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人生哲理> 【熱門】人生哲理作文集合七篇

人生哲理作文

【熱門】人生哲理作文集合七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哲理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哲理作文 篇1

  一個憂鬱而迷惘的哲人步行至一片海灘。

  夜色將至,昏黑的海灘上聳立著一塊黑黝黝的礁石,孤零零地挺著千瘡百孔的身軀迎接狂嘯而來的海風。

  哲人悽然地凝望著礁石,替它感到悲哀,長嘆道:“可憐的朋友,你每日都經受著陽光曝曬,風吹雨打,忍耐著浪頭的拍打,潮水的沖刷,外加那大海的咆哮,這樣的日子怎麼捱呢?且待我明天把你帶回家做塊安閒的假山吧!”說罷,轉身而去。

  入夜,哲人做了一個夢,夢中,海灘上的礁石在對他說:“感謝你的一番好意,我心領了,但請你不要移走我。”

  哲人困惑不解地問:“為什麼?你喜歡這兒嗎?難道我眼中的痛苦對你來說完全無關緊要?”

  礁石沉默半晌道:“不,惡劣的環境確實使我痛苦,生活在海邊,意味著日日曝曬於烈日,年年任風雨侵蝕,更別說被浪潮衝擊拍打的滋味,被大海咆哮怒吼的驚悚。這其中的艱辛與苦澀,一言難盡。可我,真心喜歡這裡。”

  哲人更不解了:“喜歡?怎麼可能?”

  礁石平靜地說:“對,我喜歡這裡,確切地說,是喜歡體驗這裡的一切。陽光燙得我發熱,我卻可以體驗甜蜜的期待,期待涼爽的到來;風吹雨打固然痛楚,我卻可以體驗忍耐,忍耐將給我帶來無比的豪氣和成就感;翻滾的海浪毫不留情地撞擊我冰冷的身體,我卻能從中體驗到大海的有力與壯闊,感悟出生活中的艱辛與挫折,以及我自巋然不動的驕傲……更何況還有氣候宜人、風和日麗的時候呢,那時體驗就更美好了。這些豐富的記憶與深刻的體驗不管好與壞、甜與苦,都充實著我的生命,都是我可貴的珍寶,都給予我生活的啟示。所以,我,愛這片海灣,因而不願離去,你明白嗎?”

  哲人若有所思地咀嚼著礁石的話語,恍然大悟,喃喃自語道:“我懂,我懂……”

  不過第二天,哲人仍帶著工具來到海灘,但不是為了掘石,而是為了刻字。他肅然地在礁石上銘刻了這樣一句話:體驗,只有經歷過,才能知道它是何其珍貴。

人生哲理作文 篇2

  姐姐原來學習成績很好,可小考是沒考好,就沒考上重點中學。從此她自甘墮落,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加上父母的離異,她更是沒有信心堅持下去,她認為自己過不了這一關,加上我媽媽話不經大腦的語言,她更是離崩潰不遠,常常自己在被窩裡偷偷哭泣。每路過她的窗前,聽到她的哭聲,我總是一陣陣的心痛······

  哥哥因為小學時讀書不用功,加上他爸爸給他請了太多的補習老師,所以導致厭學,總是喜歡抱零蛋回家,默默父母的呵責,那一遍遍相同的責罵聲,最終使哥哥大多數時間都在網咖度過,打架,喝酒,抽菸都離不開他。現在哥哥已經被迫去異地求學了。

  姐姐也無奈地選擇音樂學院,家裡學校太遠——住校。

  現在家裡只有我一個寶貝了,我因為學習成績還可以加上又考上了重點中學,所以家人對我百般寵愛,總和別人炫耀,在教育哥哥姐姐時,總拿我做榜樣。每當在家人團聚提起我時,我就會趕緊轉移話題,因為我覺得在哥哥姐姐面前炫耀自己使我無地自容,即使哥哥姐姐都笑得很開心。

  我不想要大家都寵著我、愛著我,我想需要鼓勵的應是哥哥姐姐,或許家人從他們學習下降是就及時給予鼓勵,今天的結果可能就不是這樣了。學習好值得炫耀嗎?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好,比我棒,在這些人眼中我連只螞蟻都不如。為什麼家人要把我捧上天呢?所有叫得上人名的明星都比我強,他們猶如頂天的巨樹,而我只是一顆在土裡沒發芽的小種子,我不算什麼。為什們家人總是把我那陳年的壞成績拿出來一遍遍的炫耀呢?我在這世界中只能算一個小小的微生物,還要用顯微鏡仔細搜尋。

  每個人都潛力都是無窮的,我相信哥哥姐姐的潛力是非常強大的,只是他們沒有發覺。不是應該人人平等嗎?為什麼還要有好壞之分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難道不是嗎?我也犯過許多錯誤,為什麼我只要承認錯誤就行,而哥哥姐姐犯錯就得捱罵呢 ?這就是差別待遇,這就是當今社會中的敗筆:好的不管做什麼都是對的,壞的`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的。為什麼一個人開始時錯,就斷定這人沒有前途呢,在起跑線上摔了一跤,難道就預示著會輸掉這場比賽嗎?難道不可以在路途中流更多的汗,作更多的努力來贏得這場比賽嗎?《龜兔賽跑》最後不就是跑得慢的小烏龜贏了嗎?兔子呢,大家都認為他跑得最快,結果,他輕敵了,他睡下了,他輸了他自認為一定贏得比賽,龜還是弱小的嗎?

  其實,每個人的起跑線都是平行的,不在於什麼好與壞,不管以前怎樣,都要竭盡全力的跑到終點。不必說自己比別人差,只要自己付出了,自己努力了,自己堅持了,自己奮鬥了,自己已經用盡所能了,不論結果怎麼樣,自己就是成功的,自己以是勝利者了。

  哥哥姐姐加油!我願你們做慢慢的小烏龜,也不願你們做速度快的兔子,我相信你們是最棒的,我相信付出必有回報,你們的付出別人可能看不見,但你們的妹妹絕對看得見,我會在你們身後加油,我會看著你們自己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光輝。

人生哲理作文 篇3

  記得四年級暑假裡的一件事曾給我過一個啟示,使我永遠忘記不了那件事。

  那年暑假,我經常去我們小區的花園中去玩。有一次,我在大樹旁休息時,我看到了腳下有一個個小沙堆,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個由螞蟻的辛勤勞動修建出的螞蟻洞。當我看見螞蟻們進進出出都是從這些洞中爬出爬進的。於是,我想做一個試驗,看看如果我把小沙堆填入洞中會怎麼樣。我將沙子剛剛填入了螞蟻洞中,那些洞中螞蟻就開工了,他們用“雙手”將沙子一粒一粒地搬出蟻洞。我看它們很快就完成了工程。可是我想:雖然螞蟻螞蟻們這次會把沙子全搬完,可他們還會搬第二次、三次、四次……嗎?我帶著疑問又將沙子填入了蟻洞。之後我又看到螞蟻們在努力的奮鬥著,重建著它們的家園。我反覆重新填了幾次。可是螞蟻們仍然憑著自己的毅力、恆心重建了蟻洞。啊!它們真是一群有恆心、毅力的小生靈啊!它們的恆心與毅力鼓舞著它們幹什麼事只要沒幹好,就決不罷休。我想:如果連著小小的螞蟻都有如此毅力與恆心。那我們人類不也應該有恆心與毅力嗎?

  我們無論幹什麼事都要具有像螞蟻這樣的恆心與毅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大發明家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失敗了一千多次嗎?他失敗了那麼多次,不還是靠著恆心與毅力撐了下來走向成功了嗎?讓我們想一想如果愛迪生半途而廢了,那他就不可能成功發明電燈,之前做的都是徒勞。我們只要幹事有恆心、毅力,無論幹什麼事都能幹好的。這就是我的啟示。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有恆心、毅力就會成功。讓我們帶著恆心與毅力走向成功吧!

人生哲理作文 篇4

  抄襲,是對自己的另一種不信任!

  我們的人生不歡迎抄襲,因為,抄襲得來的人生,只是別人人生的一種複製,是虛幻的精彩,是仿造的價值。然而,在我們中的許多人,卻熱衷於“抄襲”別人,甚至希望透過“抄襲”別人而將自己複製成自己所羨慕的那個人。“抄襲”是另一種對自己靈魂的褻瀆!看到眾星捧月的明星,便千篇一律的進行復制,“追鹿的獵人,是看不見山的;眼中只有鹿的人,是看不見山的!”同樣,眼中只有偶像的人,也永遠看不見自己真實的靈魂!

  我們每個人都懷揣夢想,都渴望夢想成真。誰都不甘一生庸碌無為,但是,在追尋夢想之前,要先考慮清楚:自己是不是具備這樣的天賦,是不適合走著條路……總而言之,在“抄襲”我們所羨慕的某人時,一定要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同樣具備與其相似的發展潛質。如果沒有,那麼,就僅止於羨慕吧。

  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上,事實上,有許多人或事物都讓我們羨慕,許多時候,這種羨慕也是我們努力的動力之一。我們之所以羨慕某些任何事,是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這種學習並不只是簡單的模仿、低階的“抄襲”!

  同樣,我們可以借鑑他人的寫作技巧、學習方法、吃苦精神……;但是,唯獨不可以照抄別人的作文、照搬別人的答案……。天上飛禽,地下走獸,各有各的活法,我們不拒絕平凡,但我們的人生一定要拒絕抄襲!我們必須時時保持心的潔淨,就像一顆透視世界的水晶;我們必須時時保持靈魂的清醒,就像頭頂上的展覽清明的蒼穹;我們必須時時堅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裡展翅飛翔的沙鷗;生為何人,就不要羨慕人的天賜良機!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便成了搖晃的天平,總是希望藉助他人力量來保持平衡,總是靠著風力向上偏翩飛……

  蓋人生於此間,何來一帆風順,萬事遂意之佳境,誰無挫折?

  複製縱然簡單,但是,它讓我們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

  我們不拒絕平凡,但是我們的人生一定要拒絕抄襲!

人生哲理作文 篇5

  妻子是江蘇人,由於南方的飲食習慣,妻子養成了一種每天都要喝粥的習慣。江蘇人的粥是那種很粘稠的稀飯,而新疆人的粥就是稀飯,米是米水是水的那種,妻子喜歡喝的粥就是那種不用吃饅頭也能吃飽的粥,配上榨菜鹹鴨蛋對於生長在江蘇農村的妻子來說那算是一種美味了!

  妻子曾經告訴我,江蘇人的飯很簡單,早上粥,中午米飯,晚上還是粥,江蘇地區盛產大米,新鮮的稻子去皮就成了大米,妻子家熬粥的米都是自己家種的,新鮮的米做出來的粥有一種特有的稻香味,色澤潔白,口感爽滑,還有一股說不清楚的鮮甜味兒。

  記得一次去岳父家做客,正趕上農忙季節,岳父岳母正忙著在水稻田裡撒肥,我也要求幫忙撒肥,岳父岳母看著我文質彬彬的樣子一幅不相信我也會幹農活的樣子,雖然沒有在南方幹過農活,但是對於一個在北方農民家出生的孩子,這點小夥算不了什麼!很快我就進入了角色。忙活完後,妻子的奶奶在土灶上用稻杆點起了火,取大鍋,放入水,旺火燒滾這時才下米。水一定要放足,中間不能再加水了,中間要不時攪拌,防止糊鍋。20多分鐘後噴香的粥就熬好了!

  妻子隨著我來到新疆已經有10年光景了,妻子喝粥的習慣很快也成了我的習慣,隨著生計增多,我們疲於奔命,每天都懶於做飯,於是就到外面吃。那幾年裡,周圍好吃的飯點都被蹭遍。每當抹著嘴出來,都感嘆還是家裡的飯好吃。於是我下決心,拾起早年習慣。每天回來,不管再疲憊,都要堅持做飯,最便當的,仍然是粥了。放上幾塊紅薯,煮出來的粥便又香又甜。再配上2個鹹鴨蛋,又美味,又營養,還省錢,還能討妻子歡心,也能滿足自己的食慾。

  金庸寫美食很有水準,但是誰知道鴛鴦五珍燴是啥滋味,無經驗則無從聯想。古龍的牛肉湯和白饅頭則真的讓人餓,因為你知道那會是什麼滋味。而我和妻子的清粥簡單而有內涵,就像我們的人生平淡而不失色彩。

  我和清粥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煮粥讓人心態平和,喝粥讓人神清氣爽,最難得是煮粥喝粥的都有一顆簡單的愛心,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我懂得了這就是我們的清粥人生。

人生哲理作文 篇6

  絲瓜藤蔓與肉豆莖須長在了一起,小孩執意要將它們分開,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為說菜是為了吃的。對於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分辨絲瓜與肉豆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想還事情一個真相。而對於只重結果的大人來說,能吃到瓜與豆才是最重要的。此處並非是想要討論大人與小孩的問題,只是想借而表達大人與小孩思維的差別。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若視前者為形式而後者則可以視作是內涵。反覆思索這個關於形式與內涵的問題之後,又回到“分辨”與“吃”的問題上來。若將這個問題放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之中來說,我們便會由此想到其實形式並不重要,內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的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長鬚,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猶如蒼松瘦竹春梅三友圖,成絕世佳品。但是,細細品味之後,會發現,我們的社會中越來越缺少這種“三友”。

  “三友”是什麼?“三友”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義;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超凡脫俗;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儒雅修養。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風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為俗人,因為這是流於形式的矯揉造作。

  現今社會中,美人層出不窮,而樣貌卻越來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嬌百媚;影視作品氾濫成災,而主題卻越來越趨向亞文化,回憶青春,未曾滌盪人心。《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時代》,氾濫的青春文藝片充斥我們的熒屏,彷彿青春只能是失去夢想。這種文藝片給青少年帶去了什麼?無非是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及躁動不安。

  我們總是在反思這個社會究竟失去了什麼,為什麼青春總是缺乏奮鬥色彩?其實,正是人缺少了滌盪與砥礪心靈的精神食糧,一味地追尋形式與數量,造成了社會諸多方面的同一化,亞文化氾濫。

  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專不同,性格南轅北轍,但其感人之處卻是一致的:精神氣象讓人爽朗。“傳道,授業,解惑”,我們越來越執著於“業”,而忽視了“道”,而結果是,一個人即使是頭戴金絲八寶攢珠髻,項戴瓔珞圈,裙系豆綠宮絛,也掩蓋不了身上的“銅臭味”。

  正如國學大師饒宗頤所說:“人的生命如同蠟燭,燒得紅紅旺旺的,卻很快熄滅,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長久地燃燒,來得經濟。”我們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義所左右,那麼整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即將失控。

  絲瓜與肉豆,何必執著於將其分開,只要內涵沒有走偏,又何必糾結於無關緊要的形式呢?

人生哲理作文 篇7

  越多事情你越想得到它,反而往往會遠離你,正所謂凡事不要太過強求

  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煩惱和憂愁。當不順心的事時常縈繞著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呢?“隨緣自適,煩惱即去”。其實,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愚者的藉口。何為隨?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

  何為緣?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相樂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你、我、他都在緣的網路之中。常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萬里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對你哪怕是相視一笑,這便是緣。也有的雖心儀已久,卻相會無期。緣,有聚有散,有始有終。有人悲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緣是一種存在,是一個過程。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裡還會有什麼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人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隨緣”,常常被一些人理解為不需要有所作為,聽天由命,由此也成為逃避問題和困難的理由。殊不知,隨緣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人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隨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境中,依然擁有恬靜的心態,冷靜的頭腦;隨緣是一種修養,是飽經人世的滄桑,是閱盡人情的經驗,是透支人生的頓悟。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更不是隨便馬虎。“緣”需要很多條件才能成立,若能隨順因緣而不違背真理,這才叫“隨緣”。

  生活中,常有人會有這樣的感慨和迷惑:“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我?”“為什麼有的人不理解我?”“為什麼會是這樣?”若從隨緣的角度看,不喜歡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緣分就是緣分,不需要任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