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認方向》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辨認方向》,這一課是以“多元智慧理論”為指導設計教學環節的。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是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用八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根據“多元智慧理論”,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創設活動情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使學生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辨認平面圖及生活中的八個方向,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視覺”和“數學邏輯”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辨認方向,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整體化、個別化、自主化、多元化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發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以不同物體為參照物來辨認方向。
教學創新點:
1.讓學生給新方向起名字,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讓學生嘗試編兒歌,運用兒歌幫助學生在玩中理解八個方向的含義。
3.課後作業設計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為參照物,說出八個方向的建築及景物,並繪製出一幅平面圖。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二、說教法
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呼喚有智慧的教育,培養有個性的學生。所以,本節課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透過媒體演示,為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採用多元化的教法策略,讓學生能夠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獲取新知,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知識的需求,使學生產生共鳴,初步地辨認方向。
3.教師引導學生在獲取“東北”方向這個新知的基礎上,大膽放手,為學生搭建平臺,透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東南、西南、西北”其餘三個方向的機會,將“視覺空間”和“數學邏輯”智慧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孩子的智慧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說學法
1.透過聽、看、憶,喚起已學會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藉助媒體演示,運用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觀察、想象、獨立思考,對“東北”方向的學習各抒己見,使學生的個性思維得到發展。
3.在所學“東北”方向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總結其餘的“東南、西南、西北”三個方向,使每個學生都盡情地施展獲取知識的機會。
四、說流程
1.實踐探究 激趣解疑
為了突破重點,我藉助媒體演示主題圖,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運用學生的視覺空間進行設疑,除了“東、南、西、北” 四個方向以外,你們還知道有什麼方向?它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你是怎麼想的?激起學生對新知的慾望。學生觀察討論,給這個方向起名,我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建立 “東北”這個方向的概念,餘下的三個方向的命名全由學生自己完成。透過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人際關係智慧及數學邏輯智慧。
2.聯絡生活 玩中強化
生活數學並不能永遠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對數學知識進行提升、建模,要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的規律和方法。化解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遊戲,透過“編兒歌”、“猜謎語”、“填一填,你最棒”等活動,在遊戲中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運用規律,正確地辨認方向,以此發展學生的語言文字和視覺空間智慧。
3.情境匯入 引發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紀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我為小朋友設計了一段“大雁東南飛”的情境引入課題,透過輕柔的音樂、優美的畫面,將學生帶進了一個趣味性很濃的生活情景中,以情促知,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新知的學習慾望。
4.課後延伸性作業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然觀察智慧和自我認知智慧,本節課我設計自選型課後延伸性作業,一是為了鞏固課內知識而設計的“打穀場”作業;二是為了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景點為參照物,說出它周圍八個方向的建築及景物,繪製成一幅平面圖。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多渠道地發展自己的智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