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荷葉圓圓》說課稿
一、說教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夏天”主題單元的一篇課文,它語句優美,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文章透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四個小夥伴的語言展現了荷葉的美以及荷葉給他們帶來的愜意和喜悅,通篇洋溢著童真、童趣,不僅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像,更有利於引導學生透過朗讀獲得情感體驗,從而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說教學目標:
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條理清晰。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 6個要求規範書寫的熟字,再次充實著學生的識字量,課後“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針對課文的這些特點,我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對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這樣的定位: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全文。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給小朋友也帶來了歡樂。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法: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我有如下設想: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於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夥伴的身份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匯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喜歡欣賞精美圖畫,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採用讓學生欣賞夏日荷塘風景圖,聽老師激情導語的方式引入課,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課件:先出現一朵荷花讓學生感受美,再出現一池荷花讓學生欣賞,教師激情匯入新課:碧綠的、圓圓的荷葉那麼可愛,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情趣。
(二)初步感知
在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以後,我就讓學生自主讀,“披文入情”領略文章的語言美。對於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於閱讀、樂於閱讀的願望,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必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透過閱讀“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然後再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提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把生字連成詞畫圈,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自由完整地讀一遍,自己品味感悟長句的讀法。接著我讀課文再次體會美感,讓學生找出荷葉的四個小夥伴,在學生彙報的同時隨機把這四個“小夥伴”的詞卡貼在黑板上,使學生能直觀地瞭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多種形式進行詞語練習,以達到詞語的練讀目的。
(三)整體感知
1、我首先帶著孩子們先學習小水珠這一段,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幾個問題:(1)小水珠把荷葉當成了什麼?(2)小水珠為什麼把荷葉當成了自己的搖籃?(3)小水珠在荷葉上是怎麼玩耍的?(4)如果你是小水珠,躺在荷葉上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透過學習使學生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這也是接下來學習其他幾個小動物要完成的練習,在此做好了鋪墊。
2、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富有童趣,接下來我就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其他幾個自然段,自學之前用課件的形式給學生提出自學要求,讓學生有據可依,讓學習有序進行,最後進行彙報交流,交流的過程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和說話的訓練,讓學生學中樂,樂中學。
3、拓展課文培養想象——練習說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最佳時期。《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於是,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發學生想象:“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一定還有很多的小夥伴想和荷葉玩,他們會對荷葉說些什麼呢?以 說:“荷葉是我的 。”這種句式進行練習說話。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還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14 荷葉圓圓
圖 文
小水珠 搖 籃
小蜻蜓 停機坪
小青蛙 歌 臺
小魚兒 涼 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