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我的童年與外婆的雜文隨筆

我的童年與外婆的雜文隨筆

我的童年與外婆的雜文隨筆

  我幼年時體弱多病,沒法上幼兒園,由外婆啟蒙。

  她曾是高門富家小姐,民國時代的女大學生,雖為避禍,偏居一隅當了個教員,仍是極有家教風骨的女子。

  食不言寢不語,飯要如何端,菜不可連夾三次;如何睡姿,就連鞋子的擺放都有說法。

  所以初開蒙時,她並不教我《三字經》《百家姓》一類,而是四書五經,且講解條理清楚,就連小孩蠢笨如我,竟也聽懂了十之七八。

  她最喜《莊子》,討厭《孟子》,連帶我也學了去。

  後來便是《聲律啟蒙》,唐詩,宋詞。她也喜好音樂,凡琴棋書畫,沒有不精通的,我那時也有些靈氣,不論鋼琴長笛二胡,上手沒有人教,也能勉強找到音準,但她卻從不主動教。

  她覺得痴迷音樂會移了性情,反而多教書畫。她常說,字須有風骨,見字便如見人,而書畫留白便是告誡自己,做人要留有餘地,留給他人,也留給自己。

  以前我總以為民國的高門富戶,便如同《紅樓夢》裡一般,用器玲瓏精巧,身著綾羅綢緞,外婆搖搖頭,說她們家教極嚴,家風樸素,無論男女皆須耕讀,訥於言而敏於行。

  故她的兄弟中成才者極多。

  我那時還未上小學,便能背唐詩三百首,可她從不讓我在人前炫耀。

  只有學《聲律啟蒙》時候,我做了一首《南歌子》,依稀記得頭幾句是“燕塞知何處,關山晚鳳聲,玉匣霜刃未開鋒.....”雖然平庸稚樸,毫無文采,但畢竟年歲極小。帶回父母家時,引得父親大疑,便將我寫的詞拿給親朋去看,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誰知後來外婆知道了,冷肅著臉說,難道我教你這些,便是為了讓你去外面炫耀的麼!

  須知人活在世上,富貴也可,貧窮也罷,得意也可,落拓也罷,卻不能失去做人的.品德,遠大的志向。我教你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實則是為了習古人風骨,讀書明理,而不是教你賣弄文采,做風花雪月之嘆!你總記得《聲律啟蒙》中有一句“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罷!

  此後我又讀了很多年書,學了理科,如今也兢兢業業做著自己平凡的事。卻偶爾仍能想起外婆的教誨,她那嚴肅的臉,樸素的衣裳。

  今人說起鐘鳴鼎食之家,往往羨慕如《紅樓夢》賈府般的富庶和雅緻,觥籌交錯間連詩對句,何等肆意快活。可我每每想起外婆,才知道民國人物的品格和學識,才真正令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