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隨筆
飛鳥不飛。它低頭輕輕凝視塵土,它俯身深深親吻大地。它像緊緊扣於弦上的箭尾,為的是有力起飛的那一刻。
校園的樹遮住了半邊的天,無數鳥兒躲藏在不為人知的葉片裡,一刻不停地啼叫著,你呼我應,此起彼伏。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鳥,錯錯落落地選中某一棵讓它們寄託情思的大樹,爪子抓牢粗壯的樹枝,搖著尾巴給大樹撣塵。
或許是歇腳的地方太多,它們才不飛吧!
從空蕩蕩的食堂走出來,我就望見一隊小麻雀跳著向食堂裡進軍。它們輕輕地向前躍幾步,不時啄著地面。我走近,它們甚至渾然不覺。正覺無聊的我,突然起了童心,加速衝向它們。本以為它們會被驚嚇得立馬拍拍翅膀飛走,可它們只是低低地滑翔了一段,又若無其事地落到地面上,好像我剛才的行為只是給它們的生活增添了一點趣味。我禁不住納悶起來:本是一群飛鳥,卻懶於飛翔,站在地上,一副老氣橫秋、不屑一顧的模樣,這是為什麼?
我慢慢地走回教室,懶懶地坐到窗邊,支著下巴,望向窗外。空中掛著細長的雨絲,一旁包乾區的石板路上歇了一隻黑鳥,它靜靜地佇立著,像在沉思,又像在哀悼。因為我們正在上課,它不受任何打擾。於是,它便肆無忌憚地享用這片寧靜,像一塊黝黑的磐石,沉沉地擱置在了石板路上。我埋頭看書,等再抬起頭,眨眨有些疲乏的眼睛時,那鳥又清晰地映入眼裡。還沒飛走?我想起另一次教室左側的'草叢裡臥了一隻鳥,在大地為它準備的巢裡歇息,直讓人懷疑是否受了傷。這些鳥怎麼都不喜歡飛翔?它們被稱為“飛鳥”,難道“飛”不該是它們最經常的姿態嗎?
猛然想到,除了遷徙,飛鳥停歇的時間,似乎真的比飛於空中的時間要長。
我苦澀地笑笑:又是一個想當然的錯誤。從小繪畫就把鳥畫成飛在空中,因為它們是“飛鳥”,然而,如果沒有足夠的停駐來調節,來積累力量,飛鳥或許根本飛不起來!
我又想到某一次暴雨過後,在操場上看到了一隻躺著的幼小鳥屍,我驚叫著跑開,心裡充滿了悲憫。後來,我突然領悟到:一場未準備好的飛翔,將帶來不可想象的後果;一場被迫的離巢,後果也同樣不堪設想。
圍牆與樹將我們困在校園裡,只有外邊的光與聲音能不時閃進來。我們也是飛鳥,學校是我們的大地,我們在這裡停駐,在這裡積累。我們總是渴望著自由,渴望著毫無羈絆的天空。我們說自己是飛鳥,應該無拘無束地翱翔。可是,被渴望打敗後倉促的飛翔,脆弱得就像受傷的蜻蜓的翅膀。如果要飛,就要選擇明媚的高空,驕傲而有力地離開大地。但是首先,要保證能有一對堅強有力的翅膀,而我們在學校,就正是在磨鍊我們的翅膀。
飛鳥啊,深知蓄勢的意義,安於停留,才有三年後那次有力的爆發,開啟遷徙的征程。
飛鳥不是不飛,它深深感受著大地的心跳,安於大地的臂彎,懂得靜靜積累,然後才能奮發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