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松鼠》說課稿
【學習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地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地實際情況,我對這課制定地教學目標有: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透過討論交流,瞭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
2、能力目標:
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地閱讀能力,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善於從不同渠道、快速獲取資訊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小動物的聰明、可愛,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我準備透過引導,反覆朗讀重點語句,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說教學方法】
1、說教法手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輔導及促進作用,另外《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對話的過程。因此這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談話式和演示的教學方法來突破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部分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篇語言通俗,條理分明,易於接受,教學中我準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學生透過獨立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讓他們透過讀,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透過同桌合作或小組合作,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共同來解決。小組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師生合作公推探究,從這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發展他們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3、說教學手段的運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我用錄影展示、實物作比較的方法啟發學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全面培養學生地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我將按四步來進行,第一步師生談話匯入新課,第二步初讀課文感知內容,第三步再讀課文加深感悟,第四步拓展延伸。
一、揭示課題,談話匯入
1、老師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2、談話: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小動物──松鼠。(板書課題)你瞭解松鼠嗎?說給大家聽聽。(學生交流自己瞭解到的'內容)你還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下面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幫助大家多少。
針對學生的發言,我將給予及時評價:同學們,你們蒐集的資料很豐富,蒐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交流中也可以看出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
透過評價激發學生以後繼續蒐集資料的信心,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接著引入本課的學習之中: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的這篇,將讓我們認識一種美麗可愛的小動物──松鼠。
二、初讀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每人只讀一個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檢查字詞、糾正讀音。
2、讀完後,請學生探討,讀了課文後的瞭解。分小組交流,討論:你從中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3、學生反饋:
(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進一步引導理解,感悟。)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讓學生自由閱讀,讀完後在小組裡談自己的閱讀體會,然後全班交流,說說課文講了松鼠的哪些方面。
閱讀教學的過程,既是教師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過程,透過對話,加深了學生對兄妹之間情感的認識。
用讀一讀、談一談的方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高聲朗讀,或默讀,或與人合作讀,然後將自己的收穫講給大家聽。找出表達松鼠美麗、可愛的詞語。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的標準是: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體驗,有所領悟和思考。我在這一環節中就遵循了這一原則。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關你喜歡的動物的資料,說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