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大興安嶺的蒲公英散文

大興安嶺的蒲公英散文

大興安嶺的蒲公英散文

  蒲公英是最普通的一種草本植物,當地的興安人兒都叫它“婆婆盯”。

  記得在六十年代困難時期時,每家每戶的人口眾多,供應糧不夠吃。野菜摻入粗糧充飢,就成了解決吃飯問題的“緩衝劑”。

  婆婆們採挖最多的野菜,就數蒲公英了。上山坡挖野菜最好找的、最先盯住的也是蒲公英了。也許,這也是“婆婆盯”稱呼的源由吧。

  蒲公英可生吃,也可飛水(用沸水燙一下)以後,與其它食物混合著吃,也可飛水以後,與肉做成餡包著吃。既清熱解毒又能填飽肚子。每年春季以後,全國各地的田野中,均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

  記得還是在小學的課本中,學習過有關蒲公英的文學作品。特別是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法的描述:“蒲公英媽媽為孩子們每人準備了一把小小的降落傘,哪怕是微風吹來,孩子們就會離開媽媽,乘著降落傘飛呀,飛呀,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令筆者至今難以忘懷。

  內蒙古東北部,大興安嶺林區的春天來的比較晚。四月下旬,大興安嶺地區的綠色正在萌發時期。

  初春的風兒,忽快忽慢地打掃著冬日裡留下的痕跡。候鳥們早早的,一批又一批的,落戶大興安嶺東北林區。最先到來的白脖圈烏鴉,吵吵鬧鬧地“議論”不停。其後是成群飛來的,叫不上名字的鳥兒們。筆者只認得其中有野鴨,好像還有紅蓋頭的“蘇鳥”吧。它們都忙著談情說愛,安營紮寨,繁衍後代。蔚藍的天空中,時常劃過鳥兒們忙碌的身影。

  地面的小草,剛剛發芽還不足一釐米時,老練的蒲公英主體就開始竄芽了。主體的`四周,是去年枯萎的幹葉片。幹葉片緊緊地包裹著中心的嫩芽,嫩芽接受著陽光的厚愛與撫摸,在蒲公英的主體懷抱中,備受呵護。夜晚,氣溫下降了,幹葉片們就把白天收集到的熱量,一點一點的供給著嫩芽,防止嫩芽被凍傷。嫩芽們在蒲公英主體的大家庭裡,羞羞嗒嗒地、撒著嬌地成長著。

  蒲公英嫩芽的顏色,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部,接受陽光厚愛呈蔥綠色。中部,接受陽光憐愛呈黃色。下部,陽光不愛呈白色。

  五月上旬,蒲公英的嫩芽,已經伸展開它那深綠色的,均勻對稱的鋸齒形的莖葉。莖葉中心由一條細細的、紫色的“筋”兒支撐著整個莖葉。原來的幹葉片兒,此時早已化作肥料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墨綠色的,不斷生長的莖葉。充分享受著陽光的溫暖,悄悄地哺育著蒲公英的蓓蕾,伺機開放,用以展現蒲公英“集團軍”的別樣風采喔。

  六月上旬,蒲公英們像得到了號令一樣,統一的打開了它們花蕾。一朵朵、一層層、一片片的淺黃色的花兒,瞬間就把山坡、田埂、草地,染成了黃色,彷彿給這些地方鋪上了金黃色的“地毯”。行走在“地毯”上,如踏在海綿上一樣富有彈性。倒下去的小花,會在幾分鐘內頑強地“站立”起來,繼續在陽光的陪伴下,翩翩起舞,毫不在意曾經的被踏之痛,令人稱奇。

  筆者好奇地細心觀察發現,這裡蒲公英的花兒,也有著相互疊加的、淺黃色的、條狀的花瓣兒,組成直徑約二至三釐米大小的圓形小黃花兒。如果把花朵放大來看,簡直就是南方珍貴的黃菊花噢!

  這朵小黃花兒,坐落在一根一至二毫米的空心管子上面,所需營養由蒲公英的主體透過空心管子來提供。一株蒲公英可以開出N個小黃花,這由它生長著的土壤墒情來決定的唷。

  蒲公英的花期約十五天左右,有人收集許多蒲公英的花兒,陰乾後製成純天然的“花茶”。據說能消炎、降壓、通絡化瘀呢。同理,蒲公英的莖葉也可以製成“藥茶”,藥效比花兒的藥效還明顯吶。

  六月下旬以後,蒲公英的花兒都變成了白色的絨球球,約乒乓球大小。微風吹來,如“雪花兒”似的“降落傘”,飄飄灑灑,漫天飛舞。

  筆者好奇地抓住幾朵“降落傘”,仔細觀察。發現蒲公英的“降落傘”與飛機用的傘稍有不同。飛機的傘有“傘繩”,蒲公英的傘不用繩而用“傘杆”,傘杆底部沾有一粒蒲公英的種子。看來,蒲公英真是一位“高階的飛行設計師”。它設計的“降落傘”,居然巧妙的利用空氣動力學,傘的浮力恰好托起它的種子重量,一點兒多餘的浪費都沒有,真是令人稱奇。

  自然界中的植物,繁衍後代的招數,只要細心觀察,可謂是五花八門,淋漓盡致吶。

  如:雲松的種子,在一小片片的底部鑲有一小粒種子。微風颳過,樹葉搖晃時,它的種子就趁機溜出籽粒包,靠小片片的快速旋轉,穩穩地“飄落”在離“母親”很遠的地方“落戶”去了。

  試想,這個方法若是用在軍事上是再好不過了。靠片片的高速旋轉勻速下降,比降落傘勻速下降要省事兒多了。或許,在不遠的將來,真的有這種先進的降落傘問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