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無錫園林工程實習報告範文

無錫園林工程實習報告

無錫園林工程實習報告範文

  篇一:無錫園林實習報告

  《園林工程》實習教學指導書

  一、實習報告要求

  1.完成園林工程例項分析2例,每例字數不小於2000字,且圖文並茂。

  2.實習結束後一週內完成並上交實習報告。

  寄暢園

  寄暢園在無錫市惠山東麓惠山橫街。園址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後)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秦金(號鳳山)得之,闢為園,名“鳳谷山莊”。秦金歿,園歸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園居,鑿池、疊山,亦稱“鳳谷山莊”。秦梁卒,園改屬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廣巡撫秦燿。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師張居正被追論而解職。回無錫後,寄抑鬱之情于山水之間,疏浚池塘,改築園居,構園景二十,每景題詩一首。在無錫有一座近500年曆史的名園,它不僅體現了我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這就是我們即將前去遊覽的寄暢園。

  寄暢園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它位於惠山東麓,佔地I4.85畝。該園雖小,卻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佈局,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人圍內,以有限的空間,造無盡的意境,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傑出典範。1988年寄暢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寄暢園的建立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園,故名“秦園”。此園第一代園主秦金,號鳳山,是宋代著名文學家秦觀的後裔。在明嘉靖年間,他曾先後任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書,為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隱”和“匯寓”兩僧舍,初步奠定了園林的雛形,因秦金號“鳳山”,故初名“鳳谷行窩”。

  到了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園主秦耀因失意於官場而被解職,從而驅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間,先後花了七年時間,在“民谷行窩”的基礎上建成20景。新園建成後,取王羲之的詩句“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清冷澗下瀨,歷落松竹林”,而命名為“寄暢園”。

  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後裔秦德藻專門請了造園名家張南垣

  設計改造,並由他的高徒侄子張武負責施工,在園內精心疊石,引入惠山泉。經一代名家張南垣的創意,寄暢園的風光更美了,名聲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兩朝帝王對寄暢園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間,他們祖孫兩人分別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暢園遊覽。康熙還特意為寄暢園題寫了“山色溪光”、“松風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費巨資,以寄暢因為藍本,在北京萬壽山建了一座“惠山園”,就是如今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在門廳右側牆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暢園記》。過門廳,天井裡兩塊刻石,右邊是康熙題寫的“山色溪光”,概括國內景色;左邊是乾隆題寫的“玉戛金從”,讚美園內八音洞的美妙泉聲。往前是“民谷行窩”大廳,三門敞廳正中懸掛朱妃瞻所題寫的匾額。鳳谷行窩是寄暢園最早的名字。寄暢園第一代主人秦金,號“鳳山”,惠山俗稱龍山,以“鳳山”相對,指出此地是“鳳藏龍山”的風水寶地。現在的大廳是清雍正年間改建的,廳前柱子上掛著無錫金石家高石農篆書翁同龢的楹聯:“雜樹垂蔭,雲淡煙輕;鳳澤潔暢,氣爽節和。”走廊東門叫“侵雲”門,“侵雲”為錫峰塔的別名,出此間可望錫峰塔影。酉門為“礙月” 門,可眺望九龍山峰,因峰高阻礙月色,故名“礙月”。

  從“礙月”門出來,是一座蘇式小庭院,中間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圍砌。周圍紅柱迴廊連線整個庭院,廊的兩端各有一個月洞門,分別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暢園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禮堂”,古樸典雅,裝飾扇木格子落地長窗,共有18扇。這裡是執掌禮儀的場所,據說此堂題名是為紀念關公。關羽被曹操軟禁後,為試探關羽,只給他一間房,關羽把房讓給嫂嫂,自己站在門外,借月光讀書到天明。曹操為此佩服至極。園主人更是敬佩關公,題名“秉禮”,即秉燭達旦,遵守禮節之意。

  從北面出小院,坐西朝東的三門古屋,是“含貞齋”,這裡原是明代園主秦耀讀書處,這位官場失意的園主喜歡吟詠“盤桓撫古松,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吾自含我貞”的詩句,因此齋名也就叫作“含貞齋”。屋前兩棵銀杏樹,高大挺拔,在它的後面種植著大片桂花樹。穿過樹林,看到的是“九獅臺”。

  九獅臺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隻用太湖石疊成的巨大的雄獅。據說這是根據元代無錫大畫家倪雲林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獅首,是全國最高點,整個園林一覽無餘。

  從九獅臺南行,不遠就到了“鄰梵閣”。梵界即為佛界,閣建在假山上,因緊靠惠山寺,故名“鄰梵閣”。原來的建築已毀,現在的閣是在80年代初根據明代王稚登《寄暢園記》的記載重建的,遊人登臨眺望,錫山風光盡收眼底。

  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牆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為鏡,梳理發妝。所以人們都叫她 “美人石”。石前這個長方形的池塘,叫“鏡池”。遊客欣賞“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動人的神態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現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裡有乾隆的御筆。乾隆來此遊覽時,認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將它改名為“介如峰”。園主人為此特意把乾隆的題字和題詩刻成石碑,立在鏡池前面。各位遊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牆角,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好像一隻癲蛤蟆,對著美人石張口垂涎,真像癲蛤模想吃天鵝肉。

  從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這片碧波盪漾的水面是“錦匯漪”,因為它彙集全國錦繡景色而得名。而整個寄暢園的風景正是圍繞著這一流池水為中心而展開的。“錦匯漪”南北長,東西狹,面積僅有2.5畝,卻顯得開闊明朗。東面是臨水亭廊,西面地勢高處造假山,水面上築有石橋,使水面成為不規則的巨大鏡面,把周圍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樹影、花影和人影彙集在池中。

  從“錦匯滿”東岸沿長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鬱盤”,取自王維《輔川園記》中“鬱郁盤盤,雲水飛動”之句。亭中青石圓臺和石鼓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秦氏舊物。鬱金亭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藝高超。乾隆遊惠山時,便和他在青石圓臺上對弈。結果,乾隆連連得勝、他想:我的棋藝遠不如老僧,為何反而連連得勝?無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勝罷了。後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雖然獲勝,仍鬱郁不歡,後人就把此回臺取名“鬱盤”,亭就叫一鬱盤亭”了。

  由鬱盤亭向北的長廊叫“鬱盤長廊”,為秦耀改造園林時所建。舊廊前後古木成蔭,鬱鬱蔥蔥,牆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隱若現。遊客仔細看會發現,這裡的廊柱特別高,這條長廊也特別高敞。因此在廊內舉目四望,“錦匯漪”對面的高大樹木,以及雄偉的惠山也能一覽無遺。

  順著長廊向北,只見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魚檻”。它三面環水,是當年秦耀改建寄暢園時建造的。建成以後言主人常常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額是張辛稼所書,中間懸掛著吳永康畫的觀魚圖。

  “知魚檻”對面是“鶴步灘”。它是園中的主山,用當地山石圍疊,並用土夯實。造園者把這裡的假山當作惠山餘脈來處理,使它們氣勢相連,假山腳下有彎曲穀道,洞水順流而下,水石相諧,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鶴棲息漫步,因此取名“鶴步灘”。

  “錦匯漪”上的石橋,用7條石板直鋪而成,因名“七星橋”。七星橋東面臨水的是飛簷翹角的“涵碧亭”。亭後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曆史。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建築,1993年全面翻修,恢復明代硬山式建築風格。遊客站在堂前,南面秀麗的錫山,山頂的龍光塔和園中的知魚檻、鬱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這是寄暢園小中見大建園風格的體現。

  嘉樹堂東面是“浣綠”廊門,而出西邊“聞韻”廊門,便到了“八音澗”。此澗是根據晉代左思“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黃石堆砌而成,上面種古樹,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澗邊假山群中的這些古樹,都是有二三百年樹齡的古樟,它們枝繁葉茂,最大的胸圍有4米。

  在遊覽寄暢園中,我們還可欣賞到《寄暢園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佈在鬱盤亭長廊、秉禮堂、含貞齋的牆上,以及鄰梵閣、嘉樹堂中。這些法帖是清嘉慶年間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賜《三希堂法帖》的基礎上,蒐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觀、文徵明、董其昌、劉塘等的墨跡,精雕細刻而成。現在看到的是 1981年根據舊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現古時風采。在含貞齋南側圍牆上,還儲存著零星殘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書法愛好者,可以慢慢瀏覽欣賞。

  三國水滸城

  水滸城是繼唐城、三國城之後,中央電視臺為拍攝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而投資建造的又一個影視拍攝基地,1996年3月《水滸傳》劇組進駐開拍,1997年3月8日正式開放。水滸城南面與三國城相鄰,西瀕太湖,佔地580畝,可供拍攝的水上面積1500畝。水滸城主體景觀可分為州縣區、京城區、梁山區三大部分。位於江蘇省 無錫市的太湖之濱。

  水滸城在全國有好幾個,目前知名的有:湖北赤壁中華水滸城、無錫太湖水滸影視城、山東東平水滸影視基地。.其中,赤壁市的水滸影視城投資達2億元人民幣. 水滸城內拍攝的電視劇(17張) “水滸城”是中央電視臺為拍攝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而規劃的仿宋建築 、埸景叢集,是無錫太湖影視城繼唐城、歐洲城、三國城之後,向“東方好萊塢” 目標邁進的又一重大舉措。 赤壁水滸城中央電視臺為拍攝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而投資建造的又一個影視拍攝基地. 無錫“水滸城” 是繼唐城、三國城之後,中央電視臺為拍攝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而投資建造的又一個影視拍攝基地,1996年3月《水滸傳》劇組進駐開拍,1997年3月8日正式開放。水滸城南面與三國城相鄰,西瀕太湖,佔地580廟,可供拍攝的水上面積1500畝。水滸城主體景觀可分為州縣區、京城區、梁山區三大部分。 “水滸城”依山傍水,陸地面積36公頃,並有廣闊的湖面拍攝埸景,城內建築 風格統一而形式多樣,上自皇宮相府,下至民宅草屋,衙門監牢、寺院宗廟、街市 店鋪、酒樓客棧以及水泊梁山大塞,從各個不同的.階層,充分再出了宋代獨特的歷 史背景和濃郁的風土人情。遊歷其間,緬懷歲月,怎不令人感嘆時光悠悠,物過而 境遷!

  內部景觀(20張) “水滸城”宏揚的是宋代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透過一個個逼真的景點再現了 清明時節汴河兩岸民俗風貌,其間城郭市橋屋戶之遠近高下、舟船車馬之往來先後 ,皆近其意態,讓人忘卻世間煩惱、流連於往昔歲月紅塵。 詳細描述: 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坐落於江蘇省無錫市美麗的太湖之濱,是我國首創的、大型影視拍攝基地和文化旅遊勝地。始建於1987年,佔地面積近100公頃,可使用太湖水面200公頃。無錫影視基地擁有大規模的古典建築群體,三國城內的建築雄渾剛勁,水滸城內的建築工巧華麗,唐城內的建築金碧輝煌,另外還有“老北京四合院”、“老上海一條街”

  篇二:園林工程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結合本地園林工程例項,讓學生分析該園林工程的主要內容、工程的特色(雨季與冬季施工),分析工程建設程式、施工工期,瞭解工程中所用的主要材料等。掌握園林工程的主要內容及相互關係。

  二、實習內容

  隨著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工作的穩步推進,南湖公園15個升級改造專案已經完成。情侶路更新園燈24盞,景觀燈已油漆出新,1100平方米的水榭長廊防腐木地面、50平方米花崗岩路面修補作業完成;園內綠化重新進行了佈局,新增芝麻白花崗岩石凳39個,垃圾桶38個;改善後的東大門花崗岩臺階、上山園路臺階、無障礙通道已經呈現在市民面前。4個應急避險不鏽鋼指示牌已安裝完畢。共栽種各種苗木16000餘株,鋪草皮5000平方米。

  一到南湖公園的大門,就看到一假山。假山施工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為保證假山工程的質量,應注意以下幾點:

  1、施工注意先後順序,應自後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層作業。每層高度約在0.3-0.8米之間,各工作面疊石務必在膠結未凝之前或凝結之後繼續施工,萬不得在凝固期間強行施工,一旦鬆動則膠結料失效。

  2、注意按設計要求邊施工邊預埋預留管線水路孔洞,切忌事後穿鑿,鬆動石體。

  3、對於結構承重受力用石必須小心挑選,保證有足夠的強度。

  4、安石爭取一次到位,避免在山石上磨動,一般要求山石就位前應按疊石要求原地立好,然後拴繩打扣,如圖5-3-9所示,無論人抬機吊都有專人指揮,統一指令術語。如一次安臵不成功,需移動一下,應將石料重新抬起(吊起),不可將石體在山體上磨轉移動去調整位臵,否則會因帶動下面石料同時移動,從而造成山體傾斜倒塌。

  5、掇山完畢應重新複檢設計(模型),檢查各道工序,進行必要的調整補漏,沖洗石面,清理現場。如山上有種植池,應填土施底肥,種樹、植草一氣呵成。 大門前廣場地勢有利於排水,園林排水特點決定園林的排水方式:以地面排水方式為主結合溝渠和管道排水,我國大部分公園綠地中都是採用這種方式。

  1、地面排水

  有效地利用園林中地形條件,透過豎向設計將谷、澗、溝、道路等加以組織,劃分排水區域,並就近排入園林水體或城市雨水乾管。

  地面排水方式可以歸結為四個字:攔、蓄、分、導。

  攔:把地表水有組織地攔截,減少地表徑流對園林建築及其他重要景點的影響。

  蓄:利用綠地保水、蓄水和地表窪地與池塘蓄水。

  分:用山石、地形、建築牆體將大股地表徑流分成多股細流以減少危害。 導:把多餘的地表水或造成危害的地表徑流透過地表、明溝和管渠及時排至水體或城市雨水乾管。

  2、明溝排水

  利用各種明溝,將地表水有組織地排放,明溝的坡度根據材料而定,不小於4‰。

  3、管道排水

  主要用於排除園林生活汙水、低窪地雨水或公園中沒有自然水體時的雨水。 在園林中雨水排放盡可能利用地面和溝渠排水方式,管道排水只是輔助方式,一方面是經濟條件的原因,另一方面園林由於地形多變,可以利用山谷、登山道進行排水,不但解決了排水的工程問題,而且可以結合造景。在自然環境中明溝可以做成自然式淺溝,結合道路的曲折變化成為一景。

  南山公園專案是我市實施“強工興城”戰略的又一重大德政工程。南山公園分為廣場部分和山體公園部分,規劃建設面積1433.3畝,其中山體公園715.7畝,廣場、會展中心及道路等公共設施717.6畝,概算總投資3.5億元。公園緊扣山水田園特色,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將園林文化、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重點打造文化休閒廣場、市民服務中心、山體公園等精品專案,是集行政、休閒、文化、生態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主題公園。

  在推進公園園林景觀及林相改造工作中,要“多植樹,少種花”,以充分保護原有生態,涵養水源;要“多自然,少人文”,即要重點突出公園的園林特色,使公園建設“顯山露水”,更好地展現“山水園林”的風貌;要“多修路,少建房”, 路、建築與山、水之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要做到不佔山、不佔水、不佔水面、不破壞山體搞建設,構建視線通廊,提高通透性,做到和諧自然。南山公園建設充分考慮公園交通設施,在綠化美化、水體處理、林相改造等工作中,要科學設計、合理施工,突出綠色、生態、環保、自然的山水園林風光。

  1. 地面鋪裝形式

  (1) 方磚

  用材:水泥方磚。地面鋪裝時可用水泥材料 的 方磚,也可用大理石材質的方磚。

  圖案:方磚一般有海棠花形狀、幾何形、梅花形等等,圖案多種多樣,可供選擇的種類繁多。

  特點:使用方磚鋪裝地面可使路面佈局整齊簡潔,清理方便,且造價一般低廉,在經濟上容易被接受。既有藝術美又有順應自然、相機靈活的佈局,規則型、直線型較多,堅固,廣闊平坦,很有氣勢,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

  (2) 水泥路

  用材:水泥路的用材一般是水泥、白灰。

  圖案:水泥路通常無特殊圖案,路面直接用水泥、白灰等材料鋪制而成。 特點:水泥路面鋪裝可使地面顯的光滑整齊,,車輛行駛方便,而且清掃十分方便。水泥鋪裝路面施工操作簡便,造價低廉,減少資金投入,應用廣泛,鋪裝時連續性強。

  (3) 卵石路

  用材:卵石路的用材多為鵝卵石,有些也用水泥製成。

  圖案:可鋪裝成各種各樣的花朵形狀,有些鋪裝成漢字形或字母形等其他一些簡答圖案,還有一些卵石路面用鵝卵石等材料隨意鋪裝而成,沒有一定的圖案型別。

  特點:多用於散步小路,有曲徑通幽的效果,能更好的與周圍環境相結合在一起, 充滿野外自然的情趣。卵石路面防滑,拼接成的各種各樣的圖案本身也可作為園中景色,增加美感,幾番人們遊玩的興趣。而且在卵石路上散步,卵石路面有按摩的功效,有益身體健康。

  2. 音樂噴泉

  音樂噴泉是南山公園的一大特色。音樂表演噴泉是在程式控制噴泉的基礎上加入了音樂控制系統,計算機透過對音訊及MIDI訊號的識別,進行譯碼和編碼,最終將訊號輸出到控制系統,使噴泉的造型及燈光的變化與音樂保持同步,從而達到噴泉水型、燈光及色彩的變化與音樂情緒的完美結合,使噴泉表演更加生動更加富有內涵。音樂噴泉:可以根據音樂的高低起伏變化。使用者可以在編輯介面編寫自己喜愛的音樂程式。播放系統可以實現音樂、水、燈光氣氛統一,播放同步。

  3. 排水系統

  該公園的排水方式主要是明溝排水,為土質明溝。排水溝布臵在人流活動頻繁,功能綜合性較強的地方。在公園中設了臵良好的排水工程設施。

  (1) 下水道井蓋

  用材:下水道的井蓋用水泥、鋼筋製作。

  圖案:下水道的井蓋有圓形、有網格型的。

  特點:這樣的排水系統與地面環境一致,不影響周圍景色。

  (2) 排水鐵箅子

  用材:鋼筋、水泥

  圖案;井字格型

  特點:這樣的排水設施具有防滑特徵,與地面性質一樣。不影響周圍環境。

  二、實習總結及體會

  為期五天的實習匆匆而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很多課本中學習不到的東西。令我感覺最深的是理論與實踐的差別。而實踐意味著繼續學習,並將知識應用於實踐。本次實習,鞏固加深了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為我們能在以後立足增添了一塊基石,使我們向更深的層次邁進。

  因為我們的實習安排很緊,時間又短,地方又多,目的性很強,所以自由性比較差。雖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不失的做到了小中見大。從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和體會到的,我們能對設計有個更加全面的細緻的認識,身臨其境的感受設計帶給我們的便利和效益。從而為以後的設計提供借鑑和出發點。

  但是,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單靠這些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一點一點的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行,努力掌握更豐富的知識。要學好園林專業必須多出去看看別人創義一些好的公園、名勝古蹟、具有特色的建築物等,從中吸取其中的精華,用來設計出原無既有的園林特色。

  篇三:園林工程實習報告

  1.實踐時間:2015年7月4日

  2.實踐地點:成都市活水公園、成都市浣花溪公園

  3.實習內容

  3.1活水公園實習

  3.1.1實習目的

  根據活水公園參觀實習內容結合專業知識:調查分析活水公園汙水生物淨化處理流程與原理;調查分析活水公園汙水系統設施與園林景觀的處理。

  3.1.2實習結果

  3.1.2.1活水公園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的活水公園,是我國第一座以水為主題的溼地生態展示景觀公園,這個城市生態環保公園展示了國際先進的“人工溼地系統處理汙水”的過程。其佔地2.4平方公頃的公園,坐落於成都市的護城河――府河上。活水公園的創意者,美國“水的保護者(Keepers of The Waters)”組織的創始人貝茜·達蒙(Betsy Damon)女士,用了大量流動的雕塑,作為文化藝術展示,目的是為了提高全球人的清潔城市供水工程的意識。活水公園的方案運用了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吸取魚水難分的象徵意義,將魚形剖面融於總體造型,全長525m、寬75m,預示人、自然、水的依存關係。它利用溼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質的自然淨化能力淨化汙水,並在此過程中促進了大型植物生長,增加了綠化面積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有利於良性生態環境的建設;它模擬和再現了自然環境中汙水是如何由渾變清的全過程,展示了人工溼地系統處理汙水的工藝:受汙染的無生機的“死水”,經過塘床系統中的各級溼地單元與各種高、低等生物群落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後,變成生機勃勃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水”,演示了水與自然界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生命過程,這是一個集現代意識和傳統園林於一體的公園,蘊涵了豐富的文化、藝術和生態意義。

  3.1.2.2活水公園淨水系統

  (1)厭氧沉澱池

  位於魚眼處的厭氧沉澱塘進一步初步清理,厭氧沉澱水深較深整體體量有70立方米左右,這裡可以對待處理的汙水第一步的過濾並使較大的汙染雜質沉澱下來,水池中內層和外層有兩圈過濾網,水由水車(水泵)抽入水池中心,由中心圈層的過濾網過濾,之後經最外接近陸地的圈層過濾網過濾。

  (2)水流雕塑

  經過濾後的水再流入流水雕塑,依靠水的流動、波動,加氧淨化,之後進入兼氧池。

  (3)兼氧池

  兼氧菌有水解作用和產酸作用,將廢水中部分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為溶解性的有機物,部分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的易降解有機物,從而去除部分COD並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再進入位於魚鰓部分的人工溼地塘床生態系統。

  (4)人工溼地塘床生態系統

  人工溼地塘床生態系統為活水園水處理工程的核心,是一個鈣化池、耗氧池。由6個植物塘、12個植物床組成,池水深度在一米以下,過深會減少光照。尚待淨化的汙水在這裡經沉澱、吸附、氧化還原、微生物分解、動植物吸收等作用,達到無害化,多項水質指標明顯改善,成為促進植物生長的養分和水源。此外,對系統中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水質的時空變化設有幾十個監測取樣管,便於取樣分析,為保護溼地生態及物種多樣性的研究提供了實驗場地。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研究價值。

  人工溼地的塘床酷似一片片魚鱗,呼應了公園的總體設計。其中種植的漂浮植物有浮萍、紫萍、鳳眼蓮等;挺水植物:蘆葦、水燭、茭白、傘草等;浮葉植物:睡蓮;沉水植物:金魚藻、黑藻等幾十種,多種類的植物有效的從各方面來淨化根系,吸收雜質。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水體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並且在植物體內的富集含量可達到汙染物在水中濃度的十幾倍、幾百倍甚至幾千倍以上,對水體能起到很好的淨化作用。水池中還有自然生長的多類魚、昆蟲和兩棲動物等構成了良好的溼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既有分解水中汙染物和淨化水體的作用,又有很好的知識性和觀賞性。

  (5)水流雕塑和養魚塘

  經人工溼地水處理系統淨化之後重新進入水流雕塑進行淨化和加氧,再進入魚塘,之後流入府河。每天,活水公園的流量可達500立方米,其所向人們展示的被汙染的水在自然界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生命過程,對人們生態環境保護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

  活水公園交通佈局結合了公園整體造型景觀,結合活水公園的淨化系統,圍繞淨化系統佈局交通園路,在臨近府河的公園周邊也分佈了交通道路,方便遊人出行。園路景觀儘可能的圍繞著淨水系統的佈局,表現了淨水小品結構的美,從公園入口進入是進行了地形設計的厭氧沉澱塘,園路是花紋造型的水泥混凝土地面,之後進入以磚石臺階與鵝卵石地面為主

  的流水雕塑部分,後面則是人工溼地塘床部分,此處主要以木質地板景觀為主,結合塘床多類植物造型景觀和水池與觀景平臺表現園路景觀,深入後依然是鵝卵石為主的道路,配合石質小品的流水雕塑,表現流水美,與後面的木質地板和魚塘花池的靜水景觀搭配,動靜結合。之後的園路景觀主要以磚石道路與園林植物景觀為主。

  3.2浣花溪公園實習

  3.2.1實習目的:

  根據浣花溪公園參觀實習內容,結合專業知識調查與分析:浣花溪公園的山水佈局及其景觀特色;浣花溪公園的噴泉,溪流的佈置與設計;浣花溪公園的交通佈局和園路景觀的塑造;公園場地的鋪地形式,材料應用的特色與特點; 浣花溪公園的排水系統處理;公園石景的應用方式與特點。

  3.2.2實習結果

  3.2.2.1浣花溪公園簡介

  浣花溪公園以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涵為背景,運用現代園林和建築設計的前沿理論,以自然雅緻的景觀和建築凸現川西文化醇厚的歷史底蘊,是一座集將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古典園林和現代建築藝術有機結合的城市公園。園內山水交融,花草樹木綠陰蔽日,由萬樹山、滄浪湖和白鷺洲三大景點組成,浣花溪和幹河兩條河流穿園而過,是成都最大的開放式城市森林公園,形象演繹了杜甫的詩意韻味。主要包括一座假山一個人工湖一處溼地兩幢景觀建築三座地下車庫四個大型休閒廣場,貫通全園的小溪河道和路網以及遍佈整個園區的園林綠化景觀等。從內容上分為詩歌大道、詩之韻詩歌意境、詩之韻詩歌典故和應急系統。

  3.2.2.2浣花溪公園山水佈局

  成都浣花溪公園是成都市挖湖堆山工程最大的一個公園,分別為滄浪湖和萬樹山。滄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廣場”、淺灘、溪流、小島和一座位於島上的景觀建築“浣花居”組成,營造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境。但是滄浪湖的水體造型變化不夠,駁岸處理形式單一,沒有展現出水體的自然之美,生態之美。

  萬樹山位於公園南部,以一座人造山為主,植如密林,佔地6.5萬平方米,並配以“萬竹廣場”、“川西民俗文化廣場”,錦水繞行其間,山體形態變化豐富。綠化分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陽光草坪和花卉相襯,營造出“綠竹通幽徑,青蘿拂行衣的意境。

  3.2.2.3交通佈局及鋪裝設計

  園內道路呈網狀分佈,有主幹道、次幹道、遊步道依環境而定。園內道路形式有沿景觀而建設的道路,在不同的景區道路的鋪設各有特點,在景點較集中的方道路為小路,這樣可以游到各個小的景點,同時還有分解人流擁擠的作用。北部和中部為直線路,南部景區為曲線道路。湖邊的道路採用弧型的設計風格,與地形達到了完美的結合。曲線的道路設計給適合人們更進一步的與大自然接觸。提高了公園的質量,也給行人帶來很多方便。北門臨近公交路線,這裡是遊人較為集中的地方。從進口公園內後,又將人流分成兩路,兩個造型別致的橋樑將人們引入公園深處,起到了一個指示的作用,橋樑的設計採用木質的結構,及環保又與周圍的環境達成一致,在橋樑的拐角處和過度去,有明顯的路標提示,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在向下一個景區過度的區域裡,建有休息場所,為遊人的休息提供了方便。

  浣花溪園路的鋪裝採用了多種多樣的紋飾來烘托道路的美和園林的景緻。白色的鵝卵石鑲嵌在菱形的大理石磚兩側,組成線條,在散步道上顯得格外突出。另外還有三角形和其他一些不規則圖形的組合都具有較強的動感。浣花溪園內也出現效仿自然的不規則鋪裝,如亂石紋、冰裂紋,給人以巴蜀地區樸素自然之感。

  篇四:園林工程實習報告

  組員:韓旭 賈懷俊

  姓名:沙若愚

  班級:工程造價(1)班

  王磊 沙若愚 馬雪

  小組任務:此次實習,我們小組的任務是佈置水景。眾所周知,水景是園林造景部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實習材料:工具:此次的實習,由於場地的限制,我們所用的工具很普通,就是鐵鍬加上鋤頭一類的開挖工具。材料方面除了做駁岸所用的卵石或砂石,我們同時還找來了一些用於造湖邊及湖內景觀的眾多植物,比如竹子,蘆葦之類的等等

  實習過程:第一天上午,我們組男生再加上其他組同學的幫助,然後組長的共同商議,同時還有老師的指導,最後決定了湖的初步雛形,上午我們就是放線,開挖,我組的女同學在思考湖邊及駁岸的佈置。一個上午就是在挖湖。下午,最終確定了湖的形狀;男生過來繼續開挖。

  第二天由於下了一整天的雨,沒有繼續,但我們的湖已經完工,大小,深度等方面也經過老師的指導得到改善。於是我們組商議等雨停了,再繼續我們的湖景佈置方面的問題。

  我們組考慮到湖心的假山加上週圍環境,於是制定了以湖心為主景,向四周擴散的方案。所選植物也極力與環境相適應。我們組員齊心協力,由馬雪同學設計,再加上我們組員的意見,我們所有組員共同造駁岸。然後我和賈懷俊找植物,然後韓旭和王磊負責栽植。最後我們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整體效果,去發現其不足或者有缺陷的部分,然後我們組再針對這些地方去做更整體,具體的修復,改造,力求達到更美觀,效果性更強。

  實習總結:透過這一個星期的實習,還有我們的分組分步完成實習。首先,我們能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前進,這是十分難得的一件事情。然後我體驗到了做園林的一些重要知識和技能,即便只是造一個小小的水景。這裡面我們要考慮到很多方面,首先你得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或者主題,其次要考慮到其人性化,美觀性,合理性,實用性等等方面,即便它只是一個模擬,但組員們都能用心,積極的去完成,去思考,克服種種困難,巨大的恆心,毅力,智慧都體現在這裡面。

  實習心得:我們針對這次實習的水景佈置,再根據其周邊環境的種種情況,系統的去完成它,以前都是學的書本上的知識,當我真正的去

  接觸它的時候,才知道它並非如我之前想的那麼簡單,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這次實習,盡顯這句話的魅力所在。當我親臨其境,才知道自己能力的有限,實習的這幾天,我增長了知識,有了專業的意識和經驗,一定會對我今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我很慶幸有此次的實習機會,以此來增長我的專業技能。

  以上就是我本次的實習報告及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