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花情散文

花情散文

花情散文

  在微信的朋友圈裡閒轉,看到大侄兒上傳的兩張照片,下面還配了一行說明文字:“奶奶養的,看著好假,但真的是真的!”

  點開照片細看,是兩盆侍弄得極好的花——一盆是窗臺上的君子蘭,另一盆是樓梯旁的蝴蝶蘭。只見那花盆講究,花美葉翠,簡直就是精心製作的盆景,更加歎服大侄兒那文字說明到位、精煉,多一字不好,少一字不行。之所以一連用了兩個“真的”,我想,是因為現在假的東西實在太多,大侄兒只是想讓人們相信這花是真的,而並非“忽悠”和“炒作”。

  養花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惦記我的老媽,上傳照片的是我最痛愛的大侄兒,至於那花品嘛,也算得上是“名門望族”,我本來也極愛花(只賞不養的那種喜愛),是愛屋及烏,也是花豔迷人、興趣使然,一下子就喜愛上了這兩盆花,看著,賞著,漸漸地有種心醉的.感覺,甚至衝動地想,一下子從冰天雪地的北疆飛到風景如畫的江南,親眼看看被大侄說成是“看著好假”的花,也好探究明白老媽是如何從養不知名的“閒花”怡情,到鍾情“名花”的風雅。

  轉發,收藏,一陣忙亂後,心情平靜下來,再去看那兩盆花,的確很美,美到不由得疑心它們的真實性,有了“看著好假”的感覺,“……但真的是真的!”的強調,恰好說明了它們真實得令人不敢相信。心裡笑道:我可愛的大侄兒,真不愧是文科生,你好不好寫得更煽情些;我那“老小孩”的媽媽,您老能不能把花養得再好些,讓你那寶貝如心肝的大孫子再也找不到如何去表達“對花空嘆”的感受!

  想到媽媽從北方剛到杭州時,在電話裡說:“這邊,街上的花可好看了,到處都是,比我在家養的花好看多了,我以後可不養花了,想看,就到大街上去看……”就撥通電話溫柔地“質問”老媽:“‘老太后’,你不是說你不養花了嗎,你大孫子怎麼在到處顯擺你的那兩盆花呢?”老媽一聽提到她大孫子,就合不攏嘴地笑:“……你咋看到那兩盆花了?那哪是我養的啊……可是,不想養也得養,那麼好的花,加上人家的情分,也不能扔外面去啊!你聽我說哈……”

  原來,那兩盆花,是嫂子的朋友知道老媽喜歡花,在北方時,又極愛養花,特意作為禮物送來,讓嫂子“借花獻佛”,哄老媽開心的。本來有三盆,另外一盆蝴蝶蘭侄女說喜歡,就捧回自己家去了。至於老媽接下來在電話裡詳細地介紹這花她如何看著就喜歡,如何精心侍弄,花香怎樣,甚至是花盆放哪合適,如何如何,我只是笑著應著,用心地聽著,讓老人家在電話裡盡情地講述著她與那兩盆花的故事,更多的是由花而不斷地說著她的兒子、她的兒媳和她的孫子……親情、快樂、幸福、和美,在老媽笑聲不斷的話語中,透過電話,流入彼此的心裡;聽著我的聲音,說著身邊的高興事,老媽笑得跟終於盼到過年的孩子一樣!

  ……

  把那兩盆花的照片傳到電腦上,更加清晰的畫面讓我最初的感覺改變了很多,注意力也從花移到了作為背景的窗臺和樓梯上,想象著整幢房子的結構,眼前,浮現出媽媽悠閒而多彩的生活場景,有媽媽賞著花,被兒孫們敬著、哄著的“老來福”;有陪伴在媽媽左右的一聲聲親暱的呼喚聲“媽媽——”“奶奶——”;有老媽嘴裡唸叨著“大孫子今晚就能到家了,我得多買些好吃的”走向超市的背影;有哥哥開著車,嫂子挽著老媽媽的臂彎,指點著沿途景色的溫馨;更多的是全家老小圍著桌子有說有笑的幸福……回頭再去品味大侄兒的那行說明文字,心說:好小子兒,你這是借花說事呢!如果這花跟你奶奶沒關係,可能你連看都不要看。

  至此,我不忍又多看了幾眼那開得正盛的花,憐惜之情油然而生:可愛的花兒,承載這麼多情感,是不是難為你了?而那花兒卻似開得更盛:我們正是因情而生,擁情而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