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關於讀書的古詩8篇

讀書的古詩

關於讀書的古詩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讀書的古詩,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讀書的古詩1

  《阿寶》蒲松齡有:“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

  蘇軾認為:“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而大思想家朱熹認為是:“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到清朝,戴震有:“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東原先生年譜》

  苦讀者成才苦學者成名。——世界藝術家協會主席:《吳國化名言》。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是畫家鄭板橋的名句。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朱熹

  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為數重物,包裹在裡面,無緣得見。必是今日去一重,又 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見得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朱熹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朱熹

  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 即過,與我何益也。――鄭板橋

  靈魂欲化莊周蝶,只愛書香不愛花。――清 童銓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明代學者)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 徐謂 (明代)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睹一事於句中,反三隅於字外。――劉知幾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唐代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明]

  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

  或作或輟,一暴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明]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宋]

  讀書有三到,謂眼到,口到,心到。——朱熹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宋]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宋]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三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裡淘金”。——趙樹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關於讀書的古詩2

  1、燈火紙窗修竹裡,讀書聲。

  2、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

  3、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4、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9、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

  10、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11、窗間白髮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12、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4、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

  15、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7、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8、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19、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20、讀書貧裡樂,搜句靜中忙。

  21、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22、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23、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

  24、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2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26、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27、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28、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29、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30、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

  31、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3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3、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34、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

  35、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36、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37、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38、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

  39、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40、讀書能養氣,乃為善讀書。

  41、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

  42、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43、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

  44、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

  45、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4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47、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

  48、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49、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

  50、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

關於讀書的古詩3

  1: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美國)富蘭克林

  2: 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好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伏爾泰

  3: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精神上的遺訓,這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這是行將去休息的站崗人對走來接替他的崗位的站崗人的命令。——赫爾岑

  4: 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愛迪生

  5: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6: 書給人以優點,人從書中得益。——陳伯吹

  7: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8: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愚闇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髮展的障礙。——李大釗

  9: 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羅曼·羅蘭

  10: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11: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12: 青年是學習智慧的時期,中年是付諸實踐的時期。——盧梭

  13: 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戰國)莊周

  14: 讀書勿求多,歲月既積,卷帙自富。——(清)馮班

  15: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16: 他整日憂心,青年學子不再讀書,他的憂愁,後來證明沒有白費他們都習慣,抬頭四十五度,仰望天際想你的時候,你會不會也剛好正在想我。——幾米

  17: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18: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論語》

  19: 讀書而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

  20: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1: 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2: 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史美爾斯

  23: 讀書不趁早,後來徒悔懊。——《清詩鐸·趁早歌》

  24: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5: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26: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法布林

  27: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28: 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普希金

  29: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30: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1: 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程頤

  32: 書籍是前人的經驗。——拉布雷

  33: 讀書對於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孟德斯鳩

  34: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35: 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36: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高爾基

  37: 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38: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39: 沒有再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蒙臺居

  40: 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

  41: 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誠

  42: 書籍是任何一種知識的基礎,是任何一門學科的基礎的基礎——茨威格

  43: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44: 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王永彬

  45: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巴羅

  46: 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47: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朱熹

  48: 夫讀書將以何為哉?辨其大義,以修己治人之體也,察其微言,以善精義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49: 我從未知道過有什麼苦惱是不能為一小時的讀書所排遣的。——孟德斯鳩

  50: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培根

  51: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52: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53: 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雨果

  54: 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55: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

  56: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對聯集錦》

  57: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58: 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朱熹(名人名言)

  59: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60: 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61: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62: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63: 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64: 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列子選自:關於讀書的名言

  65: 不知道自己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柏拉圖

  66: 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67: 一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68: 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69: 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孟德斯鳩

  70: 三更燈火五更鳴,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關於讀書的古詩4

  《觀書》

  明·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賞析】

  于謙,這個中國曆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無意為詩,而又成為卓然自立的詩人,這與他的勤奮讀書不無關係。這首七律從多方面寫出了讀書的樂趣。

  吟詠讀書的詩作,在古典文學中每見。但若藉助於聯想,自然流露真情,去激發讀者的想象和美感,給人以啟迪和鼓舞,這就需要詩人另闢蹊徑。善讀書者對書總有緣分,詩的首聯就從這裡落筆。但詩人寫法奇特,他不是藉助於鋪排和渲染,而是把書卷比作“多情”的故交。“晨昏憂樂每相親”,一個“每”字,極力寫出與書須臾不可離的深厚緣分,朝朝夕夕,寢食起臥,相伴相隨,憂樂與共。那怕是:賦詩暢飲,彈琴論政,對床夜話,傾吐真情,總是如此。這裡以“多情”與“相親”,賦予書卷人格化,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筆勢活潑而多趣,把詩題具體、形象化了。

  中間兩聯,具體鋪敘與“書卷”“相親”。詩人感受奇特,與一般人習常的體會和感受不同,而是向深處挖掘,從思想、精神諸方面,進行藝術概括,賦予新意。先用誇張的手法以一眼“直下”三千字,說讀書速度之快,興趣之濃。以胸中無塵,形容詩人全副心神沉入書海,以此淘濾心志,淨化靈魂,道出了詩人書山攀登中的深切體會,非箇中人難以道此。這是詩人胸襟的袒露。詩人常稱:“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無題》),“冰霜歷盡心不移”(《北風吹》)。這種人格的追求,正是古代文化長期涵養的結果。在表達方式上,詩人極力避開抽象的概括,採用形象描述的手法,給讀者展示出一幅高度濃縮的畫面,令人咀嚼玩味。“活水”句化用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詩意,對學習過程中的兩個境界,作了生動描述。這裡前後兩句,互為因果,只有堅持不懈地刻苦讀書,才能不斷地汲取源頭活水,而光景日新的境界,只屬於那些不怕困難,勇於進取的有志之士。詩人筆下的“書卷”,猶如汩汩“活水源流”,噴湧不止,翻滾不息,隨處流淌,任你汲取,給人力量,豐富人的精神生活。詩人筆下的“書卷”,又猶如輕拂的東風,使花紅柳綠,風景日新。這兩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詩句,豐富了詩的內涵。

  末聯筆勢輕轉,對“金鞍玉勒尋芳客”者,微加嘲諷。在他看來,服飾華貴的紈袴公子,衣冠楚楚,內心空虛,整日尋花問柳,留連光景,無所事事,哪能領略詩人書房情趣。反襯出詩人求知慾望的強烈,與首句的“相親”遙相呼應。

  本作由“觀書”而生髮,但詩人筆勢並未停留在手不釋卷、廢寢忘餐之類的泛泛敘述上。而是縱橫詩筆,發揮奇想,巧妙運用比喻、擬人諸手法,將自己與書卷“相親”之情縷縷道出,真實地記述了其讀書過程中的種種心態,寫來激情微露,形神俱出,使抽象的內在感情具體化,顯示出一種獨特的創作個性。

關於讀書的古詩5

  1、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劉昚虛《闕題》

  2、常日好讀書,晚年學垂綸。高適《答侯少府》

  3、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歐陽修《畫地學書》

  4、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5、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王禹偁《清明》

  6、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章碣《焚書坑》

  7、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王建《寄舊山僧》

  8、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9、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黃庭堅《送王郎》

  10、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庭堅《寄黃幾復》

  1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2、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辛棄疾《送湖南部曲》

  13、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床書。唐杜荀鶴《書齋即事》

  1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5、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16、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17、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戶忽驚雙鬢秋。宋陸游《寄題吳斗南玩芳亭》

  18、力學如力耕,勤情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捻時。宋劉過《書院》

  19、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宋蘇軾《送任極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20、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21、細雨無塵駕小車,廠橋東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清潘際雲《廠橋》

  22、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觀書有感》

  23、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24、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唐王貞白《白鹿洞詩》

  25、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關於讀書的古詩6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賞析】

  這是陸游為教育兒子子聿而寫的一首短詩。它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卻是讀書學習的經驗總結,因而富有一定的哲理性。

  詩的前兩句講古人做學問總是不遺餘力的,他們不偷懶,不懈怠,用上了全副心血與精力,從少壯年輕的時候開始就刻苦研讀,下足了工夫,所以到老年時在學業上才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離開了踏踏實實的潛心追求,離開了青年時代的日積月累的努力,要想得到成功是不可能的。在這裡,詩人指出了“少壯工夫”的重要。正如俗語所說:“補漏趁天晴,學習趁年輕。”珍惜青春年華,打好學業基礎,以求老來有成,這是古人做學問的一條寶貴經驗,它對人們有著普遍的教育意義。

  詩的後兩句是講學習的另一種重要規律,就是學習和實踐的關係。雖然書本的知識是重要的,必需認真學習掌握。但是光從書本學習還是遠遠不夠的。“紙上得來終覺淺”,這是詩人切身感受之後對晚輩提出的諄諄告誡。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只能得到一些膚淺和皮毛的東西;要求“深”求“實”,獲取全面的有用的知識,還要親身去做,只有得到的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反覆運用,不斷深化,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絕知此事要躬行”,詩的結句果斷有力,不容含糊。詩人以決絕的語氣強調了“躬行”的重要,這無疑是指導青年讀書的正確途徑。

  陸游的這首教子詩富有高度哲理性,他以豐富的實踐經驗,總結出的這兩條讀書的重要規律,給予我們很有意義的啟發。

關於讀書的古詩7

  1、《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白鹿洞詩》

  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3、《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月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讀書有所見作》

  清·蕭掄謂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5、《讀書》

  清·法式善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

  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

  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

  6、《讀山海經》

  宋·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7、《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

  [宋]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8、《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9、《書院》

  宋·劉過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10、《和董傳留別》

  宋·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關於讀書的古詩8

  《勸學》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是位的理學家。他認為詩歌是“感於物而動,而發於諮嗟詠歎之餘者”,因此,他的詩常常從偶然閒適的生活中悟出一種做人治學的大道理來,帶有很強的警策性、勸誡性的理趣特徵,但又不墮理障,富於情趣。《勸學》便是一首感慨光陰易逝,勸誡青少年不虛度年華,奮發進取的作品。

  前兩句直接點明題旨,突出了“勸”的內涵。“少年易老學難成”是從光陰荏苒、易逝的角度來“勸學”。“少年易老”是指少年郎的韶華轉瞬即逝,錯過了寶貴時光就很難成才了。詩中的“老”字帶有誇張的成分,突出了光陰易逝的特徵。“一寸光陰不可輕”是從珍惜光陰的角度來“勸學”。“一寸光陰”是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使人們從可感可觸的體察、認識中來理解光陰的重要性。這兩句相互聯絡,相輔相成,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珍惜光陰的重要意義。

  後兩句則改直接勸誡為間接勸誡。詩人選取了兩個富於典型意義的比喻進一步寫出了光陰的迅捷、易逝,渲染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意義。未覺句是用謝靈運詩“池塘生春草”的典故。“秋聲”語出自歐陽修的《秋聲賦》,指黯淡、蕭條、淒涼的景色和悲愁的情緒。春夢未覺而秋聲已到,階前已是一種秋風颯颯,樹葉飄零,“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的蕭索景象。作者以“秋聲”為喻,形象地揭示了光陰蹉跎的後果,從反面間接地啟示人們:光陰易逝,蹉跎日老,“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首詩前兩句明理,理寓於情,後兩句抒情,情寓於景。在情、景、理的交融中,情愈顯,理愈彰,情致蘊藉,理趣盎然。詩中巧用比喻,形象飛動,頗為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