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獨釣秦風化悲鳴散文

獨釣秦風化悲鳴散文

獨釣秦風化悲鳴散文

  歷史上,大凡變革者,均不得善終。戰國時期改革第一人,法家先驅李俚在魏國變法,推行法制,創辦“平糴法”,使魏國成為戰國時期的超級霸權,後識時務,急流勇退,歸隱山林。吳起雖是兵家,但他通曉法學,在楚國變法,使楚國強大,而在楚悼王死後,吳起失去了有力的支柱,被楚國老貴族設計亂箭射死。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推行的是以暴制暴,韓昭王一死,變法告破,申不害殺身成仁,隨君而去。而變法最徹底最有成效,結果最慘的非商鞅莫屬。

  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或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

  衛鞅是曠世奇才鬼谷子的得意門生,不僅善法學,還精通兵學,是繼吳起之後,又一出將入相的國之棟樑。年輕時在魏國丞相公叔痤門中擔綱中庶子,應秦孝公的一出求賢令而投奔秦國,終使雄才大略得以施展。

  衛鞅初入秦地時,並沒有直接去孝公所設的招賢館報到,而是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深徹踏勘,走遍了秦國的窮鄉僻壤,瞭解秦國的國情民風,以此為基礎,根據秦國的實情擬定變法大綱。

  秦孝公求賢令的誠意,衛鞅從未懷疑,然則,誠意不能等同於治國方略的選擇。自古以來,人們對治理國家提出了千百種主張,大而言之,形成傳統共識的便有王道治國、道家治國、儒家治國、墨家治國,法家治國幾種主流,但不知孝公意欲何為?於是,衛鞅透過好友景監,三試三說孝公,終得孝公賞識。衛鞅的《強秦九論》深得君王讚賞,兩人就秦國現狀,如何走強秦之路長談了三天兩夜,方才盡興。孝公長噓一聲:“強秦,是我的畢生大夢。為了這個夢,嬴渠梁九死而無悔,萬難不足以擾我心!三百年來,變法功臣皆死於非命,此乃國君之罪也。你我君臣相知,終我之世,絕不負君!”衛鞅眼中溼潤:“公如青山,鞅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負秦!”君臣肝膽相照,由此可見一斑。

  孝公言必信,行必果,委以衛鞅於大任,力挺衛鞅,為衛鞅變法排除了一切障礙。而衛鞅也不負君望,專心致志,厲行變法。他竭力推行“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法”,並與時俱進。,

  只因奸人甘龍私下做手腳,將太子封地繳納的貢糧偷樑換柱,太子贏駟年少無知,不明就裡,洩一時之憤,怒殺太子封地白族裡正,並濫殺無辜子民數十人,激起民憤。衛鞅面對此棘手之事,不徇私情,以法律為準繩,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遂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使原力挺衛鞅變法的公子虔因此生恨,結下私仇,為衛鞅日後的人生悲劇埋下伏筆。

  衛鞅在秦國變法二十三年,秦民大悅,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國強民盛。

  由於衛鞅在執法中不務虛名,不徇私情,因此得罪了諸多的權貴,尤其以甘龍為首的秦國老貴族,故在孝公死後,老貴族沆靡一氣,縱恿新君討伐衛鞅,致使衛鞅遭受最為慘烈的車裂之刑。

  衛鞅在秦國深得民眾擁戴,從他的行刑現場便可一覽無遺。

  在渭水草灘行刑場地,河灘四野,人群茫茫,卻沒有哄哄嗡嗡的人潮之聲,彷彿是無數失魂落魄的夢遊人的會聚。唯有刑場內獵獵翻飛的黑旗與呼嘯的北風有些許響動,遼遠的河灘更顯空曠,彷彿一片人跡罕至的深深幽谷。無邊無際的黑色人海依然是一座冰山,唯聞夾在呼嘯北風中的沉重喘息。

  一場曠古罕見的活祭商鞅,四野民眾,一縣一撥,由各族老人抬著祭品走進刑場,不斷在刑臺擺上一案一案的三牲祭品,一束一束的松柏綠枝,灑下一罈一罈的清酒,人潮湧動,默然無聲。片刻時間,祭品如山,松柏成蔭,濃郁的酒氣瀰漫了刑場。

  隨著景監悲憤的祭文,四野民眾肅靜得死寂一般,淚水掛滿了每個人的臉龐,卻沒有一個人號啕痛哭,那令人窒息的沉默比哭聲更加令人驚心動魄。悠忽之間,天空烏雲四合,鵝毛大雪密匝匝漫天飄落,彷彿上蒼也來天祭。當分屍行刑之時,驟然間天地迸裂,天空中炸雷滾滾,白雪白茫茫連天湧下,五頭怪牛吼叫連連奮力狂奔,厚厚的雪地上灑下了猩紅的熱血。冬雷炸響,一道電光裂破長空,接著一聲巨響,怪誕的刑臺燃起了熊熊大火,刑場陷入茫茫血霧之中。這場積雪直至次年春天還遲遲不肯消融。商於封地的人們,用勝於君王的最高禮節,安葬著商鞅白雪夫婦的遺骨。

  在外人的眼中,衛鞅執法無情,冰如嚴霜,實行的是鐵腕政策。但他也並非絕情之人,他心中湧動著的愛是那樣持久,那樣熾熱,他與白雪的.悽美愛情令人讚歎。

  白雪是魏國鉅商白圭的女兒,衛鞅入秦地也是白雪首肯鼓勵並竭盡全力幫助保護。白雪深愛著衛鞅,但她為了衛鞅的美好前途和鴻鵠之志得以實現,她做出了巨大犧牲,隱忍著失去愛人的巨大悲痛,深明大義,竭力撮合衛鞅和熒玉公主的婚事,自己悄然隱退,盡心撫養著衛鞅的骨血,在極度的寂寞和痛苦的等待中,歷時十三年才得以和衛鞅鴛夢重溫。在衛鞅行刑之時,與衛鞅團聚,並破腹自盡,為衛鞅殉情。此舉令人敬佩之極。

  熒玉公主自在魏國洞香春初遇衛鞅,便一見傾心,情愫暗生,立志非衛鞅莫嫁。衛鞅在秦國變法,使熒玉公主得以遂願。衛鞅開始對公主敬而遠之,但天長地久,公主的真誠和體貼,化解了衛鞅心中的堅冰,與公主恩愛有加,感情篤深。

  衛鞅雖死,但他推行的變法成效是顯著的,即使他死後新法仍然得以在秦國推行。衛鞅以他的死,為秦國日後發兵山東六國,統一華夏提供了契機,這樣的高風亮節何人堪比?衛鞅的一生,真乃是獨釣秦風化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