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關於古詩的作文集合7篇

古詩的作文

關於古詩的作文集合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的作文 篇1

  一杯酒盛滿唐的才氣,一支筆寫滿人生的真諦,一幅畫載滿家鄉的風景,一首詩吟出古詩文中的絢麗。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詩人陸游此刻正心情煩悶,信步走進農家鄉村,熱情好客的農民見有客遠來,忙在院子的葡萄藤下果品蔬菜,年長的老者海親手打擊一醞黃酒,殷勤招呼,大家在一起坐下,笑呵呵地告訴客人這裡今年豐收,但還是不足款待住客,詩人怎能拒絕,又吟出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曲折折的山路,山一座連一座,遠看層層疊疊以為無路,走近一看,有裊裊炊煙,原來又是一座鄉村。

  樸實好客的勞動人們的心靈美,與鄉村的風景美使詩人難以忘懷。

  夕陽西下,詩人陶潛在東邊的菊花園裡採摘美菊,火紅的夕陽映紅了半邊天也使得菊花更加明豔,抬起頭來又靜靜地凝望南山,此時山間的景色正美,又夕陽又有結伴歸巢的鳥兒,心中覺得十分舒泰便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詩人心清如水,早已無爭名於朝之念,詩人不為五斗米折腰,已無爭利於世之想,只願縱情于山水,自得其樂。風景美,詩人心靈更美。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高舉酒杯敬明月,試問廣寒仙子:“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說罷一飲而盡,心中有足樂者,於是便“起舞弄清影”舞到盡頭之處心中便想這“何似在人間”。

  飲罷數杯,忽生失落與悵惘,月亮呀,你“不應又狠,何事長向別時圓”?但又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心中豁然開朗。

  詩人對月發出的美好的祝願,影響著千千萬萬的讀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古詩文中的美無處不在,詩中的自然美與詩人的心靈美,願望美交相輝映,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

古詩的作文 篇2

  初夏的季節,日裡夜裡總傳來孤單而嘹亮的鷓鴣聲,在這熱風冷雨的無賴光陰中亂人心腸。

  “唯有鷓鴣啼,獨傷行客心”,鷓鴣在中國古詩中是感傷的象徵,聲聲鷓鴣曾喚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

  翻開歲月塵封的歷史長卷,發黃的夾帶一股濃厚的書香氣味的詩集,一種深刻的精神直入骨髓,那便是感傷。喜或者怒最多隻是人心而已,感傷卻能徹骨。

  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詩經》,厚地天高,痴男怨女的《紅樓夢》,從它們那邊透出的是一種哀愁,一種傷感。

  古文學史上,那感傷的身影隨處可見。傷心淚,斷腸聲,傳達的是感傷的心聲。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這人生苦短,天地蒼茫的痛楚不時地襲上心頭,使那無所依憑的淒涼揮之不去。《古詩十九首》紀錄著那感傷,那孤寂,有一種天啟般的意味。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聲聲催人動情的歌聲承載著李後主的絲絲無奈。後主失去江山,道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使人不禁悲從是中來,感傷情緒一發不可收拾。

  李後主的感傷或許只有秦少游的哀愁能與之相比吧?“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少遊失去了愛人,無奈的悲苦融入如此美麗的詩句裡。也許這種感傷詩他們對人世的控訴又是他們在人世的寄託。

  不知何時,手中的古卷早已潮溼了一片。回想人生,感傷的生活比比皆是。置身詩人的內心世界,周處一切都具有那些許的無可奈何。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一本《青玉案》有的是離愁別緒的感傷;“二十四前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一首《揚州慢》呈現的是愛恨情仇的感傷;“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唱出的是國家凋零的感傷。

  要說感傷的文人,或許李清照是當選的人物吧?一名柔弱的女子,面對的是國破家亡的悲慘命運,但她卻沒有半分懼怯。“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陪伴她的是無盡頭的孤獨與傷心。“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夜夜孤寂,傷感滿懷,在這位奇女子的身上有著道不盡的憐憫與無奈。

  夜裡忽然下起了小雨,冷風吹起窗戶陣陣聲響,也吹乾了眼角的淚水,手中的長卷。細耳傾聽,孤獨的心情,傷感的心境,躍然於或明或滅的燈光裡。

  鷓鴣聲又傳來,手捧書卷,雙眼漸合,卻不知何時睡著了,夢裡或許又回到詩人的傷感世界裡,和他們共同經歷那生活的無奈。

  傷心淚,斷腸聲,傷感的精神,又一種徹骨的涼意。

古詩的作文 篇3

  一千年前,一番番的風景,全都隱藏在一首首詩裡。

  在每一首詩中,都有一幅美麗的畫,有“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壯麗,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清麗,有“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幽靜可以說,當我讀起這些詩詞時,一幅幅關於古代的畫卷就會在我面前展開。

  每每讀到送別詩,那樣小雨綿綿的夜晚,彷彿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成為了之中的一員,看著“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舍新”。想著“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中的作者與我一同送別友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我讀到思鄉詩,或思親詩時,彷彿我看見作者就站在我面前,思念在家鄉的親人。我也像作者一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坐在床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想著“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中的作者和我一同思念家鄉和親人,有時一同談談自己的家鄉和親人。詩中描繪的思鄉情感,有著濃厚的情懷。

  一千年前,不但隱藏在一首首詩裡,還在我的心裡,那一番番詩意,那道道風景,我愛古詩。

古詩的作文 篇4

  漫步於朦朧細雨中讓我想起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離別哀愁,“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下雨的季節總是離別的季節。細細地雨絲總是瀰漫著濃濃的離愁,那已不在身邊,遠處的人兒啊!你何時歸來?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外闖蕩卻未曾歸鄉的遊子啊!望著西方落下的太陽,天邊升起的彩霞,是否也會想到身在天涯卻也想要落葉歸根的悲傷之情呢?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用《相見歡》抒寫對昔日生活的懷念,吟歎身世,表現出了濃厚的傷感情緒。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也會感嘆出這樣的傷感呢?當我們已經長大,再回想起以往的當初,美好的,悲傷的,心底總會有一種叫做傷感的情緒圍繞,當往昔變成回憶,我們是否也會感嘆生活的不易,何已經過去了的傷感呢?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隨著時間的流逝,曾經的事物與人都已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曾經的滄海桑田都已變成了幻想的畫面。如今的身影已不能和記憶中的身影相重合,才發現,原來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變成了過眼雲煙,想要為已變成過去的回憶說些挽留的話,卻發現,淚水已充滿我眼前的畫面,“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一首首古詩演繹出種種離愁,一位位詩人為離愁寫出憂傷的詩句。古詩中的離愁情,充滿每個人的心間,似滄海桑田,似時光變遷,每個人的心間都瀰漫著默默的離愁之情。

古詩的作文 篇5

  今天,我讀了兩首古詩,一首是《蜂》,一首是《滕王閣序》。讀了這兩首詩,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讀了《蜂》我明白了:一個人生命的存在意義,並不是在別人那裡得到了什麼,而是自己給予了他人什麼。就像蜜蜂一樣,它為人們採蜜,採到蜜後,它並不求人們會給它什麼回報,只是一心一意的為人們服務著。我們應該學習蜜蜂這種為人服務卻不求回報的精神。

  讀《滕王閣序》我懂得了:應該把困難當成歷練,用樂觀的心態和頑強的意志積極應對,如果這樣,你會發現:挫折,其實是人生的課堂,只有經歷許許多多次人生課堂的磨鍊,才會得到真正的自己!

  這兩首詩都教給了我們一些人生道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背詩,才能積累更多的知識,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古詩的作文 篇6

  我們是神奇的生物,有思想,能行動,能化大事為小,能化小事為了。但是,你一定在內心的角落裡有一件讓你沒齒難忘的事,我們不願意它被人所提及,那段記憶也不敢觸碰,它就像掌紋深刻在皮膚裡,總在你的腦中來來往往,讓我們揮之不去。

  杜牧所走筆的古詩《泊秦淮》就用精簡語言刻畫了一個道理至少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恥辱依舊應該被我們銘記。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個將入天命之年的老人,用雙眼看清了整個大唐,眼望極盛之時的繁華情形,也看清了,讓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看清了煙火般的凱旋而歸,也看清了人心裡的眼花繚亂。

  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做所謂的商女。

  日本侵略者把魔爪伸向南京之時,彈片籠罩了這個人潮奔湧的城市,被活埋於大地之下的人民是平凡的,他們沒有理由被迫害。他們的血染紅了侵略者的雙眼,恥辱已經在中國的皮膚上重重劃了一刀,還沒結痂,刀鋒又帶著寒光捲土重來。

  人民被迫害是國的失職!士兵慘死於黃土沙場,是將的無能!

  商女啊,你低下頭拂過你的血脈,血漿裡倒映的上下五千年的來來往往,反映了雙眼的匆匆忙忙。

  歷史舞臺上沒有人是被簽訂終身合約的演員,都如過客一般,來去無蹤,留下金色的希望和灰色的陽光,我們要把灰色的陽光裝進瓶子裡,把恥辱的味道封存。

  詩中後庭花的唱者多半是愚蠢的,給人的是跳樑小醜的形象。

  我們自身就是生活中的杜牧,我們堅決不做詩人筆下的商女,不讓自己成為憾者,也不讓自己成為過街老鼠一般的恥辱,我們期待著新的道路已經開啟。

古詩的作文 篇7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將眾人引入惆悵離緒之中,彷彿置身於朝晨的薄霧,迷茫的回頭又殷切的期盼前方的光明。夜晚涼風瑟瑟,抬頭仰望的皎潔之月,是令人心生寒意的宮闕。詩人舉杯的憂慮,何時才能塵埃落定?只怕詩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地踱步徘徊。“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人書下詩句,古詩映照人世常情……

  古詩中的字裡行間,蘊含著人生百態。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憂慮;也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心境;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還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休止的決心……此乃詩人智慧精髓的體現,是詩人處於人世中如夢的囈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別世前用筆尖的墨汁抒發胸間的豪情壯志。古詩也如史書一般展現著詩人精彩的人生。文天祥看見了“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有著辛苦的遭逢,有著“說惶恐,嘆零丁”的感嘆,剛正不阿的品質讓詩人爽快地麾下千古名句。一個人的成功,一個人不屈的傲骨。人書下詩句,古詩映照人世常情……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生性豪放,也擺脫不了故人別離的辛酸之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看似繁華的紅豔的桃花之美,掩飾不了詩人內心的依依不捨。山頭的落日似乎也會搖擺不定,只因人心別離時的顫抖。人書下詩句,古詩映照人世常情……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有“閒情”去幻想赤壁下的另一種命運,正因為報國無門的憤下所剩的的無奈。我不禁想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卻一輩子也沒能求出一條報國之路的悲劇。令人深思不僅僅是投下汨羅江的的結果。人書下詩句,古詩映照人世常情……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乾坤”的選擇,“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感傷,“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期盼,“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

  詩中的無限人世常情,帶我們慢慢品讀。我們也在是中學會欣賞,學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