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優秀散文
生我養我的鄉下,是廣東一個不貧不富的村子。自我懂事起,這裡的人雖不算富足但是安家平順,各自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生兒育女代代傳承。多數家庭都以養魚為生,我的這一代是被魚塘哺育而大。人類腳踏之處,已無多少淨土。二十多個年頭過去了,這個一直養育我的地方,相對而言,只被工業化輕度褻瀆,對於珍惜它淳樸的人來說是幸,對希望工業進駐洗腳上樓的人來說是不幸。
曾經在這裡,我和小夥伴們爬樹摘果盪鞦韆,摸螺釣魚玩泥巴,胡鬧吵架過家家。這個承載了我所有童年時光的地方在變化。一草一木,已經歷了多少的枯榮;一事一人,均不敵時光的流轉。曾經以為會永遠在一起的小夥伴,已在百家燈火點起了屬於自己的那盞燈。而我,在融入城市的過程中暫時迷失了方向,想家卻逃避家。變當然是變了,所幸,那清脆的鳥叫聲尚存,世態人情溫度猶在,好像時刻等待著我的'迴歸。
來到一個滿載回憶的院子,如今已是大門緊鎖。那裡面曾經有番石榴,有楊桃,有黃皮,有葡萄,有檸檬,有老井,還有會生蛋的老母雞和一地落葉,這麼豐富的玩意足夠孩童流連一整天。記憶中它很大很大,大到足以承載一個童年,眼前卻是很小很小,小得讓人懷疑自己的記憶。用現在的眼光去審視過去的事物,的確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如今緊鎖的門,隔斷的不僅僅是腳步,更是人與人間的信任;那一地荒蕪,散落的不僅僅是時光,更是一代人成長的印記。
重走了那條步行上學的路,小時候它是唯一一條引導我們通向外面世界的生命線。我們的小學就在路的盡頭。坑坑窪窪的紅泥路,承載過無數腳步的踐踏,經受了無數腳踏車、拖拉機和摩托車的碾壓,但它依然堅挺如故。我想,路之所以能成為路,不但要經得起踐踏,更重要的是能把人引向光明,給人帶來希望。
踏上了佈滿村民祖先墳頭的小山崗,以前每逢清明節這裡很是熱鬧,炮竹甘蔗燒豬青煙笑語,絲毫沒有死亡的氣息。死亡它是終究的事情,沒必要把它想得太悲痛欲絕。活著的人要表達對先人的最大敬意,就是要活得紅火。可惜在整治農村殯葬風氣的號角下,小山崗的墳頭被推平殆盡,一度還禁止祭拜。可愛的鄉民們哪是不給拜就完事,我的祖先我做主,大家都跟管理人員打起了小小遊擊戰,只是大家祭拜的時候都更加小心翼翼了,別給村裡添麻煩。
改變一切的,是時光,留住一切的,也是時光。院子上鎖了,我的心在那裡;泥路換水泥路了,我的腳印在那裡。就像祖墳平了不能阻擋我們懷念仙人一樣,無論故鄉怎麼變它都在那裡,在我們的心裡。時光匆匆,任那記憶散落成一地琉璃。似水流年,允我於夢裡隱吐衷情,但願再次見到你的時候,你依然那麼的美麗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