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華南虎練習試題及答案

華南虎練習試題及答案

華南虎練習試題及答案

  課題七年級下冊第28課《華南虎》課型講讀課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掌握閱讀詩歌的方法,堅持閱讀的個性體驗,要了解詩歌產生的背景,詩歌創作的象徵手法,及華南虎的象徵意義。

  2.過程和方法: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詩歌的象徵意義去思考一代知識分子在特殊時期的生存狀態,並且鼓舞自己在人生的困境中永不低頭。教學重點聯絡創作背景理解對詩歌進行解讀。教學難點華南虎的象徵意義。教學方法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課時1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一、激趣導課這節課老師要和大家共同學習一首詩歌(板書:華南虎,牛漢),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揭示了一個規律:對於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可能有差異,其實一切文藝欣賞皆如此,自古以來我們就提倡這種閱讀觀念。對於這首詩歌,老師就鼓勵你們說出自己的見解。首先請同學們出聲自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請教同桌或老師。(教師下去巡查指導)

  二、初步感知詩歌學習詩歌,讀好詩歌首先要理解,理解了才能讀進自己的感情,所以首先來談一談對於這首詩歌的理解。

  1.先從內容上談整體印象。

  2.再細緻地結合具體詩句來談對於“華南虎”形象的理解。

  3.根據自己的理解,將自己所結合的.詩句進行朗讀。

  4.教師針對同學們的發言,做出總結。

  5.丟擲討論的問題:這隻老虎被囚禁,他想要衝出這個牢籠的束縛,並且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他的生活應該是很不開心的。但是詩歌中有這樣的兩處句子“背對膽怯而絕望的觀眾,安詳地臥在一個角落”還有“又長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動”,“安詳”、“悠悠”兩個詞語好像寫出老虎很享受的樣子。你們怎麼理解呢?……(同學發言)總結:不管老虎當時在想什麼,他的安詳和悠然絕不是向人類的一種屈服,決不是和人類的合作,他沒有淪落成一個為他的敵人表演的小丑,他活他自己。老虎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中,他固守著的是靈魂的高貴,精神的自由。(點出虎的形象意義的核心)

  6.自古就有詩言志,詩言情的說法,那麼你怎麼看待這首詩歌的主題,作者描寫華南虎要表達什麼思想?(此處學生的理解沒有涉及到詩歌的創作背景,很有可能是表面化的,停留在對虎的解讀。)

  7.關注文中的“我”,讀最後一節詩歌,談談作者想法。然後從內容上關照到第二節,對兩節詩歌同時閱讀。解決問題:作者對虎的境遇產生了怎樣的情感?對虎有怎樣的期望?作者對虎的遭遇同情,感到痛心,他希望看到虎堅強不屈地繼續反抗下去,相信精神的自由終究會戰勝世俗的卑劣。

  三、深入理解詩歌的象徵含義

  1.讀完第二節、第四節詩。問:如果作者是一隻被囚禁的虎,他會像老虎這樣做嗎?(此問題將對虎的解讀由動物的層面深入到人的精神層面)結論:作者也會像這隻華南虎一樣去奮爭,不會屈服。那麼詩歌就不是單純在寫一隻華南虎的生活,而是有人的影子。含有象徵。

  2.華南虎象徵什麼樣的人?象徵著在壓迫中不屈不撓的抗爭的人;永不言敗的人;生來高貴而不會被任何的困難嚇倒的強者;象徵能保持精神自由的人……3.詩歌中其他象徵體的分析。“鐵籠”“柵欄”“水泥牆壁”“山林”“火焰”(由學生找學生分析,不全面教師再做補充)

  四、結合背景,解讀作品內涵1.介紹詩人資料和創此詩創作背景。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每首詩都應該寫明創作的時間,這對了解詩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也就是說每一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我們看詩歌的寫作時間,是1973年,那是中國歷史上沒有詩意的年代。(引導學生閱讀的深入和細緻,從詩附帶的創作時間談起)介紹詩人資料以及創作背景。

  2.討論:桂林山水甲天下,詩人為什麼沒有寫到桂林的山水,而去寫了動物園裡的一隻華南虎呢?是借老虎的精神來象徵自己對於自由的渴望對於人格的固守。

  3.啟發:這隻老虎僅僅象徵了詩人自己嗎?象徵了當時深受迫害處於困境中的無數有良知沒放棄人格和尊嚴的知識分子。

  4.討論:“我終於明白了”作者明白了什麼?(對“我”形象的解讀,對詩歌內涵的進一步理解)在當時特殊的社會氣氛、政治氣氛中,自由是乞求不來的,只有爭取,那麼爭取不來的只有超越,像老虎一樣超越了肉體而固守精神上的自由,雖然孤獨但不會墮落。這種俯視、蔑視現實中芸芸眾生的高貴,只有經歷磨難的純粹的知識分子才會寫出這樣的文藝作品,這是發自他們靈魂深處的聲音,是超越了時代,超越了現實的精神的大自由!所以他們是生活的強者!(板書)

  5.探討詩歌的現實意義。

  6.帶著理解;朗讀詩歌。(學生朗讀,教師指導)

  五、教師總結,留作業附:板書設計華精神的自由南象徵手法虎牛生活的強者漢出聲讀詩歌,解決字詞障礙。學生髮言,談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中間可能有不同的聲音,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看法。學生髮言。指名學生朗讀詩歌。自談理解。要結合詩句。學生討論發言。小組討論代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