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讀後感(精選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名著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名著讀後感1
《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並稱四大名著。
這個學期,我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和羅貫中。這本書寫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有宋江、武松、林沖等等。
在這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當中,我最喜歡林沖。
《林沖棒打洪教頭》這個故事,大家都聽過,也學過,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天,在柴進的府上,柴進熱心招待林沖,突然,洪教頭進來了,看見柴進正在熱心招待林沖,就要和林沖比武。比武開始,只見林沖幾招就打敗洪教頭。柴進府上的人看了,都哈哈大笑,洪教頭只好不甘心地走開了。
《林沖棒打洪教頭》裡的林沖和《武松打虎》裡的武松一樣,都有勇氣。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就可以戰勝世界上所有的困難。
而我在生活中就是一個缺乏勇氣的人。當我背書背不出來的時候,我總是不高興背,媽媽讓我努力背,結果我背書也背出來了。當我遇到難題時,我總是害怕,最後就解決不了難題,以致我現在的學習不太理想。作文
經典名著讀後感2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傑出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共有一百回。它的成書醞釀了七百多年。無數民間藝人和無名作者付出了艱鉅的勞動。現在一起與我來看看書內簡要以及人物簡介。
書名:《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內容提要:吳承恩的《西遊記》以唐僧取經的故事為線索,原著共一百回合。前七回合敘述孫悟空出世、大鬧天空,終被如來佛降服,被壓在五指山下。從第八回合到第十二回合,主要描述釋迦造經,觀音訪僧,魏徵斬龍,以及玄奘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經的緣起。其餘章回主要謝了孫悟空等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走過十萬八千里,前後十四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的經過。作品想象豐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詼諧,並塑造了極有個性,家喻戶曉的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僧等形象。人物簡介:孫悟空,一隻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小石猴,習得七十二變,有一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而且身上八萬四千根毫毛,根根能變。豬八戒,本是天河裡總督水兵的天蓬元帥,只因酒後調戲嫦娥被天帝貶下界來,錯投了母豬胎,才生了一個豬頭人身。武器是九齒釘耙。沙僧:一個紅鬍子發亂蓬蓬,兩隻圓燈眼亮晶晶,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
最終他們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經。
經典名著讀後感3
當我在鄉下看見一隻只小鴨子路過田野的時候,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醜小鴨的故事:醜小鴨的兄弟姐妹都是長著一身金燦燦的羽毛,而它卻與眾不同,長者一身黑黝黝的羽毛,因此不受大家的歡迎,十分自卑,而且它媽媽也不喜歡它,還把它趕了出去。它獨自流浪到一塊沼澤地,討好那些野鴨們,但野鴨也不喜歡它。它還差點被獵人打死。在黑暗裡,它頂著狂風跑到一個農舍。但因為它不能生蛋,發不出咪咪的叫聲,又被母雞和公貓趕走。後來, 它還受盡嚴冬的折磨,差點被凍死。但是它並沒有生氣,反而很想與它們做好朋友。
一隻處處受排擠,受嘲笑,受打擊的鴨子。但是它卻一直懷有一份美好的夢想,因為這份美好的夢想,它在困難面前沒有絕望,沒有沉淪,而是始終不屈地奮鬥,終於成了一隻人見人愛美麗高貴的白天鵝,它感到了幸福,感到了溫暖。
看了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外貌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內心是不是美的、純潔的。就算是醜小鴨也能變成白天鵝的。一切都源於它心中那一份永恆的夢想。大家都能成為一隻展翅飛翔的人見人愛美麗高貴的白天鵝,只要你堅定信念,擁有美麗的夢想,並堅持不懈地去奮鬥,你會成功的,你會變成美麗高貴的白天鵝。
讓我們變成人見人愛美麗高貴的白天鵝,一起在廣闊無際的天空中展翅高飛吧!
經典名著讀後感4
艾青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被我們這些後輩永遠地歌頌,因為艾青的詩中富有人生的哲理。
《失去的歲月》其中有一句寫得很有道理:“失去的歲月甚至不知道丟失在什麼地方——有的零零星星的消失地,有的丟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丟失在喧鬧的城市,有的丟失在遙遠的荒原。”
是啊,過去的歲月都不知道丟失在了哪裡,我的時間都丟失在了發呆中,本可以好好地學習,我卻在那裡發呆,別人的時間安排很充實,還覺得時間不夠,而我卻在那裡浪費時間。
魯迅有一句名言是:浪費時間是在浪費生命。我卻浪費了多少時間,本來今天的事情可以做,而我要推到明天甚至後天才去做這件事。
“有的是人潮洶湧的車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燈下面;丟失了的不像是紙片,可以撿起來,倒更像是一碗水潑到地面被曬乾了,看不到一點影子;時間是流動的液體——用篩子,用網,都打撈不起;時間不可能是固體,即使過了幾萬年也能在岩層中找見。時間也像是氣體,像急馳的列車頭上冒出的煙!”
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東西,一瞬間就擦肩而過,流逝的時間不能像一塊固體一樣,即便過了幾萬年或幾千萬年,你都可以在地下找到它,時間有如陌生人,擦肩而過,你可能見過它,卻想不起來到底在哪裡見過,有可能是某一個城市,也有可能在夢中。
時間過去了,就不能再回來了,所以我要好好地珍惜時間,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今天的事情就是要今天來做。
經典名著讀後感5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一直保持潺潺地活水。作為一名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今年,學校給每位任課老師都發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是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是一點也看不出理論的痕跡,全部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當了教師我才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而我又哪裡來的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提高自己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河流。讀書,不只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更是要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材,那麼就要讀一些學術著作。一些優秀老師教育技巧的提高,就是因為他們持之以恆地學習。只有自身的科學知識具備,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個人的發展。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以後的時間裡,我也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閱讀!
經典名著讀後感6
我很喜歡看童話故事、伊索寓言,這幾天,我又看了一遍《白雪公主》。
很久以前,有一位王后生了一位小公主,小公主雪白的皮膚,紅紅的嘴唇,大大的眼睛,給她取名“白雪公主”。王后不幸病死了,國王又娶了個妻子,新王后對白雪公主壞極了,她心裡容不下白雪公主比她漂亮,一次次的加害於她,多虧七個小矮人和王子救了她。她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那個狠毒的王后不久就氣死了。
白雪公主美麗、善良、勤勞,她總是用一顆善良的心對待每一件事,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善良勤勞的話,那這個世界就完美了,人們就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了。
狠毒的王后很壞,她十分嫉妒白雪公主的美貌,一次又一次的加害於她,其實狠毒的王后過得並不幸福,因為她每一天都想著算計別人。我想:如果狠毒的王后把每一天問魔鏡的那句話“魔鏡,魔鏡,世上誰是最漂亮的人”改成“魔鏡,魔鏡,怎樣成為世上是漂亮的人”,那該多好啊!放下心中的嫉妒,給自我定下一個奮鬥的目標,那她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在生活中,我們不應當妒嫉成績比我們好的同學,而是應當把他們當成學習的榜樣,使我們共同提高。你們說對嗎
經典名著讀後感7
我讀的這本《愛的教育》是由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由肖俊風翻譯的版本,該書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四年級所發生的故事,以一個小男孩的目光記錄了他一年中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包括髮生在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等,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我真得很喜歡這本關於“愛”的書。愛,因其無形總被忽略,但愛總是潤物細無聲,不論在那,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比如父母的愛,那是無私的愛,點點滴滴,關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一有不適,噓寒問曖,嘮叨著添衣加被,守候在床邊,掖掖被角,哼兩句兒歌,講段小故事,叮囑著好好休息,期盼著我們早點好起來。我們健康,父母高興,即使操勞奔波也心甘情願,父母無願無悔地陪伴在我們的身邊。
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都有一份深沉的親子之愛。我想父母的愛是無私的,父母的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我在《愛的教育》中學到了愛。
經典名著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心中充滿了惋惜和憤怒。惋惜那美麗無比的圓明園變成如今的廢墟,憤怒那可惡的強盜把我們中國的寶物都佔為己有。
當時,漂亮的圓明園是我國最棒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的博物館,藝術館。修建圓明園,耗費了150多年的時間。但是,中國人民的心血,在1860年10月6日,遭受英法聯軍的破壞。此後,恢弘而又神奇的圓明園就只留幾根殘柱了。
當我讀到“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就任意破壞,毀掉”時,我的五臟六腑都絞在了一起,腦子裡一邊想象那種悲慘的場景,一邊自言自語:“這些侵略者真是太該打了,這樣欺負當時的中國,這種以強欺弱的野蠻行徑,真是可恨。明明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寶貝財產,怎能讓別的國家想拿就拿,想毀就毀呢?”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在一則資料上看到強盜們搶走我們中國的寶物後,進行拍賣的場景,他們利用我們的珍寶得來大量的金錢。原本是我們中國的寶物,如今想要從他們手裡再拿回來,還得支付昂貴的費用。唉,這些都是強盜們的罪惡呀!
以前的中國確實太弱了,不過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為我們的中國做貢獻,讓我們銘記國恥,振興中華!
經典名著讀後感9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海蒂》。這本書的主人公——海蒂,她是個心地善良、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可當我看到《海蒂》的第一段時,這個心靈中充滿愛的孩子吸引了我,讓我不由自己的繼續看了下去。
作者透過海蒂的性格展示了心地善良和天真純樸中蘊含的幸福與歡樂。讀懂了很多,海蒂用純真與愛心溫暖了他那個外表冷漠但內心善良的爺爺;她陪瞎了的奶奶聊天,讓什麼都看不見的瞎奶奶找到了生活的樂趣,使奶奶不再孤單、不再寂寞……海蒂那純真的、那善良的心,還有海蒂那天真爛漫的性格,我的心被感動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十分自私。自己擁有的東西從來都不願意與別人分享;當別人指責他的時候,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當別人有病時,他不但不去鼓勵別人,還嘲笑別人……為什麼不去幫助、關心、尊重別人呢?如果人們能像海蒂那樣關心他人,幫助需要的人,尊重他人,關心他人,那這個世界該多好啊!
羊兒們都很喜歡海蒂,看到羊兒們總是爭先恐後地向海蒂湧來。我明白了:你想讓別人尊重你,那你也要尊重別人。有些人邊口口聲聲說動物是我們的朋友,邊殺害動物。這樣動物見到我們怎能不逃呢?
做人要充滿愛心,愛心可以戰勝孤獨,愛心可以擊敗病魔,愛心還可以給我們快樂……
經典名著讀後感10
魯迅的小說並不像現在的小說,用盡華麗的辭藻,卻無實際意義。若不細細地讀,很難發現其中所表達的。
《藥》便是這樣的一篇文章,描寫十分樸素,卻表現出了當時國民的愚昧無知。在眾多細節當中,我認為亮點應是夏瑜墳上的花圈及墳場的烏鴉。
夏瑜墳上的花圈,在文中可知並不是自然生長,也無可能是親戚、朋友或是鄰居送的,而在《吶喊(自序)》中,由“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憑空添了一個花環……”可知,這花圈是作者憑空添上去的。在文中,夏瑜是一個革命者,但卻被砍了頭,人們用他的鮮血做了人血饅頭給小栓吃了治病,且他的革命一直不被人們認同,包括自己的母親。那麼,作者為什麼要憑空添上一個花圈,我認為是那些支援夏瑜的革命者所放的,是作者對夏瑜(秋瑾)的一個最完美的讚美,同時花圈也表達出革命者是殺不完的,革命的是有後來者的意圖,更深一層的表述出革命先烈的悼念。
在墳場的烏鴉有兩個作用,首先突出了墳場的陰森的氛圍,且烏鴉是不可替換的,若換成麻雀之類的鳥兒,便會讓讀者覺得氛圍與墳場格格不入,烏鴉則能將墳場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其次,烏鴉的叫聲是一種吶喊的象徵。《藥》收錄在小說集《吶喊》。因此便可認為《藥》中最後烏鴉“啞——”的一聲是作者的吶喊,且烏鴉不是夏瑜的顯靈,也打破了夏四奶奶的封建愚昧,可視為對華大媽,夏四奶奶等眾人的心靈的喚醒。
經典名著讀後感11
早晨的太陽,悄悄地從我的腳上爬到了我的膝蓋,我卻全然不知,依然靜靜地看著這本書《灰塵的旅行》這本書把我拉到了一個,神奇的細菌世界。
《灰塵的旅行》主要給我們介紹了灰塵的特點,體積大小來源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使我們認識到了件要想健康,必須控制灰塵,還要保護環境。灰塵佈滿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且想要看到灰塵,也只有在陽光設計很黑暗的房間才能看見不同的地方,細菌的數量也不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清除腐物》這一篇的前面幾段作者以細菌的口吻寫了細菌在實驗室的一些經歷。“我菌兒真的和人類勢不兩立嗎?這一問未免使我的小胞心有點心酸”這裡是心理描寫:對菌兒的'心理描寫了它不願意接受自己和人類已經結了仇怨的事實,並且揭示了細菌不是真想與人類為敵的本義。其實吧,灰塵還會引發疾病,但是因為這樣,所以人們正在用灰塵為人類造福,其實人類也不行,和細菌為敵呢。
這本書作者還做了許多類似的批註,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知識,這本書拉把我拉進了一個神奇的細菌世界這真是一本好書。我推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謝謝大家。
經典名著讀後感12
我利用空閒時間閱讀了《斑羚飛度》一文,其中人類的殘忍,斑羚種群的團結,鐮刀頭羊的機智無私全都躍然紙上。在此,僅發表一下我的一己愚見。
傷心崖上,一群飢渴的獵人用貪婪兇狠的目光盯著懸崖邊上的一群斑羚,在獵人眼裡它們是上等的山珍,而此時的斑羚們卻面臨著種群滅亡的危險。獵人們用斑羚的生命來滿足他們貪婪的想法,可見人類是多麼的殘忍。
當斑羚們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機智勇敢的鐮刀頭羊我能為力的鳴叫了數聲。雨後一塵不染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絢麗的彩虹,有的斑羚被這別樣的彩虹所迷惑,向懸崖邊上走去。頭羊的一聲高吼,阻止了同伴的行為。隨著這聲吼叫,整個斑群分成老幼兩撥,老少成對飛躍懸崖,老的斑羚自願的犧牲了自己,而將自己的身軀作為踏板將年輕的一代送往逃生的對岸。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就意味著一隻年老的斑羚摔得粉身碎骨。然而,沒有一隻年老的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願的為年輕的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動物尚有如此的胸懷,部分人類卻是做不到的。他們更看重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大局。這一點,我們人類應該向斑羚學習。
然而,這群斑羚不是偶數而是奇數,最後剩下那隻成功指揮斑羚群飛渡的鐮刀頭羊,隨著槍的砰砰響聲,胸部冒出了好幾朵血花,搖晃著向懸崖邊走去。它用自己的智慧讓羊群得意生存,自己卻英勇的走向了死亡,它捨己為人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經典名著讀後感13
這幾天在讀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先生在文章裡談了很多,講到了他的父母親,講到了故鄉的風物習俗。先生的文字很清新,雋美而不失情韻,瀰漫著文人的志趣。而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對往事深厚的情感和驚人的記憶力。
在回顧從前的家時,他這樣寫道:“從科甲巷口到竺家巷口,計有這麼幾家店鋪:一家豆腐店,一家南貨店,一家燒餅店,一家棉席店,一家藥店,一家煙店,一家糕店,一家剃頭店,一家布店。”
儘管時隔多年,但舊時家門口的店鋪,先生卻依舊能夠如數家珍。我忍不住回想兒時門前的店鋪,除了雜貨鋪記的真切,其他的印象都顯得渺茫了,彷彿蒙上了一層薄霧。那家雜貨鋪是我幼時常去的,幫媽媽買瓶醬油、買袋鹽,雜貨鋪的老闆娘是個年過六旬的老太太,性格幽默,總拿我開玩笑,所以我印象格外深刻。因此我也格外佩服汪曾祺先生的好記性,家裡的後花園,堂屋裡的老爺櫃,甚至兒時的小花燈,他全都歷歷在目。他寫他的父親,動情地回憶汪老先生的才趣,刻印章、扎風箏、拉胡琴……老先生的一舉一動彷彿就在讀者面前,汪曾祺先生與父親的深厚情感也透進了讀者的心裡。文章就像一幅細細密密的工筆畫,向人們繪聲繪色、不急不緩地講述著高郵的風土人情。
經典名著讀後感14
今日我看完了《白雪公主》這本書。
他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從前有位善良、可愛的白雪公主以往幸福的生活在一個大城堡裡,可是她的後母十分嫉妒她的美麗,千方百計的迫害她。純潔、善良的白雪公主被趕出了家門,在大森林裡她贏得了七個小矮人和動物們的友情,儘管大家對她很是關心和愛護,可是惡毒的皇后還是一次一次的用盡奸計,把白雪公主毒死了。
朋友們悲痛極了,王子、小矮人和動物們把對白雪公主的愛凝聚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喚醒了白雪公主,最終善良戰勝了邪惡。
我抱著書一遍一遍的看,被白雪公主的善良感動著。當白雪公主看到一位老人站在她的窗邊叫賣,冷風和雪花吹著老人的衣服,儘管有可能是後母派來的壞人,可善良的白雪公主不能忍心看到老人受凍,還是打開了房門……
皇后和白雪公主兩個人物,一個冷酷無情,一個勤勞善良,多麼鮮明的比較呀。我明白了一個簡明的道理,那就是要做一個善惡分明、團結友愛、心靈善良的人。
以後我必須要努力學習,從小養成熱愛團體,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經典名著讀後感15
在讀這本書時,我的腦海常常會浮現出這麼個人:滿頭銀髮,雙手生滿了老繭,站在船上,慈祥地望著你。沒錯,那就是翠翠的外祖父,他是個淳樸的老人。他的一言一行裡無不透露出對翠翠的關心。就連去世前,也在掛念著翠翠的婚事。
我好羨慕翠翠,羨慕她能有一個這麼好的外祖父,無微不至地照顧她,時時關心她。我的姥姥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我喜歡姥姥做的菜,在印象中,似乎沒怎麼聽過“奶奶菜”這個說法,而“外婆菜”確是非常耳熟。外婆煮的菜很好吃,我常嚷著“到外婆家去”,只因為喜歡她做的炒飯。
油在鍋裡“滋滋”地跳著舞,被攪勻了的雞蛋在此時看起來特別嫩黃。翠綠的蔥被切得整整齊齊裝進了白色的盤子,清清爽爽。一想到馬上可以吃到美味的炒飯,我的心也與油一同跳起了舞。於是,雙腳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飯桌。
望著眼前的炒飯,我大口地吃起來。雞蛋被炒得嫩嫩的,有些脆脆的,香噴噴的蔥味直鑽鼻孔。在大火的冶煉下,米飯少了些水分,多了些嚼勁兒,姥姥笑眯眯地合不攏嘴。她不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我,因為她知道我不愛別人嘮叨。
姥姥年紀大了,歲月爬上了她的臉龐。在她中年時,抱著小小的我到處遊玩,我們一直走著,走到我的心裡,就像老船伕走到脆脆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