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醫院遊戲注入新的活力教育隨筆
幼兒園裡,孩子們最愛玩的是角色遊戲,因為在角色遊戲中,他們可以提取自己的生活經驗,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置身其中並充分享受。每每看到孩子們陶醉在我們共同創設的情境中時,我的心裡就會感慨萬千。
我們班上開展的角色遊戲很多,醫院遊戲是從小班就一直延續存在的。當初“醫院”剛開業那會兒,可以用“搶手”兩個字來形容,每次選擇遊戲時,幾乎所有孩子都是首選“醫院”,可是,現在選擇“醫院”遊戲的孩子卻寥寥無幾。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原來“炙手可熱”的醫院變成了現在這樣“冷冷清清”呢?我想,大概所有的遊戲都會像食物一樣具有保鮮期吧!那麼,該如何給“醫院”遊戲注入新的活力呢?
一日,保健老師像往常一樣端來體重秤與身高架給孩子們測量身高和體重。在測量時,有的孩子問:“老師,我有多高?”“老師,我長高了嗎?”有的孩子則相互比較自己的身高……看來,孩子們非常關心自己的身高與體重。於是,我嘗試在“小醫院”的牆上張貼了身高尺。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就看到,孩子們總是會、在自由活動時間走到身高尺前,請同伴幫忙測量或自己揮舞著小手在頭頂上比劃測量身高,一邊測量還一邊向小夥伴炫耀:“看,我長到這麼高了!”“我快到這兒啦!”這時,有的孩子向我提出了一個要求:“老師,我能做個記號嗎?”接著,很多孩子都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該如何有效地利用這個問題呢?於是,我反問孩子們:“你們覺得可以嗎?想做個怎樣的記號呢?可以怎麼做呢?需要哪些材料呢?”
孩子們開始了自由討論,有的說:“可以畫一個自己的.頭像貼在上面。”有的說:“可以在紙條上寫上名字貼在上面。”當了解了孩子們的想法後,一次“自制標記”的創作活動就開始了,看到孩子們認真而專注的表情,我體會到作為教師準確把握教育時機是多麼重要。這時,尺度表的兩側已經貼滿了孩子們自制的標記,大家興高采烈地圍在一起觀看著:“這是我!”“我畫的自己多漂亮!”“我的標記是星星,我現在有這麼高了。”看到孩子們得意的神情,我不由佩服起孩子們的創新能力與想象力。
就在這時,俞曉言說:“量尺上貼了許多標記,原先的數字都看不清了,就記錄不了我們的身高了!”聽她這麼一說,孩子們都著急了。看著他們著急的樣子,我決定趁熱打鐵:“你們想到把標記記錄在量尺上這點很好,但是因為人太多,都把量尺上的刻度遮住了,有沒有一種辦法既可以記錄你們的身高,又不影響我們看刻度呢?”孩子們七嘴八舌討論開了,最後,孩子們一致同意用病歷來記錄。“很好,還可以記錄在哪裡呢?我們會在什麼時候量身高和體重呢?”“體檢!”孩子們又開始熱烈討論起來。“我體檢過,除了量身高體重。還有很多。”這時,徐靜宜說:“我們可以在小醫院搞個免費體檢的活動!”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很快,我們就在“醫院”裡開設了“體檢”環節,並加入了“體檢表”“宣傳單”等新的輔助材料。一下子,“小醫院”裡又恢復了往日的絡繹不絕。