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童年的壓歲錢散文

童年的壓歲錢散文

童年的壓歲錢散文

  一到春節,壓歲錢便成為人們掂量和熱議的話題。壓歲錢(又叫“押歲錢”、“代歲錢”、“歲歲錢”)從漢代就開始流行。到了明清時代,壓歲錢大多是用紅繩串著明錢和紅棗等果物,掛在小朋友衣服上用來避邪,後來演變成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錢送給孩子,祝福他“長命百歲”。而今天給小孩的壓歲錢意義就不同了,再不是用來壓邪、壓歲。而是體現大人對小孩一種關愛,實際上也是對孩子一種精神鼓勵,希望他將來創造更多的財富。

  在山東魯中有“大人盼收成、小孩盼過年”的農諺。記得孩提時,我天天掰著指頭數算過年的日子,一過臘月二十三小年,就一天好幾次問母親,“娘,還有多長時間過年啊?”每當此時,母親總是摸著我的頭,微笑著說,“傻孩子,真是黑了天盼天明啊!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三十是年,你說還有多長時間啊?!”終於盼到了過年這一天,母親給我們換上新衣裳,吃比平時要好一點,但充其量是打一頓二頓的牙祭而已,與今天過年時的大魚大肉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其實,最讓我們激動和難忘的也許還是過年時可望收穫的“壓歲錢”了。記得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像現今大人發工資那樣高興,跑到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那裡跪著,等待他們分發“壓歲錢”。記得有一年,我一共得到一元錢的“壓歲錢”。當時,我很是失望,在背後偷偷地罵他們是“嘎沽鬼”(吝嗇的意思)。也許是不當家不知油鹽柴米貴的原因,那時我在心裡暗暗發誓,等我長大成人,掙了錢,逢年過節,我會給長輩和小字輩買好衣服、買好吃的`,發給他們零用錢,特別是過年我更要發給長輩和小字輩好多好多的“壓歲錢”,不像他們那樣“小氣”。少時因不知愁是滋味,只要過年吃好的,穿新的就行,渾然不覺長輩為此付出的種種艱辛。

  八十年代末,我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每月工資僅有68元錢,除生活正常開支人情禮物外,剩下的就不多了,父親要我在年關拿去“尊老愛幼”(壓歲錢),我又有點捨不得。過去那種天真的想法為什麼今天兌不了現,正應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那句話。九十年代,我調到外地工作,鄉親們總是盼我早點回家過年,為啥呢,因為我這位“窮秀才”每年都要“露”一手,幾乎我們鄰居上百戶的春聯都是我書法的,記得那時免費為左鄰右舍寫對子,一寫就是好幾天,有時還要開“夜車”,忙得不亦樂乎,儘管是累的腰痠背痛,但心裡總覺得甜滋滋的。

  今天過年使我最難忘的還是“壓歲錢”,在我月工資數千元之時,分給幾個哥哥家的孫子、孫女“壓歲錢”不過二十元、三十元的,孫子、孫女大喊大叫:“五爺爺,別人的孩子壓歲錢都是一百元、二百的;您真小氣。”我把這話記在心裡,去年過年我發狠心,給孫子、孫女一百元、二百元,當時我想這回孫子、孫女總該滿意了吧,可我萬萬沒想到,他(她)們又大嚷大叫起來,“別人的孩子有五百、一千的,您卻給我那麼點,也真的拿出手”。我聽了摸著孩子們的頭說:“過去我爺爺只給我五毛、一元壓歲錢。當時我也和你們今天一樣說我的爺爺小氣,到你長大了你就會知道啊。”孩子們聽了天真地說:“五爺爺,誰叫你出生在那個窮年代,你要生在這個社會就好了。”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是啊,我又何嘗不想啊,今天的平常生活勝過舊時過年幾百倍,過去流傳的“大人盼收成,孩子盼過年”的寫照一去不復返了。唉,我真羨慕今天的孩子們。至於那個時代的壓歲錢,由於它象徵著吉祥、平安和老人們的一種期盼,我們也都能“鄭重其事”地接收,觸景生情,事情雖然過去了30多年了,但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給壓歲錢的方式,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成為今生特別的溫暖,它也讓我學會了用勞動創造生活,用儲蓄積累幸福,用感恩傳遞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