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鞏固了前半部分的知識,練習2又為角的學習提供了素材。

  後記: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語言規範、準確,沿著設計的思路,觀察操作相結合,動與靜相結合,做學生探求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把射線說成了線段,課後張老師提起了我還不知道;在學生動手操作時,因為考慮到時間關係,沒有將學生的練習情況進投影反饋,只是用語言進行了簡單的說明和評價,使部分學生不太明白。教學設計缺乏一定的新穎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