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迷江南優美散文
編輯薦:江南小鎮,透著一種讓人血脈舒緩驅邪鎮戾之氣息,摻雜著參禪養心調醞性情之靖宇。漫步在江南小鎮,讓你的身心無爭無慾,樂享福澤之境界。
夢迷江南,不是說我多麼的貪戀江南,而是十年前的一次江南之行,思想之中,總是縈迴於心腦之間。這就是記憶吧,清晰的記錄在自己的履歷志上,像一個螢幕,時不時地來一段回放,讓你重溫美麗的景色給你的心靈帶來的氤氳的享受。讓你感覺似醉似迷,飄然於悠揚舒緩的音樂之中;又恰似一種夢幻陶冶著你的情操。鬆弛之間帶給你生活的美好。
江南,那自然幽美的環境,樸實勤勞智慧的人文,描繪了一幅優美的圖畫,讓你感嘆於大自然造物的精緻絕倫。
那是北方的一個清晨,我和同伴登上了南去的列車。我們經過一天的顛簸,到達目的地,被南方的朋友從車站接到他預先給我們定好的旅館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了。
南北方的旅館都相差無幾。標間,無非是兩張床,電視和洗浴間。
我們走進房間的門,房間有些小,收拾得到很乾淨,門和窗戶是敞開著的。我摸了摸被子有些潮涼,我思忖是服務員新拖了地釋放潮氣的緣故吧,也就沒在意。
我去了洗浴間,先洗了把臉,因為進屋時換了拖鞋,隨手把襪子拽下來洗了。出了洗浴間,我就把襪子晾在了衣服架上。朋友見了,沒有說話,徑直走到襪子跟前,拿起襪子晾在了窗戶外的晾衣杆上。我有些好奇,跟過去透過窗戶看了看窗外的路,和路邊的樹木。對朋友說:“我們這是三樓,晚上颳風,我的襪子被刮到樓下去,我去哪兒找?朋友會意的笑了笑:“我們這兒氣候潮,你放在屋裡三天也幹不了的。我們這兒很少颳風,刮不掉的。”我聽了這話才回過神來,那被子的潮是這的氣候使然。不是服務員拖地的緣故。果不其然,隨後的一天,我的襪子還是潮乎乎的,為了急著換洗,我只好把襪子放在電視機的殼上,用電視機散發的熱量烘乾了襪子。
江南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潮溼。江南女子多細膩水靈就是這潮溼的空氣浸蘊的嗎?也許不無關係吧。
第二天早晨,我迎著晨曦,打開了房門,潮涼的空氣撲了滿懷,感覺舒爽暢快。我伸了伸腰,仰頭看了看天,靜待太陽的升起。
大概是上午十點的時候,朋友打來電話說,他上午沒時間陪我們了,說是先讓我們自己在鎮上轉一轉。明天陪我們去鄉下,去看水鄉的稻田,看水牛耕地。這是我們對他的要求。我總感覺,南北的城市和這旅館的標間一樣,有著承建時的規化要求,建出來都相差無幾。唯有天然的自然的鄉下才是散發江南風韻的地方,才是領略江南風骨的所在。
我喚了同伴,前後走出旅館的大門。我才徹悟朋友給我定下這家旅館的用心,才明白朋友讓我在鎮上轉一轉的含義。
從我住的旅館向西看,那是現代化的建築,是現代化的城市。高樓鱗次櫛比,道路車水馬龍,擦肩接踵透著燈紅酒綠。向東看,好像是個鎮規模,房屋低矮,道路長窄,散發著幽靜的氣息。
我們漫步在優雅的鎮的街巷,雖然沒有圖畫上江南雨巷那般幽長,卻也是那般模樣。雖然沒有圖畫裡玲瓏女子撐著油紙傘的俏嬌背影,卻也有俊俏女子行走在這鎮的街上。雖然街上兩旁的.建築不是雕樑畫棟,卻也顯露年代的久遠。街的兩旁牆下,有兩條尺許的水道,若是雨天一定是清溪潺潺了。街上沒有車,寬窄之間也走不了車,都是行人。街道兩旁的店鋪都沒有前牆,有木板插起和拆下,就關閉和開放了店鋪,站在街上就看的店鋪一覽無餘。漫步在這樣的街上,隨是人來人往,卻總有一種幽靜的感覺環繞著你。雖是人聲喧譁,卻感覺不到噪雜,心情平和無戾氣。環境渲染的你的性情平緩舒暢,好像是春風拂面,柔而靜謐。
江南小鎮,透著一種讓人血脈舒緩驅邪鎮戾之氣息,摻雜著參禪養心調醞性情之靖宇。漫步在江南小鎮,讓你的身心無爭無慾,樂享福澤之境界。
臨近中午,天色灰濛,空氣潮涼,好像有雨的感覺,伸手再試,又不見雨珠落下。
我們找了一家臨街的飯鋪,因為沒有前牆,視野寬闊,街上行人的舉動歷歷在目,靠飯店裡手支著放物的案板,案板上放著一條魚,大概斤許。另一頭靠牆就是鍋灶,有一位師傅在那裡忙碌拾掇。
我們點了飯菜,靜等品嚐江南的風味美食。這時候,有一隻貓“喵、喵”的叫著,從桌下鑽過,向案板走去,竄上案板,一口叼住了那條魚。我見狀猛的一揚胳膊,貓兒叼著那條魚竄下案板,將魚扔在地板上跑開了。
我對做飯的師傅說“老闆,貓把你案板上的魚叼跑了。”老闆頭也不抬的說道:“叼跑就叼跑吧,等空閒了我在去河裡逮一條。”我一聽這話感覺好沒趣。只得怏怏地喝我得悶茶。靜待我們的飯菜。
吃完中飯,我讓老闆結賬,老闆說:“只算菜的錢,飯錢就不算了”,我一聽這話,心裡一陣竊喜,難不成是老闆獎勵我為他哄貓護魚嗎?我再三的叮問,得知,江南吃飯是不收飯錢的。不是不收飯錢,而是不收用米做成的飯的錢。如果你吃的是麵食,而非米飯是要收錢的,還要全額收訖。
江南魚米之鄉,魚米的富饒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福祉。我也享受了福祉之上的恩賜,享受了食物孕養的承歡,食飽飯後不餓的快樂滿足。
第二天上午,朋友帶我們去了鄉下。鄉下的田野碧綠滿眼。無論是溝壑坡崗、田間地頭芳草萋萋、苗禾靛青。這裡的稻田並不是一望無際,面積不大,地塊也不是太大,大的也就幾分地吧。高低不平,錯落相接,地與地之間也就一埂相界。稻苗尺許,有沒腳踝深得水,清澈見底。田地旁有渠,水流淙淙,渠上的草有的地方濃密,有的地方稀疏。濃密處聽得見清脆的流水聲,卻不見水,滿渠的蓬草遮蔽了水的流蹤。有的地方水下的草長滿了渠底,水流緩慢而不聞水聲。
稻苗青綠茁壯,疏密相間,株行有度,有翔鳥掠過,落入禾間不見。天色蔚藍,天、地、水、稼禾都如清洗過一般,顏色鮮豔清新,蒼穹籠罩,仰頭望天,猶比北方的天空低矮。天是藍的,地是綠的,空氣不染纖塵,亮麗溫潤,致心至美。
置身天然的養吧,呼吸均勻,心曠神怡,幽靜舒緩,休於行雲,飄飄然似於海外仙境。
遠處的苗地裡有一老翁卷著褲腿,彎腰拔著蓬草,每拔一會都有蓬草從老者手中飛出划著弧線飛向地埂田邊。優美的動作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嫻熟生巧。那蓬草得多少,那扔出的力道,那落地的準確性,沒有長時間的勞動經驗是做不到的。在這朗靜田園裡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震撼了心靈,不由自主的按下相機的快門,留下了一幀永久的記憶。
我們回到城裡,已經是下午兩點了。朋友要了幾個江南特有的菜餚,兩瓶米酒。那有江南靈氣釀製的酒,清純甘甜,醉意盎然,一醉就醉了十年。夢迷江南,致美的幽靜還在記憶裡儲存,有我慢慢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