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會游泳的教育隨筆
在我的印象中,蝸牛是怕水的,大班教材《烏龜與蝸牛》中,蝸牛不是依靠烏龜才順利渡過了小河?但是今天聰聰帶來的一隻蝸牛,徹底改變了我的認識。
早晨,聰聰很神秘地讓我看他的彩筆盒:“啊,是一隻蝸牛!”隨著我的一聲呼叫,其他孩子立刻圍到了聰聰跟前。“誰幫你捉的?”“蝸牛沒有毒嗎?你敢用手拿嗎?”“快看,它遇到危險把身子縮到殼裡了。”“它身上有黏糊糊的東西,我以前也捉過。”“它是好的`,壞的?”孩子們的小腦瓜裡還真是裝了很多奇怪的想法,一連串的為什麼脫口而出。我也隨口說了一句:“哎呀,你們看,蝸牛身上可真髒,滿身都是泥。”聰聰立刻接著說:“沒事,我給它洗洗澡。”孩子們立刻來到盥洗室,放水給蝸牛洗開了澡。給蝸牛洗澡?那還不把蝸牛給淹死?我的腦中閃過一絲疑問,但我沒有制止孩子們的行為,不管怎樣的結果,孩子們的自主探索總會有價值。
孩子們很認真地洗著,我發現,蝸牛在水中慢慢地伸出頭,一點兒也不怕水。我以前的認識錯了嗎?教材中的故事也錯了嗎?
為了找到正確的答案,我立刻上網查詢,找到了一個影片:把蝸牛放在水裡,蝸牛把頭和尾巴縮排殼裡,它的身體就沉了下去;過一會兒,蝸牛伸展四肢,又浮了上來,一會兒,蝸牛慢慢靠近水盆邊緣,慢慢地爬了上來。應該說,蝸牛確實不能算會游泳,可蝸牛,也並不怕水!
我讓聰聰把蝸牛放到了大水池裡,鼓勵他們過一會兒再來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孩子們果然就有發現了:“老師,蝸牛雖然不會游泳,但是它能浮在水面上,最後漂到水池邊,從池壁上爬出來……”
呵呵,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多試試,就能有新的發現。看來,我真的要多向孩子們學習,而不是光憑經驗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