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留夢遺愛湖散文

留夢遺愛湖散文

留夢遺愛湖散文

  一、抵達

  人生有諸多意義的抵達,比如情戀中抵達戀人心海的彼岸,旅途中抵達歸宿的驛站,賽跑時抵達奪冠的終線,攀登時抵達山峰的頂點。在我花甲人生的節點中,也有過非凡意義的抵達,這次抵達,讓我有種別樣的感動,並令我痴迷而嚮往,這就是到達黃岡衛校713班同學聚會地的古城黃州。

  抵達目標的路還有些遙遠,車行駛在平緩的路面上,想到即將會見未曾謀面的老同學,心緒一直未曾平靜,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嗎?相隔四十四年未曾見面,我們彼此還認識嗎?

  說起這次抵達行程的前因,應追溯到今年盛夏的一個晚上。那天晚飯後,同籍校友良子突然來到我家,氣喘吁吁地對我說:“老張快加,快加,快加!”我倒了一杯茶端到他手上,對他說:“加什麼,加工資了嗎?”只見他咕咕嚕嚕地喝完杯中茶水,眼睛一瞪,話聲陡然提高了幾個分貝,大聲說:“加,加黃岡衛校713班微信群!”聽良子說明了事由,我心裡也不禁咯噔了一下,倍感突然而驚訝,畢業分別四十多年的同學終於有了微信群,這太好了,太好了!激動之中,趕緊摸出自己的手機,手指劃拉幾下,很快地加入群中。記得加入時,我是第十七名入群之友。在入群的一瞬間,還沒來得及向久別的同學們問好、致意時,只見群中歡迎之辭接連不斷,象徵鮮花、鞭炮的表情畫充滿屏面,這一刻,我彷彿看到昔日同學們那富有青春活力的臉蛋,一一展現在我面前。

  像我這樣一個處在花甲之歲、閒賦在家之人,對世事會有點悽欷的炎涼感,對往事也充滿濃郁的懷舊感。自加了同學群之後,感覺生活又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視窗,似一縷陽光沐浴了全身,似一陣清風在盪滌著心靈,似一股情意溫暖著心胸。入群后的沒幾天,我寫了篇《黃岡衛校713班同學群感言》,以表達自己入群的由衷之意和誠摯之情,這篇蘸滿自己的心血,源自心底感觸的感言,很快贏得同學們的讚許。在入群至聚會那段時日裡,我天天浮在群面,與同學憶舊事,敘友情,談人生,展未來,大大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如果說入同學群也是一種抵達,在這虛擬的網路世界,交誼的微信平臺,也算是透過穿越,抵達到往昔同學間的友情世界中。

  因為對這次聚會的期盼和激動,在行程的前晚一直失眠著,一路行程中,除了思緒,就是暈睡,直到抵達豔陽天酒店門前,是良子的一聲喊,到了!我才醒了過來,於是,自語地說了聲:嗯,真的到了!

  二、相聚

  東坡外灘是古城黃州著名的景點,宋代氣質的建築與當代格調的景緻相互交融,讓東坡文化與時代精神在這裡交響,它作為遺愛湖畔的城市舞臺,現已成了今世黃州的活力磁場,東坡精神的文化地標,今日黃州的時代天堂。當日下午,校友們就在這裡聚會。看!分別四十四年的校友們陸續來了,他們放下家務的羈絆,離開子孫的纏繞,丟下平常的瑣事,解脫別樣的煩惱,從鄂東各地往這兒相聚,從外省它鄉往這兒奔趕,終於來到陽光絢麗的初冬古城,聚集在迷人的遺愛湖畔。

  東坡外灘真美。遺愛湖畔葉兒嫣紅,好比校友激動的臉膛;遺愛湖輕波盪漾,猶如校友激動的心海。同學們聚集在東坡外灘雄偉高大的門樓下,穿過具有宋風古意的步行街,來到日月同輝大型雕塑前。大家握手問好,相擁而泣。曾經風華正茂,今日花甲之年;細數青絲數莖,驚看鬢髮灰白;同學們笑語連天,陣陣喧譁之聲驚飛了湖中水鳥,岸畔柳絲也在微微顫動。在美麗的夕陽下,大家紛紛合影留念,將最幸福的容顏攝入鏡裡,將相聚的愉悅之情定格在夕霞中。

  傍晚,校友們來到黃岡衛校校園,儘管今天的校園不是當初的校園,但大家站在這裡,依然回憶起昔日在校情景。四十四年前的一個春天,一群舞象少子、碧玉年華的青少年,扛著書箱,揹著行囊,從父母親膝下來到大別山腳下的巴水河畔。從此,結下了三年同窗之誼,形成了一輩子的校友之緣。創業,早已成了我們人生的符號。為建校園,灑下了辛勤的汗水;沒有宿舍,棲居於廠棚矮屋,沒有娛樂設施,學生們自演自唱;沒有教材,捧著薄薄的油印講義;沒有標本,上大畸山尋找藥材。學期屆滿,我們一樣以優異成績畢業。帶著美好的回憶,驚歎母校的發展,在依依不捨中,大家在母校校園進行了合影留念。

  入夜,同學聚會座談會在九環假日酒店舉行。座談中,當年的班長髮表了精彩的致辭。同學群群主介紹了本次聚會的籌備情況,八十多歲的老師發表了講話。老師的講話,肯定了我們班同學勤懇好學、團結互助的好傳統,並祝聚會成功。老師的諄諄勉勵,依然浸透著一位尊師對學子的關愛之情。座談中,校友們回顧了人生經歷,分享了事業成功,交流了經驗教訓,展現了今後的願望。座談進行時,校友良子荒腔走板的京劇翻唱,惹來眾人開懷大笑,被眾校友視為才女的阿湘,朗讀了自己的填詞《踏莎行校友聚會有感》:“冉冉春秋,悠悠歲月,分飛勞燕音書歇。重逢細辨昔時容,舒懷盡訴滄桑雪。往事縈懷,新詞成闋,崢嶸化作心頭悅。青蔥美憶淚盈腮,金樽漾起斜陽烈。”

  好詞,真的好詞!阿湘的填詞,似一股清流,浸潤著同學們喜悅的心頭。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開得熱烈而又隆重,這種氣氛,再現了當初我們班是個精神煥發、友愛尚存的團體。

  一場座談會,因了校友們對聚會的期待,座談會之後的酒會,也因了校友們聚會的敘情之願。畢業四十餘載,經歷了歲月的沉澱,人生的磨礪,同學們面容更加成熟,眼神更加堅毅,心態更加淡定,步履更加從容。只有品味了人生酸甜苦辣之後,才發現最難以忘懷和割捨不掉的依舊是這互相牽掛的同窗之情,這份同學情,就像一杯濃烈的酒,晶瑩剔透,此心永鑑。久未飲酒的我,那晚,也不禁被聚會的美酒澆醉,醉意中,心裡在默唸,親愛的同學們,今後,無論你在哪個地方,不管你處在什麼情況,請記住,我始終祝福你!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樂在相知中,酣醉之中,我也在心裡為校友聚會默唸了五言律詩一首:“巴水同窗友,情堅比崎山。早年離別後,轉眼夕陽間。今日看相聚,雲鬢已疏斑。歡顏情比舊,酒醉不思還。”

  三、遊園

  遺愛湖位於古城黃州,由原來的西湖、菱角湖和東湖組成。相傳930多年前,貶謫於此的北宋偉大詩人蘇東坡給湖畔的`小亭題名“遺愛亭”,從此,這個平常的湖泊,便有了一個既浪漫且曖昧的名字,叫遺愛湖。遺愛湖共有十二個景區,那日,我們校友聚會遊覽的是大洲竹影景區。我沒有詩人浪漫的氣質,無法在筆尖流淌出景區至情至美的美麗,也沒有畫家的本事,用一支五色筆將景區的風景鋪於紙上,於是,只好用平淡、樸實的文字,敘出那日遊覽景區片片斷斷的記憶。

  大洲竹影景區湖面浩淼,波光瀲灩,綠樹婆娑,繁花點點,亭臺樓榭在綠蔭中若隱若現,幾乎所有的景緻莫不與竹有關。入得園中,首先撲入眼簾的是一處別緻的竹屏。所謂竹屏,是一段黑色蓋瓦、潔白牆面的屏牆,牆的正中有一圓形視窗,屏牆裡面,青竹薈萃,枝葉楚楚,臨近圓窗的水竹自視窗探出,有種清高純樸、清麗脫俗的典雅美。

  離開竹屏,又入曲徑,我與冬焱兄逛至竹樓。站在竹樓前,只見竹樓樓門書有“長江繞閣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楹聯。在竹樓一側牆面書畫中,看到書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的”詩句。在竹樓另側牆面,有東坡的《記承天寺夜遊》的畫面,畫中有“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的眉句。按其解釋,應是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從這些詩句意思中可以看出,東坡先生是多麼酷愛竹子。

  若論其竹,它載有不一般的中華傳統和文化含義,竹子四季常青,象徵著頑強的生命、青春永駐;竹子空心,代表虛懷若谷的品格;其枝彎而不折,是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生而有節、竹節必露,則是高風亮節的象徵。我想,竹的這些形貌、特徵,正與蘇東坡生性放達、正直清高、清秀俊逸的性格、風貌相符。至此,我才明白“大洲竹影“這一景區名字,原來也與大文豪蘇東坡愛竹有關。

  離開竹樓,碎步來到一處臨水的閣屋。閣屋左右及後面,綠樹環繞,閣屋前面臨水面是木質平臺,平臺旁邊幾棵高大的垂柳,垂下的柳絲,將閣屋罩在其中。與閣屋隔湖對應的是座曲拱石橋,曲拱的石橋高大氣派,似彎弓映月。亭閣倚坡而蒞,依水而臨,枝柳相連,曲橋相對,這種集閣、水、柳、橋為一體的景緻,堪稱絕美,見此美景,我不禁驚叫起來,後問黃州同學,原來此處叫問水磯。正當校友在此美景不斷留影之際,我在欣喜之餘,濫賦了五言律一首:“問水菱湖畔,翠竹隱疏籬。背靠漫坡綠,前看水鴨移。柳絲遮閣頂,橋影對門楣。校友忙留影,唯吾看景奇。”

  隨校友離開問水磯,走過如意洲,登上大洲竹影景區的至高點。這山坡的頂端是一方平臺,平臺偏南側有一木質結構的亭子。根據導遊路牌顯示,才知道此亭叫落金軒。聽黃州同學介紹,如果在夕陽斜照時來到這個平臺,可看到晚霞盡染湖面,萬頃湖面金光閃爍,如金石濺起一般,所以平臺上的亭屋名曰落金軒。我不禁嘆息起來,可惜現在是上午,無緣看到如此奇觀。

  走下平臺,最後來到路側的一泓池塘邊,池塘邊緣有座用太湖石壘起的假山,假山約有一層樓高,山底暗洞與曲徑相連。假山頂端有一棵小松樹,小樹的造型極似黃山迎客松,延展的松枝伸向崖外,似乎向我們招手致意說,校友們,上來吧!也許是奇境的意境與遊客的心靈相通,想不到這些年在花甲的校友們,像活潑的猿猴一般,紛紛向假山之巔攀登,登上山頂的校友們,或振臂高呼,或放聲歌唱,或作猴樣造型,或互以手機拍照。誰說我們老了,看看山頂這群喜樂至極的校友們的高興勁,我覺得只要有合適的機緣,或有意氣相投的夥伴,或有特別意義的重逢,我們的心態和情態永遠都不會老。

  校友們還在玩興中,我還在遙望和思緒中。遺愛湖的大洲竹影景區,是處竹為主題,山為依託,水為映襯,路為脈絡,亭為隱筆,花為點綴的美景,心裡不禁讚歎,這真是天地一幅畫,而我呢?居然感覺不出自己是在景中,或在畫中,若不是被老班長的一聲叫喚而驚醒,我還以為自己是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