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日記> 關於蝸牛觀察日記範文

蝸牛觀察日記

關於蝸牛觀察日記範文

  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食用和藥用價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蝸牛觀察日記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觀察蝸牛】

  你觀察過蝸牛嗎?你養過蝸牛嗎?我家裡就養著一隻小小蝸牛,我一有空就去觀察它。

  蝸牛有一幢它自己住房子,我們叫它殼。無論走到哪裡,它總是馱著那重重殼,怪不得,它走起來那麼慢。它頭上長著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長那對觸角頂端長著一雙眼睛。要是用東西碰到它眼睛,蝸牛觸角就飛快地縮了回去,非常靈敏,一點兒也不像它平時那慢吞吞樣子。蝸牛沒有腳,那它怎麼爬呢?原來,它足叫腹足,每次爬行,它都會分泌出一種粘液,幫助自己爬行。

  蝸牛是一個小小“素食主義者”,愛吃麵包屑、蔬菜、水果等。它一般在夜間活動,所以我都會在每天早晨去整理它窩,總是發現蝸牛把葉子已啃得七零八落。蝸牛有牙齒嗎?告訴你,有,而且有一千多顆呢!

  有一天,我看見小蝸牛一動不動地縮在殼裡,怎麼碰它它都不理我。我一下子緊張起來,難道是小蝸牛生病了?還是已經“過世”了?我上網查了資料,哦,原來小蝸牛是休眠了。為了使它醒來,要把它放在水裡,這樣它氣孔被堵塞,無法呼吸,就會爬出來。我一試,果然,蝸牛醒了,爬了出來。這可真有趣。

  我越來越喜歡養蝸牛了,因為,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知識和樂趣。小朋友,你們也可以試一試!

  【篇二:觀察蝸牛】

  星期五,我們有科學課。星期四晚上,我在家裡小花園灑了很多水,我想灑過水地方明天一定會有蝸牛。星期五我很早醒來,到我們家小花園裡仔細看了看,瞧了瞧,沒發現蝸牛。

  蝸牛喜歡潮溼地方,為什麼沒蝸牛呢?我只好跟爸爸到小姨家去捉蝸牛,找了個遍,小姨家花園裡也沒有,這可急壞了我。到了學校,金湛看見我沒帶蝸牛,便熱心給我送上了4只蝸牛。有了蝸牛我又開心又激動,我很感激他。

  蝸牛爬時候總愛把眼睛伸得老長老長,這是為什麼呢?蝸牛脖子為什麼會縮伸縮短呢?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知道。

  我有個秘訣能喚醒沉睡蝸牛,就是把蝸牛放到水裡去,讓它在水裡兩分鐘,它就會醒來。蝸牛身上有3個孔,分別是拉便孔、哺育孔,還有一個孔我不知道。蝸牛有兩隻眼睛和一對觸角,兩隻眼睛長在觸角上。一般蝸牛長1釐米,高5毫米,揹著一個硬硬殼。蝸牛沒有腳是用身子一扭一扭爬行,它爬起來非常非常慢,爬過地方會留下一條銀白色線。蝸牛嘴巴會一點一點地動,一點一點地啃青菜葉,在放大鏡下還能看到蝸牛心臟上下跳動呢。

  【篇三:觀察蝸牛】

  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捉蝸牛來觀察。我在學校花壇裡捉到了兩隻小蝸牛,按照老師說方法,我找來一個小紙盒,把溼泥土放在盒子裡,在房頂上摘幾片菜葉放在盒子裡給蝸牛做食物,才把蝸牛放進盒子裡。我每天都要摘新鮮菜葉給它們吃,然後仔細地觀察它們。“開飯”時候,有一隻蝸牛很挑食,只伸出頭來看一看、聞一聞就把頭縮進了它“小房子”裡,我心裡想:哼,好心當了驢肝肺,不吃算了,反正你不吃又餓不著我。

  第二天下午,科學課上,透過老師講解,我知道蝸牛很膽小,只要輕輕一碰它身體,它就會立刻縮排自己“小房子”裡。蝸牛最喜歡吃小白菜葉子,別看它嘴非常小,但是它們是世界上牙齒最多動物,最多能有一萬多顆呢!蝸牛兩隻觸角上有兩顆黑色小點,那就是它眼睛,蝸牛喜歡在潮溼地方生活,它爬過地方就會有類似鼻涕粘液,粘液幹後,會變得非常粘,因此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作:鼻涕蟲。

  透過這次觀察,我知道了蝸牛許多特徵,收穫了許多知識。

  【篇四:觀察蝸牛】

  最近,科學課要求我們觀察小動物,我買了兩隻蝸牛,一大一小。大蝸牛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而是更像一個大海螺。小蝸牛還稍微像一點,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眼睛長在那對長觸角上,殼圓圓。

  這幾天,我就經常盯著蝸牛看。我發現蝸牛比較懶,特別是大蝸牛,經常會一動不動地趴在盒子裡,也會倒掛在盒蓋上,紋絲不動。有一次,我觀察了大半個小時,那一隻大蝸牛就是不肯動一動,我實在著急了,就放了兩片菜葉子進去吸引它們。可它們就是不理我!小蝸牛體殼很薄,身體徐徐動著,它觸角可以伸縮。用手輕輕摸一下,小蝸牛會馬上縮到它殼裡。我目不轉睛觀察著小蝸牛,看它是否吃我給它們準備葉子,發現它們碰了一下葉子就離開了,我又生氣又失望。過了一會兒,我又忍不住想看一下小蝸牛,我一看葉子少了一個大洞。不久,這幾片白菜葉全被那兩隻蝸牛吃光了。

  蝸牛通常是晚上出來活動,喜歡陰暗潮溼環境。它常常慢慢地爬到白菜葉子上,伸出觸角輕輕地先嚐一嘗味道,再慢慢地開始美餐。

  【篇五:蝸牛觀察日記】

  日期:20xx年11月1日天氣:晴朗

  蝸牛是一種軟體甲殼類小生物。它爬行很慢,揹著一個大大“房子”,呈螺旋狀,有左旋,也有右旋,左旋非常少見。

  我把十幾只蝸牛裝在塑膠碗裡,拿出最大一隻放到另一個碗裡,找來放大鏡,開始觀察。

  聽說把蝸牛放進水裡,就可以使它探出頭來。恰巧,這隻蝸牛被我嚇得把頭縮排去了,我打了一些水,往裡面倒。不一會兒,蝸牛就乖乖地探出頭來,並伸出兩個長長觸角。我仔細地用放大鏡觀察它。發現,蝸牛下腹部有很多點點,這是什麼呢?有什麼作用呢?我又繼續觀察,發現蝸牛殼上還有一個小洞,這又是起什麼作用呢?於是,我帶著這兩個疑問來到媽媽面前詢問。媽媽回答說:“蝸牛腹部下面小點是它腹足,蝸牛就是依靠這些腹足爬行,殼上洞是蝸牛氣孔呀!”“噢!”我恍然大悟。

  爺爺告訴我,蝸牛通常是晚上出來活動。因為它害怕白天直射陽光,喜歡棲息在陰暗潮溼環境裡,所以一般太陽下山後才出來。它慢慢地爬到青菜葉子上,伸出觸角輕輕地嘗一嘗味道,再慢慢地開始美餐。

  透過觀察,我瞭解了很多關於蝸牛小知識。

  【篇六:觀察蝸牛】

  今天回家,我在家門口看見了一隻蝸牛,我高興極了,就把它帶了回家,飼養了起來。

  在養他時候,我發現蝸牛爬過地方有一層粘液,還有蝸牛觸角只要一碰就會縮回去,如果蝸牛在沒有水暗處,蝸牛就會把頭縮回去,而且只要把蝸牛放在水裡,它頭也會縮回去,如果蝸牛碰到了什麼東西,也會把頭給縮排去,聽老師說,這好像是生物應有應激性。蝸牛受到刺激時候,就會縮排殼裡,他那柔軟身體,不一會兒,能看見就所剩無幾了。我還發現,蝸牛有兩對觸角,還有嘴巴,而且我敢肯定,他是有視覺,因為他能看見食物,並且吃掉它。我蝸牛在幾天內竟然吃掉了好幾片樹葉,讓我大吃一驚。原來我還不知道蝸牛這麼能吃呢!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象蝸牛這種有生命物體叫做生物,而像平常椅子、凳子那些,沒有生命叫做非生物,而且我還發現,蝸牛爬行速度很慢。

  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動物,因為在生物裡面少了那一種動物都不行,所以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動物。讓我們為人和動物能夠和平相處出一份力。

  【篇七:觀察蝸牛日記】

  星期六早上,我寫完毛筆字去廚房洗手。咦,水池上面牆壁上有一隻可愛小蝸牛。小蝸牛長得太怪了,它好像沒有骨頭,全身都是肌肉,身上揹著一座淡黃色、螺旋形小房子,頭上還長著兩對像天線一樣觸角,只見它用扁平像吸盤一樣足,緩緩地向上蠕動,真是太奇妙了!

  這時,我滿懷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牆壁上怎麼會有一隻小蝸牛?”“可能是你奶奶送來青菜上面。””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小蝸牛是從樓下爬上來了。”說完,我就興致勃勃地拿來一個小盒子,輕輕地把小蝸牛捉下來放進盒子裡,小蝸牛頓時被嚇得縮進了小房子裡,一動不動。於是,我就拿水來給它喝,又拿青菜葉給它吃……嘿,這個小東西卻不領情,任我用盡各種方法“誘導”,它還是不肯把頭伸出來,不吃不喝,急死我了!一直到下午,小蝸牛還是緊縮著,哎,像這樣下去,它一定會沒命。

  看著可憐小蝸牛,我難過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想還是把小蝸牛放了吧。它可能是想媽媽了。“”好孩子,這就對了,小蝸牛本來就屬於大自然。“媽媽撫摸著我頭微笑著說。後來,我把小蝸牛送回了廣場草地上,奇妙小蝸牛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許多,彷彿在對我揮手道別:”謝謝你,小主人!“不一會兒,小蝸牛便消失在草叢中。

  【篇八:觀察蝸牛】

  星期日,我在樓下潮溼牆上捉了一隻蝸牛,把他放在玻璃瓶裡,又放了些菜葉,邊養邊觀察。

  我發現蝸牛嘴巴很小,用肉眼看不清楚,只發現菜葉被它咬過痕跡。蝸牛身體包括頭、外殼、足和內臟等部分。蝸牛頭上還長著兩根有趣觸角,它眼睛就長在觸角上面。我用小棍輕輕碰它觸角,觸角和它整個身體一起躲回到它小房子裡,還把房門封得嚴嚴實實。過了好長時間,它才又探出觸角來,確定沒有危險後才把整個身體都暴露出來。蝸牛身體很小,身上揹著螺旋形外殼,看起來很漂亮。

  就在這時,我發現蝸牛正從瓶底一步一步向瓶口爬來,我用小棍把它撥到瓶底,不一小會兒,它又慢慢地向瓶口爬來,我連續撥弄了兩次,它一如既往地向瓶口爬來,在它爬過地方留下了一串足跡。看著它身上重重殼壓在那麼小身體上,我再也不忍心把它撥到瓶底了,就這樣最後它終於爬到了瓶口,我怕它爬出瓶子,就在上面蓋了一張紙板,在紙板上用針紮了許多小孔,讓瓶子裡有足夠空氣。

  透過這次觀察,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別看蝸牛那麼小,但對自己生活道路上困難毫不畏懼,有著一種堅韌不拔毅力,如果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象蝸牛一樣,靠著這樣堅強毅力,我們一定也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