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中秋那一夜散文

中秋那一夜散文

中秋那一夜散文

  這幾天常憶起,今年中秋之夜。

  一輪圓月徐徐升上天空;縷縷白雲,纏綿著,或舒或卷。街道兩傍,往日繁忙而亮麗的店鋪,今夜都關門大吉。人們一窩蜂地趕回家,與家人過團圓節。

  時鐘已指向晚上九點,夜漸漸靜寂,街頭行人也少了許多,但車輛仍排著長龍,在霓虹燈下穿梭,璀璨的車燈流動著,聲聲汽笛交錯,給月圓之夜帶來了幾分繁華和熱烈,抬頭仰望星空,清明圓月朗照萬物。一陣清風吹來,拂過屈原橋頭,幾位民警在路口指揮交通,疏導南來北往的車輛。他們的身影在燈光照耀下,忽東忽西,更高更大。小夥子們的臉上仍是淺滲汗珠,在這樣的萬家團圓的中秋夜晚,他們放棄與家人共度佳節的喜慶,卻堅守崗位,守護他人的幸福,以特殊方式,笑對人生,多麼偉岸,多麼可敬。

  我來到橋中央,架著相機,拍攝在雲海中徉徜的月亮,雲的點綴和呵護,讓今年中秋的月亮皎美中帶著幾份羞澀。此時此刻,掬一縷秋風入懷,攬一絲寧靜於心,任心靈在月光中馳騁,尋覓美侖美奐的意境,將其定格在古典式的柔和、純美之中,鏡頭的集焦中慢慢拓展出幸福汨羅的輪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個年代給人們送來的一串串動聽的福音,彈湊出一曲溫潤而美滿的韻律。

  歲月靜好,讓人無法以言語表達。生活就象一幅定格在畫框裡的婚紗,那麼甜美,那麼幸福。在這皓月清輝裡讓思緒飛翔,彷彿又走在鄉村、郊外,眼簾裡盡是千戶賞月,閤家天倫。田野是滿目金燦燦的豐收;江上是一片醉悠悠的漁火;山坳裡炊煙纏綿牛羊,牧笛聲聲,山歌嘹亮。如此和諧、恬靜,怎不叫人在這團圓之夜倍感溫馨?!恬淡致遠,心靜如水;此刻好想舉一盅葡萄美酒,吟幾句蘇氏的詩文,便真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飄逸之情。

  一聲汽笛長鳴,將我帶回現實,一列火車由遠方呼嘯而來,車窗內客影綽綽,雖瞬間飛過,我還是快速的抓拍了它那閃爍若龍的風姿。

  挎著相機走下橋頭,橫過大街,聽到風搖丹桂簌簌作響,一片落葉飄來,正好落在我的鏡頭上,挾持著一縷桂子芳香,頓覺空氣中瀰漫“花月夜”的浪漫,八月桂花夾著永不淹沒的菊芬,讓人在遐思中沉醉。街燈燦爛,在幻色的剪影裡變化成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展翅飛舞。那些遙遠的天堂上懸的那圓月,是悠遠的遐想,是碧水藍天的心境,是他鄉思故里的風情,我們漸漸學會在旅途中追憶、去創造。

  這時,對面路上快速衝來一輛摩拖,燈光使人有點暈眩。只見一位年過古稀的`老大爺正橫過斑馬線,他腳步有點蹣跚,當那騎摩拖車的先生,發現老人時,已手忙腳亂,緊急制動,可車子還是快速衝向老大爺,在這千鈞一髮之刻,只見一個身影飛向斑馬線,將老大爺的身子往前一推,自己卻被呼嘯而過的摩拖車撞倒,我的心一下提口邊,阿彌陀佛,僥倖都沒有受傷。

  站在明月下,以月光洗禮,倍感“逝者如斯夫”。喜歡寫作的情愫卻從未改變。即便忙碌的工作佔據了我太多的時間,我依然不曾將創作束之高閣。“閒時多讀書,夜靜好作文”是我的“座佑銘”。聞聞書香,讓的心境澄清開朗。寫寫文章,讓思維馳騁,不亦悅乎。

  回到家裡,我好想給中秋之夜的幾個片段,組合成一篇辭章,但幾次下筆,都難以謀篇,總覺寫不出那些感動的細節。但幾天來一直不能釋懷,記憶如影隨形,常常進入思緒。

  昨天我獨自騎著單車在屈子公園,繞紅旗水庫一週。在西岸我席地而坐,靜靜的呼吸著戶外的清新空氣,感受水縱、鳥翔、村莊、田園風光,一個老大爺年約七十,挑著籮筐,去田裡收割稻子,走路腳步有點蹣跚,突然又憶著中秋之夜十字路口那暮情景。多麼可愛的人兒!

  我的寫作衝動,逼迫我急急趕回家,拿出紙筆,一頓急書,半個小時,便這篇《中秋那夜》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