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高粱粑粑優美隨筆

高粱粑粑優美隨筆

高粱粑粑優美隨筆

  我們鄂西南山區把玉米叫做“高粱”;那種紅米的,高高瘦瘦的,像頂著一團紅圍巾,老鄉們叫它“小高粱”。記憶中,村子裡的農戶,大多在田邊或田埂旁種一行小高粱,遠看像田野繡上的一圈酒紅色的花邊。小高粱的米,鄉下一般都用來餵豬了,而去掉半截的莖稈兒和須則用來扎掃帚。高梁粑粑,其實是用嫩玉米做成的。和小高粱相比,玉米的身段顯得粗壯一些,葉子也寬厚一些。做高梁粑粑,一定要用嫩玉米,漿汁兒比較多,做出來的粑粑口感才嫩,吃到嘴裡才沒渣!童年的暑假,田裡的嫩玉米成熟時,母親會帶我們姐弟三個去地裡掰一些回來,做高粱粑粑吃。

  太陽還沒有爬上山坡,我們就揹著竹揹簍奔向了田野。那一片高粱地雖然就在家門口,卻要繞過高高的田坎,走過一段僅容一人穿行的小路,小路旁有草,褲腿邊沾上不少的露珠,一會兒就溼漉漉的,但幫大人幹活兒的熱情依然很高。一行行高粱像英姿颯爽計程車兵,綠葉如長長的水袖飛舞,胖胖的包穀像嬰兒一樣,被青綠的殼層層包裹著,紅嫩的長鬚露在外面,彷彿害羞的新娘遮著紅蓋頭。

  嫩包穀正是好吃的時候,可以掰去包穀葉,直接丟進鍋裡用水煮熟了吃;可以用竹筷子穿進中間的軟心,像街上賣的擼串兒那樣,放在火爐上烤熟了吃;也可以弄下高粱米磨成細漿,熬成甜湯喝;也可以把高粱漿裡放一點白糖,在大鍋裡煎成薄薄的高粱餅子;還可以用磨成的`高粱漿,做成桐葉或芭蕉葉包著的粑粑來吃……

  走進包穀林裡,我們挨著一個一個地掰包穀,小揹簍裝滿了,連忙跑回家,喝口水,又到田裡繼續勞動。有時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掰包穀時,會不小心碰到“洋辣子”,它可不是辣椒,而是一種能釋放毒素的蟲子,有長長的角,看起來有點像大青蟲,但比青蟲毒多了,它總是不聲不響地趴在青綠的長高粱葉後面,像一個個陰險的“刺客”,出其不意地觸到皮膚,會有一種極癢極痛的感覺,在你痛得大喊大叫時,身上就有了紅彤彤的一塊,而且迅速擴散,上面佈滿了小小的泡,這一塊傷疤常常要幾個星期才會消失。後來,我知道了這種毒蟲叫刺毛蟲,它身上有毒腺細胞分泌毒液,所以碰到它會感到疼痛無比。“吃一塹長一智”,再用手去拉玉米棒子的時候,我總是像“偵探”一樣,先仔細瞧瞧後面有沒有“洋辣子”,或者是搞一身的裝備,穿長袖長褲,連脖子也遮住,這樣受傷的次數才少一點。

  好不容易收完了一塊地的嫩高粱,母親說差不多可以做一鍋了,就收工回家。進行第二道工序,把包穀葉撕掉,把玉米一顆一顆地掰下來,放到竹篩子裡或盆子裡,用一雙筷子不停地在盆裡攪和,掐玉米粒時帶的一些玉米棒上的鬍鬚,攪纏到了筷子上,一次又一次攪和,小心地撿出混在裡面的須。那時在鄉下,離村裡的加工廠有些遠,所以用水淘乾淨了,再用家裡的那口石磨推成漿,研成淺黃的玉米糊。母親推磨時,我學著用勺子舀高粱米喂磨。磨架子在母親的一推一送間,咯吱咯吱響,彷彿唱著一首動聽的歌。母親推磨時動作舒緩,一步一踩,用力恰到好處,看起來似乎不需要用多大的力氣。有時,她還會念叨好聽的歌謠:“推磨——拐磨——推的粑粑白不過,隔壁的婆婆來點火,一頓吃了十三個,夜裡起床找茶喝,炊壺乓了後腦殼。推磨——拐磨——……”小時候的我聽著覺得有趣,爭著要學推磨,從母親手裡搶過磨柺子,試著一前一後地推著磨,猛地用力,推出去,再拉回來,石磨轉動時,我頭頂上的屋頂彷彿也在轉動,暈暈乎乎的。“看花容易繡花難”,我試了才知道這活兒要花大力氣,必須用力向前,那沉重的磨盤才會跟隨著你的步伐轉動,快一會兒就氣喘吁吁,不得不放慢腳步或停下來。母親看我踉踉蹌蹌的狼狽樣兒,笑著讓我還是去喂高粱到磨口裡,我連忙如釋負重,再也不爭著去推磨了。

  高粱米用磨加工成了玉米糊,母親叫我們到桐子樹下去摘桐葉,拿上刀砍下門前芭蕉樹的大片葉子,搬到水井旁洗乾淨,把桐葉的葉柄剪掉,把芭蕉葉撕成大小合適的塊兒。到菜園子裡,割韭菜,摘長豇豆,摘辣椒,找嫩南瓜,也是洗乾淨,加上大蒜、生薑、臘肉,細細切好,拌上作料作餡兒。待高粱漿發酵了,一切準備就緒。把芭蕉葉平攤在砧板上,鍋鏟在水裡浪一下,舀出高粱漿,薄薄的塗在芭蕉葉上面,中間放上備好的餡兒,雙手把芭蕉葉合上,折成長方形的盒子樣,小心地放進大鍋裡的蒸格上。用桐子葉來包呢,就拿在手裡,捲成一個筒,把高粱漿舀到這筒裡,並不放餡兒,直接摺疊成三角形,放進蒸格。一個個黃色的高粱粑粑,躺在蒸格里水深火熱地由生變熟。聞到有濃濃的香味兒飄出來時,我們姐弟幾個就圍在鍋灶邊問:“高粱粑粑熟了沒有?可以吃了吧?”問得急了,母親會揭開鍋蓋看一下,說:“一揭三把火”,叫我們再等一會兒。那時候不懂,後來才明白,揭開看一次,還要多燒柴多煮一會。直到母親看時間差不多了,仔細檢查了鍋裡芭蕉葉和桐葉的顏色,告訴我們蒸熟了。我們就高興地一人撿一個,圍在桌子旁大快朵頤。

  童年的夏天是多姿多彩的,鄉下自有一番美好的天地,任由我們快樂成長。那嫩高粱漿,新鮮的菜蔬,濃濃的柴火,用純綠天然桐葉芭蕉葉來做外衣,在柴火鍋裡成就的粑粑,至今回味起來仍然是我以為的天下難忘美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