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總有苟同雜文隨筆

總有苟同雜文隨筆

總有苟同雜文隨筆

  在此三界人間,每個時代總有那個時代苟同的些事些物。當時此時都不能定奪那事那物的好壞美醜,但我的確是用了苟同這個詞。

  因為有另一句話,當人成了的人群智商為零。

  人群標識,的標識作用往往大於此標識原來的作用。例如語言,語言本是溝通作用同時也是標識,標識了人群民族還有地區,背後還帶著人以為的文化,也的`確是文化,不是人的文化應該不叫文化。各種標識的集合,也就有了人群細分,也有了些人以為的精品人群或非精品人群。

  又如,河南人標識。標識,不是一準確定位,但往往是意測陌生的一手段。此處不是河南人的具體標識,只是借用這一類標識是如何產生的,河南人標識在中國是最明顯的標識之一,這產生要說幾萬漢字,簡而概述即:非河南人對河南人的概括苟同。可能河南人好或者不好,但給河南周邊的陝西人山西人河北人山東人都苟同了對河南人的一致標識,然後向更遠的地域散播,於是就有了河南人標識。類似的還有廣東人標識,更甚有香港人標識和臺灣人標識。稍為有點智商都知道,標識大多時候沒用。但卻在遇見時又在心裡向對方打上了標識,或者這就是人吧,或者是臨時智商歸零。所以說,總有苟同。

  我,一個寫字的,上街從來不能直接告訴別人我是幹什麼的,不然會失去至少50%的生活樂趣。人們一聽說,你是寫東西的,平常該對你說的話都沒了,怕你記錄,怕你記錄得不優美。

  我覺得,人本是群群居動物。群群居不單指群居,群群居是指這大群居是各種小群居組成的,雌雄群居之餘還雌雌群居和雄雄群居,群與群又成大群。此三界人間的其它是基本的群居,一般沒有群群居。到今日,人如果不在群群居,似乎感覺這族群已經給孤立,很快就給定義成異族智人(人類的文化時代裡一直還有別的智人與我們這類智人共存著,前些年才給這鄰親滅絕的)。

  人,一直標識自己與別的三界生物不一樣的就是人有腦子,還有連續的智慧,堪比天高。同時又在群中找尋各種智商為零的活法,以成歸宿。很奇妙。世間永遠的不一定是時間,如果時間也是一物一維度。永遠的可能是冥冥中相斥相生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