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都去哪兒了散文
小時候古文學得不好,只記住了一句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如今,斜倚著五十而不惑的門檻,妄想用一張以文字為經、生命為緯的細網,打撈歲月之河中曾經擁擠如過江之鯽的夢想的吉光片羽,竟然一次次落空。不禁悵悵然間自言自語——夢想都去哪兒了?
1.氣球
記得小時候,我是每天都在夢想的。只要是想要而又得不到的東西,都要在夢中擁有一番。
那時的夢想,實在又單純,糖球是夢想、玩具汽車是夢想、新年鞭炮是夢想、新衣服是夢想。即使是逢年過節的幾個彩色氣球,也能拽著小小的心兒上天入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遊玩,興盡而不歸。
那時候,總有人私下裡傳說家鄉的山裡是住著神仙的。於是,小小的年紀總愛獨自往山裡鑽,夢想著萬一天賜奇緣遇到神仙,那該多好。可沒想到走得太遠,卻迷路了。結果害的父母擔驚受怕,發動全村人去搜山。
現在回想,童年的夢想多如氣球般虛幻,不著邊際,飄不了多遠就會碰破的。
2.神燈
夢想其實都是從現實的火堆中飄出的煙霧,不管是在夢裡想,還是在想中夢,都離不開現實的根。上小學的時候,我幾乎全身心地被阿拉丁神燈迷住了。那一聲聲或高或低、或急切或期盼的“芝麻開門”的叫喊,曾經無數次地把我從夢中驚醒。那時,雖然家庭條件不好,對食品有著忍不住的垂涎,但還是不能和書的誘惑力相媲美的。晚上睡不著覺,夢想著阿拉丁神燈能將我送進一個四面都是書的房間,想看什麼有什麼,看過書能解開我在現實中對宇宙、星空、歷史、人生所有的困惑,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幸福呢?是的,進到寶庫中,我不會要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只要讓我帶走足夠的書。
現在的孩子,可能有沒有阿拉丁神燈都無所謂,對物資的夢想都不難實現;可我們那時的夢想,就像阿拉丁神燈一樣,在遠處的黑暗中明滅著微弱的螢火,但現實中,千呼萬喚也難得一見真容。現在想一想,真是可笑。
3.門檻
我們的高中年代,是剛剛恢復高考後不久。那時的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有著天壤之別,而大學則是農村孩子走進城市的唯一門檻。記得,那時路遙的小說《人生》曾經帶給我們多少心靈的震撼。而大學的門檻、那一張開啟命運之門的錄取通知書,則成了夢想之路的唯一終點,成了老師們念給我們這些農村學生的緊箍咒。我們單薄的身體在夢想中拼盡全力地奔跑著,睡夢中手臂都在揮動。猶記得高考當天,我由於緊張而拉肚子,在大汗淋漓中,熬過幾次暈眩,總算把卷子答完。
那時的大學門檻,在我們的面前高高地豎著。我們像登山一樣每天用力地攀爬。青春期的夢想,更像是一條潔白的毛巾,擰一把,就會留下鹹澀的汗水。
4.雄鷹
跨進大學的校門,則天真地以為真的成了天之驕子,有了夢想的資格,於是,把大學的校園幻想成了夢想的老巢。諸般夢想每天飛進飛出,腦袋開始應接不暇。看了幾本名人傳,就把自己夢想成雄鷹,以高傲的飛翔君臨天下;翻過幾本商戰書,就以為自己堪比將軍,攻城略地叱吒風雲。即使飛累了、戰累了,也有美人在側,暖玉溫香。只是從沒想過,身上不長羽毛,如何找到託舉夢想的翅膀。
夢想多了,汗水少了,夢想就在校園上空天馬行空地飛著,現實中無枝可依。
5.翅膀
前幾年,很羨慕那些沒事兒就哼哼“隱形的翅膀”的年輕人。在他們略帶矯情的抱怨聲裡,能聽出他們的背後,都在忽閃著或大或小的“隱形的翅膀”。而我們剛畢業時,則是挖地三尺地翻遍家譜尋找“關係”。只可惜,上數N代皆務農,自然得靠自己在單位一點一滴地編織“關係網”。那時,找到能和上司搭上邊的“關係”,則成了剛上班的大學生的最大“夢想”。
現在想想,長在別人身上的`“翅膀”,自己揮動起來總是力不從心的,弄不好還會產生南轅北轍的效果。倒不如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幹好自己的事,讓翅膀一點一點地從自己的身上長出來。
6.濟世
一路走來,早已在人生之路上,丟棄了無數的夢想。回頭看,覺得夢想其實是有生命的。就像一棵樹,需要主人不斷地澆水、施肥,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結出累累碩果。而我們常人,則總是心高騖遠,三心二意,這山望著那山高,忍受不了澆灌之苦。快退休了,官場之事基本已成定局,年輕時那些美好的夢想,也在一地雞毛中塵埃落地。
人閒了下來,原來一直躲在角落裡昏昏欲睡的夢想卻不甘寂寞起來,紛紛敲門,遊說我隨它們一同上路。有的拉著我騎車環遊世界,有的拽著我製作汽車防撞器,還有的口沫橫飛地強迫我製作個人飛行器,直弄得我心累神疲,夜不能寐。看來,夢想這個東西,真的不能放縱。
我決定屏氣凝神,學學老僧入定,讓自己浮躁的心儘快安定下來。於是和開頭的那段話有關的老子在同一場合所說的話便冒了出來: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仔細想一想,聖人說的話,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