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散文閱讀溫暖人生

散文閱讀溫暖人生

散文閱讀溫暖人生

  很長時間,我一直在外地漂泊,在北方就呆過兩年,接觸過很多給我提供過幫助的人,但我習慣用北方人的稱呼:“大哥"、“大姐"、“兄弟",而很少稱呼“師傅"的,原因在於,“師傅"的份量太重。

  這種重量,一直積澱在我的心裡,以至於風輕雲淡的清晨或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常常想起他們,那些曾經相處過、比我年長,手把手教我如何生活、如何工作的師傅。

  讓我把時光倒回到31年前。那時我青春年少,激情飛揚,帶著剛走出校門的喜悅和夢想,想象著宜昌的安靜和三峽的燦爛,帶著憧憬、希望、躁動和不安,一頭扎進群山環抱的`三鬥坪航道站。那是一個沒有電腦、電視,缺少書籍的年代,生活的枯躁和無味,完全可以想象。

  就在這個時侯,一條船上的幾個男人,闖進了我的生活,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是一位名叫望運全的航標員。

  航標艇7個人輪流做飯,我剛從學校上船,啥都不會。望師傅每天早晨6點提前起床,幫我生煤爐,下麵條。中午教我切菜、做飯。像自己的兄長,呵護著我成長的每一步。航道站每天晚上,都要開作業會,總結當天的工作,佈置第二天生產,師傅是兼職安全員,可他比誰都認真。沒正確穿好救生衣,用車不當,查航不及時,靠離碼頭擦碰,更換電池不符合要求,標誌不夠清潔等等,他都要說,都要管,極其認真,經常為一件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事後,我悄悄的問師傅:幹嗎那麼認真?他卻說:我是安全員,不是官,但是我要管,否則,我就不幹!

  於是,我從師傅那裡,明白做事的道理:要幹,就要認真,就要幹好,哪怕是對待每一件小事。

  後來,由於季節變化,我在一馬路修船的時侯,感冒高燒39℃,燒得昏天黑地,那個時侯,特別想家。師傅幫我熬生薑水,下麵條,然後一步一步的、艱難的把我背到當時十三碼頭的長航醫院門診部,師傅當年已有40歲左右的年紀,兩鬢泛白,已經不再年輕。步伐蹣跚的背影,至今仍然定格在我的心裡。若干年後,每當我散步走到十三碼頭,我仍然能想象出當年師傅揹我的情景,仍然能感覺到師傅肩上的體溫和熱量。

  於是,我又從師傳那裡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善待朋友,善待同事,尤其是要善待年輕人。你自身的一個細微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舉,都會在他們年輕的心裡,種下幸福的種子。

  在一起相處的時間長了,我和師傅無話不談,更多的時侯,師傅把我當著兄弟、當著親人,一起移岸標、扯雜草、捆錨石、量水深、刷油漆,一起逛街買菜,一起理髮看電影,生活再也不像以前那麼單調,快樂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天。

  在我剛剛開始習慣了航標員生活的時侯,上級抽調一批學生到安慶二處學習疏浚工程,為正在建造的抓揚8號、9號,準備建造的吸揚8號、9號,培養後備船幹。我帶著不捨與遺憾,離開了三鬥坪,離開了我的師傅。

  後來,我在三峽大壩截流之前,出差到了三鬥坪,在師傅家住了一夜,一起喝酒,一起回首往事,一起想象著未來的生活,一直聊至東方破曉。再後來,三峽壩區很多人移民去了外地,我就再也沒有了師傅的訊息。

  隨著如水的歲月,漫漫的帶走我年青的光陰,但永遠帶不走我對師傅的眷戀。一個人一旦真誠的、力所能及的給予身邊的年輕人,一句安慰,一段攙扶,一句激勵,或許會溫暖他很長的一段時間。這種溫暖,就像冬日的陽光,無私,歡快,舒服,溫柔而又和煦。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為何不做那一抹陽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