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日記>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這也意味著,又要開始寫日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1

  “走,我們去抓蝸牛吧!”我對夢宇說。“好呀!”夢宇高興地答應了。

  “你從那邊找,我從這邊找。”吩咐完之後,我便來到一處非常陰暗、非常潮溼的地方,因為蝸牛最喜歡生活在那裡。大概找了六七分鐘,終於,我在牆角的一塊泥土下找到了一隻小蝸牛。我的夢宇把小蝸牛帶回家去觀察。

  我們先為這隻可愛的小蝸牛製作了一個小房子。我們先拿來一個裝香皂的小盒子,然後,在裡面裝滿泥土,再把蝸牛放進去,最後,把小盒子放在一個陰暗的牆角邊。這樣,小蝸牛就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家,像我們人一樣有了個家。

  中午,我開啟盒子,一看,小蝸牛把頭和脖子伸到殼裡,正在呼呼呼地睡大覺呢。過了一會兒,小蝸牛好像睡醒了,又把頭和脖子伸了出來。原來小蝸牛真和書上說的一樣,頭和脖子都是白色的。我輕輕地摸了摸,“好粘手呀!”我不禁地大聲喊道。

  “佳辰,過來一下,幫我拿一塊軟布來。”我聽到媽媽的叫聲,連忙跑到客廳裡。可是我太馬虎了,走時,忘了把盒子關上。我幫媽媽幹完了事情,又跑到了我的小臥室裡。“咦,小蝸牛呢?”我驚奇地喊道。我還在小盒子的周圍找了找,可是連個影子也沒有找到,就更別說是一隻活生生的小蝸牛了。就在我放棄要找的時候,突然我牆上我發現了這隻小蝸牛。奇怪,蝸牛怎麼會上牆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又觀察了一會兒,終於明白了,原來蝸牛是靠脖子粘著牆,一步一步地向上爬。

  沒辦法,小蝸牛爬得太高了,我夠不著,只好出去玩一會兒了。我叫上我的小夥伴們,玩紅燈、綠燈、小白燈這個遊戲。當我回到家時,竟意外地發現小蝸牛又回到了盒子裡。

  好可愛的小蝸牛呀,我太喜歡它了!我真想把它留下來,做我永永遠遠的好夥伴。可是沒辦法,它畢竟是屬於大自然的。沒有辦法,第二天,我又把它放回了大自然裡。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2

  10月31日 星期五 晴

  放學後,媽媽帶我到公園裡找蝸牛。因為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所以我來到一個樹木茂密、背光、多腐葉的地方,不一會兒就找到了幾隻小蝸牛。它們只有我大拇指的指甲那麼大,整個身子都縮在螺旋形的殼裡,殼是灰白色的。我等了半個多小時,小蝸牛都沒有露出頭來,但身子卻牢牢地粘在腐葉上。最後,我只好把蝸牛和腐葉一起帶回家。

  11月1日 星期六 晴

  傍晚時,我發現蝸牛悄悄地探出頭來。我心想:書上說的果然沒錯,蝸牛怕陽光,喜晝付夜出。我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蝸牛的觸角。只見它那對觸角大約1釐米長,觸角頂端有個針眼大小的黑點,那就是它的眼睛。我用棉籤觸碰它的觸角,它就“嗖”的一下,整個頭都縮回殼裡去了,真好玩!

  11月2日 星期日 陰

  早上起床時,我突然想起忘給蝸牛餵食了。我連忙找來一片菜葉,放在蝸牛的旁邊。可能是因為白天的關係,蝸牛沒有立刻伸出頭來吃菜葉。等到晚上的時候,我發現菜葉被咬了幾個小洞。在蝸牛的旁邊,還多了一些黑色的物體。媽媽告訴我,那是蝸牛的大便。幸好沒什麼臭味,呵呵!

  11月3日 星期一 陰

  晚上,我又來觀察蝸牛了。只見它慢吞吞地在地面上爬行。在爬行的時候,蝸牛主要靠腹足的運動波浪式前進。在它走過的路上,會留下一條長長的黏液,彷彿在說:“你看,這就是我的光輝足跡!”蝸牛真是可愛極了!

  11月4日 星期二 陰

  晚上到家的時候,我像往常一樣去看蝸牛。但玻璃瓶裡空蕩蕩的,蝸牛不見了,我的心慌亂起來。地板上,桌子上,牆角落,我都一一找遍了,但都沒找到蝸牛的蹤影,我傷心地坐在地板上。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別傷心,小蝸牛去找它的媽媽了,大自然才是它的家,你也希望它快樂吧?”我點點頭,心裡暗暗祝願小蝸牛能平安快樂成長。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3

  上完牛津英語興趣班,媽媽還沒來,我就在路邊等著……

  因為昨天下了一宿的雨,今天天還很陰,空氣很潮溼,我轉過頭看見路邊灌木叢的樹葉被昨晚的雨水沖洗得碧綠碧綠。我蹲下身來,看見土壤很溼潤,草葉子上還掛著水珠呢!“咦!這裡有一隻蝸牛!”我驚奇地叫了起來,接著就很有興致地觀察起來。

  這隻蝸牛身上揹著螺旋型的貝殼,對它而言顯得很大,像一座小屋子,它天天揹著小屋子爬來爬去的也不嫌累?嘿嘿,真有趣!“叮鈴鈴,叮鈴鈴”,熟悉的腳踏車鈴聲響起,媽媽來了,我對媽媽說:“媽媽,快來看蝸牛!”媽媽也蹲下來和我一起觀察起蝸牛來。

  我們發現,蝸牛頭上有一對觸角,觸角頂端是一雙小小的眼睛,四處張望著,身體軟軟的,在它爬過的葉子上留下一條亮晶晶的痕跡,看它爬行真是讓人等得著急,怪不得人們在形容一個人動作慢時,總是說:“這個人走路這麼慢,活像蝸牛爬!”真是太形象了!“時間不早了,該回家了!”我便請求媽媽讓我把小蝸牛帶回家繼續觀察,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回到家裡,我特意開啟電腦,上網查尋有關蝸牛的資料,我知道了“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怪不得我在今天這樣的天氣裡看見了好幾只蝸牛呢!

  媽媽告訴我,蝸牛如果爬到菜地裡,就會去吃蔬菜的葉子、幼芽、花、多汁的果實,農民們就會想辦法把它們趕走。可是有些人類養殖的蝸牛,比如白玉蝸牛等,就是人們餐桌上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美味珍饈、保健佳品。

  嘿嘿!沒想到在小小蝸牛身上有這麼多奧秘!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留意身邊的細小事物,發現大自然更多的奧秘!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4

  在科學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本來在課堂上聽了老師講蝸牛,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要把它仔細地觀察一番。它們的背上揹著一個漂亮精緻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裡。它的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在長觸角末端有一個小黑點,那是蝸牛的眼睛,是用來 感覺外界環境的器官。蝸牛的觸角好像盲人的柺杖,是用來觸控著行路的。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前進的方向。但是,它真正 縮回去的原因,是為了自我保護。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盒子裡開始觀察。

  我發現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溼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 閉著的“門洞”裡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潤滑。

  可是,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才發現一個很小的圓點,我想蝸牛一定吃得很慢。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盒子裡,把 蝸牛捉來讓它吃。我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它吃菜葉,我就把盒子蓋嚴,不理它了,等我想起它時。我吃驚地發現蝸牛把葉子快吃完了。但我始終沒有看見它吃東 西 ,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我再仔細一看,盒子裡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並沒有這些東西,那一定就是蝸牛的排洩物了。我大概不理它大概五個小時, 這說明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而且吃得很慢。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它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5

  那天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早上,我吃過早餐就走出家門去玩。走著走著,我發現路邊一株雜草的葉子上爬著一隻蝸牛。我起了一點疑心,蝸牛會吃草?(我的科學知識可少了)。我忙上前去把那隻蝸牛抓住。“蝸牛是吃草的,那它是害蟲還是益蟲呢?”看著手中的蝸牛,這個問題猛然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我帶上蝸牛跑回家問媽媽:“媽媽,媽媽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呀?”媽媽笑著說:“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呀,那你就去實驗一下吧。”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呢!我就自己透過實驗來尋找到問題的答案吧。

  於是,我放下手中的蝸牛,又跑出去在雜草叢中捉了幾隻蝸牛回家,和原來的那一隻放在了一起,動手開始做實驗。

  首先,我把幾隻蝸牛放進了盒子裡,然後,在盒子裡放上了一些青菜葉,一些米飯和蚊子。接下來,我就耐心地在盒子旁邊等著,觀看蝸牛的反應。一開始,幾隻蝸牛它們很長時間都一動不動,我還以為它們死了呢。又過了一會兒,只見那幾只蝸牛慢慢地伸出頭來了。我用手指碰它一上,它就馬上把頭和觸角縮排硬殼裡去了,然後它看看周圍有沒有人再“攻擊”它了,小蝸牛又慢慢地把頭伸長來了。當它們感覺到周圍比較安全時,就小心謹慎地爬向了我給它們放的食物的盒子角。它們爬行的速度可真慢呀,可能又用了十幾分鍾,我驚奇地發現那幾只蝸牛爬向了那幾片綠油油的青菜葉。不一會兒,青菜葉上就有了三隻蝸牛了。當時,我就判斷蝸牛可能是害蟲,因為它們也許要吃菜葉。

  後來,為了做作業,我離開了一、兩個小時。做完作業後,我再去看那幾只蝸牛時,呀,只見盒子裡的幾片青菜葉上只要有蝸牛待著的地方,都出現了好些缺口,而那些米飯、蚊子原封不動的擺在那裡。我終於弄清楚了,蝸牛吃青菜葉,它應該害蟲。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6

  星期一,我回到家裡準備做作業的時候,媽媽突然從廚房裡跑了出來,手裡好像拿著什麼東西,我仔細一看,原來是隻蝸牛。

  我拿著蝸牛仔細觀察起來,爸爸走過來笑著對我說:“你知道它的眼睛在哪兒嗎?”

  我指著頭上最長的兩根觸角對著爸爸說:“這不是嗎?”

  “是下面短的那兩根,上面兩根是觸角。”爸爸笑眯眯地對我說。

  我突然想起科學老師說的話:“蝸牛有二萬五千六百顆牙齒,舌是舌齒。”我就低著頭,一直在看它的嘴在哪裡,那隻蝸牛好像在說:“彭梓涵,你看我幹什麼,難道我很帥?”

  “我在觀察你的嘴巴在哪兒呢?”我觀察了一會兒,還是找不出它的嘴巴。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我拿起一片菜葉放在它的面前。“是給我吃的嗎?”“嗯!”我興奮地回答。蝸牛慢慢地爬了上去,頭對著菜葉動了動,菜葉上就出現了一個小洞。我終於看到蝸牛的嘴了,就在眼睛的下面,只可惜看不到嘴裡的牙齒。

  蝸牛吃飽了,就在陽臺上東走走,西走走。太陽出來了,剛好曬在陽臺上,蝸牛走過的地方都變白了,我大叫一聲:“爸爸!”爸爸快如閃電般跑了過來。爸爸一看,沉思了片刻,還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對我說:“小彭,這種白線是幫助蝸牛走路用的,這白線叫黏液,因為蝸牛爬行的時候需要這種黏液來幫助它。”我恍然大悟。

  我終於知道了蝸牛頭上長的是觸角,短的是眼睛。它有二萬五千六百顆牙,還會發出一種幫助它行走的黏液。

  原來仔細觀察一種動物是那麼的有趣啊!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7

  10月1日 星期二 多雲

  放國慶長假了,我回到老家,在家旁邊的草叢裡捉了4隻身體比較大的蝸牛,把它們放在飼養瓶裡仔細進行觀察。

  我把蝸牛放在瓶子的右壁,我輕輕一碰蝸牛的觸角,沒想到它收了回去...... 蝸牛頭上有2對觸角,長長的觸角上長著一對眼睛,它的眼睛非常小,不留心看還看不見。它的身體上有個小小的氣孔,它從氣孔裡排出來的糞便就像一條蚯蚓長長的細細的,黑乎乎的。蝸牛殼的缺口處排出了白白的液體,晶瑩透亮的,我頓時傻了眼。蝸牛的貝殼就像一顆小小的螺絲,蝸牛還可以飛崖走壁,在牆壁上也可以活動自如,原來蝸牛是靠腹足行動的。它的嘴巴就在下巴上,幾乎只有一個小小的縫隙。它呼吸的地方正是我剛才說的排糞便的氣孔,長在後半身,其中一隻大蝸牛的殼裂了開來,似乎他的心臟在跳動。沒有了保護他的房子,一定很疼吧!而且他身上有一層透明的液體。

  10月2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一起床我就先去觀察那隻破殼的蝸牛,發現皮膚也恢復了一點,還有一隻蝸牛身上產生了一種叫作“黏液”的物體。我給蝸牛們起了名字分別叫作“老大”、“老二”,旁邊還有兩隻小蝸牛分別叫“小小”、“欣欣”。當時,我十分興奮,因為2只小蝸牛漸漸探出頭來了。破殼的蝸牛的'身子左扭右扭,似乎要從貝殼裡爬出來。上次,我發現有2只蝸牛在大蝸牛身上動來動去的,這次一動不動,好像是睡著了。上課時老師講過可以把蝸牛放進水裡喚醒它。於是,我用杯子罐來了水,把蝸牛放入水裡,果然用水可以喚醒蝸牛,而且蝸牛在水中還會浮起來,沿瓶子壁向上爬,還不停地探出腦袋呢!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8

  9月25日

  星期二晴

  在放學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隻蝸牛。科學課上正在學習有關蝸牛的知識,於是我用樹葉包住它,帶回家仔細觀察。

  在家裡,它的身體一隻縮在殼裡不肯出來,大概是剛才受到了驚嚇。過了一會,它小心翼翼地鑽了出來,剛剛探出腦袋,好像看見了我,馬上又藏了起來。過了好久,它似乎忍不住了,探頭探腦地又鑽出來了。我怕嚇著它,所以在遠處靜靜地觀察。

  蝸牛長著兩對觸角,通常是一對長,一對短,像四根天線,不停地晃,彷彿在傳遞訊號。你能猜猜這兩對觸角是用來幹什麼的嗎?告訴你,它的觸角可不是用來傳遞訊號的,在那四根“天線”上,長著四隻小眼睛呢!

  蝸牛的殼是田螺狀的,上面有一些不規則的花紋,它的殼有一些腺細胞,能分泌一種液體,這種液體是用來保護蝸牛柔軟身體的。

  蝸牛前進時,它的頭往前伸,巴住地,再用身體的力量把那笨重的殼往前拖。如果你仔細看,在它的身後會看到一條彎彎曲曲的線,那就是蝸牛爬過的痕跡。

  9月27日

  星期四晴

  第二次我去看蝸牛時,它已經爬了5分米左右了,看樣子它有點餓,我想餵它一些東西,可是喂什麼好呢?我在網上找到了答案。原來蝸牛吃一些雜草瓜皮之類的東西,於是,我把它放在了一塊瓜皮上,它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它用牙齒把食物拉到嘴裡,它可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5600顆牙齒。它是用嘴唇咀嚼,咬爛後,將食物嚥下去,蝸牛就是這樣吃食物的。

  我對蝸牛已經觀察了兩天了,它不能再跟著我了,如果跟著人類,它始終是要死的。我決定把它放生,讓它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我帶它來到院子裡的草坪上,讓它去找自己的家。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9

  7月20日 星期四 晴

  課上,老師留下作業,要求我們觀察蝸牛。於是,我一回家就跑到花園裡尋找,可是怎麼也找不到這個小東西。最後,在爺爺的幫助下,我在一個潮溼的牆角里找到了兩隻可愛的小蝸牛。

  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蝸牛時,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更要仔細地把它們觀察一番。

  蝸牛的背上揹著一個漂亮精緻的“小房子”,軟乎乎的身體就藏在這個“小房子”裡。我覺得它們好像沒有骨頭,因為那麼柔軟的身體,溼漉漉、滑膩膩的,很難想象裡面會有什麼硬東西。

  蝸牛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總是扭來扭去的,還能伸長縮短,而且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 如果把蝸牛放在陽光下暴曬,它的頭會很快縮排殼裡,並用薄膜封閉“門洞”。這說明蝸牛害怕強光照射,也怕熱。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用自己的體液進行潤滑,減小摩擦。

  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觀察,發現它的頭上有一個很小的圓點,似乎那就是它的嘴。長著一張這麼“迷你”的嘴,我想蝸牛進食時一定吃得很慢,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地上,把蝸牛捉來,讓它們吃。等了好長時間,也沒看到它們吃菜葉,我乾脆把蝸牛和菜葉都放到盒子裡,蓋好蓋子,自己睡午覺去了。

  大概三個小時後,我醒了過來。我湊近盒子,吃驚地發現蝸牛竟然把葉子吃掉了大半!再仔細一看,盒子裡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並沒有這些東西呀,那麼這些顆粒一定是蝸牛的排洩物了。由此可知,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的,而且吃得很慢。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它們背上那精緻的“小房子”,看上去可愛又溫馨,給人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不過,它們這麼愛吃菜葉,菜園裡的菜葉子可遭殃了!這麼看來,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不是一種令人省心的小動物啊。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10

  我有兩隻蝸牛,一隻大,一隻小。他們經常爬到飼養盒的頂部,害得我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把它(大蝸牛)摘下來,因為蝸牛爬過的地方,總是粘粘的,所以我要仔細地洗乾淨、擦乾淨(聽說蝸牛喝了肥皂水會拉肚子的)。

  10月20日 天氣:陰

  我發現,大蝸牛很“害羞”的,我碰一下它的觸角,它就會把整個頭都縮排殼裡去,真夠膽小的啊!

  10月21日 天氣:晴

  大蝸牛又爬到“屋頂”上去了!我一用力“吧嗒”一聲,大蝸牛重重地摔下來,掙扎幾下便暈了過去,我以為它完了,萬幸的是,它漸漸甦醒過來。它先是觸角動了動,然後身體也直起來了。我嘆了口氣,真把我嚇壞了。

  10月22日 天氣:晴

  今天蝸牛們很乖的,沒有爬到飼養盒上面去,但是小蝸牛還是有些調皮。蝸牛的生長需要食物,在陰暗的地方能發現蝸牛。蝸牛用足爬行,足叫腹足。

  10月23日 天氣:多雲

  我發現,蝸牛右轉彎時,右邊的腹足就會疊起來,等全身變成一條直線後,重疊的部分就又會重新展開了。

  10月26日 天氣:晴

  在學校裡和吳澤文進行蝸牛爬行比賽。我拿出一隻小蝸牛,讓它爬到一支鉛筆上,吳澤文也做好了準備。比賽開始,兩隻蝸牛都奮力地向前爬著,我拿了一片菜葉引誘小蝸牛,果然不出我所料,我的小蝸牛像飛毛腿(以蝸牛的速度)一樣爬完了兩支鉛筆,贏得了比賽勝利。吳澤文的蝸牛還呆在原地吃菜葉呢!

  10月27日 天氣:晴

  小蝸牛休眠了,我把它放進水裡,一會兒,蝸牛的身子出來了,接著是頭,然後從水裡爬出來了。大蝸牛更有趣。離盒子四周很遠的地方,它就會伸長了脖子,貼在盒壁上,再慢慢拖動身子爬上盒壁。

  10月29日 天氣:晴

  因為我的疏忽,我最心愛的小蝸牛失蹤了!看著空空的籠子,菜葉裡沒有了小蝸牛的身影,只有大蝸牛擺動著觸角,爬來爬去。籠子裡幾乎空了,沒有了小蝸牛,似乎少了點什麼!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11

  20xx年10月2日 星期六 天氣:陰

  今天,我剛開始出門,就看見了一隻蝸牛。它的頭上頂著一對觸角。身上還背了一個家,我想:我用手指去碰它一下,看看它會怎麼樣。我充滿好奇的用手指碰了一下。它就把觸角收回了。只要再碰一下,它就會把身子收到殼裡。我想,它應該不會再出來了!我走開了一小會工夫,我再去看蝸牛的時候,他已經出來了。我看著蝸牛的一舉一動,它的速度很慢,一分鐘只能爬2分米左右。蝸牛跟烏龜是朋友呀!它們都有一個特點,都走的非常慢。而且,背上都有一個小小的家都膽小。一碰,就縮排去。

  20xx年10月3日 星期一 天氣:晴

  第二天,我再去觀察,它已經爬到了河的邊沿。因為蝸牛走過的地方總會有銀白色的細細的一條線。我就跟著這一條線,道它在這兒。蝸牛特別的怕鹽,只要一碰到鹽就會溶解成了水。有一次我拿著一包鹽在蝸牛面前晃來晃去。因為我想做一個實驗來驗證這是不是真的。我拿出一點點的鹽,把它放上去,過了一會兒。我再去看這隻蝸牛已經沒了,在那裡只是一灘很稠的液體。我楞了一下,過了一會我反應過來,我相信蝸牛是怕鹽的。而且,一碰到,過不了多久,就會變成一種液體。

  20xx年10月4 星期二 天氣:陰

  第三天傍晚,太陽還有光芒,我出去找蝸牛,我找來找去,沒有找到蝸牛。我就問媽媽,媽媽說白天中午、下午、傍晚,很少見到蝸牛。因為蝸牛怕光,只有晚上的時候蝸牛才肯偷偷的出來,陰天也肯出來。

  其實,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動植物。你就會從中得到快樂和知識。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12

  前天下樓的時候突然發現地上出現了很多的蝸牛,這種久違了的可愛的小動物,連續幾天的雨水給了它們舒適的生長環境,所以都出來活動了,呵呵。於是昨天趴在草叢裡抓到了三隻活的帶回了家,嘻嘻。這三隻個頭正好是大中小三個號,我分別給它們取了名字:大牛、二牛和小牛,哈哈。

  回家後在網上搜了搜如何飼養蝸牛,原來蝸牛吃的東西還不少呢。蔬菜、水果甚至吃紙。據說它吃的什麼顏色的食物拉的便便就是什麼顏色的,真有意思。我找了個空瓶子,墊了些泥土上面鋪了些葉子,這就是它們的家了。一開始它們還不太習慣,尤其二牛和小牛總是往外爬,大牛比較懶很愛睡覺。我虛掩著蓋子,給它們留些空隙,大概是爬累了,兩個小傢伙都貼在瓶蓋上睡了。

  晚上小傢伙們已經排了不少便便,而且很活躍。我開心地讓它們在手指上爬,時不時碰碰它們的觸角。其實蝸牛有四個觸角,上面二個比較長,不知道是不是用來觀察的,下面二個短的,可能是用來探測近處物體的吧。不知道它們會不會長大呢?我跑去洗了個桃子,把一些肉肉放到瓶子裡,咦,它們真去吃了耶,而且吃的還挺快呢。不知道它們的嘴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吃進去的呢?真奇妙~~

  今天早上起來我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它們,咦?怎麼都沒了?瓶蓋蓋著呢,不可能跑出去啊。我扒拉扒拉土,哈,原來它們都躲在土裡面睡大覺那!第一次知道原來蝸牛是在土裡睡覺的,真有意思。我的牛牛們快點長大吧,最好再生些小牛牛出來,不知道你們怎麼分公母的?我要上網查查。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13

  20xx年10月21日 週六

  今天是我養蝸牛的第二天,我給蝸牛找了個家,讓它住在我的空礦泉水瓶中。蝸牛初來乍到,還不太熟悉我家,我也不急,一點一點勾引它上來與我玩。

  網上說蝸牛喜歡吃甜食,我便在塑膠瓶的內壁上均勻抹了一些葡萄糖水。小蝸剛開始只是聞到了糖水的香味,卻依然十分謹慎,只露出兩隻小眼睛往外看。確保沒有危險才小心地爬了上去。我看見蝸牛的底盤微微發黃,看來這隻蝸牛正直青春期,特別喜歡吃甜食。

  現又是初秋,激發了它的食慾才如此。小蝸挺著四隻觸角,浩浩蕩蕩地爬著,爬到我抹糖水的部分,便放慢了步伐。小蝸迫不及待地張開了一張擁有全世界牙齒最多的嘴巴,一張一合,吃著糖水。左爬右爬,花了好久才爬到了瓶子的頂端。意猶未盡地享受著口中最後一絲甜味。我的小蝸是個吃貨,卻也是懶蟲,既然都上來了,自然也不願意下去,怎麼也趕不走。

  中午,小蝸在睡覺時,我噴了一些水在瓶子中,讓瓶子保持溼潤與乾淨。小蝸依然沒有醒,昨天給小蝸喂得菜葉它沒有吃,今天早上放瓶子中的白蘿蔔片它也沒有吃。真不知道它是否餓了。於是,我打算從廚房切幾片黃瓜喂小蝸。開始時發現切得太厚,不便於小蝸咀嚼,便切薄了!這次我沒有一下子扔到底部,而是放在小蝸的殼上。沒過幾秒,小蝸便伸出了腦袋,這次它沒有再猶豫,而是選擇了直接吃。它憨態可掬的用嘴咬著,嚥著,甚至可從它的頭部看見一塊綠色從上至下的滑落。小蝸很聰明,它把黃瓜咬成線狀,然後從一端開始咬斷,嚥下,咬斷,嚥下,以此來消化。不到5分鐘,小蝸用餐完畢,又沉沉睡去了!看來我的小蝸還是很挑食的,就愛吃甜甜爽爽的食物,真不知牙齒會不會被蛀壞!

  養蝸牛的奔波使我感到快樂,一次一次的忙碌也使我感到充實,家有小蝸,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14

  因為科學老師叫我們觀察蝸牛,所以我就去校門口,買了兩隻可愛的白玉蝸牛。

  這兩隻白玉蝸牛都揹著一個海螺一樣的殼。這兩個殼都是深棕色的,殼上還有著不一樣的花紋,有一隻蝸牛的殼上,裝點著一個個小斑點,而另一隻蝸牛的殼上,卻有著一道道美麗的條紋。再看它們那緩慢的步子,讓我想起了“蝸牛揹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兒歌;它們的身體白白的,像是穿上了一件潔白的衣服,又像是全身都粘滿了油漆;它們那長長的觸角上,長著一雙正在轉動的小眼睛,彷彿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它們走過的地方會有一些白白的黏液,像膠水一樣,粘粘的。

  蝸牛喜歡吃什麼呢?我不知道,於是,我就準備做個實驗。我先找來一些泥土,放在蝸牛面前。因為蝸牛生活在泥土上,所以我認為蝸牛愛吃泥土。只見蝸牛爬向了這一小堆泥土,可剛碰到泥土,它就轉過了身子。我又拿了一塊新鮮的豬肉,給蝸牛吃,可蝸牛卻無視了它。我又拿了一些生菜給它,它卻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看來蝸牛愛吃生菜啊!

  蝸牛是怎麼睡覺的呢?為了解開這個問題,便觀察了起來。只見它把身子縮進了殼,接著,它們用一種奇怪的黏液,封住了洞口,然後就睡著了,就像死了一樣,一動也不動,而且你怎麼叫,它也不會醒來。

  蝸牛生活在什麼地方呢?為了得到答案,我便做了個實驗。我先把蝸牛放在了一個乾燥的地方,可蝸牛卻一副嫌棄的樣子,好像很不喜歡這。我又把它們放到了一個潮溼的地方,它們就高興得直轉圈。我便想:蝸牛喜歡潮溼的地方,那會不會喜歡在水裡呢?我便把它們放在了水中,剛放進去,它們就飛快地爬出來。由此可見,蝸牛是喜歡生活在潮溼的地方。

  一隻小小的蝸牛,身上卻有著巨大的秘密!

六年級日記:觀察蝸牛_600字15

  《作文:觀察日記:蝸牛》觀察日記:蝸牛

  在科學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於是我回家後就到花園裡去尋找。可是,我怎麼也找不到這種小東西。最後,在爺爺的幫助下,終於在一個潮溼的牆角里找到了兩隻小蝸牛。

  本來在課堂上聽了老師講蝸牛,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要把它仔細地觀察一番。

  它們的背上揹著一個漂亮精緻的“小房子”,柔軟的身體就藏在這個房子裡。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盒子裡開始觀察。

  我發現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溼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閉著的“門洞”裡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潤滑。

  可是,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才發現一個很小的圓點,我想蝸牛一定吃得很慢。於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盒子裡,把蝸牛捉來讓它吃。我等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看到它吃菜葉,我就把盒子蓋嚴,去睡午覺了。當我醒來的時候,我吃驚地發現蝸牛把葉子快吃完了。但我始終沒有看見它吃東西,我想它可能是在黑暗中吃吧。我再仔細一看,盒子裡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並沒有這些東西,那一定就是蝸牛的排洩物了。我大概睡了三個小時,這說明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而且吃得很慢。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他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觀察日記: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