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中國農村親情面面觀散文

中國農村親情面面觀散文

中國農村親情面面觀散文

  中國農村親情面面觀

  “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在那裡大有作為”,卻不知道農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部隊”(婦女、兒童、老人)的棲息地;有的人固守考上大學就衝出“農門”、端上“鐵飯碗”的定勢思維,殊不知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有的農村孩子,一旦成為“鳳凰男”,就必須娶個“孔雀女”,看不起農村人,出家不認家,淡化農村的親情關係……說起過年、過節,心裡總有一種複雜且矛盾的感覺。身邊有太多的人,對過年,是根本不關心?還是沒有時間去關心?還是沒有經濟能力去關心?不時內心充滿了疑惑。

  筆者這次回家過年在調查的三個村幾十戶人家中,讓本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大陸農村那份濃厚的親情,具體表現為:鄰里之間的感情淡薄,交往甚少;親戚、兄弟姐妹(已嫁娶)感情根深蒂固,交往頻繁,相互幫助、照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出嫁的女子常攜女婿回孃家小住幾天,女婿和岳父岳母交流很隨和,像血溶於水。大家喜歡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嘮家常。

  而據筆者網上瀏覽得知海南農村的親情恰恰相反:鄰里之間感情深厚,親如一家;親戚、兄弟姐妹(已嫁娶)感情比較淡薄,一年來往一到兩次,出嫁的女子少回孃家,相似於古代裡的“三從”之一——“既嫁隨夫”。“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兒女婿忌住在孃家過夜。女婿和岳父岳母之間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不能夠很好地融合。這兩種親情勃然相反,原因何在?為了探討這個問題,筆者百思不得其解,以下是筆者的幾個觀點。

  第一,大陸農村經受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大家庭的思想洗禮,疆域廣闊,人口眾多,還殘留著那種“大家庭”的思想,崇尚的是“大團結”、“兒孫滿堂”、“子女多是福”。而海南農村則不同與大陸農村,少了優越的地理位置作鋪墊,人口極少,地小人少導致了海南農村人思想封閉保守,視野狹窄,崇尚的是“安分守己”、“小國寡民”、“安於現狀”的思想境界。在這種截然相反的思想制約下,自然體現出了不同風格的親情文化氛圍。

  第二,受地理區域地勢的影響。我國內陸有2/3的疆域是山區、丘陵,而80%的農村都是建在山區、丘陵上,促使大陸農村居民點呈點星狀分佈,大部分表現為散居,居民戶之間相隔甚遠,沒有形成統一的拉家常點。因此,這就大大阻礙了鄰居之間的交流、溝通,村裡人也表現為“各掃自家門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的現象,相互瞭解甚少,不團結,感情出現冷淡的跡象。而親情的愛恰好彌補鄰里感情的.冷淡,起到了一種互補的作用,這必然導致親情的倍加關愛。而海南地勢平坦,山區較少,農村居民點以群狀分佈,設有統一的溝通位置,形成了村裡人十分團結,使海南村民產生了一種“遠親不如近鄰”的思想,從而久之,親情之味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冷淡了。鄰里的感情與親情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一對互為補角的關係。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因為大陸的山區、丘陵比較多,所得的人均耕地嚴重不足,據本人從村民口中得知,大陸農村很多都是一戶人家才有一來畝地,甚至才幾分而已。而海南的人均耕地相對較多,一戶人家甚少有5、6畝地,多則10來畝,海南的氣候又適宜種甘蔗、南瓜等經濟作物。這樣一來,大陸農村大量剩餘年青人勞動力,他們迫於無奈,大量外出務工,村裡便剩下老弱病殘或已婚者,當他們閒暇時,往往感到很空虛,這種精神上的空虛感又不能很好地透過鄰里的交流來滿足,為了彌補這個空虛,他們選擇了串親戚家、回孃家。而海南人均耕地多,大量年青人留守在村裡幫助父母幹農活,出嫁的女子成家後都有大量的自家農活要做,以及照顧家庭,無暇東顧親戚那邊的生活。而鄰里農活上的勞動力合作,比如砍甘蔗、收南瓜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此他們往往選擇村裡、鄰居幫助,而不願麻煩外村的親戚們,從而導致了親情之間的距離拉大,一日不如一日,慢慢地親情被時光給淡化了。

  海南的人均耕地多也暴露出了一個弊端,那就是部分兄弟之間的分田糾紛問題,田多而雜,兒子成家後所分的田會因為某種原因(父母偏心、兒子的爭奪、田的位置)往往帶有一些不公平性,再加上娶過來的長頭髮們的干涉和縱容,又因為本身的自私,導致一向從小相互愛護的兄弟因為自身的利益而反目成仇(這個資料在海南的農村佔到40%),兒子與父母老死不相往來,婆媳關係惡劣,打罵現象司空見慣。在這種氛圍之下,人們失去了理智,親情跌入了萬丈深淵,親情有的只是私利,見不到一絲的溫暖。

  第三,大陸農村雖多山區,但是公路、鐵路都是四通發達,大量的居民房都建在公路旁,交通十分便利。交通的便利導致了犯罪的猖狂,再加上村裡只剩下老弱病殘者,根本無能力抵抗犯罪分子的入侵。犯罪分子悄悄地把魔爪伸向了大陸的農村,跨市、跨省拐賣留守兒童、搶劫、盜竊案例屢見不鮮。出於安全著想,村民都養成了白天在家也要閉門的習慣,親戚之間也多了種照看留守兒童的責任,因此會常串門、回孃家探看兄弟的子女。海南則不然,海南是一個很封閉的海島,公路、鐵路建設不健全,村落離公路也比較甚遠,不利於犯罪分子的逃跑。更何況,年青人大量長期呆在家裡,犯罪分子不敢輕舉妄動,因此就不會有照看親戚家的孩子的責任了,來往也相應地減少了,親情慢慢被腐蝕。

  最後一點就是大陸農村的女子往往都是近村繁殖(有利於回孃家、串親戚門),跨省結婚成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現象,因此大陸農村和海南農村的通婚率不到0.1%。

  近期,《中國親戚關係稱謂圖表》在網上上傳後,僅三四天的時間,就被網友們轉發近四萬次,評論達三千多條。《親戚關係稱謂圖表》緣何倍受民眾關注,緣何在網路上走紅?在網路上熱傳的這張《圖表》,被不少人稱為“即將失傳的實用資訊”。這張《圖表》,圖文並茂,簡潔明瞭,為此,很多網友直呼“太有用了”!還有人表示:“馬上要過年了,走親戚一定要帶著!”專家認為:《圖表》的走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生時代”中國人對親情關係的擔憂。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目前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步入婚育年齡。儘管目前中國多數農村家庭允許生二胎,“雙獨生子女”家庭生育二胎的政策也已放開,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些都市人也選擇不生或少生。因此,中國的家庭結構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親戚關係也逐漸減少。

  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有多少“農村人”變為“城市人”,農村與城市相比,儘管農村沒有城市生活的優越,但是,說起“親情”來,侄子、爺爺、老奶奶地叫著,農村的“親情”絕對超過城市。今年46歲的李先生說:“我上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在城市生活也有三十年了,嬸子、大娘幾乎沒有叫過,姨卻叫的多了,還是農村的輩分好!”其實,網上流傳的這張《圖表》,也有它的缺陷。表兄,有"內表"、"外表"之分。姑媽的孩子屬於"內表",舅舅、姨媽的孩子屬於"外表",《圖表》上並沒有說明白。

  《親戚關係稱謂圖表》倍受民眾關注,與大量農村進城生活的人有關,與城市人“人情”關係淡化有關。人並非生活在真空中,需要親情,需要叔叔、大娘們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