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紫藤花下憶優美散文

紫藤花下憶優美散文

紫藤花下憶優美散文

  紫藤花的花語是醉人的戀情,依依的思念,然而在我的記憶裡,紫藤花還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那一年我正讀高三,剛剛轉學到一個新學校就趕上班級開聯歡會,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表演著節目。“下面請宏同學給大家唱一首歌”,隨著掌聲,一個瘦弱的身影走上了舞臺,一件潔白的襯衫,一雙憂鬱的眸,一串紫色的風鈴,一曲《肯去承擔愛》,讓我淚流滿面而渾然不知。一陣風過,宏手中的風鈴竟然叮叮鐺鐺的響起來,回應著悽美的歌聲,更是讓人難以自持。

  教室角落裡傳來了女同學的哭聲,我的心空空的,不知所措,亦茫然同學們為何如此傷情,便悄悄問身邊的同桌。原來,宏喜歡我們班級學習最好的女同學凡,凡卻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了。凡死的很突然,只給宏留下一串紫色的風鈴,那是一串盛開的紫藤花。凡曾經對宏說過,她想做一枝柔情似水的紫藤花,“君生我長,君死我亡”,然而“餘音尚在,人已香消玉隕”。我無緣和凡相識,但冥冥之中卻坐了她的座位,心中竟然生出不一樣的情愫,也著魔似的喜歡上這種紫色的花朵,由於北方並不多見,直到畢業也沒見到真正的紫藤花,但紫藤花的模樣和那一串美麗的風鈴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裡。

  工作之後去河南出差,在路邊的花叢裡,我一眼便認出了紫藤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在誰家籬落”的意境,“紫鈴已鳴春,餘響泛清夏”的嬌態,普通筆墨是無法描繪的,但紫藤花如煙似幕、如鈴似環的姿容確實是我夢到過的'模樣。經歷過太多離合與變遷,心裡的柔軟已經被世俗包裹的嚴嚴實實,不再輕意翻動,不過見到這些美麗的紫藤花的一霎那,我才知道,多年以來這一串串紫色的花朵一直在我的心裡生長著、芬芳著、豔麗著,並教會了我如何懂得珍惜。

  坐在紫藤花下,一束豔陽透過花枝打在臉上,我竟然有些睏意,恍惚間耳邊響起“君為樹,儂為藤,不求豔如錦,一縷芳魂繞澄心”如崑曲一般的唱詞,硬生生地敲打著我的心,想念與愛戀便隨著曾經的夢境如潮水般在那裡氾濫成海。

  《三月桃花誰作賦》

  關於桃花,有兩段難以忘懷的記憶。

  一是初遇桃花。那時我還是個梳著頭羊角辮的小女孩兒。陽春三月被媽媽帶去鄉下阿姨家做客,一進院子,我和妹妹都驚呆了,院裡東南角有一株很大的桃樹,盛開著粉色的花朵,帶著一股淡淡的香味,偶爾風過,還會有一小陣“花瓣雨”飄落。我和妹妹不禁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連聲驚歎起來。桃花用“若只如初見”驚豔了小孩子的心,也讓這種記憶刻骨銘心,至今難以忘懷。

  二是偶遇桃花。工作多年之後,也是一年的三月,一位朋友過生日。我突發奇想,提議去郊外踏春慶生,沒想到朋友們一致響應,立刻驅車出發了。一路上,我們興奮地打開了車窗,盡情的吹著風,唱著歌。突然,山路一轉,一大片紅雲迎面而來,“快停車,桃花開了”,一個朋友大聲喊起來。車一停,我們便如孩子似的衝進桃林裡,跑著、跳著、唱著,嗅著,擺著各種姿勢拍照,鬧成一團。桃花用不經意間的驚喜,讓我懂得了人生最可貴的是珍惜每一次的遇見。

  今日桃花誰做賦?可以是你,是他,更是她,還有它……長者作賦可以回想起美麗的青春,甚至是甜美的愛情,中年人作賦可以激起豪情萬丈,少年郎作賦得以憧憬美好人生,小嬰兒作賦用的是最原始的方式,一把將桃花放入小嘴中。包括張大千先生畫中的小黃蜂,固然是在行使它採蜜的本能,但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又何嘗不是對桃花的欣賞與喜歡呢?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眾多描繪桃花的詩句中,我獨獨喜歡韓愈的這一句,於自然的表述中體現出樸素之美。無論季節如何變換,每年一度的盛開都會不邀自來,無論是否有人欣賞,都會兀自綻放,自然而然地裝點春天。桃花雖然普通,卻詮釋著人生的完美過程。其實人生不就是從靜靜的三月桃花開到十月的碩果累累以及冬的歷練嗎?如期的來,認真的開花,努力的結果,這就是值得讚美的生命。

  三月桃花我作賦!

  《見與不見》

  年少時便很喜歡西湖,只因電影《青蛇》中的一個鏡頭。白蛇與青蛇剛剛修煉成人形,還不太會走路,在西湖岸邊扭捏前行,兩岸綠柳絲絲,豔桃灼灼,映襯著白衫青衣,竟然生出一股銷魂奪魄的力量,讓人難以抵擋,於是去西湖便成了我最大的願望,有時竟然還會夢見自己來到西湖成了白素貞,醒來時發覺已有清淚打溼衣衫。工作之後,第一次出遠門就是去上海,便暗自下定決心去趟西湖,了卻我多年的想念。然而,當我真切地站到西湖岸邊,竟然大失所望,塔還在,白堤、蘇堤依舊,但明晃晃的太陽曬得岸邊的葉子竟然打起了卷兒,一股熱浪彷彿從湖中升起,惹的人心情極度煩躁,哪裡顧得上吟詩作對?哪裡顧得上尋找白蛇和青蛇?恨不得馬上鑽進一個清涼之處再也不出來了。回到家,我鬱悶了好久,懊惱自己竟然被一個鏡頭欺騙了。

  時過一年,一家人去華東旅遊,其中一個景點就是西湖,看到家人開心的樣子,我頗有些不以為然。心想,西湖還不如家鄉的水庫美呢,真是不值得看。但為了陪伴親人又不得不去,於是與西湖的再一次相見,彷彿成了一個責任和任務,極其勉強。誰知第二次面對西湖竟然讓我大吃一驚,西湖原來真的這麼美 。岸邊楊柳依依,微風輕拂,漫步在白堤之上,耳邊笛聲陣陣,婉轉悠揚。斷橋之上,自己彷彿已經成了那個為愛而痴的白蛇,輕移蓮步,雙頰生媚,喊一聲相公,快快回家守護嬌兒。西湖,真如我夢裡的模樣;西湖又一見,讓我重回年少時純美的夢境。

  第三次去西湖,又是另一番際遇,與友人夜遊西湖。南方釅而溼潤的夜給西湖披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面紗,恍惚間像是去赴戀人的約會一般,心跳加快,恰巧有朋友陪同,不至於眩暈。我們沿著西湖踏月而行,忘卻了時間,忘卻了世俗,不知何時已然十指相扣。此時此刻,我才深深的懂得,見與不見,愛與不愛,美與不美,只在一個心境。一次平凡的遇見,一次無聲的陪伴,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溫暖的手心,足以讓人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