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說課稿設計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五節內容,是一節平面圖形識別課。在此之前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許多平面圖形,加之本書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的學習,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奠定了基礎,同時,本節課為今後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的推導以及圓等知識也起著鋪墊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設定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及內容特,結合學生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1.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正多邊形、圓和扇形。2.能根據扇形和圓的關關係求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創新意識。
三、重難點確立
教學重點: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正多邊形、圓和扇形。
教學難點: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規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圖形,養成把數學應用於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
為了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所學知識,同時配合使用畫圖、觀察、歸納、猜想、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產生髮展的過程。透過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和實際畫圓的過程突出重點,透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
四、學生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徵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小學階段結合生活中的例項對多邊形和圓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但是對多邊形、圓的概念缺乏較為系統的、深刻的、抽象化的理解。而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使用數學語言、符號表達思維物件和思維結果的能力還未達到一定的水平,事實上,這些也是我們希望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得到發展的方面。因此我選擇的教學素材是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和小學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而設計的學習活動則指向促進學生在相關知識和能力方面的發展。
五、教學策略分析
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採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團結協作、大膽猜想並動手操作,以觀察、實驗、整理、分析、歸納、猜想為主,在形象的背景下進行教學設計。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數學又於生活,首先以一段《建築》的影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用各種實際生活中的精美圖片和我們所處的教室環境為背景,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透過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這些熟悉的圖形,透過合作交流,學生探究出了多邊形的定義及特徵。對多邊形的邊、角、對角線的探究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多邊形可分割為三角形這一內容,讓學生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殊地位,為以後的三角形學習埋下伏筆。透過學生對畫圓過程的體驗,和對圓心、圓弧、扇形的認識,再次激起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圓的知識運用,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細緻。這時再透過合作探究拓寬學生的知識,最後用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用“創意設計——我能行”再次使學生達到興奮點,感受到趣味性。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生動有趣的現實情境,並以數學活動為主線進行設計,意在使學生既要掌握簡單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更要豐富數學活動經歷和體驗,同時,在學習中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和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勤於動手動腦、手腦並用的良好習慣,進一步發展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六、教學過程分析
由於本節課分為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兩部分內容,所以本節課也要經歷兩次知識的產生和解決的過程。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的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確立如下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自制影片,“流光溢彩的建築藝術,凝聚著幾千年的人類文明,你想成為傑出的藝術家嗎?你想成為傑出的建築學家嗎?讓我們從基本的幾何圖形入手,一起走進藝術的殿堂。”2、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充滿著數學美。猜一猜這些圖片像什麼?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到數學美。
(二)新課:透過六個活動展開學習:
活動一:尋找幾何圖形
1、請大家觀察這些圖片,你能發現那些幾何圖形呢?(學生先尋找,教師再演示)2、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幾何圖形呢?再找找我們教室裡有什麼平面圖形?從圖中抽象出數學圖形。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活動二:小組交流,概念展示
從小學我們知道,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 都是多邊形。
1、認識多邊形的概念。(請大家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多邊形所具有的共同特點,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的看法,互相補充,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準備展示。)2、認識正多邊形,觀察這幾個多邊形的邊、角有什麼特點?3、多邊形的相關概念。(直接展示)再追問“圖中的多邊形還有那些頂點、邊、內角、對角線呢?” 透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歸納,相互合作得出概念,讓學生自己概括出感知的知識內容,有利於學生進行開放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的生成過程,並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
活動三:畫圖歸納猜想
探究活動:1、探究n邊形有多少個頂點、多少條邊、多少個內角?2、探究過n邊形的每一個頂點有多少條對角線?整個n邊形有多少條對角線?過n邊形的一個頂點的所有對角線,把n邊形分成了多少個三角形?探究活動充分放開學生,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規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養成把數學應用於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透過動手活動,觀察討論,發表意見,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紙上的表格,在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讓學生領悟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思考、善於發現規律。
活動四:動手感知概念
1、請同桌之間合作用細繩和鉛筆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個圓。然後教師請一個同學上黑板用圓規畫個圓。 (PPT演示畫圓的動畫)2、試試說一說什麼是圓?圓心、圓的半徑、圓弧、扇形的概念是什麼?(教師總結)透過PPT畫圓的動畫和畫圓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圓的動態定義。(概念展示)
活動五:知識運用
1、想一想:圖中有多少個小於半圓的扇形?2、算一算:將一個圓分割成三個扇形,使它們的圓心角的比為1:2:3,求這三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透過這道非常簡單的題讓學生充分認識扇形;2題的計算,請學生板演,考察了學生的掌握程度,增強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活動六:拓展提高
探究活動:1.將一個圓分成三個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們的圓心角的度數嗎?你知道每個扇形的面積和整個圓的面積的關係嗎?2.畫一個半徑是2c的圓,並在其中畫一個圓心角為60的扇形,你會計算這個扇形的面積嗎?要求能根據扇形和圓的關係求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三)練習:透過練一練和創意設計活動來進行。
1、十二邊形有多少條對角線?從一個頂點出發引出多少條對角線?一共有多少條對角線?2、如果從一個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引的對角線可將這個多邊形分割成2014個三角形,那麼它是幾邊形?3、一個多邊形有44條對角線,它是幾邊形?4、課本隨堂練習2
活動七:創意設計——我能行
幻燈片顯示――我能行:以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為構件,儘可能多地構思出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並寫出一兩句貼切、詼諧的解說詞。 如:小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教師活動:①限制條件必須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 ②巡視、觀察學生做的情況; ③利用展臺展示學生的作品; ④點評學生作品,和學生一道把解說詞設計的更貼切、更詼諧。 學生活動:①學生自己自由設計創作圖案;②欣賞同伴作品。
(四)小結:
談談你這節課的感受和收穫!學生自己總結交流,儘可能補充完整。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以便有的放矢進行後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