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故鄉課文練習題附答案

故鄉課文練習題附答案

故鄉課文練習題附答案

  一、基礎鞏固

  1、指出生字注音、解釋都正確的一項( )。

  A、陰晦(huì)(昏暗) 愕然(ě)(吃驚) 鄙夷(bǐ)(輕視)

  B、黛色(dài)(青黑色) 惘然(wǎng)(心裡好像失去了什麼)

  C、恣睢(zì cuī)(放縱,放任) 寒噤(jìn)(因寒冷而發生的哆嗦)

  D、嗤笑(jìn)(嘲諷) 髀間(pǐ)(大腿)

  2、根據語句的意思,依次填空,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 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 )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

  ② 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 )。

  ③ 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 )起來。

  ④ 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 )。

  A、悲哀 淒涼 氣悶 悲涼

  B、淒涼 氣悶 悲涼 悲哀

  C、悲涼 悲哀 淒涼 氣悶

  D、悲涼 氣悶 悲哀 淒涼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故鄉》中的楊二嫂這一形象從另一側面說明:隨著農村經濟的破產,小市民階層也日趨困窘。作者對這一形象給予了無情的辛辣的諷刺。

  B、《故鄉》一文兩次描寫閏土的肖像,其作用是表現閏土少年與中年的巨大差異。

  C、《故鄉》中的迅哥兒即指魯迅自己。

  D、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與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兩句前者不是比喻句,後者是比喻句。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

  ⑴ 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

  ⑵ 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

  ⑶ 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 )

  ⑷ 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

  二、能力演練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這來的便是閏土。口口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口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口口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

  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我想:我竟與閏土 ① 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麼。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 ② 起來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在第一段的方框內填上關聯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既然 就 並且

  B、即使 也 何況

  C、雖然 而 況且

  D、雖然 但 而且

  6、在第一段中抽出了一個短語這我知道,現在用A代替,把A還原到原文中的適當位置。

  7、給第四段中①②處填上合適的詞。

  ① ______ ② _______

  8、第一段以______描寫為主,表現了閏土因生活重負、精神的壓迫而憔悴、蒼老。

  9、第二段描寫了______,語言描寫只有一句,然而老爺足以證明我與閏土之間童年的純真感情已完全為______所代替。

  10、辛苦展轉、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含義是不相同的。辛苦展轉指______,辛苦麻木是指______;辛苦恣睢是指______。

  11、說說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何謂故鄉

  有時我想,人類的智慧簡直無與倫比,可鑽天,可入地。可憑按一個電鈕,操縱一場海空陸現代戰爭。可有時,又覺得人類的膚淺令人沮喪。比如,何謂故鄉,或者說,故鄉是什麼?對這個與生俱來、稔熟於心的概念,竟難以作出貼切、豐滿、全面的表述。我有意翻閱了辭海辭源辭通,也是茫然,枉然。那裡對故鄉的解釋,也只是乾巴巴的以詞解詞,曰故土,故園,家鄉之類。至多再加引荀子過故鄉,則必徘徊焉或木蘭詩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云云。

  因此,從這一點上說,我很藐視這些常為人師的辭書。他們對故鄉的解釋,簡單得等於零,根本不能滿足一個人對故鄉的最普通也最獨特的審美體驗和藝術感受。我雖淺陋,但經再三揣度,我想故鄉的內涵應當包括:

  故鄉是月。杜甫的月是故鄉明、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差不多都有的人生體驗。此刻,我在這異地千里的深山古寺,望見那殿角的銅鏡般的青空秋月,一下子就想到故鄉。而且,意象翩翩,鄉情汩汩。一個月移花影上欄杆的春夜,滿院的月光如同白晝,爹織布,媽紡花,吱嚀──吱嚀,咔通──咔通,在這如水的月光、如瀑的白布相合相映的情景中,在這機杼聲和母親的月亮頭,趕牲口,一趕趕到馬山口的伊呀歌吟中,我在媽的懷腿間睡著了。直到月落屋樑,爹走下機子,拍拍我沾了露水的頭皮嚷:小裱匠,回屋睡去!還有那個中秋夜,一家五口分食著一個小小的月餅,爹噙著旱菸噝啦噝啦地吸一陣,又咂一口手中只有過節才喝一點的燒酒,帶了點酒意地一指那中庭樹梢的月,對我說:裱匠,你看那月兒賊圓賊圓的。還有,我上中學時的一個秋假,我當了護青員,夜裡扛一柄長矛,在田野巡邏。我在將熟未熟、月光斑駁的玉米、穀子、高粱織成的青紗帳中穿行,那輪賊亮的月兒,就遠遠地高懸夜空。我走月也走,我停月也停,為我照路,為我伴行。

  故鄉是土。古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實,皇帝高高在上,與土何干?土真正屬於故鄉的人們,春種秋收,耕犁鋤耙,大人們在田裡翻騰,小孩們就在大路上和尿泥,過家家,或是揚起車轍裡一把一把的老黃灰打煙幕仗,灰頭土腦,臨回家,還要在口袋裡裝幾把灰。若遇下雨天,就光了腳丫,在泥濘中用腳搞踩塑,塑個蛋蛋,塑個槓子鏌,高興時還用稀泥給自己、給同伴糊個青眼小鬼。要是肚子疼,媽在老牆根摳一把老房土熬成鹽茶,一喝下去就好。這土方,使不少遊子或千里去做官的人,臨走叫悄悄帶上幾把老孃土。

  故鄉是根。少年也好,成人也好。凡夫俗子也罷,天才偉人也罷,無不記得自己的生養之所。特別那些功成名就者,人們更少不了對其原籍根脈的追蹤稽考。這根脈,就是他的故鄉。所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便是最具共性的故土情結的一個妙喻。封建士大夫的衣錦還鄉,蔣介石的祭母,許世友的屍骨還家,毛澤東的回韶山,以及改革開放以來,一撥又一撥的海外華裔不遠萬里的省親熱,從某一視角上講,同屬故土尋根,或曰心繫故根。地望人傑,根深葉茂。這地望,這根脈,即是故鄉。背井離鄉或遠離故鄉的人,不管白日如何繁華和榮耀,他的夢裡斷斷少不了思鄉戀根之真情

  故鄉是站。如果說人的一生是一次漫長而傳奇的壯遊,那故鄉則是這人生之旅的第一站,出航的第一港。無論戰功赫赫的將軍,著述等身的文豪,還是庸庸碌碌的眾生,若沒有故鄉的第一站,他無法成行。這首站,無論對其最終的.成功與高攀,有否直接的作用,但這第一是無法逾越和替代的。儘管這第一站,是步履蹣跚的,鋌而走險的,甚至對某些人來說,還交織著痛苦,憤懣,或羞辱。比如,魯迅的走出故鄉,直接原因是家道中落,乃父病逝;巴金的跨出故鄉碼頭,是因為厭棄那個頹敗的大廈將傾的家;白薇,她的告別故鄉,僅是為了逃婚和尋求個性解放,然而,故鄉對他們的才氣、智慧乃至形貌風骨,是有著祖脈地氣的孕育之功的。總之,這故鄉第一站對他們的稟賦、人性和最樸素的情感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因此,這對每個人也都是刻骨銘心的。

  最後我想,這故鄉還是一本小百科全書。毫無疑問,故鄉無論在深山,在平野,在濱海,在崗窪,在大漠,在荒原,都只是一個小社會。然而,這小社會里不乏桃花源,文明與野蠻、崇高與鄙卑、鮮花與血光雜糅共陳、相輔相成。它是大社會、大世界的光與微縮。熟記故鄉,小百科常讀常新的人,對整個社會、人生與宇宙的審視與把握,也就有了重要參照座標。

  因此,一個熱愛故鄉、諳熟故鄉的人,是一個聰明人,一個充分理解人生的人。由故鄉走向社會,再由社會歸故鄉,進而反觀社會的人,則近於哲與聖的超然,徹悟與睿智。故土情深,故鄉是經典!

  12、作者心中故鄉的月,凝結他哪些複雜的情感體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為什麼會把故鄉比作土呢?這一節中你對哪個細節最感興趣?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故鄉是人生壯遊的第一站,每個人都是匆匆的遊人,如果我們可以在第一站帶三樣旅途的必需品,你選擇什麼?談一談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月是故鄉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移花影上欄杆、月亮頭,趕牲口,一趕趕到馬山口這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月歌,請再舉出三例寫月的詩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不見得每個人都有遠離故土的經歷,有許多人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未離家園,是否就沒有鄉愁?談一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語言運用

  北京奧委會宣佈要進行連續5屆的奧運會歌曲徵集活動。這些歌曲應充分體現中國文化特色和奧林匹克精神,並最後從中確定一首作為奧運會主題歌。你是否也想試一下,寫一首歌詞寄給奧委會?

  五、輕鬆驛站

  魯迅先生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如何得名?這是魯迅先生運用了損形的修辭方法,且為租的右一半,介為界的下一半。當時他住上海北四川路,此地當時被稱為半租界。他以此集名告訴讀者,這些雜文創作於半租界的亭子間,表達了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憤慨之情。

  【參考答案】

  1、B

  2、B

  3、D

  4、⑴ 擬人 ⑵ 擬物 ⑶ 借代 ⑷ 比喻

  5、D

  6、在腫得通紅後

  7、隔絕、隔膜

  8、外貌

  9、神態隔膜

  10、勞碌奔波因受重壓而遲鈍愚昧放縱、放任

  11、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空有希望,不去奮鬥,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並堅持奮鬥,便無所謂無。只要奮鬥追求,路就會在腳下,希望會實現,新生活也會到來。

  12、① 孩提時父母的疼愛呵護令人陶醉。

  ② 過去雖貧苦但溫馨的生活叫人懷念。

  ③ 少年時初負責任,巡邏田野的夜晚令人興奮難忘。

  13、① 因為從小在泥土裡摸爬滾打,在泥土裡長大,還因為故鄉的泥土代表著長輩的關懷慈愛、無限牽掛。

  ② 或說老孃土,或說和尿泥,過家家。因為這樣的細節最富生活情趣。

  14、例:⑴ 親情,因為它將是你永遠的心靈依靠。

  ⑵ 童心,因為它將讓你活得自然,活得輕鬆。

  ⑶ 傷痕,因為它將提醒你道路上時有坎坷和泥濘。

  15、⑴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⑵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⑶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16、不是的。鄉愁不僅是對故鄉的思念,還有對故鄉的熱愛。有家鄉的人就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責任。對家鄉不盡如人意處的不滿,也是一種別樣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